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山西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湖南省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中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内蒙古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河北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河南卷) 试卷 0 次下载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湖北卷)
展开一、试卷结构与题型分布
2024年湖北省中考生物试卷结构严谨,题型分布合理,全面覆盖了生物学的核心知识点。试卷整体由选择题、综合题和分析题三大部分构成,旨在全面检测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重点考查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的多样性的认识及其保护、生物圈中的人、走进生命世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健康地生活、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题目难度适中,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兼顾对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检验。综合题部分整体性较强,且贴合社会实践,将劳动实践活动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结合,旨在考查学生的生物学综合应用能力。这部分题目设计富有创新性,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意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整体来看,2024年湖北中考生物试卷结构与题型分布既体现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又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份具有较高质量和较强针对性的试卷。
二、命题特点与趋势分析
根据教育部要求,湖北省从2024年起实施中考省级统一命题,这将有助于提高命题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2024年湖北中考生物试卷的命题特点鲜明,趋势明确。首先,试卷紧密围绕生物学基础知识与核心概念,确保考生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其次,试卷强调知识的应用与实践,通过设置与实际生活、社会热点相结合的情境题,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湖北省中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体现了对课程标准的高度重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注重以及对考试公平和质量的追求。未来,随着省级统一命题的逐步推进和考试模式的不断调整优化,湖北省中考将更加科学、公正、公平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三、难易程度与区分度评估
2024年湖北中考生物试卷整体而言,试卷难度适中,既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通过一些综合性、应用性题目检验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试题的难易程度分布合理,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的比例恰当,确保了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试卷,同时也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空间。
在区分度方面,试卷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有效区分了考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能力水平。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题目设计得较为直接明了;而对于综合性和应用性的题目,则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这样的设计使得试卷能够准确反映考生在生物学科上的差异,为高中学校的招生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四、考生反应与答题情况
在2024年湖北中考生物试卷的答题过程中,考生们普遍反映试卷难度适中,内容覆盖广泛且贴合教材。大部分考生表示,试题设计能够较好地检验他们对生物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在具体的答题情况上,考生们在选择题题部分表现良好,失分率较低,显示出对基础概念的扎实理解。但在综合题和实验分析题部分,部分考生存在答题不规范、表述不清或分析不透彻的情况,导致失分较多。
此外,考生们对于试卷中的创新题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些题目既有趣味性又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五、生物学基础知识考查
本次湖北中考生物试卷在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上,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综合性与实用性。试卷内容涵盖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态系统、遗传和变异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检验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生物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
在2024年湖北中考生物试卷中,生物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占据了显著的地位。试卷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聚焦食品安全,通过给定资料分析,研究人员开展的实验探究,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并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中的实验题涉及了细菌菌落的培养、植物体幼苗的培养,既有对基础知识点的直接应用,也有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与运用。通过这些题目,学生能够展示自己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中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七、生物科技与应用考查
在2024年湖北中考生物试卷中,生物科技与应用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试卷聚焦杂交水稻的培育、太空育种等生物育种方法,以资料分析的试题形式展开,深入考查了学生对现代生物科技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的理解程度。
此外,试卷还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设计一些跨章节、跨知识点的综合题,引导学生将生物科技与应用的知识点与其他章节内容相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八、生态环境与保护考查
