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分层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1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分层练)(原卷版).docx
    • 练习
      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1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分层练)(解析版).docx
    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分层练习01
    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分层练习02
    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分层练习03
    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分层练习01
    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分层练习02
    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分层练习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精品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精品习题,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2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分层练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2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分层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某区域发生多次地质变动事件,地层受水平方向挤压发生塑性变形,断层南侧地块曾有明显沉降。下图示意目前该区域地质及河流水系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岩层受水平挤压形成的地质构造为( )
    A.向斜B.背斜C.背斜山D.向斜山
    2.该区域的地质事件发生顺序是( )
    ① 玄武岩高地形成 ② 岩浆侵入 ③ 固结成岩 ④ 水平挤压 ⑤ 断层出现
    A.①②③④⑤B.③⑤④②①C.③④②⑤①D.③④⑤②①
    【答案】1.B 2.D
    【解析】1.如果断层横穿或斜穿背斜或向斜,则在背斜中变宽的一盘为上升盘,变窄的一盘为下降盘。在向斜中恰好相反,变窄的一盘为上升盘,变宽的一盘为下降盘。从图中可看出,断层南北两侧同一岩层的宽度不同,由题可知,断层南侧地块为下降盘,故推测本区域有一个南北向延伸的背斜,B正确,A错误;背斜山、向斜山属于构造地貌,不是地质构造,CD错误,故选B。
    2.由图可知,侵入岩穿过断层,说明岩浆侵入发生在断层之后;图中砂岩被断层断开,且南北部宽度差异大,说明砂岩形成后先发生褶皱,使岩层发生塑性形变,然后发生断裂错位,褶皱变动应早于断层构造;玄武岩为喷出岩,玄武岩相对比较完整,并且截断了侵入岩,而侵入岩比断层形成晚,说明火山喷发最晚发生,因此该区域的地质时间发生顺序是③固结成岩-④水平挤压-⑤断层出现-②岩浆侵入-①玄武岩高地形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中国是世界上遵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24年4月3号台湾花运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地震来临时的做法正确的是( )
    A.乘电梯快跑B.带上贵重物品再快跑
    C.室内躲在墙角等坚固物体下D.室内躲到玻璃窗户边
    4.关于中国多地震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与美洲板块交界处B.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C.板块内部、地壳活跃D.位于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答案】3.C 4.D
    【解析】3.当地震来临时,不能乘电梯,因为地震发生时容易断电或电梯出现故障,A错误;地震来临时,不能带上贵重物品再快跑,要立刻离开,B错误;在室内避震,最好躲在坚固的桌子、卫生间、厨房等小空间地区的角落处,C正确;室内躲到玻璃窗户边易发生二次伤害,D错误。故选C。
    4.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及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处于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多发地震灾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不同地区四种“蘑菇状”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6.形成四种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甲-流水侵蚀B.乙-风力侵蚀C.丙-冰川侵蚀D.丁-冰川侵蚀
    7.丁地景观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依次是( )
    ① 冰川消融堆积 ② 流水差异侵蚀 ③ 冰碛土崩塌 ④ 冰川侵蚀搬运
    A.①④②③B.④③①②C.④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6.B 7.C
    【解析】6.据图可知,甲地貌发育在沿海地区,主要由海水侵蚀形成,A错误;阿塔卡马风石位于干旱地区,主要以风力侵蚀为主,B正确;高原冰蘑菇是由于冰川融化速度不一致产生的,并非冰川侵蚀,C错误;阿尔卑斯山区土柱主要是在雨水冲刷作用下形成的,D错误。故选B。
    7.阿尔卑斯山区作为冰川活动频繁的地区,其地形地貌的形成首先受到冰川的影响。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会侵蚀地表,并将侵蚀下来的物质(如岩石碎屑、土壤等)搬运到其他地方。这是地貌形成的初步阶段。随着气候变暖或冰川运动到低海拔地区,冰川开始消融。在消融过程中,冰川携带的物质(冰碛物)会堆积下来,形成冰碛土。这些冰碛土是后续地貌形成的重要基础。当冰碛土形成后,该地区会受到降水的影响。由于冰碛土内部物质的不均一性(如石块、土壤等),流水在侵蚀过程中会产生差异。一些地方由于石块的保护,侵蚀速度较慢,而其他地方则较快。这种差异侵蚀会导致土柱的形成。在长时间的侵蚀和风雨作用下,部分冰碛土可能会发生崩塌,但这并不是土柱景观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而是地貌演化的一个后续阶段。综上所述,阿尔卑斯山区土柱景观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依次是冰川侵蚀搬运(④)、冰川消融堆积(①)、流水差异侵蚀(②)、冰碛土崩塌(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澳大利亚沙漠中有一种巨大岩层,因形状像海上高高卷起的一排巨浪,被称为波浪岩。巨大岩层经流水作用,岩石底部露出地面,后在强劲的沙漠风作用下,留下蜷曲状的顶部,渐渐形成了波浪的形状。下图为澳大利亚波浪岩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8.澳大利亚的波浪岩属于( )
