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3* 鸿门宴同步训练题
展开文本巩固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1)沛公军(名作动,驻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名作动,称王)关中,使子婴为(担任)相,珍宝尽有(占有)之。”
(2)范增说(劝说)项羽曰:“沛公居(居住)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没有什么)取,妇女无所幸(指君主宠爱女子),此其志不在小。”
(3)素(向来,一向)善(友善,交好)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跟从)沛公,项伯乃(于是,就)夜(名作状,连夜)驰(骑马)之(到)沛公军,私(私下)见张良,具(详细地)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一起)去,曰:“毋从俱死也。”
(4)张良曰:“请(请允许我)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背叛)项王也。”沛公曰:“君安(怎么)与项伯有故(故交,交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交往),项伯杀人,臣活(使动,使……活命)之。今事有急,故幸(幸亏)来告良。”沛公曰:“孰与(与……相比,谁更……)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事(侍奉)之。”
(5)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登记)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的原因)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偏义复词,进入)与非常(意外的变故)也。”
(6)范增数(多次)目(名词作动词,递眼色)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给……看)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召唤)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你)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趁机)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你们这些人)皆且(将)为所(被)虏。”
(7)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蔽沛公,庄不得击。
(8)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尽),刑(名词作动词,惩罚)人如恐不胜(尽),天下皆叛之。
(9)樊哙曰:“大行不顾(顾及)细谨,大礼不辞(推辞,拒绝)小让(责备)。如今人方(正)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反问)?”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道歉)。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拿)?”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动词,给)亚父。会(正碰上,恰逢)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10)沛公军在霸上,相去(距离)四十里。沛公则置(放弃)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名词作状语,徒步)走(跑),从郦山下,道(名词作动词,取道)芷阳间(名词作状语,秘密地)行。
(11)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承受)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拜两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译文:_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__
(2)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文:_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__
(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_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__
(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译文:_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__
基础训练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
A.籍吏民 B.沛公军霸上
C.范增数目项王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解析】 A、B、C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D项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乃令张良留谢
B.不如因善遇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C.沛公则置车骑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D.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道芷阳间行
【解析】 A项,均为“道歉”;B项,均为“对待”;C项,前为“放弃”,后为“放置”;D项,均为“从小路”。
5.下列各组句子,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
A.欲呼张良与俱去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不然,籍何以至此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吾属今为之虏矣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解析】 均为判断句。A项,省略句/定语后置句;B项,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D项,被动句/判断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
A.距关,毋内诸侯
朝济而夕设版焉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张良出,要项伯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秋毫不敢有所近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解析】 B项,“倍”通“背”/“要”通“邀”;A项,“距”通“拒”,“内”通“纳”/无;C项,“蚤”通“早”/无;D项,无/“卒”通“猝”。
7.下列各项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C )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A项,河北,河南:古义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是指我国的两个省。B项,细说: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小人的谗言”,今义为“详细地说”。D项,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是“异乎寻常;十分,很”。
8. 情景式填空
(1)《鸿门宴》中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_大行不顾细谨__,_大礼不辞小让__。”
(2)《鸿门宴》中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_今者项庄拔剑舞__,_其意常在沛公也__。”
(3)《鸿门宴》中,形容自己方处于危险境地的句子是:“_如今人方为刀俎__,_我为鱼肉__,_何辞为__?”
