山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展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分)
1.下列变化一定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B.
C.D.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用剩的钠应及时放回原试剂瓶
B.配制100mL1.0ml/L硫酸铜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取16.0g胆矾
C.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沙子扑灭
D.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收集氯气
3.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K+、Ba2+、Cl-B.Na+、Mg2+、、Cl-
C.Na+、I-、Fe3+、Cl-D.Fe2+、H+、、K+、
4.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欲使瓶中少固体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下列物质组合不符合要求的是
A.AB.BC.CD.D
5.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2.7g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铝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中所含原子数为0.4NA
C.常温常压下,16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数目为NA
D.在一定条件下,1ml N2与3m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6.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气体A的浓度:a点小于b点B.当时,气体C的生成量:ab段小于bc段
C.c点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7.有一种盐A和KOH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B经过一系列氧化再溶于水可得到酸C,B和C反应又可以生成A,则A是
A.NH4ClB.(NH4)2SO4C.NH4NO3D.(NH4)2CO3
8.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l A2,同时生成n ml AB
B.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l AB同时生成n ml B2
D.任何时间内A2、B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定值
9.由W、X、Y、Z四种金属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甲中X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
B.装置乙中Y电极上的反应式为Cu2++2e-=Cu
C.装置丙中溶液的pH增大
D.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W>X>Y>Z
10.在四个不同的密闭容器中,采用不同条件进行反应N2(g)+3H2(g)2NH3(g),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A.v(N2)=0.2ml/(L∙s)B.v(NH3)=0.8ml/(L∙min)
C.v(H2)=0.3ml/(L∙s)D.v(H2)=1.3ml/(L∙min)
11.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恰好溶解在NaOH溶液中得到NaNO3和NaNO2的混合溶液,反应过程及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若铜片为51.2g,则生成0.2mlNaNO3
B.常温下,Cu遇浓硝酸发生钝化,不可能发生上述反应
C.标准状况下收集的氮氧化物为20.16L
D.反应过程中生成的NaNO2是氧化产物
12.某实验兴趣小组按下图装置实验后,所记录内容合理的是( )
A.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
13.向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HCl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SO、NO
B.b点对应的溶液中:K+、Al3+、MnO、SO
C.c点对应的溶液中:Na+、Ca2+、NO、Cl-
D.d点对应的溶液中:F-、NO、Fe2+、K+
14.将9 g铜和铁的混合物投入100mL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1.12L NO,剩余4.8 g金属;继续加入100mL等浓度的稀硝酸,金属完全溶解,又得到标准状况下1.12L NO。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物中铜和铁各0.075ml
B.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 ml/L
C.第一次剩余的4.8g金属为铜和铁
D.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该稀硝酸100mL,又得到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5.某温度下在4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0~2min时用X来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
③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填字母)。
A.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
B.Y的物质的量浓度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C.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E.生成1mlY的同时消耗2mlZ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9分)
16.工业上以黄铁矿为原料制备硫酸的原理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1)黄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
(2)SO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具有 性。
(3)步骤Ⅲ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步骤Ⅰ前需将黄铁矿粉碎,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B.步骤Ⅱ中使用催化剂,能使SO2的转化率达到100%
C.步骤Ⅲ中选用98.3%的浓硫酸作吸收剂
D.图中每一步含硫物质均发生氧化反应
