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答案
展开考点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19江苏单科,13—14,4分)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答案 C
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
答案 A
3.(2023新课标,37,2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分为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和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下图所示湖泊均为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有研究表明,各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差异大;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常滞后于其他湖泊。
(1)指出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4分)
(2)说明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的气候原因。(6分)
(3)解释图示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4分)
(4)分析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不同的原因。(8分)
(5)根据洪泽湖的特征,解释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的现象。(6分)
答案 (1)冬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高;夏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下降(低)。
(2)夏季气温高,湖泊水温高,浮游生物量大;降水量大,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多。
(3)秋季湖水更新慢,已积累的外源类有机物多。
(4)不泄洪:洪水挟带的腐殖质,直接增加了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累积量。加之腐殖质可分解出营养盐,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
泄洪:入湖河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低、下泄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稀释作用强,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低。
(5)淮河注入洪泽湖,夏季入湖水量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防洪压力大,调峰(泄洪)更为频繁,且持续时间长。
4.(2022河北,20,8分)陂(bēi)塘是通过人工截蓄自然径流而形成的小型水体,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我国南方某地在地表排水沟生态修复过程中,从传统陂塘智慧中找寻灵感,结合沟谷地形,修建了串联式陂塘体系,围绕陂塘配置多种水生植物,营造大众游憩空间。现代陂塘在落实生态文明观、建设美丽家园进程中被赋予了新功能。
概述传统与现代陂塘的不同功能,并说明该案例对生态工程建设的启示。
答案 传统陂塘注重(蓄水与灌溉等)生产功能;(2分)现代陂塘注重(水土保持、水文调节、水质净化、休闲游憩等)生态服务功能。(2分)
启示:借鉴传统方法与经验,解决现代生态环境问题;(2分)因时因地制宜,满足人们新需求。(2分)
5.(2021全国乙,44,10分)为评估青藏铁路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的影响,某科研团队对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某11千米长的风沙活动路段两侧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工程治沙地视为固定沙地。2001—2008年为铁路建设期,2008—2015年为铁路营运期。
面积单位:km2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要求:可就建设期或营运期,也可以综合得出结论;论证充分、数据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 结论:青藏铁路的建设及营运期通过工程治沙有效地减轻了铁路两侧的风沙危害。
论证:建设期,铁路两侧各范围内固定、半固定沙地增加,半流动、流动沙地减少,说明通过工程措施使得沙丘趋于固定,风沙危害减轻。营运期,铁路两侧固定沙地、工程治沙地继续增长,半流动沙地显著减少,说明营运并未破坏风沙输移环境,工程措施持久有效地发挥了固沙效益。
考点2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2022广东,11—12,6分)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 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
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 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
答案 D
2.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
A.进水区 B.出水区 C.水稻区 D.螺沟区
答案 C
3.(2023全国乙,44,10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摘自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
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9年9月18日)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地理知识,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合理化建议。
