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三讲 课时一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2025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课件 2 次下载
-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一讲 真题专练-2025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课件 1 次下载
-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一讲 课时一4 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2025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课件 3 次下载
-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二讲 真题专练-2025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课件 1 次下载
-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二讲 课时一5 锋与天气-2025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课件 3 次下载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一讲 课时一3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2025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展开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内容相差很大,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的自然地理部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考生在高三复习中可以在以下方面进展尝试:第一部分:打牢基础,构建知识框架1. 回归课本,梳理知识点 2. 理解原理,深化概念3. 练习题海战术,巩固知识第二部分:提升能力,拓展思维深度1. 强化地图技能,提升空间思维 2. 分析热点问题,培养综合分析能力3. 模拟考试,适应考试节奏一轮复习结束后,要进行至少一次的全真模拟考试,以检验复习效果,并适应高考的考试节奏。模拟考试后,要认真分析试卷,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要学会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确保在真实考试中能够稳妥应对。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1讲 课时13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逆温;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风向、风力大小判定的基本原理。
在25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合占总体积的99%
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简述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
问题: 简述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答案: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如: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使臭氧减少;城市中人类生产、生活比较密集,导致大气中的杂质增多;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等),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依据:大气从地面向上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的差异。
读必修第一册教材第31页图2.5“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在下图中填出对流层平均高度,并补绘平流层气温变化曲线。
各层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思考题1.根据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图,大气层可以分为几个层?2.请你根据A.B层的气温变化特点,分别推测两层的气流运动特点。3.根据A、B两个层的气流运动特点,推测两个层可能会发生的现象。
概念: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小于6 ℃/km。
思考题:判断下列各地出现逆温的是
①:对流运动强烈,大气不稳定; ②:逆温,大气稳定; ③:正常
成因: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特点: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成因: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特点:越接近地表或水面,降温越快
成因: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特点:出现于锋面附近
成因: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或盆地流动特点:出现于山谷或盆地
思考题:在图中画出山风,并分析地形逆温形成的原因。
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作为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
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越冬果树可以免受冻害等
逆温出现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2021·广东地理)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3题。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2021·广东地理)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3题。3.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答案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辐射逆温的形成写出辐射逆温的成因及出现的时间。
答案 辐射逆温是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的近地面气温低于较高处气温的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
考向1 通过“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考查“区域认知”(2023·陕西西安模拟)对流层是地球大气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对流层高度与近地面的受热程度有关。下图为“1979~2008年华北某地区对流层高度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1~2题。1.1979~2008年,华北某地区A.空气的对流运动减弱B.对流层顶部高度年际变化明显减小C.对流层高度呈波动上升趋势D.对流层传向高层大气的能量增多
(2023·陕西西安模拟)对流层是地球大气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对流层高度与近地面的受热程度有关。下图为“1979~2008年华北某地区对流层高度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1~2题。2.下列关于华北某地区对流层高度变化趋势的成因及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高度总体变化趋势反映气候变冷B.利于生物繁育,生物多样性增加C.导致华北地区变得湿润,利于农业增产D.矿物燃料的使用和植被破坏等是其变化的主要成因
考向2 通过“逆温”考查“综合思维”(2023·江苏扬州模拟)湖泊水温是湖泊热量平衡的结果,不仅受到水面蒸发、地表径流及支流汇入等水循环过程的影响,还受到气温、降水、大气辐射等气象因素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图1为“洞庭湖城陵矶水文站1991~2019年平均水温与平均气温的年内变化图”,图2为“城陵矶水文站表层水温与降水量、风速和气温的相关关系图”。据此完成3~4题。
3.洞庭湖区域逆温出现概率小的月份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与洞庭湖水温变化趋势相关性最大的影响因子是A.降水量 B.风速 C.气温 D.径流
在下图中填出三种辐射的名称。
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地面长波辐射。
地面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大气增温:地面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图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示意
两大作用——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有补偿作用。
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
辨析概念—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二氧化碳和水汽等温室气体吸收
思考题:读图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效应
人类活动化石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地表气温升高导致全球变暖
大气两种作用的实践应用
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思考题: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解释以下地理现象: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和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2.湿润地区如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能贫乏的原因。
问题: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
答案: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问题: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
答案:气候干旱,晴天多,阴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问题: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湿润地区如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能贫乏的原因。
答案:气候湿润,阴雨天气多,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多云雾,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贫乏。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应用→分析生产、生活现象
思考题: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解释以下地理现象:①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②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深秋农民利用秸秆燃烧制造烟雾以预防霜冻;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问题: 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问题: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解释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答案: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玻璃(塑料)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塑料)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
