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答案
展开考点1 环境问题
(2023湖南,14—16,9分)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此期间该地空气垂直运动弱。下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箭头表示对应时刻的近地面风向和风速,帕/秒是气象部门计量空气垂直运动速度的单位)。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7日20:00至9日20:00,该地()
A.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
B.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
C.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变化一致
D.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小
答案 B
2.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反气旋 B.冷锋、气旋
C.暖锋、反气旋 D.暖锋、气旋
答案 A
3.下列四个时刻,该地污染最严重的是()
A.7日20:00 B.8日20:00
C.9日20:00 D.10日20:00
答案 A
(2023浙江1月选考,17—18,4分)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翅碱蓬。翅碱蓬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下图为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4.辽河口潮滩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
A.翅碱蓬—芦苇—光滩
B.翅碱蓬—光滩—芦苇
C.光滩—芦苇—翅碱蓬
D.光滩—翅碱蓬—芦苇
答案 D
5.针对辽河口翅碱蓬退化,较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是()
A.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 B.修建防潮大坝围垦潮滩
C.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 D.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
答案 C
(2022浙江6月选考,9—10,4分)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完成下面两题。
6.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 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
答案 A
7.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
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
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
D.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滩
答案 B
(2021浙江6月选考,5,2分)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题。
8.以马尔代夫为代表的低地岛国最忧虑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有()
①臭氧层破坏 ②渔业资源枯竭
③森林面积减少 ④两极冰川消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D
9.(2022全国甲,44,10分)多氯联苯曾被广泛使用,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被公认为环境污染的元凶之一。美国于1929年最先使用,1978年禁用。时至今日,美国某湖虽然鱼类丰富,但由于存在多氯联苯污染,湖边仍立着“不建议食用鱼类”的警示牌。
分析该湖鱼类体内多氯联苯的来源,列出应采集的样品种类及采样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答案 沿湖地区人类生产与生活产生的多氯联苯通过径流、大气沉降等途径进入湖泊,存在湖水和沉积物中的多氯联苯被微生物吸收,并通过生物链在鱼类体内富集。
采集样品种类包括环境空气、水体、土壤、湖中生物和湖底沉积物等,采样点位置包括陆地污染源、径流入湖口、湖岸土地、湖水与湖底空间等。
理由:多氯联苯来源于陆地生产生活排放,其性质相对稳定,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因此会随大气、水体等运动进入大气、径流、土壤及湖泊,并在生物体内传递富集,因此需要多种类、多样点采集污染样品。
10.[2021天津,18(2)(3),12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呈现变暖趋势,给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
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建立在斯瓦尔巴群岛上。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
(1)分析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的原因。(6分)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会造成北极地区冰川、冻土、植被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也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减弱。
(2)任选一角度(温室效应增强或减弱),说明上述变化影响温室效应的过程。(6分)
答案 (1)该群岛气温低,环境极端;生物数量、种类少,生长缓慢;岛屿面积小,相对封闭。
(2)角度一:温室效应增强
①过程:冰川面积减少,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面辐射增强,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②过程:冻土融化,土层中释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角度二:温室效应减弱
过程: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光合作用能够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减弱。(考生须从两个角度任选其一回答问题,其中角度一的两个答案中答出一个即可)
11.(2021北京,20,13分)下图为洱海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洱海流域面积约2 565平方千米,2017年居住人口86万。该地农业生产涵盖种植、养殖和水产捕捞等,工业生产包括食品加工等,旅游业发展迅速。
(1)说明洱海流域特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4分)
居民老何从小在洱海边长大,他的就业与生活经历见证了洱海环境的变化。起初,他以打鱼为生。1996年,洱海蓝藻暴发,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老何改行从事水产养殖。2003年,蓝藻再次暴发,按照退田、退塘等要求,老何再次改行,开起了客栈。近几年,他响应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号召,拆掉了被划入“红线”范围内的客房。
(2)概述老何经历的三次改变所对应的洱海污染治理成效。(3分)
2018年,在洱海湖滨地带实施生态修复与湿地工程,建设“洱海生态廊道”,其中12千米供游客参观体验,当地村民受聘负责生态廊道的管理和维护。
(3)阐述洱海生态廊道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6分)
答案 (1)流域较封闭,河流数量多,人口密度大、居民点多,生产部门多,生产和生活污水汇入河湖,易造成污染。
(2)第一次:减少了汽柴油污染。
第二次:减少了鱼塘养殖等农业生产污染。
第三次:减少了旅游活动污染。
(3)生态效益:净化水质,涵养水源。
经济效益:发展旅游观光业,带动相关产业。
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环保意识,增加休闲空间。
12.[2021湖南,21(2),6分]农田氮肥的大量施用和养殖废水的直接排放,造成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生态沟渠通过植物吸收、底泥吸附等方式拦截处理水体中的氮素。下图示意湖南某地生态沟渠的位置。
除了建设生态沟渠以外,该区域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氮素水污染?
