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拔尖练习)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178563/0-17268763578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拔尖练习)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178563/0-172687635785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拔尖练习)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178563/0-1726876357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同步测试题
展开1.选字填空。
装
烟
品
经
然
赛
护
一
2.圈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王戎(lóng róng) 七岁,尝与诸(zhū zhù) 小儿游。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shé zhé) 枝,诸儿竞(jìn jìng) 走取之,唯戎不动。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B.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C.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D.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4.你认为文中的王戎具有的品质是( )
A.有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
B.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C.聪明、机智,善于观察和思考。
D.活泼可爱、充满童趣。
5.课文写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什么还要写诸儿呢?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孩子们告诉他的。
B.因为王戎和孩子们玩,不写就不够完整。
C.通过诸儿与王戎的比较,反衬出王戎具有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好品质。
6.“诸儿竞走取之”,下列词语中的“走”与句中“走”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走街串巷B.走投无路C.奔走相告D.一走了之
7.百字练笔。(《王戎不取道旁李》)
你能生动地把王戎的小伙伴们“竞走”摘李子的情景写出来吗?请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来写。
8.日积月累。
孔融让梨①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②引③小者。大人问其故④,答曰:“我小儿,法当⑤ 取小者。”由是⑥ 宗族奇⑦之。
【注释】①本文选自《后汉书》,李贤注。②辄(zhé):总是。③引:举,拿。④故:原因。⑤法当:应当。⑥由是:因此。⑦奇:罕见的。
(1)为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意思,填序号。
①“融辄引小者”的意思是
A.孔融就拿了一个小的梨
B.孔融总是拿小的梨
C.孔融总觉得自己是小孩
②“由是宗族奇之”的意思是
A.因此,整个宗族的人都觉得孔融不同寻常
B.因此,整个宗族的人都觉得很好奇
C.因此,整个宗族的人都觉得孔融很奇特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①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②,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fǔ)③亦云④。暮而⑤果⑥大亡⑦其财,其家⑧甚⑨智其子⑩,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宋:宋国。②筑:修补。③父(fǔ):邻居家的老人。④亦云:也这样说。亦:也。云:说。⑤而:无义。表示承接关系。⑥果:果然。⑦亡:丢失。⑧家:家里的人。⑨甚:很。⑩智其子:以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1)结合注释,说一说“智子疑邻”的意思。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毁坏了墙。
B.暮而果大亡其财。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其家甚智其子。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
(3)“其邻人之父亦云。”想一想邻居家的老人会对富人说些什么。
(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5)宋人“智子疑邻”,源于“自家孩子好”的心理。在父母的心中,我们都是他 们的小骄傲,请简要说一说爸爸眼中的你。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9小题)
1.选字填空。
戎 装
戒 烟
品 尝
经 常
竟 然
竞 赛
维 护
唯 一
【考点】选字词填空.
【答案】戎 戒 尝 常 竟 竞 维 唯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字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
【解答】戎装:军装;着军装。故填“戎”。
戒烟:指戒除吸鸦片烟的嗜好。也指戒除吸香烟的嗜好。故填“戒”。
品尝:尝;仔细品味。故填“尝”。
经常:平常,日常;常常。故填“常”。
竟然:居然。表示出于意料或常情常理以外。故填“竟”。
竞赛:竞争比赛,夺取优胜。故填“竞”。
维护:维持保护。故填“维”。
唯一:唯独;独一无二。故填“唯”。
故答案为:
戎 戒 尝 常 竟 竞 维 唯
【点评】选字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2.圈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王戎(lóng róng) róng 七岁,尝与诸(zhū zhù) zhū 小儿游。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shé zhé) zhé 枝,诸儿竞(jìn jìng) jìng 走取之,唯戎不动。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1)róng zhū;
(2)zhé jìng。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即可。
【解答】(1)折:意思是“断,弄断;弯曲;使弯曲”时,读“zhé”。意思是“<口语>断(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时,读“shé”。因此“折枝”的“折”读“zhé”。
故答案为:
(1)róng zhū;
(2)zhé jìng。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B.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C.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D.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考点】文言断句.
