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3 太空一日(名师优化教学设计 )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3 太空一日(名师优化教学设计 )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3 太空一日(名师优化教学设计 )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3 太空一日(名师优化教学设计 )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这一类的神话传说。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吧!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炽热”“俯瞰”“惊心动魄”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
    杨利伟,辽宁绥(suí)中人,中国载人飞船工程首飞航天员。2003年11月7日,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获颁“航天功勋奖章”。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天地九重》(解放军出版社2010年版)。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作为执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飞行了21小时23分钟,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2010年,解放军出版社推出他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书中,他对进入太空的所见、所闻、所感做了极为全面、详尽的描述。
    2.目标任务二:浏览课文,把握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概述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遭遇。
    ◎依据文章小标题的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第一人称复述示例:
    “我”在飞船升空的过程中曾因飞船共振感到极度痛苦,以为自己要牺牲了。飞船运行中“我”没有看到长城,却听到了至今也没有弄明白的神秘敲击声。返回地面时,飞船舷窗出现了裂纹,这让“我”感到十分紧张,不过这只是虚惊一场,最终飞船平安着陆。
    第三人称复述示例:
    杨利伟在飞船升空的过程中曾因飞船共振感到五脏六腑都要碎了。绕地球飞行时,他仔细观察了地球表面,没有看见任何单体建筑物,包括长城,但他听到了神秘敲击声,却不明就里。在返回地面时,飞船舷窗出现了裂纹,但他最终还是平安返回地球。
    ◎带着问题快速浏览每一部分的内容,勾画信息。
    ①读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作者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吗?(用原文回答)
    作者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是“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②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我”看到了:地球“只是一段弧”;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祖国的各个省份;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我”没有看到长城,却要写它,因为“曾经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是没有结果”,这说明那个说法并不科学。作为一名有着严谨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专业人士,作者有必要对此予以澄清。
    ③“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
    第一,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第二,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④“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飞船右边的舷窗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后的那种小碎纹一样,这种细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多”。
    ◎找出文中标明时间的语句,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文章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依照火箭发射、遨游太空、飞船返回的顺序来组织全篇。
    在结构形式上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能够使读者迅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将全文分为四个部分,有什么好处?
    ①就文章内容来看,四个部分依次写了升空、所见、所闻、落地,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篇章,四个小标题概括各自要点,便于阅读;②就写法来看,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纵向叙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则是细节上的横向描写,前后对照,纵横对照,升空落地对照,描写抒情对照,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3.目标任务三:表达感受,初识英雄。
    ◎读完课文,你有怎样的感受呢?按照示例,也说一说你的阅读感受吧!
    示例: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坚定的意志。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献身的精神。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的无限深情。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
    我感受到祖国的富强与伟大。
    我感受到太空一日的紧张和惊险。
    ◎杨利伟在“太空一日”中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感受和举动?
    学习任务单
    [参考答案] ①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②靠意志克服,最终得以适应 ③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④感到折磨
    ◎文章写杨利伟的感受变化有什么作用?
    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在飞船升空过程中的感受,表明了航天工作的危险性,也表现了作者无所畏惧、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们从杨利伟身上可以看到哪些优秀品质。
    ①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太空探险存在太多的未知和意外,面对这些,杨利伟毫不退缩,坚定、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②胆识过人,沉着冷静:从出发到归来,杨利伟遇到了诸多的意外,但他并没有慌乱,而是及时汇报飞船状况,记录所见所闻,这份胆识和沉着让人佩服。
    ③关心后辈,乐于传授经验:杨利伟将自己遇到的飞船产生共振现象、神秘的敲击声和返程开伞时飞船的晃荡过程都跟后来的航天员仔细讲过,以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
    ④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及对祖国的热爱:努力寻找长城,客观地说“没有看到长城”;特地俯瞰首都北京,表达对祖国和亲人的爱。
    ◎拓展延伸。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有这种为民族、国家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气与决心。
    第2课时
    1.目标任务一:细读课文,再识英雄。
    ◎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宇航员严谨、科学的专业态度。
    ①“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②“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④“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是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叮嘱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
    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地球上的任何单体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大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以实践否定之前不实的说法,并与其他航天员交流求证,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⑤“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⑥“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体现了作者作为航天员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
    ⑦“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离地面100公里,逐渐进入稠密大气层。”
    ——准确地记录时间、高度,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小结: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容不得半点马虎。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2.目标任务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对航天事业和对亲友的热爱。请结合课文赏析下面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①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情感: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大家对杨利伟的关切之情。
    ②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情感: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的战友和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对亲人、对战友深沉的热爱。
    ③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情感: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写出了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3.目标任务三:畅意表达,理解英雄。
    ◎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请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杨利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充满不可预料的各种危险和意外的情况下,杨利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奋不顾身,他具有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所以被称为“航天英雄”。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算得上英雄?是否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够被称为英雄?
    【示例】我认为英雄可以存在于任何一个岗位,不一定要为国捐躯。凡是为了国家、民族、他人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贡献出智慧和力量的人,都应该被给予英雄的荣誉。为了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而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是英雄,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是英雄,面对肆虐的病毒而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也是英雄……
    ◎致敬英雄。请给杨利伟写一封信,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示例】杨利伟叔叔,您好!我是一名初中生,我非常向往太空。读了您写的《太空一日》,我深有感触:当一名宇航员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战胜危险的勇气和智慧。我非常佩服您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也成为一名航天员,和您一样遨游太空,为祖国的科研工作做出贡献。
    结束语:同学们,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绕地飞行14圈,看见了许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险,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背后都是无数科学家、航天员付出的艰辛努力。正是他们对航天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希望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将来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奋斗!三、作业布置
    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杨利伟的《天地九重》这本书,并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
    本教学设计为导读课型,运用板块式思路,逐层推进,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内容优化,目标明确。着重训练浏览的阅读方式,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中锻炼阅读能力。意外情况
    心理感受
    举 动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要碎了
    非常痛苦,以为要牺牲了
    顽强忍受
    神秘的敲击声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很难受;很紧张
    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③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
    恐惧、紧张;④__
    ________________
    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重视这个过程

    相关教案

    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活板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活板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卖油翁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卖油翁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