答案 种养结合,施用有机肥;按农作物需要精准施肥(处方农业,配方施肥);集中处理养殖废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考点2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考向1 可持续发展
(2023江苏,16,2分)古村落的研究与保护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利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图为“我国中部山区某传统村寨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1.该村寨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恢复村寨传统特色的最大挑战是()
A.街巷景观还原 B.传统住宅修缮
C.精神家园重塑 D.基础设施完善
答案 C
(2023江苏,19,2分)考古研究发现,从距今6 000年到距今2 200多年,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和农牧业扩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两个主要通道。下图为“欧亚大陆农牧业扩散路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2.早期农牧文明交融过程中,“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A.人口扩散迁移 B.交通工具变化
C.文化语言交流 D.聚落规模扩大
答案 A
(2023浙江6月选考,1—2,4分)某城市公园引入稻鱼生态系统,将原来分割稻田的田埂用架空的木栈道修建成鱼道,取得了良好效益。下图为改造前后田埂和鱼道的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3.修建鱼道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A.扩大水稻播种 B.拓展生物通道
C.保障游客安全 D.增加雨水下渗
答案 B
4.下列地区最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的是()
A.江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河西走廊 D.华北平原
答案 A
(2022全国甲,4—6,12分)近年来,吉林、河南两省相继提出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和“秸秆变肉换奶”计划。一是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 000万吨和6 550万吨);二是稳妥推进具有良好经济与生态意义的“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导致吉林、河南两省年秸秆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年降水量 B.作物结构
C.耕地质量 D.作物熟制
答案 D
6.在玉米产区推广“粮改饲”的经济意义是()
A.提高秸秆产量 B.增加秸秆种类
C.调整农牧结构 D.推动种植技术进步
答案 C
7.体现“粮改饲”生态意义的农事是()
①作物轮作 ②土壤深翻
③圈舍养殖 ④土地平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2022浙江6月选考,13—14,4分)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8.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
答案 A
9.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
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
B.减弱土壤通气性
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
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答案 C
(2022广东,11—12,6分)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
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
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
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
答案 D
11.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A.进水区 B.出水区
C.水稻区 D.螺沟区
答案 C(2022湖南,8,3分)某地(图Ⅰ)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图Ⅱ),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题。
12.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③抑制土壤盐碱化 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13.(2024黑吉辽,17,18分)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偏关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沟壑占全县总面积的47.8%。经近50年综合治理,全县绿化率由4%增加到40%。2019年,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偏关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广优质杂粮种植,建设“非笼养”蛋鸡养殖基地,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非笼养”蛋鸡养殖采用清洁化生产方式和国际先进的健康养殖技术,创造优良的养殖环境,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产品健康、安全、可追溯,主要供给知名餐饮企业,现已获得“非笼养”国际标识许可和出口备案审核。
(1)简述偏关县发展“非笼养”蛋鸡养殖的优势条件。(6分)
(2)分析市场因素对偏关县“非笼养”蛋鸡养殖发展的影响。(6分)
(3)说明“非笼养”蛋鸡养殖对偏关县绿色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
答案 (1)地处高原丘陵地形,面积广,适合发展养殖;生态环境优良;养殖技术先进;国家政策支持。
(2)随着消费水平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提高,促使“非笼养”蛋鸡养殖向高质量、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展;产品可追溯,加强市场监督,保证产品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蛋鸡养殖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品质,建立自己的品牌,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
(3)促进农业向高质量发展、绿色无污染转型;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政府税收;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促进当地开发利用绿色能源;加强环境污染的防治。