17.某溶液的溶质是由下列中的几种离子构成:Na+、Fe3+、Cu2+、Ba2+、CO、AlO、SO、SO。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得到气体甲和溶液甲;
②向溶液甲中加入过量NH4HC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乙、气体乙和溶液乙;
③向溶液乙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丙、气体丙和溶液丙。
④检验气体甲、气体乙、气体丙,都只含有一种成分,而且各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只根据实验①能得出的结论有 ;
(2)沉淀丙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3)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
(4)气体甲的化学式为 ;气体乙的名称为 ;气体丙的分子几何构型是 ;
(5)向溶液甲中滴加NH4HCO3溶液至过量,该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 。
18.Ⅰ.高铁电池:高铁酸钾(K2FeO4)不仅是一种理想的水处理剂,并且以其为主体的高铁电池研制也在进行中。如图所示是高铁电池的模拟实验装置。
(1)该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 。
(2)盐桥中盛有饱和溶液,此盐桥中氯离子向 (填“左”或“右”)移动。
(3)下图为高铁电池和常用的高能碱性电池的放电曲线,由此可得出高铁电池的优点有: 。
Ⅱ.制备烧碱和硫酸: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以惰性电极进行电解,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可进行烧碱与硫酸的制备。
(4)因此:阴极区制备的溶液是 ,ab为 (填“阴”或“阳”)离子交换膜。阳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 。
Ⅲ.碱性银锌二次航空电池为价格昂贵的高能电池。
该电池的总反应为:,其电池中的基本单元示意图如下:
(5)该电池放电时,银电极板为电池的 (填“正极”或“负极”)。
(6)以溶液为电解液,放电时,锌电极板区域中发生的电极反应可分为两步:
反应(ⅰ)锌电极板的溶解:
反应(ⅱ)锌电极板上的析出:
放电时,析出的会覆盖在锌电极板表面,影响电池使用效果。用浓溶液可大大改善此情况,请结合化学用语,从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说明原因: 。
选项
气体
液体
固体粉末
A
B
C
溶液
D
实验记录
① Cu为正极,Zn为负极;
② Zn质量减少,Cu质量增加;
③ SO42-向Cu极移动;
④ 电子流动方向是:由Zn经导线流入Cu片;
⑤ 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⑥ 正极反应式:Cu2++ 2e-= Cu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只需要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即可实现 H2O2→O2 的转化,故A不选;
B.→Mn2+中Mn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B不选;
C.S→SO2中S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C选;
D.K2CrO4→K2Cr2O7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故D不选;
故选C。
2.B
【详解】A.钠是性质活泼的金属,易与氧气、水等发生反应,用剩的块状钠应及时放回原试剂瓶,A正确;
B.配制100mL1.0ml/L硫酸铜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取胆矾的质量为0.1L×1.0ml/L×250g/ml=25.0g,B错误;
C.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一般的灭火剂灭火,通常用沙子扑灭,C正确;
D.因为氯气能溶于水而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所以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收集氯气,D正确;
故选B。
3.B
【详解】A.、Ba2+反应产生B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选项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
C.I-、Fe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2+、I2,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Fe2+、H+、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3+、Mn2+、H2O,而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4.B
【详解】A.通入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的可继续与 发生反应,所以瓶中少量固体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A正确;
B.二氧化氮和水反应会生成硝酸,硝酸会将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固体不会消失,B错误;
C.通入HCl,在酸性条件下会表现强氧化性,发生离子反应:3Cu+8H++2=3Cu2++2NO↑+4H2O,最终Cu消失得到澄清溶液,C正确;
D.AgCl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通入NH3后,Ag+与NH3结合成[Ag(NH3)2]+,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最终AgCl消失得到澄清溶液,D正确;
故选B。
5.C
【详解】A. 常温下Al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A项错误;
B. 标准状况下SO3呈固态,无法用22.4L/ml计算SO3物质的量,B项错误;
C. 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16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所含O原子物质的量:n(O)==1ml,C项正确;
D. N2与H2化合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1mlN2与3mlH2反应生成NH3分子物质的量小于2ml,D项错误;
答案选C。
6.B
【详解】A.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气体A的浓度:a点大于b点,故A错误;
B.正反应速率ab段反应速率小于bc段反应速率,当时,气体C的生成量:ab段小于bc段,故B正确;
C.c点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但未平衡,故C错误;