(要求:结合黄河上中下游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提出建议;建言有理有据,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答案 黄河源头面临湿地萎缩、草场退化问题,要大力开展封育保护,加强原生林草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施封山育林、育草和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提升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上游宁夏和内蒙古河套段,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同时对凌汛进行治理;中游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推进小流域综合整治;在利用上下游水库联动防洪的基础上,下游开展重点河湖、黄河三角洲等湿地的保护与恢复,保证生态流量、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同时开展滩区的土地综合整治;黄河径流量小,流域内人水矛盾突出,需要对全流域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既要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又要保障生态用水。
4.(2022北京,20,7分)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北京奥运遗产”的调研,同学们搜集和归纳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相关资料。下图为某同学手绘“双奥之城”资料卡片。读图,回答问题。
结合实例,论述北京奥运遗产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提示:从地域文化、大都市辐射功能、碳排放等视角展开论述)
答案 利用奥运遗产发展旅游,促进旅游业发展;因为奥运,场馆、高铁、通信等设施得以改善,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公众生活水平;提高北京辐射能力,带动张家口等周边城市发展,提高北京、张家口的国际知名度,增强国际影响力;中轴线、中医药、丝绸之路等传统文化得以传播和交流;奥运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促进城市科技水平提升;绿色电能、循环材料等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
考点强化练
考点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24届广东六校联考,10—11)青藏高原长江源区冻土型沼泽湿地对气温变化极为敏感。研究发现,多年冻土具隔水作用,将地下水分为冻结层上水和冻结层下水。在低温多年冻土区,冻结速度快,水分损失小,利于高寒沼泽草甸生长。季节性冻融将冻结层上水固定和释放,通过缓慢消融供给植被生长。下表示意长江源区季节性冻土活动层厚度与典型植被对应关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随着气候变暖,多年冻土融化,长江源地区自然环境即将出现的变化是( )
A.地下水位上升
B.沼泽湿地萎缩
C.湿生植被增多
D.冻土活动层变薄
答案 B
2.若长江源区气候持续变暖,推测当地植被的演替顺序可能是( )
①高寒荒漠草原
②高寒沼泽草原
③高寒干草原
④高寒草甸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③①
答案 D
3.(2023广州一模,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是一种难降解的污染物,广泛分布于地表水、河湖沉积物、大气和土壤等环境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湟水流域平均海拔2 000~3 000m,年降水量300~500mm,是青海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除农业活动外,降水和光照也是影响湟水流域微塑料数量的重要因素。下图示意黄河流域主要水系分布。
(1)指出微塑料主要参与的三种地球圈层物质循环类型。(6分)
(2)从区域关联的角度,分析湟水流域的微塑料造成的潜在环境风险。(6分)
答案 (1)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
(2)农业活动产生微塑料多,位于青藏高原,光照强,微塑料分解速度快,潜在风险大;污染物随地表径流影响下游地区;通过大气环流降低中东部地区空气质量;通过影响其他地区的大气、水、土壤,进而破坏生物多样性。
考点2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2024届广东部分学校开学考,6—7)沙产业是在戈壁沙滩,利用日照、温差等有利条件,以一定技术使用为保障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新疆石河子垦区,利用得天独厚的环境和资源,大力发展沙产业,建设了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集约化管理、专业化生产的沙产业集群。下图为该地沙柳产业发展的流程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石河子垦区沙柳产业链中,基础产业是( )
A.沙柳种植 B.动物饲养
C.柳编工艺 D.工业加工
答案 A
2.形成石河子垦区沙产业链的关键技术是( )
A.开垦技术 B.采光技术
C.绿化技术 D.节水技术
答案 D
(2023茂名二模,11—12)我国西南某镇2008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 000元,在政策引领和支持下,该镇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规划了可持续发展路径,2017年人均年收入达2.2万元,助力乡村振兴。下图示意该镇可持续发展路径。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该镇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主要得益于( )
A.居民出省劳务收入
B.种植业机械化生产
C.乡村旅游大力发展
D.种植业规模的扩大
答案 C
4.为了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该镇未来需重点( )
①引入知名企业,推动农作物加工
②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③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特色种植业
④加强环境治理,强化梯田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D
限时拔高练
分钟:40分钟 分值:43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2024届东莞实验中学一模,14—16)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专业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专业村是指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或多种相关的生产或服务活动的村庄,按其主导产业类型可划分为农业型、工业型及服务业型三种主要类型。专业村销售市场在时空分布上具有差异性、扩张性,在网络结构上表现为“省内紧缩、省外拓展”的演化格局(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专业村发展初期,销售市场以“省内为主、省外为辅”,其主要原因是( )
A.生产规模不大 B.运输成本较高
C.产品品质偏低 D.销售渠道较窄
答案 C
2.专业村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其销售网络形成“省内节点减少、省外节点增加”的原因有( )