14.[2022山东,17(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要求。
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们通过沿江沿海筑堤、修坝、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堤围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围(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于明初,兴盛于清中叶。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围垦景观。围内河道纵横交错。
清代中期,人口规模扩大,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由以水稻种植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桑基鱼塘为主。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适应了当地环境,体现了人地和谐。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 顺应当地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发展桑基鱼塘,因地制宜;增强了农业生产对旱涝等灾害的承受能力,提高了物产的稳定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了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满足人口发展需求。
15.(2022北京,20,7分)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北京奥运遗产”的调研,同学们搜集和归纳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相关资料。下图为某同学手绘“双奥之城”资料卡片。读图,回答问题。
结合实例,论述北京奥运遗产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提示:从地域文化、大都市辐射功能、碳排放等视角展开论述)
答案 利用奥运遗产发展旅游,促进旅游业发展;因为奥运,场馆、高铁、通信等设施得以改善,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公众生活水平;提高北京辐射能力,带动张家口等周边城市发展,提高北京、张家口的国际知名度,增强国际影响力;中轴线、中医药、丝绸之路等传统文化得以传播和交流;奥运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促进城市科技水平提升;绿色电能、循环材料等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
考向2 国家战略与海洋权益
1.[2023天津,16(2)(3),12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天津市利用临海优势,大力发展海洋运输、海洋工业、海洋文旅、海洋渔业等产业,积极推动区域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下图为天津市沿海地区示意图。
近年来为维护海洋生态安全,天津市在近海划定海洋生态保护区。
(1)在该海洋生态保护区内开展生态修复,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天津港现已建成了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利用沿海地区的太阳能、风能发电,通过储能和国家电网调节,满足港口用电负荷,实现了“风光储荷一体化”(下图)。
(2)说明天津港实现“风光储荷一体化”的意义。(6分)
答案 (1)禁止过度捕捞,设置禁渔期、禁渔区(禁止破坏性的开发活动);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限制生活、生产废水的排放(加强污染防治);放置人工生物礁,恢复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投放鱼苗、虾苗,恢复渔业资源)。
(2)获得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生产和使用能源过程中实现零碳排放);保障港口能源供给的稳定(保证生产安全);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
2.(2022江苏,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国数据处理能力及应用需求大幅提升。目前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已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2022年我国启动“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建设8个算力国家枢纽,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将东部的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实现“数”“算”分离。
材料二 在长三角枢纽规划建设2个数据中心集群,其中之一布局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材料三 下图为“全国算力国家枢纽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分布图”。
(1)与传统产业相比,简述数字产业能够实现“数”“算”分离的条件。(6分)
(2)从资源、环境两个方面,分析在长三角枢纽周边地区没有布局算力国家枢纽的主要原因。(6分)
(3)说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的地理意义。(6分)
答案 (1)技术:海量数据远距离、安全、快速传输技术的突破,降低了传输成本;设施:全国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跨区域、跨网络传输成为可能;政策:国家发展战略的启动;市场:存在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
(2)资源:长三角枢纽周边大部分地区常规能源短缺,电力供应紧张;长三角枢纽服务辐射能力强,周边地区无须重复建设;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不足,地价高,而布局算力国家枢纽占地面积广,会加剧成本。环境:长三角周边工业较为密集,碳减排目标压力大;年均温高,夏季炎热,高温期长,不利于散热,制冷散热成本高。
(3)从整体看:长三角建设数据中心,靠近市场,有利于减少数据绕转延时,提高时效性;降低长途传输费用;也有利于发挥长三角人才技术资金优势,为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促进经济发展。从本区看:带动本区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跨行政区的经济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为新型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发展提供示范,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促进技术创新。
考点强化练
考点1 环境问题
(2023北京石景山期末,8—9)下图是河西走廊某河流域人口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水源 B.地形 C.气候 D.土壤
答案 A
2.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大气污染