在2024年湖北中考生物试卷中,生态环境与保护作为重要的考查内容,体现了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视。试卷通过多个题型,深入探讨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核心知识点。
试题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试卷还强调了生态平衡的维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实际行动,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一、历年中考生物题型回顾
历届湖北各市级中考生物题型多样,涵盖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试题内容聚焦细胞结构、遗传与进化、生态和环境保护等核心知识点。题型相对简单基础,难度较低。近年来,题型难度逐渐提升,对考生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愈发严格,体现了生物学科的深度和广度。根据教育部要求,湖北省从2024年起实施中考省级统一命题,这将有助于提高命题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二、2024年中考生物题型变化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2024年湖北中考生物题型迎来显著变化,实施中考省级统一命题,这一变革旨在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更加注重实验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的考查。通过调整题型,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2024年湖北中考生物选择题题型特点
2024年湖北中考生物选择题题型特点鲜明,题目设计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题型多样,既有对知识点的直接考查,也有对知识点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试。题目难度适中,既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也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四、2024年湖北中考非选择题题型变化
近年来,非选择题(包括综合题和分析题)在中考生物中呈现多元化、综合化的特点。减少机械记忆的题型,更多考查情景化材料的分析理解和运用,意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计未来题型将更加灵活,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同时,跨学科题型或将崭露头角,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一、针对性复习计划制定
针对2024年湖北中考生物试卷,制定一个科学、高效的复习计划至关重要。首先,要深入了解考纲和历年真题,明确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每日复习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形成知识网络。同时,结合错题集进行针对性训练,及时查漏补缺。此外,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试环境,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最后,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复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态的磨砺。通过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复习计划,相信每位考生都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知识点巩固与拓展学习
在备战2024年湖北中考生物科目的过程中,知识点的巩固与拓展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生应系统复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确保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等有清晰的认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有助于形成知识网络,加深记忆。
其次,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可以通过做历年真题、模拟题或参加线上线下的辅导课程,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同时,要注重错题的整理和反思,避免在同样的问题上反复出错。
此外,拓展学习也是提升生物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可以阅读生物学相关的科普书籍、期刊杂志或观看科普视频,了解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解题能力提升与实战演练
在备考生物学科时,解题能力的提升是关键。首先,学生应系统掌握基础知识,这是解题的基石。其次,要注重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明确解题方向。此外,还应加强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训练,提高实验题的解题能力。
实战演练是提升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应多做模拟试题,通过反复练习,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掌握答题技巧。同时,要注重错题的分析与总结,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还应关注生物学科的前沿动态,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热点话题,这有助于拓宽视野,提升解题的广度和深度。
四、心理素质培养与应考技巧
备战中考生物科目的过程中,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应考技巧同样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让学生在考试中稳定发挥,达到甚至超越预期水平。首先,要树立自信心。学生应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备考成果,积极面对挑战。其次,要学会调整心态。遇到难题时,不要慌张,要冷静分析,逐步解决。同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因为紧张而影响发挥。在应考技巧方面,要合理规划答题时间,确保每个题目都能得到充分的考虑和解答。遇到不确定的题目时,要学会暂时放下,先做其他题目,最后回头再仔细分析。此外,注意审题和答题规范,避免因理解偏差或书写不规范而失分。通过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应考技巧的掌握,相信学生们能在中考生物科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4年湖北省中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大别山天门冬(如图)是2023年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科考队在大别山发现的新物种。科考人员对其进行了长期观察,采集了该植物的花、果实等并进行了研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上述材料,从植物分类的角度判断,大别山天门冬属于( )
A.种子植物B.蕨类植物C.苔藓植物D.藻类植物
(2)科考队在对大别山天门冬进行物种鉴定过程中,通过形态结构初步判断后,还需提取遗传物质进一步确认。提取的遗传物质可来源于细胞的( )