【答案】B
【分析】给文言文断句,先要通读全文。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了解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以及文章的大致意思,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说了解文意,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当然,断句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大家也可借助下面的一些技巧进行断句。
【解答】A.“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的意思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根据句意进行断句,即: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B.正确。
C.“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是: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即: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D.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根据句意进行断句,即: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故选:B。
【点评】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了解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以及文章的大致意思,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4.你认为文中的王戎具有的品质是( )
A.有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
B.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C.聪明、机智,善于观察和思考。
D.活泼可爱、充满童趣。
【考点】课文理解.
【答案】C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王戎不取道旁李》通过写王戎七岁时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有果实累累的李树,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去摘,只有王戎没有摘并告诉他们李子是苦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多思考,不能盲目的跟从的道理。文章刻画了王戎聪明、机智,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形象。
故选:C。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5.课文写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什么还要写诸儿呢?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孩子们告诉他的。
B.因为王戎和孩子们玩,不写就不够完整。
C.通过诸儿与王戎的比较,反衬出王戎具有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好品质。
【考点】课文理解.
【答案】C
【分析】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王戎不取道旁李》主要讲述的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发现大道边有一棵挂满李子的果树,几个小朋友高兴地爬上去摘,只有王戎站在树下不动,其中一个招呼王戎:“快上来摘李子呀!”王戎眨了眨眼睛说:“这李子肯定是苦的,不然早被过往路人摘光了。”这时一个小朋友尝了尝刚摘到手中的李子,果然是苦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善于通过现象去分析问题的本质,要见微知著,善于从细小问题入手,去探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然,会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的。课文写王戎不取道旁李,却还要写诸儿,是因为通过诸儿与王戎的比较,反衬出王戎具有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好品质。
故选:C。
【点评】课文理解的题型既考查了对课文原文的熟悉,也考查了对文章重点内容的把握,做题的过程也是一次知识梳理的过程。
6.“诸儿竞走取之”,下列词语中的“走”与句中“走”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走街串巷B.走投无路C.奔走相告D.一走了之
【考点】句子翻译.
【答案】C
【分析】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解答】“诸儿竞走取之”这句话出自《王戎识李》,意思是其他的那些孩子争着跑过去摘李子,“走”是跑的意思。它与“奔走相告”一词中“走”的意思相同。
故选:C。
【点评】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7.百字练笔。(《王戎不取道旁李》)
你能生动地把王戎的小伙伴们“竞走”摘李子的情景写出来吗?请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来写。
【考点】扩展写话.
【答案】只见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小胖子成成立刻向李子树冲去,一边跑一边喊:“好多李子呀,我最喜欢吃李子了,这次一定要吃个够。”牛牛也不甘示弱,边跑边去拽成成的衣服喊道:“是我先看见的,要不是我指给你看,你还不知道呢,等等我。”一群孩子兴奋地跑到树下,一个个猴子似的爬到树上摘李子。
【分析】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写话,《王戎不取道旁李》主要写了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发现大道边有一棵挂满李子的果树,几个小朋友高兴地爬上去摘,只有王戎站在树下不动,其中一个招呼王戎:“快上来摘李子呀!”王戎眨了眨眼睛说:“这李子肯定是苦的,不然早被过往路人摘光了。”这时一个小朋友尝了尝刚摘到手中的李子,果然是苦的。
【解答】故答案为:
只见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小胖子成成立刻向李子树冲去,一边跑一边喊:“好多李子呀,我最喜欢吃李子了,这次一定要吃个够。”牛牛也不甘示弱,边跑边去拽成成的衣服喊道:“是我先看见的,要不是我指给你看,你还不知道呢,等等我。”一群孩子兴奋地跑到树下,一个个猴子似的爬到树上摘李子。
【点评】《王戎不取道旁李》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向树上爬去。。
8.日积月累。
孔融让梨①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②引③小者。大人问其故④,答曰:“我小儿,法当⑤ 取小者。”由是⑥ 宗族奇⑦之。
【注释】①本文选自《后汉书》,李贤注。②辄(zhé):总是。③引:举,拿。④故:原因。⑤法当:应当。⑥由是:因此。⑦奇:罕见的。
(1)为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意思,填序号。
①“融辄引小者”的意思是 B
A.孔融就拿了一个小的梨
B.孔融总是拿小的梨
C.孔融总觉得自己是小孩
②“由是宗族奇之”的意思是 A
A.因此,整个宗族的人都觉得孔融不同寻常
B.因此,整个宗族的人都觉得很好奇
C.因此,整个宗族的人都觉得孔融很奇特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自己的兄弟一起吃梨,孔融自己拿了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小的,孔融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考点】句子翻译;内容理解.