C.土地荒漠化 D.矿产资源短缺
答案 C
(2023天津红桥一模,3)下图为水库消落带,因蓄放水周期性出露水面。消落带的生态治理是世界级难题。经多年试验,专家们发现中山杉能持续抵抗干旱,也能承受较长时间水中浸泡,存活率高达80%以上,是库区消落带生物治理中较好的乔木树种。目前,万州大周段中山杉已成为重庆的“水中彩林”景点。据此完成下题。
3.三峡库区消落带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盐碱化
C.土地沙化 D.滑坡
答案 A
4.[2024天津和平一模,18(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6分)
埃塞俄比亚中部裂谷地区位于该国南部,当地人口增长较快,预计到2035年人口数量将从目前的300多万增加至400~480万。目前,中部裂谷地区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粮食种植业为主,灌溉设施普及率较低,粮食经常歉收,当地农户呼吁政府发展灌溉设施。下图示意中部裂谷的位置及中部裂谷地区的气候条件。
说明该地区农户扩大灌溉规模对当地生态环境形成的潜在威胁。
答案 水资源消耗增加,加剧干旱,导致湖泊面积萎缩;湖滩裸露,风沙增加;威胁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安全;不合理灌溉增多,土壤盐碱化加重。(答出三点,合理即可)
考点2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2024天津河东一模,12—13)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相关的国家战略有()
①一带一路
②中部崛起
③西部大开发
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2.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的原因()
①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
②长江是国家不可替代的战略水源地和清洁能源基地
③经济带生态地理格局特殊,自然生态灾害类型多风险高
④不搞大开发是国家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根本要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2024北京朝阳一模,13—15)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主要是电动汽车)达958.7万辆,比上年增长35.8%,全年出口120多万辆。下图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构成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3.我国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的主要目的有()
①促进产业升级和带动经济发展
②达成汽车产业国际地位的“弯道超车”
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④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减少交通拥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4.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是锂辉石,我国是锂电池最大生产国,而70%的锂辉石依赖进口,澳大利亚、智利是锂辉石主要出口国。对此我国当前的主要对策应当是()
A.加大开采和储备锂辉石
B.转向生产天然气动力汽车
C.与出口国合作发展电池产业
D.回收、修补和使用废旧电池
答案 C
5.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A.布置的密度应小于加油站
B.商业区安装密度较工业区高
C.应集中布局在水电站附近
D.位置可借助遥感技术搜索导航
答案 B
6.[2024天津部分区一模,16(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6分)
根据我国生态区的分类标准,京津冀地区可划分为草原生态区、森林生态区和农田生态区,其中草原生态区和森林生态区是京津冀地区的水源及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下图示意京津冀生态区分布。下表为京津冀各生态区的面积及水源涵养量统计。
乙属于 生态区。从环境效益的角度,简述乙生态区对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具有的重要意义。
答案 森林 通过森林涵养水源,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通过森林保持水土,减少河流含沙量,保证地表水的水质。
7.[2024天津部分区二模,17(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6分)
河南东部、安徽和江苏北部的黄淮平原,人口稠密,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总量不足500m3/年,仅为我国人均水资源总量的1/4,在该地的水资源组成中,地表水约占水资源总量的16%,地下水资源约占84%。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兼顾供水和航运的大型调水工程。2023年12月16日,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安徽段正式开启试调水。图1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图2为黄淮平原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是以增密种植为增产核心,运用滴灌水肥一体化设施条件,在玉米生长的全过程按需、分次、定向供给水肥,为有效提高玉米种植密度提供了物质基础。河南省是我国玉米生产的重要省份,提高玉米单产对粮食产能提升具有重大意义。2023年河南省在全省70个县落实以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超70万亩。
结合材料,说出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能为河南省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答案 生态效益: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污染;节约水资源;提高了玉米生产期内防御干旱、高温、涝渍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经济效益:实现玉米种植稳产增产,提高农业收入。
综合拔高练
40分钟 4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2024天津部分区二模,1)下列是近年来天津市规划和建设的能源项目,属于清洁能源生产项目的是()
答案 A
(2024北京二模,7—8)生态绿楔指从城市外围由宽变窄像楔子一样楔入城市的大型生态用地。图1示意长江沿岸某城市生态绿楔分布,图2为该城市2013—2020年生态绿楔内部土地利用比重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该城市生态绿楔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A.提升耕地质量
B.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C.抑制洪涝侵袭
D.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 B
3.为维护生态绿楔的生态功能,该城市应()
①推进农田标准化建设
②推广城区屋顶绿化
③加强水域岸线的监测
