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3* 鸿门宴图文ppt课件
展开晨背晨练 积累学科素养
学案09 预习案•掌握必备知识
学案10 研学案•突破关键能力
晨背晨练 积累学科素养
安 (120个重点实词)[词义推导] “安”是个会意字,小篆上面是一个“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词义例释](1)形容词①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不动摇。②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2)动词①安置,安排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②使……安定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3)疑问副词,怎么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沛公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推辞呢?(4)疑问代词,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沛公在哪里?
[成语助记]1.安分守己:安守本分,规矩老实。2.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3.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4.安贫乐道: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5.安闲自得: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6.安堵如故: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7.相安无事: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8.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答案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名句翻译] 这鸟不飞则罢,一飞就直冲云天;不鸣叫则罢,一鸣叫就震惊世人。[适用角度] 韬光养晦 选择良机 成就自我 实现理想 2.读《易》,韦编三绝。(司马迁)[名句翻译] 读《周易》的时候,竟使编联《周易》的绳子断了好几次。[适用角度] 感受经典 文化魅力 启迪心灵 勤奋刻苦
3.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名句翻译] 表面的话动听,至诚的话实在,苦口相劝会对人有益,甜言美语会使人犯错误。[适用角度] 华而不实 忠言逆耳 真诚相待 内在之美4.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名句翻译] 能做的人不一定会说,能说的人不一定会做。[适用角度] 说和做 知行合一 贵在行动 提升自我
[主题导读]每每提及鸿门宴,总有人要为项羽的优柔寡断扼腕叹息,也有人要为曹无伤被杀怨恨项羽。项羽不杀刘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正因为没杀刘邦才成就了项羽不朽的英雄形象。项羽不杀刘邦,原因很简单:刘邦不该杀。回想当年,秦王暴虐残忍,天下生灵涂炭,怀王与天下义军有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现如今,刘邦先率军攻破了咸阳。按照约定,刘邦称王,那是理所当然的事,何况刘邦还专门为此事到鸿门去向项羽谢罪。
宴会之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妄图杀掉刘邦,项伯以身翼蔽之。其实,项羽拥兵四十万,倘若真的想杀刘邦,就算刘邦逃到天涯海角,项羽照样取其首级。当然,有人为曹无伤喊冤。其实大可不必。曹无伤身为沛公的左司马,不但不帮着刘邦打天下,还出卖自己的集体,把己方的军事秘密告诉别人,这种人能委以重任吗?项羽的揭发,恰恰体现了项羽的真实、坦荡,大义凛然,一身英雄气。对项羽,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项羽在《鸿门宴》中因遵守承诺不杀刘邦,这既是性格使然,也是诚信的体现,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他的真英雄形象。
[精彩语段]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花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成功是把好的东西包装给人看,而失败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于是,你便成了最伟大的毁灭的艺术。“曾是气吞残虏!”你的英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釜破舟沉,是你果断的誓言;“何弊之乘”,是你无畏的自信;“挡我者死”,是你勇敢的豪迈。几千年后似乎还可以听到你圆睁环眼、倒竖钢髯的一声断喝。乌骓马来往奔突,每一个轮回的拼杀都像是一条法力无边的咒语,使尸堆成山,使血流成河。那杆长矛挑起了几多秦国虎狼之将的尸首,几千年后壁上轻吟之时还自滴着秦兵的黑血!然而,你胜不了刘邦。因为你,还有诚信。
“竖子不足与谋!”范增如是说。当楚强汉弱之时,诛刘邦之机会何止千万。然而你没有。“不可沽名学霸王”,有人说你沽名钓誉,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诚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你直言不讳,于是曹无伤被诛,试问天下谁人再敢助楚?你以为楚河汉界便是界限,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谓刘邦不善用兵而善用将,他的心计、他的丢诚弃信便是他的武器。而这居然比你的宝马大刀还要锋利。然而刘邦不足以与你相比,刘邦是君主,而项羽,是英雄!于是你英雄地起事,英雄地南征北战,英雄地失败。当楚歌的韵律从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你的耳鼓,面对嘶鸣的乌骓和似水的虞姬,你的眼泪磨蚀你的伟岸。“虞兮虞兮奈若何?”于是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丢弃诚信的男人的涅槃。
当拔山举鼎的传奇褪色成一页泛黄的史册,当斜阳下汉家的小儿稚嫩地传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你终于远去,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也许你做了鬼雄,驾着随你投江而死的乌骓,旌旗十万斩阎罗,你轰轰烈烈地死去,因为有诚信为你殉葬。于是,你不朽,你最终还是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简要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分)(1)樊哙在鸿门宴上勇闯项王军帐,怒斥项王,迫使项王“未有以应”。他认为行事不能因小失大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鸿门宴》中樊哙分析秦朝残酷统治的语句是“夫秦王有虎狼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鸿门宴》中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鸿门宴》中刘邦率军攻入函谷关后的态度和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鸿门宴上,范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暗示项羽杀掉刘邦,而项羽“默然不应”。答案 (1)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2)杀人如不能举 刑人如恐不胜(3)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4)秋毫不敢有所近 籍吏民 封府库(5)数目项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纪传体的开创者——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著名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_。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任汉朝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等。年二十,遨游大江南北,