A.细胞壁B.细胞膜C.液泡D.细胞核
【答案】(1)A
(2)D
【分析】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1)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
科考人员采集了大别山天门冬的花、果实等进行了研究,果实由种子和果皮组成,说明大别山天门冬是种子植物。
故选A。
(2)A.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是一层透明的薄壁.细胞壁对细胞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是细胞壁的内侧紧贴着一层极薄的膜,它除了起着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以外,还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液泡位于细胞质内,内充液体称为细胞液,其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及色素,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植物的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里,D符合题意。
故选D。
2.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款新型植物茎流传感器(如图),可直接贴附在茎秆、叶片等表面,监测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及分配情况。由此推测,该传感器可监测的植物组织是( )
A.保护组织B.输导组织C.分生组织D.营养组织
【答案】B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
【详解】A.植物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构成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
B.输导组织的细胞排列成管状,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因此,监测植物体内水分的动态传输和分配过程的传感器监测的是输导组织,B符合题意。
C.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C不符合题意。
D.营养组织虽然可能含有水分,但它主要负责储存营养物质和进行光合作用,不直接参与水分的运输和分配,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某校生物社团为给校园植物挂牌,查阅了部分植物的分类等级,记录如下表。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 )
校园植物分类等级记录表
A.腊梅和樟B.月季和樱花C.樟和月季D.腊梅和樱花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
【详解】A.腊梅和樟:两者都属于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樟目,腊梅属于腊梅科,樟属于樟科,腊梅和樟属于同一目,但是相较月季和樱花同一科来讲,亲缘关系较远,A不符合题意。
B.月季和樱花:两者都属于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月季属于蔷薇属,樱花属于樱属,月季与樱花属于同一科,相较而言亲缘关系较近,B符合题意。
C.樟和月季:两者都属于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樟属于樟科,月季属于蔷薇科,樟和月季属于同一纲,但是相较月季和樱花同一科来讲,亲缘关系较远,C不符合题意。
D.腊梅和樱花:两者都属于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腊梅属于樟目,樱花属于蔷薇目,腊梅和樱花同属于一纲,但是相较月季和樱花同一科来讲,亲缘关系较远,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宋代杨万里在《闲居初夏午睡起》中写道:“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品读这句诗顿时让人有一种酸酸的感觉。图中能产生“酸酸的”感觉的部位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分析】①舌;②脑干;③大脑;④小脑。
【详解】A.①舌是味觉的感受器,能够接受食物的刺激,包括酸味。当舌头接触到梅子时,其中的酸味感受器会被激活,产生神经冲动,A不符合题意。
B.②脑干是连接脊髓和大脑的重要部分,主要控制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等,与产生“酸酸的”感觉没有直接关系,B不符合题意。
C.③是大脑,大脑皮层是感觉的高级中枢,负责整合和处理来自各种感觉器官的信息,产生味觉,C符合题意。
D.④小脑主要参与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和调节肌肉紧张等,与产生“酸酸的”感觉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食品安全是民生大计,细菌对食品的污染可能引发食源性中毒。草莓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污染而腐败变质。为开发天然防腐剂,研究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紫花苜蓿多糖(提取于豆科植物紫花苜蓿中的糖类物质)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大肠杆菌菌落生长情况
注:“—”表示无菌落:“+”表示有菌落“+”越多,表示菌落数越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属于大肠杆菌细胞结构特点的是( )
A.有成形细胞核,有叶绿体B.无成形细胞核,有叶绿体
C.有成形细胞核,无叶绿体D.无成形细胞核,无叶绿体
6.据实验结果分析,紫花苜蓿多糖作为草莓保鲜剂的最小浓度应为( )
A.1mg/mLB.2mg/mLC.3mg/mLD.4mg/mL
【答案】5.D 6.C
【分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异养;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往往体现了食品被污染的程度。
5.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且无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从表中可以看出,当紫花苜蓿多糖浓度为1mg/mL和2mg/mL时,都有大肠杆菌菌落生长,当紫花苜蓿多糖浓度升高为3mg/mL时,无大肠杆菌菌落生长,故草莓保鲜剂的最小紫花苜蓿多糖浓度应为3mg/mL,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接种水疽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当水痘流行时,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一般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疫苗或没有出过水痘的人则容易患病。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在上述材料中,水痘疫苗相当于( )
A.抗原B.抗体C.抗生素D.传染源
8.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判断,接种水痘疫苗属于( )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消灭水痘
【答案】7.A 8.C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只要切断传染病的流行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7.A.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水痘疫苗是用水痘病毒减毒株接种鸡胚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并加入适宜稳定剂后冻干制成,因此它被视为一个外来的“入侵者”,即抗原,能够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A符合题意。
