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设计
展开文化自信:感受小说的魅力。
语言运用: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思维能力:能从对话、心理和环境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审美创造:感受人物善良的美好品质。
【课前解析】
关注情节:《穷人》这篇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质。他们在生存困境面前的一个善举、一个信念,让人动容,彰显出人性之美。
关注作者:本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他出身贵族家庭。1863年起,他用六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后来又写成《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著名作品。他的作品气势磅礴,场面广阔,人物众多,心理描写逼真、细腻,语言质朴、洗练,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巨大影响。
关注写作背景:《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纯朴。《穷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教学目标】
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7个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重难点)
4.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重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7个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关注环境描写,体会桑娜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导入:读小说《桥》,我们感动于老支书的高尚品质,也初步领略了小说的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小说《穷人》。(板书课题)小说仅仅是向我们展示了穷人的穷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3)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4、5)
(设计意图: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太陌生。因此,让学生感受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利于学生把握文学作品内涵以及更好地体会人物形象。)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主要内容和情节
1.快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6)
桑娜和渔夫一家生活困难,邻居西蒙去世后,他们收养了西蒙家的两个孩子。
2.学习字词。
(1)出示词语(出示课件7),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纠正字音。
(2)学写字。(出示课件8)
指导:“澎、湃、掀、淋”右边的部分也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书写时注意把右边写紧凑。“唉、嘿、嘛”的口字旁书写时要偏上一些,而且要窄一点儿、小一点儿。
3.这篇课文围绕桑娜夫妇收养孤儿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哪些情节?(出示课件9)
第1、2自然段展示的情节是“盼夫归来”,第3—11自然段展示的情节是“探望邻居、抱回孤儿、忐忑不安”,第12—27自然段展示的情节是“渔夫回家、夫妇商量、不谋而合”。(出示课件10、11)(板书:等待丈夫 抱回孩子 决定收养)
三、分析环境描写,感受“穷人”的“穷”
1.合作探究:自由朗读第1—11自然段,思考: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确实很“穷”?标注相关语句,并展开交流。(出示课件12)
2.汇报交流。
(1)关注第1自然段内容(出示课件13)
预设1:桑娜在“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海上正起着风暴”在这样的恶劣天气情况下渔夫还要出海打渔,说明他们的生活十分辛劳。
预设2:“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的品质。
点拨:屋外的环境与屋内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环境描写)
(2)关注第2自然段内容(出示课件14)
预设1:“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渔”,这说明他们的劳动条件差。
预设2:“只能勉强填饱肚子”“没有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说明他们吃得差、穿得差。
点拨:通过以上描写,我们知道他们的生活窘迫。
(3)关注第7自然段内容(出示课件15)
预设1:“又潮湿又阴冷”“稻草铺”让我们感受到西蒙家里住得差。
预设2:“旧衣服”“旧头巾”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穿得差。
(4)总结:渔民们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要承受病痛的折磨。
(设计意图:抓住环境描写进行品读,初步感受桑娜夫妻的形象,同时也为后面感受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抚养孤儿的高尚品质作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品读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深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2. 能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分析心理描写,感受桑娜的人物形象
1.在自己难以度日的困境中,你还会向别人伸出援手吗?面对两个孤儿,桑娜是怎么做的?阅读第8—11自然段,圈画相关内容,并进行批注、交流。(出示课件17)
预设1:在第8自然段中“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出示课件18)
预设2:第9自然段“忐忑不安”的意思是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无比紧张、担忧未来的生活能否熬过去。(出示课件19)
预设3:第9自然段中“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和第11自然段中“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两处心理描写,细腻地刻画出人物最真实、最平凡的一面。正是这样复杂的情绪,才让人深刻体会到在困难面前作正确的抉择需要多大的勇气。
2.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刻画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文中甚至还写了她责备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会有损桑娜高尚的形象吗?(出示课件20)
这样的心理实际上更让人觉得桑娜的想法真实可信。正因为桑娜虽然一度后悔、自责,最终却情愿挨揍也要收养两个孩子,反而让人觉得她的形象更加高大。(板书:心理描写)
3.关注标点符号。(出示课件21)
圈出第9—11自然段中的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说说这些标点符号的运用有何特殊之处。
六个问号,四个感叹号,七个省略号,将安娜内心的自责、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品读对话,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1.自由朗读第12—27自然段,通过本文对渔夫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怎样的形象特点?请勾画相关内容并进行简单批注。(出示课件22-24)
预设1:“糟糕、倒霉、是啊、怎么啦”这些语言说明渔夫心直口快、性格爽朗。
预设2:“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搔搔后脑勺”这些神态和动作描写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他在认真思考。
预设3:“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既是征求妻子的意见,又表明自己的观点,更体现了渔夫的粗中有细和善良。
预设4:“我们总能熬过去的!”通过“熬”字可以看出渔夫为了抚养孩子,准备过更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苦,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2.再读第12—27自然段,勾画描写桑娜语言的句子,说说你通过这些句子可以体会到什么。(出示课件25、26)(板书:语言描写)
预设1:第15自然段和第18自然段中的语言描写说明桑娜心不在焉。
预设2:第23自然段中的语言描写说明桑娜内心纠结、欲言又止。
3.小练笔。(出示课件27)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示例:日子已经十分艰苦了,现在又抱回两个孩子……丈夫冒着生命危险劳动,已经为这个家的生计拼命了……今后的日子又该怎么过呢?
三、感受“穷人”的品质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出示课件28),小说最后定格在这个画面。说一说:这幅画面让你联想到文中的哪些内容?
预设:我联想到了第1自然段的内容,小屋的环境“温暖而舒适”,这不只是小屋内环境的温暖,更是人情的温暖和一家人的善良。(出示课件29)
2.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穷人吗?(出示课件30)
预设:穷人虽然很穷,但他们拥有善良、勤劳、爱心、同情心……穷人,不穷!(板书:勤劳、善良 穷人,不穷!)
四、分析小说题目
小组讨论:课文为什么以《穷人》为题?(出示课件31)
这篇课文反映的是一百多年前沙皇统治下的穷人们的悲惨生活,所以本文以《穷人》为题更宽泛。以《穷人》为题更能体现主旨,虽然人穷,但为了帮助别人,宁愿自己吃苦受累,像这样的穷人还有很多。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结构梳理。(出示课件32)
2.课堂小结:我们今天深入学习了小说《穷人》。尽管小说的题目是《穷人》,但这些所谓的穷人却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动,在他们心灵的深处永远闪耀着人性善良的光辉。穷人,不穷!(出示课件33)
3.课后作业:修改完善自己的小练笔;寻找并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小说作品。(出示课件3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穷人》这一课的目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浏览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并能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这一课我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默读了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且初步通过故事情节体会到了主人公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品质,并借梳理文章,使学生掌握如何快速地把握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内容和结构。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112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穷人教案</a>,共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112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穷人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112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穷人教案及反思</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出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读课文,理解文意,抄写生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