其后侍从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几遍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做了良好准备。二十几岁任郎中,三十六岁父谈死,三十八岁继任太史令,广泛阅读皇家藏书和档案,四十二岁主持改订历法,修“太初历”,同年开始写《史记》。五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因《史记》未完成而忍辱接受宫刑。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时年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时年48岁)也在沛起义,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项羽为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得以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他于是派兵守关,驻军于霸上,想称王于关中。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较量。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纪传体,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传记称“传”)的方式记叙史实。从体裁的形式和结构上看,它是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⑦______的综合。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不可缺少的形式,故通称为纪传体。《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
正文内容[基础夯实]阅读课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翻译句子,注意通假、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参掌军政 (2)王:称王 (3)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4)说:劝说 (5)山东: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6)幸:指君主宠爱女子 (7)失:指失去时机 (8)左尹项伯:左尹,官名,多以亲贵任之,掌军事。项伯,名缠,字伯 (9)季父:叔父 (10)素善留侯张良:一向与张良友善。善,交好、友善。张良,字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留,地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 (11)之沛公军:到刘邦驻军地。之,往 (12)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鲰,浅陋、卑微 (13)距:同“拒”,据守 (14)毋内诸侯:不要让诸侯进来。内,同“纳”,接纳。诸侯,指其他率兵攻秦的人
(15)当:对等,比得上 (16)有故:有旧,有交情 (17)活之:救了他。活,使……活命 (18)幸:幸亏,幸而 (19)兄事之:用侍奉兄长的礼节对待他 (20)要:同“邀”,邀请 (21)奉卮酒为寿:奉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长寿。卮,酒器 (22)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23)秋毫不敢有所近:意思是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24)籍吏民:造册登记官吏、百姓 (25)将军:指项羽 (26)非常:指意外的变故 (27)倍德:背弃恩德。倍,同“背” (28)蚤:同“早” (29)谢:道歉 (30)因:趁着(机会) (31)从百余骑:率领一百多人马。从,率领、带领 (32)戮力:合力。戮,同“勠” (33)意:料想 (34)郤:同“隙”,隔阂、嫌怨 (35)数:屡次,多次 (36)目:递眼色 (37)玉玦:环形有缺口的佩玉。“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暗示项羽要下决心除掉刘邦 (38)三:多次 (39)若属:你们这 些人 (40)翼蔽:遮护 (41)与之同命:跟他同生死。意思是要守卫在刘邦身旁,竭力保护他。之,指刘邦 (42)交戟之卫士:用戟交叉着守卫营门的兵士
(43)披帷:掀开帷幕。披,分开 (44)目眦:眼眶 (45)按剑而跽:握着剑,挺直身子。 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46)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 (47)斗卮:大酒杯 (48)彘肩:猪的前腿根部 (49)加彘肩上:把彘肩放(在盾)上 (50)啖:吃 (5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像是怕不能杀尽,给人用刑像是怕不能用尽。举、胜,都有“尽”的意思 (52)细说:小人的谗言 (53)亡秦之续:已亡的秦朝的后继者。意思是蹈秦朝灭亡的 覆辙 (54)窃为大王不取也:私意认为大王不应采用(这种做法)。窃,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 (5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让,责备 (56)刀俎:刀和砧板
(57)何辞为:何必告辞呢?为,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反问 (58)操:拿 (59)璧: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60)玉斗:一种玉制饮酒器皿 (61)谨诺:敬语,表示应允、遵命 (62)置:放弃,丢下 (63)道:取道 (64)间行:秘密地走。间,秘密地 (65)度:估计 (66)不胜杯杓:禁不起多喝酒。意思是醉了。胜,承受。杯杓,酒器,借指饮酒 (67)再拜:连拜两次,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68)督过:责备,责罚 (69)撞:敲击 (70)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2.注意括号内的易错字,并翻译句子。(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羽大怒,说:“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一起死了。”
(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朝时,他和我交往,他杀了人,我救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用侍奉兄长的礼节对待他。”
(5)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进入关中,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造册登记官吏、百姓,封闭了贮藏财物、兵甲的处所,等待将军到来。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沛公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机好好对待他。
(7)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增多次向项王递眼色,多次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像是怕不能杀尽,给人用刑像是怕不能用尽,天下人都背叛他。