问题:请尝试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解释深秋农民利用秸秆燃烧制造烟雾以预防霜冻
答案:人造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
问题: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解释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答案:地膜覆盖,则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使地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穿越薄膜,就相当于阻止了热对流,起到保温作用.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等几个角度分析。
思考题: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为什么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
思考题: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为什么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
思考题: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为什么滨海城市的昼夜温差小。
(2022·1月浙江选考)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1~2题。1.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夏季大于冬季 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 ④城区大于郊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1月浙江选考)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1~2题。2.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 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 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______ 2.______
大气的散射作用描述大气散射作用的特点。
答案 蓝光、紫光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有选择性);颗粒较大的尘埃可散射可见光所有波段(无选择性)。
考向1 通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考查“地理实践力”(2023·安徽合肥模拟)1815年4月,地处东南亚的S岛发生人类历史上最强的火山喷发事件,在距离S岛800 km以外的人们连续多日听到隆隆的雷声,看见飘动的灰尘。受此事件影响,1816年北半球盛夏出现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天气,造成西欧、亚洲、北美洲农作物大范围减产。如图示意火山喷发后海拔25 km处大气温度距平和北半球陆地年降水量距平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海拔25 km处位于A.对流层 B.平流层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2.造成北半球农作物大范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对A.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B.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C.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D.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弱
3.1816年北半球陆地年降水量距平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海陆温差减小,季风环流减弱B.海陆温差增大,季风环流减弱C.海陆温差减小,季风环流增强D.海陆温差增大,季风环流增强
考向2 通过“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考查“区域认知”(2024·广东省部分学校联考)研究表明,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有利于雾的形成。有雾时,海面能见度大大降低,对轮渡的运行影响很大。下图示意1975~2009年广东省南澳岛大雾出现次数与月份、气温的关系。据此完成4~6题。
4.南澳岛大雾①季节变化明显 ②开始出现时气温一般在28 ℃左右 ③水汽多源于暖海水面的水分蒸发 ④由强冷空气促成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促使南澳岛大雾消散的直接原因是A.大气逆辐射增强 B.地面辐射增强C.大气逆辐射减弱 D.太阳辐射增强
6.连续多日的大雾,导致南澳岛A.航行更加安全 B.作物光合作用效果好C.生态环境更好 D.昼夜温差减小
(2023·重庆南开中学期末)如图为“地球某大气成分浓度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1.该大气成分主要分布于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
(2023·重庆南开中学期末)如图为“地球某大气成分浓度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2.受人类活动影响,部分地区该大气成分浓度降低,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大气透明度提高B.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C.大气透明度降低D.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
(2023·吉林通化期末)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被广泛使用。下图示意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 km高空处。据此完成3~4题。3.该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递减→递增→递减B.递增→递减→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2023·吉林通化期末)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被广泛使用。下图示意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 km高空处。据此完成3~4题。4.该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分布的大气层应是A.对流层 B.平流层C.臭氧层 D.电离层
(2023·广东广州模拟)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从地面开始的逆温称为接地逆温,从离地面一定高度处开始的逆温称为悬浮逆温。逆温厚度是指出现逆温现象上、下限的高度差。下图反映甘肃省酒泉市2009~2018年8时和20时平均逆温厚度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5~7题。5.逆温厚度年内变化最小的是A.8时悬浮逆温 B.20时悬浮逆温C.8时接地逆温 D.20时接地逆温
(2023·广东广州模拟)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从地面开始的逆温称为接地逆温,从离地面一定高度处开始的逆温称为悬浮逆温。逆温厚度是指出现逆温现象上、下限的高度差。下图反映甘肃省酒泉市2009~2018年8时和20时平均逆温厚度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5~7题。6.8时接地逆温厚度比20时接地逆温厚度大,原因是8时A.地面温度较低 B.大气的对流较强C.太阳辐射较弱 D.大气逆辐射较强
(2023·广东广州模拟)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从地面开始的逆温称为接地逆温,从离地面一定高度处开始的逆温称为悬浮逆温。逆温厚度是指出现逆温现象上、下限的高度差。下图反映甘肃省酒泉市2009~2018年8时和20时平均逆温厚度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5~7题。7.影响夏季与冬季逆温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风速 B.昼夜长短C.降水 D.气温日较差
(2024·湖北武汉模拟)辐射表是测量各种辐射的工具,测量不同的辐射可以选择不同的传感器和安装方式。下图为“某校地理社团研究大气热力作用所采用的辐射表及安装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图中四个辐射表的功能各不相同,正确的是A.①—测量大气辐射B.②—测量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C.③—测量太阳辐射D.④—测量大气逆辐射
(2024·湖北武汉模拟)辐射表是测量各种辐射的工具,测量不同的辐射可以选择不同的传感器和安装方式。下图为“某校地理社团研究大气热力作用所采用的辐射表及安装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9.某日雪后,地表积雪,天气转晴且气温下降,各辐射表测得的辐射量变化情况是A.①不变 B.②减少C.③减少 D.④增加
冬季冰雪路面常常引发交通事故,桥面路段更是容易结冰路段。右图示意四川盆地某段道路提示信息,下表为该地某年1月5日~9日天气变化过程。据此完成10~11题。
10.推测下列时段中桥面最容易结冰的是A.6日早晨 B.7日早晨C.8日早晨 D.9日早晨
11.某日路面上无结冰,但桥面上有结冰,主要是由于A.路面吸收大气辐射较少B.桥面吸收大气辐射较少C.桥面释放地面辐射较多D.路面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12.(2023·湖南邵阳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风沙肆虐的沙漠一直是蔬果生产的禁区,日光温室可以极大地改变这一现状。南疆地区早期建成的温室,普遍存在着冬季夜间室内冻害时常发生的问题。水幕集热-地暖加温系统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研究表明,日光温室后墙白天接受太阳总辐射约占温室接收太阳总辐射的50%~60%,夜间,室内获得的热量中墙面放热量约占1/3,地面放热量约占2/3。此外,土壤夜间放热性能较为稳定,受气候条件影响小。
(1)指出沙漠温室的主要功能。(3分)
答案 保温、保湿、防风沙。
答案 墙面太阳高度大,吸收太阳辐射多;墙体厚实,蓄热能力强;保温效果好;厚实的墙体较为稳固,利于阻挡(偏北)风沙。
(2)简述温室建设厚实后墙的作用。(6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大气受热过程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大气受热过程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备考指津,干洁空气,生物体,光合作用,雨雾雪,大气污染,大气的垂直分层,近地面,升高平流,电离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3章 第1讲 课时12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3章 第1讲 课时12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部分第3章第1讲课时12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ptx、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部分第3章第1讲课时12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师版docx、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部分第3章第1讲课时12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生版docx、第一部分第三章第1讲训练12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光合作用,紫外线,凝结核,氯氟碳化物,地面长波辐射,臭氧层,先下降后上升,电离层,太阳辐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