D.从a到c正反应速率增大,之后正反应速率减小,说明反应刚开始时温度升高、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铵盐与强碱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被氧气氧化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又被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C正确;答案选C。
8.C
【详解】试题分析:A错误,应该改为单位时间内生成n ml A2,同时生成2n ml AB;B错误,因为A2(g)+B2(g) 2AB(g)的左边的化学化学计量数之和右边的相等,所以反应从开始到达平衡都是总压强不随时间改变,不能用来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C正确,D错误,反应从开始到达平衡都是任何时间内A2、B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定值,不能用来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考点:化学平衡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基础知识,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本题难度适中。
9.D
【详解】A.装置甲中金属W不断溶解,则W为负极,X为正极,附近有气泡产生,故A正确;B.Y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Cu,则Y电极上的反应式为Cu2++2e-=Cu,故B正确;C.W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所以溶液的pH增大,故C正确;D.甲中W为负极,X为正极,则活动性:W>X;乙中X为负极,Y为正极,则活动性:X>Y;丙中Z为负极,W为正极,则活动性:Z>W,所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Z>W>X>Y,故D错误;答案为D。
10.A
【详解】反应为N2(g)+3H2(g)⇌2NH3(g),以氢气的反应速率为标准进行判断。
A.v(N2)=0.2ml/(L∙s),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v(H2)=0.6ml/(L∙s);
B.v(NH3)=0.8ml/(L∙min),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v(H2)=1.2ml/(L∙min)=0.02 ml/(L∙s);
C.v(H2)=0.3ml/(L∙min)=0.005ml/(L∙s);
D.v(H2)=1.3ml/(L∙min)=0.022 ml/(L∙s)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所以本题答案:选A。
11.A
【解析】铜片与适量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氮的氧化物和水,氮的氧化物恰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得到NaNO3和NaNO2的混合溶液,整个反应过程中仅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即Cu→,,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解答。
【详解】A.51.2gCu的物质的量为0.8ml,共失去电子,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HNO3得到1.6ml电子,故产物中NaNO2的物质的量为0.8ml,由Na原子守恒可得另一种产物NaNO3的物质的量为0.2ml,故A正确;
B.常温下,Cu能与浓硝酸反应,故B错误;
C.部分NO2会转化为N2O4,而NO2、N2O4在标准状况下都不是气体,故C错误;
D.反应过程中生成的NaNO2来自以下反应:NO+ 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 NaNO3+H2O,前一反应中的NaN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后一反应中的NaNO2则是还原产物,故D错误;
答案选A。
12.B
【详解】根据图示知该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Zn+Cu2+Zn2++Cu,据此解答。①Zn电极发生氧化反应,作原电池的负极,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作原电池的正极,正确;② Zn质量减少,Cu质量增加,正确;③ 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电池的负极,则SO42-向Zn极移动,错误;④ 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沿导线流入正极,即由Zn经导线流入Cu片,正确;⑤ Zn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错误;⑥正极反应式:Cu2++ 2e-= Cu,正确,选B。
13.C
【分析】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后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则图中a点为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b点为碳酸氢钠溶液、c点为氯化钠溶液、d点为氯化钠和盐酸的混合溶液。
【详解】A.由分析可知,a点为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b点为碳酸氢钠溶液,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与铝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锂沉淀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c点为氯化钠溶液,四种离子在氯化钠溶液中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d点为氯化钠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溶液中氢离子与氟离子反应生成氢氟酸,且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14.A
【详解】A.设铜和铁各为x、yml。最终铁铜均为+2价,由电子得失守恒:2x+2y=0.1×3;两金属的总质量为:56x+64y=9;可解出:x=y=0.075ml,故A正确;
B.由N元素的守恒,HNO3里面的N原子一部分在溶液中以硝酸根离子的形式存在,一部分生成NO气体,故:2x+2y+0.1=0.3+0.1=0.4ml,故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l·L-1,故B错误;
C.在硝酸的氧化过程中,铁活泼性强,先被氧化,但不可能产生Fe3+(因为铜的存在),直到两金属恰好溶解为止。故第一次加硝酸,氧化的金属为0.075mlFe,质量为0.075×56=4.2g第二次加硝酸,氧化的金属为0.075mlCu,质量为0.075×64=4.8g,即第一次剩余4.8g金属为铜,故C错误;
D.再加入上述100mL稀硝酸,则溶液中的Fe2+被氧化:3Fe2++4H++NO=3Fe3++NO↑+2H2O,经计算可知硝酸过量,由Fe2+可计算出NO为:0.075××22.4=0.56L,故D错误;
故选:A。
15. 3X(g)+Y(g)2Z(g) 0.0375ml•L-1•min-1 BC