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辞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
联想迁移一、文言实词1.举
[微点拨]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是指意义较虚,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主要指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虚词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从意义上看,虚词表示实词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及语气,有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有的不能;二是从语法功能上看,有的虚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词短语,能充当状语、补语,有的起连接词语或句子的作用(如连词、结构助词),有的起标志性作用(如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
高考对文言虚词一般不单独考查,通常融合到断句题和翻译题中,隐性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对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上。鉴于虚词在理解文意中的重要作用,同学们需要掌握文言虚词的推断技法,学会辨析易错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1.[文题解读] 鸿门,地名,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鸿门宴”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而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后来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代名词。
暗藏杀机、阴谋加害客人的宴会
2.[结构导图] 请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 ①张良献计 ②项庄舞剑 ③立诛无伤
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者,……也”表判断
“何”是介词“以”的宾语
“何”是动词“为”的宾语
“何”是动词“操”的宾语
“安”是动词“在”的宾语
“于项羽”是“言”的状语
“以事”是“告”的状语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紧凑地安排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2.分析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本文虽然是节选,但是情节完整;在材料处理上,也能前后照应,具有缜密的逻辑联系。它密切依照历史发展,把许多材料加以精心地筛选,并进行了细密的安排组织。各环之间相辅相成,构成全篇严密无间的逻辑结构,彰显了文章的主题内容。学习时,要注意分析文本情节。
1.刘、项双方形势关系的转换是鸿门宴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地方,请你分析一下,双方的被动主动的关系是怎么转换的。答案 宴前(非正面交锋):刘被动项主动,两告两定。曹无伤告密是导火线,战云密布;项伯夜告却是一个转折点,气氛缓和。项攻刘的决定是一时之气,不久“风止云散”;刘邦见项羽的决定却是深思熟虑之举,次日即成行。宴中(正面交锋):刘被动项主动,三起三落。范增“数目”“举玦”,一起;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二起;樊哙闯帐,项羽“按剑而跽”,三起。似乎一场血肉横飞的争斗不可避免。但樊哙受赐、慷慨陈词竟让项羽“不忍之心陡起,英雄相惜之念生”,刘邦的借故逃席更是将危险消弭于无形。宴后(非正面交锋):刘主动项被动,两毁两受。刘邦借故离席毕竟是权宜之计,毁约逃席脱身回营则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项羽受璧既预示了情节的彻底缓和,也更强烈地体现了项羽的悲剧性格。至于张良受托,是其忠心之举;范增毁玉,则是愤怒之为。
2.刘邦来到项羽军营,说了一番好话。虽然项羽设宴招待刘邦,但是宾主双方都各有打算,刀光剑影、杀机四伏。斗争时紧时弛,变幻莫测,表现在情节上就是三起三落,跌宕起伏,试做具体分析。答案 三起:一起,“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项羽动手杀刘邦,气氛趋紧张;二起,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就叫项庄以舞剑为由,趁机刺杀刘邦,形势极为严峻;三起,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情节发展到最高潮,紧张气氛达到了极点。三落:一落,范增暗示项羽杀刘邦,项羽“默然不应”;二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以身翼蔽沛公;三落,樊哙闯帐,项羽赐给酒肉。
《鸿门宴》以其通脱晓畅的叙事手法和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比较真实地再现了问鼎天下之前项、刘双方斗智斗勇的精彩场面,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阅读时注意分析概括。
3.刘邦和项羽是两大集团的决策者,胜负从开始就已经定下,因为性格最终决定结局,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一下刘、项的性格特点。答案 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又改变了主意,答应项伯“善遇之”。等到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了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训斥了一番,他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赐坐。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边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来说而已。而他在这些虚伪的言辞面前,却感到刘邦与樊哙的话全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致刘邦脱逃,他也毫不在意了。等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随手置于座上,没有什么反应。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很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刘邦的性格特点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他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欲王关中”。而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约为婚姻”,使项伯为他所用。到鸿门后,他抓住项羽的心理,用甜言蜜语来哄骗项羽,说自己和项羽是“戮力而攻秦”的;又说自己“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以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以满足项羽“自高自大”的心理;接着又把项羽要“击破”他的事,转到“小人之言”上去。他既称臣谢罪,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从而得到了项羽的好感,于是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上躲过杀身之祸。