【答案】(1)①B;
②A;
(2)孔融四岁的时候,和自己的兄弟一起吃梨,孔融自己拿了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小的,孔融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分析】参考译文:孔融四岁的时候,和自己的兄弟一起吃梨,孔融自己拿了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小的,孔融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因此,整个宗族的人都认为孔融不同寻常。
【解答】(1)考查句子翻译。①“融辄引小者”的意思是:孔融总是会选最小的。
②由是宗族奇之。由是:因此宗族奇之:奇,不同寻常的;之:代指孔融。因此,整个宗族的人都认为孔融不同寻常。
(2)考查内容理解。结合注释说说故事即可。
故答案为:
(1)①B;
②A;
(2)孔融四岁的时候,和自己的兄弟一起吃梨,孔融自己拿了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小的,孔融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点评】平时要多阅读,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①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②,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fǔ)③亦云④。暮而⑤果⑥大亡⑦其财,其家⑧甚⑨智其子⑩,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宋:宋国。②筑:修补。③父(fǔ):邻居家的老人。④亦云:也这样说。亦:也。云:说。⑤而:无义。表示承接关系。⑥果:果然。⑦亡:丢失。⑧家:家里的人。⑨甚:很。⑩智其子:以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1)结合注释,说一说“智子疑邻”的意思。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毁坏了墙。
B.暮而果大亡其财。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其家甚智其子。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
(3)“其邻人之父亦云。”想一想邻居家的老人会对富人说些什么。
(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C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5)宋人“智子疑邻”,源于“自家孩子好”的心理。在父母的心中,我们都是他 们的小骄傲,请简要说一说爸爸眼中的你。
【考点】句子翻译;内容理解;情感主旨;扩展写话.
【答案】(1)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自己的邻居是小偷。
(2)D;
(3)你应该抓紧时间把墙砌好,不然很容易招来小偷。
(4)C;
(5)爸爸眼中的我是一个懂礼貌、勤劳、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分析】《智子疑邻》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阅读文章可知,一个富人家的墙因为下雨倒塌了,他的儿子和邻居提出了同样的建议,家中失窃后富人家却只认为儿子聪明,而怀疑偷窃之事是邻居所做。故“智子疑邻”的意思是: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自己的邻居是小偷。
(2)考查句子翻译。A、B、C正确。
D.有误。甚:很。智其子:以为他的儿子很聪明,聪慧,机智。其家甚智其子: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
故选D。
(3)考查扩展写话。结合文段内容写一写,合理即可。如:你应该抓紧时间把墙砌好,不然很容易招来小偷。
(4)考查情感主旨。文章讽刺了富人不听取建议修墙,还因关系远近而怀疑好心邻居老人的行为,旨在启示我们应该听取别人提出的正确意见,但不能用亲疏远近作为评判他人的标准。即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故选C。
(5)考查扩展写话。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爸爸眼中的你。如:爸爸眼中的我是一个懂礼貌、勤劳、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故答案为:
(1)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自己的邻居是小偷。
(2)D;
(3)你应该抓紧时间把墙砌好,不然很容易招来小偷。
(4)C;
(5)爸爸眼中的我是一个懂礼貌、勤劳、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戎
戒
常
尝
竞
竟
维
唯
戎
戒
常
尝
竞
竟
维
唯
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22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王戎不取道旁李课后复习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同音字填空,把带点词的意思写在横线上,查字典,填空,下列给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由课文的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习题: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22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王戎不取道旁李习题</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背诵课文,按原文内容填空,看拼音,写词语,选字组词,写出反义词,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陀螺习题: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19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陀螺习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八月,天多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