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教课ppt课件
展开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列之于世界十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去认识温柔贤淑,又刚烈坚毅的窦娥。
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居“四大家”之首,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其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慷慨悲歌、乐观奋斗构成了关汉卿剧作的基调。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同时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实行严苛的统治,百姓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当时贪污之风横行,冤案不计其数。甚至有一次,查出有贪污行为的官吏一万八千多人,冤案五千多件。《窦娥冤》的冤案就发生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
元杂剧的体制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序幕,用来介绍故事、人物等。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只能一人独唱,由正末独唱的称为“末本戏”,由正旦独唱的称为“旦本戏”。《窦娥冤》就是旦本戏。宫调分宫、商、角、徵(zhǐ)、羽、变徵、变宫七个宫调。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不同宫调之声情不同。比如,《窦娥冤》第三折用正宫,适于表现惆怅雄壮的思想感情。
套数,亦称联套,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每套必有“尾”,亦称“煞”,表示全套曲子成一阕。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2.角色元杂剧的角色分“行当”,一般分为末、旦、净、杂四大类。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称呼,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称呼。净,俗称“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等杂角。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构成。曲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元杂剧中,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宾白是剧中人物的对话。因杂剧以唱为主,故白为宾,称“宾白”。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别的人物自叙心里的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科介是戏剧动作的舞台说明,包括舞台程式、动作说明等。
【任务一】 品味戏曲语言,分析表现手法1.赏析“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答案】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一开始就紧扣“冤”情起笔。“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直指元代的社会现实,点明“冤”之缘起。窦娥进入公堂,受到官吏的严刑逼供。糊涂的官吏听信流氓的诬告,只凭口供定案,而且不再复审,说明当时的法律是十分粗陋、不合理的。窦娥的无辜受戮,更是对当时吏治黑暗、冤狱遍地的现实的艺术概括。“将天地也生埋怨”,实为对元代统治者的埋怨与指责。
2.【滚绣球】这段唱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和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案】这段唱词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运用呼告、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高亢激越,酣畅淋漓,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表面上看,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实际上暗含着主人公对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满腔怨恨。
3.作者在文中引用了“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东海孝妇”四个典故,分别有什么作用?【答案】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两个典故主要用来表明窦娥死得冤枉、悲惨,也是窦娥用以证明第一桩誓愿定能灵验的依据,因为她相信自有天理在。“六月飞霜”的典故再次强调窦娥冤案是实,表明她的冤情深重,足以动天,暗示第二桩誓愿也能实现。“东海孝妇”的典故除了表明窦娥奇冤天地不容,第三桩誓愿亦会实现外,还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作恶多端的昏官污吏,更能突显窦娥的反抗精神。
【任务二】 揣摩戏剧冲突,探究作品主题1.窦娥面对不白之冤,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答案】天地,在古人的意识里,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鬼神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指斥天地鬼神。这是窦娥反抗意识的体现。
2.作者在第三折开头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不分好歹”“错勘贤愚”,可又在结尾写窦娥的三桩誓愿都得以实现。这样写是不是矛盾?为什么?【答案】不矛盾。“天地鬼神”是人间统治阶级的象征。对天地鬼神的抨击实际上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反映了她的反抗精神。三桩誓愿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惩治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的期望。两者是不矛盾的。
3.在押赴法场的路上,窦娥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的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答案】窦娥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却是如何不使年迈孤独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示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刻画不仅使窦娥的形象更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4.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哪些内容?【答案】
《窦娥冤》是中国元杂剧的代表作,作品有力地鞭挞了黑暗的封建制度、腐败的封建吏制和市井无赖的罪恶,塑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窦娥形象。窦娥具有哪些鲜明的性格特点?通读全本《窦娥冤》,谈谈你的理解。
典型的场面描写和大胆的艺术夸张 集中、典型的场面描写。剧本通过四五个主要人物和几个重要场面,就展示出了元代社会的重要侧面,而那些与主题无多大关系的描写都被略去了。如作者在设计窦娥被押赴法场这部分的情节时,只选取了窦娥要求走后街而不走婆婆所住的前街这个细节,并重点描写了巧遇婆婆后窦娥的一番诉说与叮嘱,集中体现了她淳朴、温顺、善良的性格特点,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表现了社会的黑暗和现实的残酷。
想象、夸张的大胆运用。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终将胜利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作品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2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4 窦娥冤(节选)教学课件ppt</a>,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勇于反抗的坚强性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2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4 窦娥冤(节选)示范课ppt课件</a>,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给红色的字注音,课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2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4 窦娥冤(节选)教学演示课件ppt</a>,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作品背景,文章思路,文章主旨,细节揣摩,重难探究,技法借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