4.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中处于什么地位?答案 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以“不敢倍德”、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项羽,终于化险为夷。是他为刘邦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项庄舞剑,张良出,樊哙急问:“今日之事何如?”可见事先有所商量。樊哙责备项羽,口径一致,由辩解进而反攻,则更可以看出事前经过周密的策划。一方有备,一方无备,结局合乎情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良不像范增那样妄自尊大。他认为刘邦称王不是时候,但并不明确否定,只是问了一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他认为不可以武力与项羽相斗,也只是委婉地探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刘邦远不像项羽那样自信,张良却仍然处处留心,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这是刘邦对他绝对信任的关键。可以说张良是“鸿门宴”这一事件的总导演。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称为“亚父”,可见其地位不同寻常。他的政治观察力、他的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但他对项羽尤其是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完全了解,他以命令的口吻要项羽攻打刘邦“急击勿失”;他在席上“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要项羽“按既定方针办”。他擅自布置项庄舞剑,已经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影响,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己,这是范增的致命弱点。他与张良构成了鲜明的对照。“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由于司马迁在纵横两个方面都使用了对比手法,因而使《鸿门宴》中的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相映成趣,有血有肉,使人物形象相互衬托,相得益彰。凡此种种,全得力于对比写法的巧妙运用,使人读来,可喜可怒,可歌可泣,收到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呼之欲出”的艺术感染效果。
5.本文准确而鲜明地表现了刘、项两大反秦阵营中的四组人物(将帅、文臣、武将、奸细)。各组人物虽身份相同,但在各自阵营中表现迥异。请简要分析。答案 ①将帅:项羽有将才,有点憨直、轻信、自矜功伐,对文臣范增既用而又未用,对项庄席上舞剑不知所为,对叔父项伯丝毫不起疑心;刘邦有君才,有点狡诈、圆滑、审时度势,对文臣张良言听计从,对樊哙说话早有安排,对叛徒曹无伤斩草除根。②文臣:范增聪慧、急躁、倚老卖老,使得项王、部下与他不能心意相通;张良机智、忠诚、老练沉稳,使得刘邦、部下与他能上下团结。③武将:项庄勇武、忠心、似巧实拙,只知依亚父之意行事,不会灵活变通;樊哙威猛、忠诚、粗中有细,既能依刘邦指示说话,又能随机应变。④奸细:项伯重情又寡情薄义,为了救命恩人成为奸细是为重情,为了亲家背叛了侄儿是为寡情薄义;曹无伤虚伪又趋炎附势,看到项羽势大就欲投奔,结果被刘邦杀掉。
6.除了人物的对比之外,本文在其他方面也是妙用对比,将历史精心刻画,把“楚汉相争”的序幕写得有声有色。请从以下备选角度中任选两个加以分析。备选角度:人数、驻地、功业、军心、结局、详略描写。答案 ①人数驻地:项羽军队四十万,驻扎在鸿门;刘邦军队十万,驻扎在霸上。②功业:公元前207年12月项羽大破秦军,使秦将王离被擒,苏角被杀,涉间自杀,主帅章邯败逃;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破秦,使秦王子婴投降。
③军心:项羽军内可以说是军心涣散,项羽先要杀刘邦,后听项伯的话又不杀了,范增始终坚持杀刘邦,项庄只知听命并不主动,项伯纯属背叛;刘邦军内可以说是上下齐心,刘邦审时度势借机拉拢项伯,张良出谋划策巧作安排,樊哙护主忠心勇武,曹无伤密告终遭杀头。④结局:项羽设下鸿门宴,却接受了刘邦的一双白璧,放了刘邦,纵虎归山;刘邦赴了鸿门宴,有惊无险,安然无恙,准备他日成就帝业。⑤详略描写:项羽方面作者着墨不多,因为其势在强,寥寥数笔便白描出项羽、范增、项庄、项伯等;刘邦方面作者重笔渲染,因为其势在弱,大半篇幅写出了刘邦、张良、樊哙等的精心策划与机智应对。
1.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鸿门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B.范增头脑清醒:通过刘邦前后做事的变化,他判断出刘邦志向高远,何况刘邦手握十万军队,实力不容小觑,因此劝项羽赶紧攻打刘邦。C.张良善于周旋:项伯让他逃走时,他说替韩王送沛公,不能离去;当刘邦问怎么和项伯有交情时,详细解释消除刘邦的疑虑。D.刘邦善于收买人心:当他得知项伯前来告密时,先是亲自迎接,与之兄弟相称;后又与之约为儿女亲家,让项伯死心踏地地为他办事。解析 D.“先是亲自迎接”错误,根据原文“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可知,刘邦是叫张良替他把项伯请进来,而不是“亲自迎接”。
2.在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听从范增的建议杀掉刘邦?(6分)答案 (1)项羽自信又自负,根本没有把刘邦看作对手,认为刘邦不足为患,什么时候消灭他都很容易。(2)项羽重义气,把“义”作为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项伯所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确实打动了他;而刘邦亲自登门谢罪,维护了他的尊严,杀之不武。(3)项羽优柔寡断。范增的建议他觉得有道理,刘邦的谢罪又使他动了恻隐之心,拿不定主意。(4)项羽自封为诸侯盟主,为未来着想,杀了刘邦,难免会引起诸侯震恐,担心天下纷纷反楚,出来更多的“刘邦”,给自己带来灾祸。
(时间:40分钟 分值:3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保分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解析 A.遇:对待,接待。
2.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分)(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解析 A.河北,河南:古义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是指我国的两个省。B.细说:古义为“小人的谗言”,今义为“详细地说”。D.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是“异乎寻常;十分,很”。