B.抗体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而水痘疫苗在接种时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因此,水痘疫苗本身并不是抗体,B不符合题意。
C.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与水痘疫苗无直接关联,因为水痘是由病毒引起的,而不是细菌,C不符合题意。
D.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水痘疫苗是一种预防疾病的手段,而不是病原体的来源,因此它不能被视为传染源,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A.控制传染源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措施,目的是防止病原体从传染源向易感人群传播。然而,接种水痘疫苗是为了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使其不易感染,而非直接控制传染源,A不符合题意。
B.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使病原体无法在人群中传播。但接种水痘疫苗是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来预防疾病,而非直接切断传播途径,B不符合题意。
C.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对传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接种水痘疫苗正是为了增强人体对水痘病毒的免疫力,从而避免感染,因此它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C符合题意。
D.消灭水痘是指完全消除水痘病毒的存在,使得水痘不再发生。但接种水痘疫苗只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不能确保完全消灭水痘病毒。因此,接种水痘疫苗不属于消灭水痘的措施,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虹鳚(wèi)是生活在某地溪流中的一种鱼,在溪流上游群体中,体色鲜艳个体的比例大于下游群体。经调查发现:①该溪流下游的水比上游深,聚集了更多虹鳚的捕食者;②捕食者更容易发现并捕食体色鲜艳的虹鳚;③雌性虹鳚更喜欢与体色鲜艳的雄性虹鳚繁殖后代。根据上述调查,关于上下游虹鳚群体中体色形成的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虹鳚体色与基因没有关系B.虹鳚体色只由溪流深浅决定
C.体色鲜艳的虹鳚生存机会更大D.捕食者对虹鳚的体色进行了选择
【答案】D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其中,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A.虹鳚体色属于性状,性状主要由基因决定,A错误。
B.虹鳚体色属于性状,性状主要由基因决定,也会溪流深浅(环境)的影响,B错误。
C.捕食者更容易发现并捕食体色鲜艳的虹鳚,说明体色鲜艳的虹鳚生存机会更小,C错误。
D.下游聚集了更多虹鳚的捕食者,将体色鲜艳的虹鳚捕食掉了,捕食者对虹鰕的体色进行了选择,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题
10.番茄果实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番茄红素,营养价值高。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劳动实践园地开展了栽培番茄的实践活动,活动任务如下:
任务一:育苗
(1)播种前先松土,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 。番茄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
任务二:移栽
(2)番茄苗移栽时应合理密植,保持行距50至80厘米,株距30至60厘米,这样做能保证番茄有效地进行 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学们选择在阴天傍晚进行移栽,目的是降低番茄的 作用,提高移栽成活率。
任务三:田间管理
(3)随着番茄幼苗的生长,小组同学发现植株叶片发黄,经查阅资料后推测可能是由缺氮引起。同学们决定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验中对番茄植株进行无土栽培,其中一组采用缺氮的营养液,另一组采用等量 营养液进行培养,其他条件均保持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叶片是否变黄。
任务四:采摘后管理
(4)夏季番茄收获后,为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时间,同学们在储存番茄时应适当 (填“升高”或“降低”)温度。
任务五:研后拓展
(5)温室大棚可以满足反季节番茄的栽培。从有利于番茄生长的角度考虑,在设计并建造温室大棚时,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出2条即可)。
【答案】(1) 氧气/空气 胚根
(2) 光合 蒸腾
(3)含氮
(4)降低
(5)采光好、保温等
【分析】熟悉种子萌发的条件(内部条件:种子是活的,胚是完整的、过了休眠期的;外部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温度、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等知识。
【详解】(1)播种前先松土,使得土壤空隙增加,利于氧气(空气)进入,可以为种子萌发提供氧气(空气);
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
(2)合理密植是在不浪费光照的情况下,使叶片最大限度地接受光照,从而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移栽时,会损伤幼根和根毛,根的吸水能力下降,需要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选择在阴天傍晚进行移栽,可以降低蒸腾作用,提高移栽成活率。
(3)设置对照实验时,除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保持相同且适宜,本实验中含氮无机盐的有无是变量,其中一组采用缺氮的营养液,另一组采用等量含氮的营养液。
(4)果蔬类要保持新鲜度,需降低呼吸作用,低温使果蔬类细胞的代谢降低,能有效降低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时间。
(5)温室大棚可以满足反季节番茄的栽培,在设计并建造温室大棚时,可采取的措施有采光好、保温、设置夜间照明灯等。
11.健康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对于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1)2024年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日”的宣传主题是“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奶豆”中含有丰富的 ,该营养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根据该主题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如图1)判断,下列最合理的午餐食谱是 。
A.奶油饼干、烤肠、巧克力、辣条、果汁饮料
B.米饭、炸藕夹、炸鸡排、土豆烧牛肉、奶茶
C.米饭、番茄牛腩、肉沫豆腐、清炒白菜、紫菜蛋汤
D.米饭、炸薯条、炸鸡腿、酸辣土豆丝、碳酸饮料
(2)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行“阳光体育运动”,操场上随处可见同学们运动的身影。