④引导城市扩展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2024天津南开质量检测二,5)2019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百余年来对于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下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4.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地处岷江上游,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应聚焦在()
A.退耕还草,防风固沙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垃圾分类,资源优化
D.清淤治污,提升水质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5.[2024天津和平期末,18(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黑土地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的土壤。吉林省位于东北黑土区的核心区,近年来黑土地退化严重。该省把黑土地保护划分成三个区域,Ⅰ区多为山地,坡耕地较多、降雨量大,主攻固土保肥;Ⅱ区为半湿润的丘陵平原,是典型黑土的分布区,主攻提质增肥;Ⅲ区多为半干旱的平原,黑土地盐碱化问题突出,主攻改良培肥。
图1为吉林省及周边地区略图。图2为Ⅰ区中某地不同坡向与坡面侵蚀量关系示意图。
(1)从水循环角度,说明Ⅲ区黑土地盐碱化的地理过程。(6分)
Ⅱ区是典型黑土的分布区,传统耕作方式以“浅耕”为主,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导致黑土耕层变薄、肥力下降、土壤板结等问题。近年来,该区采用了“深耕(耕作深度在25厘米以上)+秸秆留茬粉碎翻压还田”等耕作技术,既提高作物产量,又促进了黑土资源的永续利用。
(2)说明“深耕+秸秆留茬粉碎翻压还田”耕作技术对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积极影响。(6分)
答案 (1)河流众多,盐分随径流汇入累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阻碍盐水下渗;晴天多,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分积聚地表。
(2)深耕使耕作层变厚,增加下渗,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利于作物根系向下深扎,促进作物生长,提升防旱抗涝能力;秸秆留茬粉碎翻压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6.[2024天津河东一模,18(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枣庄地处鲁南,曾经是一个以煤炭、电力、建材工业为主的工矿业城市,有“鲁南煤城”和“建材之乡”之称。随着煤炭等矿产资源的日益消耗,“资源诅咒”日显突出,为此枣庄市开启了城市转型之路。下图为枣庄市区域略图。
材料二 微山湖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同时也是京杭大运河枢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和重要调蓄湖。曾经,这里竭泽而渔,污染严重,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通过大力治理、修复和保护,微山湖再现草长莺飞的景象,湖区群众实现了从“靠湖吃湖”到“靠湖养湖”的转变。微山湖上,一首生态保护的新曲唱响,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1)分析枣庄煤炭开采给当地环境造成的影响。(6分)
(2)微山湖是京杭大运河的主航道,更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渠道。近年来,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微山湖地区人民牢记使命,勇挑重担,舍小家、顾大局,确保了微山湖一湖清水进北京。为此你建议政府应该采取的政策。(6分)
答案 (1)占用土地,耕地面积减少;破坏地表,水土流失加剧,耕地质量下降;造成地面沉降,影响城市和乡村发展。(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2)退渔还湖;采矿权退出;企业关停搬迁;提升排污标准;入湖口进行生态修复;区域联防联控;减少航运船舶产生的污染;提高航运污染治理水平等政策措施,同时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发展生态休闲渔业。(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7.[2023天津市区重点中学一模,16(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广西的柳州螺蛳粉因酸臭而闻名,其酸臭来源于当地新鲜特制的酸笋,螺蛳粉已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4年起,通过新型技术推广,改善农业生产,实现袋装螺蛳粉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同时拓宽电商直播等销售渠道,柳州市(下图)成为螺蛳粉产业集聚中心。螺蛳粉不但从街边小吃到畅销全国,如今更销往20多个国家,成为广西的新名片。
2020年国内螺蛳粉线上销售状况总览
注:华东指沪、鲁、浙、苏、闽、皖、赣、台8个地区
(1)“稻螺(螺蛳)共养”是螺蛳粉企业推广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从生态角度指出该生产模式的优点。(6分)
(2)根据螺蛳粉产业发展特点,为中国食品业走出国门提出建议。(4分)
答案 (1)螺蛳排泄物为稻田提供养分,提高土壤肥力;水稻吸收排泄物,减少水质污染;水稻为螺蛳遮阴避暑,提供饲料。(每点2分,共6分)
(2)挖掘饮食文化内涵,打造知名品牌;加大产业研发,推动产品生产安全化与类型多样化;利用网络销售平台,拓展销售路径;注重产业融合,带动产业链优化升级;等。(任意2点得4分)
区域
面积(×104km2)
水源涵养量
(×108m3)
草原生态区
1.87
6.54
森林生态区
10.56
64.76
农田生态区
9.12
3.28
总销售额
109亿
销售额占比最高地区
华东
主要消费人群
年轻人
天津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五资源与国家安全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五资源与国家安全练习含答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位于该企业钨全产业链下游的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85平方千米,探明储量1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练习含答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上图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图中④示意的阶段,岛域内港口,建设陆港使海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练习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镇,图中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Q地的海拔可能为,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