(4)《鸿门宴》中,形容秦王杀人如麻,有虎狼之心的句子是:“_杀人如不能举__,_刑人如恐不胜__。”
提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材料一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节选自《左传·宣公三年》
材料二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甄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你认为断句正确的代码。
颜率eq \x(A) 曰eq \x(B) 不敢eq \x(C) 欺eq \x(D) 大国eq \x(E) 疾eq \x(F) 定eq \x(G) 所从eq \x(H) 出eq \x(I) 弊邑eq \x(J) 迁鼎eq \x(K) 以eq \x(L) 待命
答案:BEI
【解析】 句意:颜率赶紧解释说:“我不敢欺骗贵国。大王尽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敝国随时听候命令迁出九鼎。” “颜率曰”,主谓结构,“曰”引出后面说话内容,此处断开;“不敢欺大国”,为省略主语的主谓宾结构,单独成句,后面断开;“弊邑”作“迁鼎以待命”的主语,前面断开。故三处句读为BEI。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休,美好之意,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永保无疆之休”的“休”意思相同。
B. 九鼎,相传为大禹时所铸,夏、商、周三代将之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
C. 危国,意思是面临着危险的国家,与成语“危言危行”中的“危”的意思相同。
D. 弊邑,意思是偏僻的小城,常用于对自己国家或守地等的谦称,文中是指周朝。
【解析】 “意思相同”错误。危险;正直。句意: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面对楚王的无理询问,王孙满由鼎的轻重引申到德的轻重,表现了他的睿智忠诚。
B. 颜率在秦国发兵索取九鼎时,向齐国求救,用献鼎为诱,巧妙地借兵,退秦救国。
C. 颜率回顾了当初武王伐殷获九鼎,运输耗费大,为此替齐王担忧,以解决其难题。
D. 齐王打算借道梁国或楚国运输九鼎,颜率认为不可行,因为两国都早有问鼎之心。
【解析】 “为此替齐王担忧,以解决其难题”错误,结合原文“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可知,颜率并非真正替齐王担忧,设身处地帮齐国解决运鼎难题,颜率是让齐王知难而退,巧妙地将违约责任推给对方。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译文:_我东周君臣内部尽力谋划,(认为)将九鼎交给暴秦,不如送给大国(您)。__
(2)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译文:_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所以我私下在为大王担忧。__
13.材料一中王孙满的回答,是为了让楚国放弃索鼎,王孙满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_①在德不在鼎,认为君王贵在修德;②鼎应为周天子所有,君臣之序不可动摇。__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楚庄王攻打陆浑之戎,于是到达洛水边,在周王的疆界检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楚庄王问鼎的大小与轻重。王孙满说:“这决定于君主的道德而不在于鼎的本身。往昔夏朝正当有德的时候,远方的人把各种东西画成图像,九州的长官贡献了铜,铸成鼎,把各种东西的图像铸在鼎上,各种事物都得以备载,让人民认识神道与邪恶的东西。因此人民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碰上不祥的东西。魑魅魍魉,这类鬼怪都不会遇到,因而能够使上上下下的人们和睦相处以领受上天赐予的福分。桀德行昏聩惑乱,鼎迁到商朝,经历了六百年。商纣王残暴肆虐,鼎迁移到周。德行美好光明,鼎虽小,分量很重;如果奸邪昏乱,鼎虽大,分量很轻。上天赐福给明德的君王,总有终结的日子。成王把鼎安顿在郏鄏,占卜的预言说可传三十代,享年七百年,这是天意决定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微,天命并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可以询问的。”
材料二
秦国发兵逼近周境索取九鼎,周君为此忧惧不安,将此事告诉了颜率。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往东去齐国借兵求救。”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王暴虐无道,要兴师威胁周君,并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内部寻思对策,认为与其将九鼎交给暴秦,不如送给贵国。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赢得美名;如得到九鼎这样的重器,又获得巨大的宝贝。希望大王能认真考虑!”齐王听了非常高兴,立刻派遣五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军因此退兵。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时,周君又一次忧虑不安。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东去齐国解决这件事。”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平安无事,因此甘愿将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从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颜率说:“不行。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沙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出来。”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不行。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之中进行谋划。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哪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周王室也正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九鼎,并不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九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还需要有士兵工匠等人力、相应的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物资作为配套。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但)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所以我私下在为大王担忧。”齐王说:“贤卿多次来我齐国,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颜率赶紧解释说:“我不敢欺骗贵国。大王尽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敝国随时听候命令迁出九鼎。”齐王只好停止索要九鼎。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课时训练,共7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祝福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祝福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修改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依次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赏析第二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9 说“木叶”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9 说“木叶”课后练习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