①合理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使人体获得更多的氧气。图2中,外界氧气先从肺泡进入血液,适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有 (答出1点即可)。随后氧气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填图2中字母)。接着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骨骼肌细胞,最终被细胞利用。
②合理运动可促进脂肪的分解。为探究不同运动频率对体脂率(脂肪体重/体重×100%)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某初中选择体脂率相近的同学,进行随机分组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由结果可知 更有助于体脂率的降低。
不同运动频率对体脂率的影响
注:每次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连续运动12周。
③运动产生的部分代谢废物会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为了更好地理解肾单位结构和尿液形成的过程,小军同学制作了肾单位模型(图3)。从功能方面分析,该模型能部分模拟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 作用,但不能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从结构方面分析,该模型能大致体现肾单位的结构,但仍需完善,例如应体现肾小球是血管球,还应体现 (答出1点即可)。
(3)结合本题(1)(2)信息分析,提出一条健康生活的建议 。
【答案】(1) 蛋白质 C
(2)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A 高频率运动 过滤/滤过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重吸收/放入大小不同的颗粒/在胶管上扎若干小孔
(3)合理膳食,荤素搭配/适当运动
【分析】(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2)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图1 为平衡膳食宝塔,图2为呼吸全过程图解,A是左心房、B是左心室、C是右心房、D是右心室。
【详解】(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奶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该营养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 选项中,A食谱缺少蛋白质、BD食谱中无水果与蔬菜,缺少维生素和无机盐;C食谱的营养全面,是合理的午餐食谱。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① 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数目多,增加了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经过肺静脉到达心脏的A左心房。
②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高频率运动组的平均体脂率运动后比运动前下降明显,而低频率运动组平均体脂率运动后比运动前下降幅度较小;因此,高频率运动组更有助于体脂率的降低。
③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分析该模型可知:从功能方面分析,该模型能部分模拟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滤纸),但不能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从结构方面分析,该模型能大致体现肾单位的结构,但仍需完善,比如应体现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重吸收(放入大小不同的颗粒或在胶管上扎若干小孔)
(3)以上信息给我们的启示是: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三、资料分析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经太空诱变培育出了水稻新品种“航育1号”;在2022年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轨期间,又完成了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的空间科学实验,这是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水稻种子。
材料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荣获“共和国勋章”,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水稻有高秆,也有矮秆,现用纯种高秆水稻和纯种矮秆水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由上述信息判断,水稻的生殖方式是 。在正常情况下,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则卵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经太空诱变可以培育出“航育1号”水稻新品种,是因为在太空条件下染色体中的 发生了改变。
(2)材料二中水稻的高秆和矮秆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 ;根据杂交实验中的 组可判断出矮秆是隐性性状。
(3)若控制水稻高秆、矮秆的基因分别用B、b表示,则甲组子代的基因组成是 。
【答案】(1) 有性生殖 12 遗传物质
(2) 相对性状 甲
(3)Bb
【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1)水稻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在正常情况下,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因此卵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经太空诱变可以培育出“航育1号”水稻新品种,是因为在太空条件下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2)水稻的高秆和矮秆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同样,若在亲代中有的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那么没有出现的这一个性状是隐性性状。因此,根据杂交实验中的甲组可判断出矮秆是隐性性状。
(3)若控制水稻高秆、矮秆的基因分别用B、b表示,由(2)分析可知,矮杆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为bb,亲代矮杆的b基因至少有一个会传给子代,因此,甲组子代高杆基因型为Bb。
13.我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湿地资源丰富。2022年11月6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举行,正式通过了“武汉宣言”。湿地有着强大的固碳能力,在蓄洪防旱、净化水质等方面还有巨大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小军同学绘制的某湿地生态系统示意图。该湿地生产者体内的部分有机物会通过 关系转变为鱼体内的有机物。物质传递的同时也伴随着能量流动,鱼体内的有机物所含能量最终来源于 能。
(2)小军同学对图1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将鱼和鸟归为一类,螺归为另一类,小军的分类依据是 。绝大多数鸟类都善于飞行,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 (答出1点即可)。