①带动周边村庄从事相关产业,省内市场竞争激烈
②伴随着技术扩散,周边村庄产品供应省外
③专业村产品质量提升,品牌价值逐渐得到认可
④专业村产品价格高,省内市场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3.受产品特性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影响,不同类型专业村( )
A.在扩散距离上,农业型最短,工业型其次,服务业型最长
B.在扩散距离上,服务业型最短,工业型其次,农业型最长
C.在扩散增量上,农业型最大,工业型次之,服务业型较小
D.在扩散增量上,工业型最大,农业型次之,服务业型较小
答案 A
(2024届广东六校联考,1—2)2022年10月,广东省某中学研学团到本地M新能源公司开展研学活动,对建筑物的光伏幕墙实验装置(下图)进行探究,发现该装置东向幕墙的年发电量大于南向幕墙。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相比传统建筑的玻璃幕墙,光伏幕墙可减少( )
①照明耗电量 ②环境光污染
③建筑碳排放 ④建筑的成本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5.光伏幕墙实验装置东向的年发电量较南向大的原因是东向( )
A.太阳辐射强度大 B.太阳照射时间长
C.大气的透明度高 D.实际照射角度大
答案 D
(2023佛山二模,12—13)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惠益,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固碳、灾害防护等服务。某研究小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人类需求的匹配情况,将粤港澳大湾区划为四种分区(下图),并提出各分区国土空间的生态修复策略。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图中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情况属于“低供给、高需求”的区域是( )
A.Ⅰ区 B.Ⅱ区
C.Ⅲ区 D.Ⅳ区
答案 D
7.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国土空间的生态修复,可以有效减少( )
①Ⅰ区的滑坡灾害 ②Ⅱ区的寒潮影响
③Ⅲ区的地面沉降 ④Ⅳ区的城市内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2023河源期末,15—16)江苏省东太湖为太湖东南隅的湖湾,年平均水深约1 m,植被丰富。早期近岸区域发展围网养殖,渔民自发管理水草,捞取浮水植物,种植沉水植物。2019年底为治理太湖水域,拆除东太湖所有围网,湖区人工养殖全面禁止。据观察,拆除围网后短期内水体透明度明显下降。下图为拆除前后湖区对比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8.早期渔民主动控制水草种植主要是为了 ( )
A.营造适生环境 B.加强环境保护
C.响应政府号召 D.遵循传统习俗
答案 A
9.围网拆除后该区域水体透明度下降,可能是由于 ( )
A.污染排放加剧 B.风浪影响增强
C.野生生物锐减 D.航运活动增加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16分)
10.(2024届广州天河一模,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会区域,扼陕甘川三省要冲,陇南市境内高山森林密布,丘陵河谷交错,气候宜人,水、能源矿产等资源丰富,但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陇南市山区的发展长期高度依赖自然资源,曾经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核心部分。近年来,陇南市通过产业扶贫等多元帮扶措施实现了脱贫,但当前区域内脱贫户的生计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可持续生计仍面临巨大挑战。下图示意陇南市多元帮扶措施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
(1)指出陇南市山区曾经为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核心部分的原因。(6分)
(2)请指出陇南市脱贫帮扶措施实施的依据。(6分)
(3)从农户角度出发,为改善陇南市脱贫后农户的生计脆弱性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答案 (1)地理位置偏僻,对外联系不便;地势起伏大,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出低,人均收入低。
(2)陇南市水、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进行产业扶贫;位置偏僻,与外界交流不便,可通过完善信息网络,开展电商扶贫,促进特色产品外销;部分地区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难以在当地实现脱贫,可通过易地搬迁改善生存环境,实现脱贫;境内山高林密,地貌景观多样,旅游资源丰富,可进行旅游扶贫。
(3)脱贫农户积极参加省内、省外务工,拓宽增收渠道;进行创业,加大对旅游业等产业的参与力度;在农业条件优越地区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拓宽销售渠道。
铁路
两侧
年份
固定
沙地
工程
治沙
地
半固
定沙
地
半流
动沙
地
流动
沙地
合计
0.5km
以内
2001
0
0
3.16
5.20
0.14
8.50
2008
0.12
2.02
4.57
1.89
0.03
8.63
2015
1.56
2.14
4.29
0.36
0.06
8.41
1km
以内
2001
0
0
6.54
10.06
0.25
16.85
2008
0.37
2.02
10.20
4.37
0.10
17.06
2015
3.49
2.14
9.64
1.31
0.10
16.68
2km
以内
2001
0.12
0
14.03
18.3
0.75
33.20
2008
1.07
2.02
21.78
8.21
0.24
33.32
2015
7.50
2.14
20.42
2.35
0.20
32.61
地点
活动层厚度(m)
植被类型
西大滩
>3.0
高寒荒漠草原
沱沱河
2.7~3.0
高寒干草原
楚玛尔河流域
2.0~2.7
高寒干草原
风火山
1.3~1.6
高寒草甸
当曲
<1.0
高寒沼泽草甸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练习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乡村与城镇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乡村与城镇练习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2中水闸的主要功能是,最可能位于居住区的站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七人口与地理环境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七人口与地理环境练习含答案,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