3.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解析 C.均为副词,趁机。A.连词,于是,就/副词,才。B.代词,它们,指白璧和玉斗/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介词,替/句末语气助词,表示反问,呢。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解析 ①军:名词作动词,驻军。②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③目:名词作动词,递眼色。④籍:名词作动词,登记。⑤兄:名词作状语,像侍奉兄长一样。⑥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解析 A.判断句。B.宾语前置句/省略句。C.被动句。D.省略句。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奉卮酒为寿”一句中的“寿”与现代汉语中的“寿”含义有所不同,这里是敬酒献物,祝人健康长寿的意思。B.“山东”,指泰山以东的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指的就是这个地区。C.“沛公”,指刘邦,因其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故称“沛公”。D.“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解析 B.“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B.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C.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D.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解析 “去”,意思是舍弃、放弃,这里指的是放弃学书,其前后均断开。排除A、D两项。“而已”,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排除C项。故选B。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父,意思是最小的叔叔。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B.秦二世元年,即秦二世在位第一年,属于年号纪年法。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C.校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职,始置于秦朝,汉朝时职权达到鼎盛,其地位仅次于各将军。D.裨将,是“副将”的意思,古代军队中的低级将领。解析 秦二世元年,不是年号纪年法,而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籍的爷爷是为秦将王翦所杀的楚国大将项燕。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其姓氏源于他们的封地名。B.项籍小时候对习字和剑术并不感兴趣,直到他的季父项梁传授他能够胜过众人的兵法,他才认真学习。C.项籍跟项梁一起去观看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时,项籍说的话表达了他想建功立业、主宰天下的雄心壮志。D.项籍配合项梁杀死了会稽郡守之后,又一连杀了一百来人。起事成功后,项梁做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解析 B.“他才认真学习”与原文不符。原文是“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可见,项籍并没有认真学习兵法。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4分)(2)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4分)解析 第(1)句的关键词语有“尝”“逮”“书”;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亡”“莫”“独”。答案 (1)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此事情才得以了结。(2)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
11.秦始皇南巡会稽,他的车马仪仗,浩浩荡荡,威风凛凛,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而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和刘邦做出如此评价,能看出什么?(3分)答案 ①项羽和刘邦都有大志,能创大业者首先要立大志。②二人性格不一样。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也”具有明确的反抗意味,有更强的指向性,明确要取代秦始皇,获得和他一样的地位和权势,可见其率直。刘邦的话,比较模糊,“大丈夫”既可以指秦始皇,也可以指自己,还可以指所有的大丈夫,可见其有心计。
【参考译文】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楚国大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位。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识字写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此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此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
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在项梁之下。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起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项籍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项梁因此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大泽乡。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籍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项梁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的。”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过了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
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于是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和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项梁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候、司马。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众人听了都很敬服。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3* 鸿门宴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1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3* 鸿门宴评课ppt课件</a>,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结构,合作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3* 鸿门宴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1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3* 鸿门宴课文配套课件ppt</a>,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读准字音,文章思路,文章主旨,细节揣摩,重难探究,技法借鉴,对点小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3* 鸿门宴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1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3* 鸿门宴教课内容课件ppt</a>,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间在先的,的原因,意外的变故,黄河以北黄河以南,这是天子的云气呀,你们都将被他俘虏,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比我大,我怎么会这么生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