(3)重金属是湖泊湿地环境中的常见污染物。为寻找一种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方法,研究人员利用芦苇和睡莲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单独种植和混合种植对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去除率,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最合理的种植方案是 。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是有限度的,为最终实现对该水体的净化,种植一段时间后,应对水生植物采取的措施是 ,同时兼顾不污染其他生态系统的原则,需进一步对水生植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对该湿地治理前后的生物种类调查发现,浮游植物由65种增加至146种,鱼类由55种增加至68种,鸟类由153种增加至273种。由此推测,该生态系统的自我(动)调节能力会 ,其原因是 。
【答案】(1) 捕食 太阳
(2) 体内是否有脊柱 身体呈流线型(长骨中空、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等言之有理即可)
(3) 睡莲+芦苇/混合种植 移出水体、定期更换水生植物(言之有理即可)
(4) 增强 生物数量和种类增多,生态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我)调节能力较强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有阳光、空气、土壤、温度等。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
【详解】(1)生产者被消费者捕食,体内的部分有机物会通过捕食关系转变为鱼体内的有机物。
能量储存在物质里面,物质传递的同时也伴随着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故鱼体内的有机物所含能量最终也来源于太阳。
(2)鱼和鸟体内都有脊柱,螺为软体动物,体内无脊柱,小军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是否有脊柱。
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覆羽、长骨中空、有喙无齿等。
(3)从图2中可以看出,混合种植对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去除率高于任何一种单独种植,因此最合理的最合理的种植方案是睡莲+芦苇(混合种植)。
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是有限度的,种植一段时间后,应将其移出水体并更换水生植物。
(4)该湿地治理后的生物种类明显增加,其自动调节能力会增强。
当生物数量和种类增多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更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我)调节能力更强。
题号
分值
题型
考查内容
考查点
1
2
2
单项选择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核的功能 藻类植物 被子植物
考查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简单运用。
2
单项选择
植物基本组织的类型及功能
考查学生运用生物学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2
单项选择
生物分类的等级
考查学生阅读表格并根据内容分析推理的能力。
4
2
单项选择
其他感觉器官
考查学生对核心生物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实践能力。
5-6
4
单项选择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考查学生根据实验探究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7-8
4
单项选择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抗原和抗体
考查学生根据生物学资料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9
2
单项选择
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 分析生物进化原因的实例 用进废退学说与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考查学生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10
8
综合分析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及探究实验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考察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1
8
综合分析
合理营养的含义及“平衡膳食宝塔”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血液循环 尿液的形成过程
考察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2
6
综合分析
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考察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3
8
资料分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积累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考察学生根据资料分析、观察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级
名称
门
纲
目
科
属
腊梅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樟目
腊梅科
腊梅属
樟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樟目
樟科
樟属
月季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蔷薇科
蔷薇属
樱花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蔷薇科
樱属
紫花苜蓿多糖浓度(mg/mL)
0
1
2
3
4
大肠杆菌菌落数
++
+
—
—
组别
平均体脂率(%)
低频率运动组(每周出勤1~2次)
运动前
35.83
运动后
34.57
高频率运动组(每周出勤3~5次)
运动前
35.62
运动后
31.23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重庆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重庆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卷结构,知识点覆盖,难度适中,能力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辽宁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辽宁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卷结构与题型分布,命题特点与趋势分析,难易程度与区分度评估,考生反应与答题情况,生物学基础知识考查,生物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生物科技与应用考查,生态环境与保护考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福建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福建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卷结构,知识点覆盖,难度分析,能力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