【详解】(1)5min内,X的物质的量从1.0ml减少到0.4ml,减少了0.6ml;Y的物质的量从1.0ml减少到0.8ml,减少了0.2ml;Z的物质的量从0ml增加到0.4ml,增加了0.4ml,故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g)+Y(g)2Z(g);
(2)2min内,X减少了0.3ml,则X的反应速率v===0.0375ml•L-1•min-1;
(3)A选项为达到平衡状态时,X和Y的反应速率比也为3:1,A错误;B选项,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Y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当达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B正确;C选项,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气体总物质的量不断减小,当反应达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容器内压强不变,C正确;D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容器内总质量恒不变,D错误;E选项,无论反应时还是平衡时每消耗2mlZ就生成1mlY,E错误,故答案为BC。
16.(1)
(2)漂白性
(3)
(4)BD
【分析】黄铁矿高温下与氧气反应得到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高温作用下得到三氧化硫,再用98.3%的浓硫酸作吸收剂得到硫酸。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知,黄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2)SO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具有漂白性;
(3)步骤Ⅲ的化学方程式是;
(4)A. 步骤Ⅰ前需将黄铁矿粉碎,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正确;B. 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移动,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使SO2的转化率达到100%,错误;C. 为了减少酸雾,步骤Ⅲ中选用98.3%的浓硫酸作吸收剂,正确;D. 步骤Ⅲ含硫物质没有发生氧化反应,错误;故选BD。
17. 该溶液中至少还有CO、SO中的一种;一定不含Fe3+、Cu2+、Ba2+;一定含有Na+ BaCO3 BaSO4 Na+、SO、AlO SO2 二氧化碳 三角锥形 H++HCO=CO2↑+H2O Al3++3HCO=Al(OH)3↓+3CO2↑
【详解】试题分析:①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得到气体甲,则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SO32-中的至少一种;由于CO32-、SO32-与Fe3+、 Cu2+、Ba2+会发生沉淀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因此一定不含有Fe3+、 Cu2+、Ba2+;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含有Na+; ②向溶液甲中加入过量NH4HC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乙、气体乙和溶液乙,则说明在溶液甲中含有Al3+,原溶液中含有AlO2-;气体乙是CO2;③向溶液乙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丙,由于前边加入的NH4HCO3溶液过量,因此沉淀丙含有BaCO3;气体丙是NH3;④检验气体甲、气体乙、气体丙,都只含有一种成份,而且各不相同。则气体甲是SO2,原溶液含有SO32-;无CO32-;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含有SO42-。因此丙中可能还含有BaSO4沉淀。(1)只根据实验①能得出的结论有该溶液中至少还有CO32-、SO32-中的一种;一定不含有Fe3+、Cu2+、Ba2+;一定含有Na+;(2)沉淀丙中一定含有BaCO3,可能含有BaSO4;(3)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Na+、SO32-、AlO2-;(4)气体甲的化学式为SO2;气体乙的名称为二氧化碳;气体丙是NH3,NH3的分子几何构型是三角锥形;(5)向溶液甲中滴加NH4HCO3溶液至过量,由于加入了过量的盐酸,所以会发生反应:H++HCO3-=CO2↑+H2O;加入盐酸时AlO2-反应产生的Al3+与HCO3-会发生盐的双水解反应。该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CO3-=Al(OH)3↓+3 CO2↑。
考点:考查离子的检验、溶液成分的确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18.(1)
(2)左
(3)电压稳定、放电时间较长
(4) NaOH溶液 阳
(5)正
(6)浓的KOH能迅速溶解ZnO,可以抑制ZnO在锌电极表面形成
【详解】(1)该电池中,Zn是负极、C是正极;在正极得电子被还原,方程式为;
(2)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因此在该电池中Cl-向左移动;
(3)从图中可以看出高铁电池的稳定放电的时间较长,因此高铁电池的优势为电压稳定、放电时间较长;
(4)阴极水电离出的H+得电子,溶液中剩下OH-,Na+通过ab进入左侧,因此阴极区制备的溶液是NaOH溶液,ab为阳离子交换膜;阳极是水失去电子生成O2和H+,经过cd进入阳极区从而得到硫酸,阳极的电极反应为;
(5)ⅠⅡ中放电时,Zn失去电子生成Zn2+,则锌电极为负极,银电极上,Ag2O得电子生成Ag,则银电极为正极;
(6)用浓KOH溶液,溶液中的OH-浓度较大平衡逆向移动,且反应速率较快,因此可以较小ZnO在锌电极表面覆盖而带来的影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B
C
B
C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A
B
C
A
山西省晋中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诊断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中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诊断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山西省晋中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诊断考试化学试题pdf、高一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晋中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诊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中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诊断考试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份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份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