    A.冰川地貌B.岩溶地貌C.海岸地貌D.风沙地貌
    9.波浪岩的形成过程是( )
    A.流水冲刷——风力堆积B.流水沉积——风力堆积
    C.流水冲刷——风力侵蚀D.流水沉积——风力侵蚀
    【答案】8.D 9.C
    【解析】8.根据材料,波浪岩位于沙漠之中,在强劲的沙漠风作用下,留下蜷曲状的顶部,渐渐形成了波浪的形状,因此它的形状的形成主要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是风沙地貌,D正确;澳大利亚纬度低,该地海拔也低,气温高,没有冰川,A错误;该地远离海洋,因此没有海浪侵蚀,C错误;沙漠地区降水少,流水作用弱,溶蚀地貌出现的可能性小,B错误。故选D。
    9.由材料“巨大岩层经流水作用,岩石底部露出地面,后在强劲的沙漠风作用下,留下蜷曲状的顶部,渐渐形成了波浪的形状”可知,其形成首先是经过流水的侵蚀作用,使岩石裸露,然后再经过风沙的侵蚀,形成波浪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爬坡沙丘是风力作用下沙粒沿山坡爬升而形成的沙丘。柴达木盆地常年盛行西风,风力强劲,南部间歇性河流托拉海河的东岸广泛发育有爬坡沙丘。下图为托拉海河东岸爬坡沙丘剖面图和不同地形部位沉积物粒度组成。完成下面小题。
    10.从河漫滩到迎风坡,沉积物平均粒度( )
    A.由粗到细B.由粗到细再到粗C.由细到粗D.由细到粗再到细
    11.托拉海河东岸爬坡沙丘中,爬坡能力较强的沉积物是( )
    A.粉沙、细沙B.细沙、中沙C.极细沙、中沙D.中沙、粗沙
    【答案】10.D 11.B
    【解析】10.读右图可知,河漫滩的沉积物以极细沙为主、阶地的沉积物以中沙为主、迎风坡的沉积物以细沙为主,故从河漫滩到迎风坡,沉积物平均粒度由细到粗再到细,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1.由材料可知,“柴达木盆地常年盛行西风,风力强劲”,风携带沙粒自西向东移动,托拉海河东岸山体范围较大,由于山体阻挡,风沙爬坡过程中风力搬运能力变弱,沙粒沉积形成爬坡沙丘。读右图可知,托拉海河东岸爬坡沙丘中迎风坡中各沉积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细沙、中沙、极细沙、粉沙、粗沙、极粗沙,细沙和中沙比例高,说明细沙和中沙的爬坡能力较强,B正确,排除ACD。故选B。
    万里长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腾而下,于巴塘县城境内进入云南,与澜沧江、怒江一起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中穿行形成了“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到了香格里拉市的沙松碧村,突然来了个100多度的急转弯,转向东北,形成了罕见的“V”字形大弯,“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人们称这天下奇观为“长江第一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长江第一湾”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河流落差大B.河流水量大C.地形阻挡D.地转偏向力
    13.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
    A.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B.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
    C.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D.地势较高,有利于防洪,光照充足
    【答案】12.C 13.A
    【解析】12.根据材料“突然来了个100多度的急转弯,转向东北”和景观图中的断崖可知,主要是地形的阻挡导致河流急转弯,形成了“长江第一湾”,C正确;河流落差、水量和地转偏向力影响不大,ABD错误,故选C。
    13.读图可知,图示甲河岸位于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水流较缓,水域较浅,便于取水,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A正确;位于河流凸岸,水域较浅,不利于航运,交通不便,且与周边地区相比,热量和光照相差不大,BCD错误,故选A。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堡地貌位于土耳其代尼兹利市的北部,因其外形像铺满棉花的城堡而得名,是富含石灰质的山顶温泉水顺山坡流淌时,水中的碳酸钙沉积形成的白色阶梯。图1为棉花堡景观照片和位置示意图。图2为敦煌雅丹地貌示意图。
    棉花堡地貌的发育条件:岩石的可溶性、 性和水的溶蚀力、流动性的强弱。
    下列对风蚀垄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和 (填序号)。
    ①垄槽相间排列 ② 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 土垄坡度较陡 ④ 不同土垄组成物质完全不同
    (3) 某同学随科考人员在该地研学旅行时,拍摄了布满“小蘑菇”的残丘岩壁照片(图3),绘制了河流堆积地貌的简图(如图4)并提出3个问题,请你帮助他回答。
    问题①:岩壁上“小蘑菇”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和 (填“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问题②:该雅丹地貌区被视为“畏途”的主要原因是 (多选)
    A.空气稀薄B.风沙强劲C.气候极度干旱D.滑坡分布广
    问题③:冲积扇位于山区河流流 处,而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 。
    【答案】(1) 透水性
    (2) ① ③
    (3) 风化 侵蚀 BC 出山口 河口三角洲
    【详解】(1)棉花堡地貌形成的原理,与我国四川黄龙是一样的。这些白色阶梯其实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钙华”。当地的雨水渗入地下,经过漫长的循环又以温泉形式涌出,在此过程中溶解了大量岩石中的石灰质和其他矿物质。当温泉顺山坡流淌时,石灰质沿途沉积,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片片阶梯状的钙化堤。发育条件: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和水的溶蚀力、流动性的强弱有关。
    (2)风蚀垄槽在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而裂隙发育,风沿着裂隙不断吹蚀,形成垄槽地形,维吾尔语谓之“雅丹”。其主要特征是垄槽相间排列,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平行,①正确,②错;土垄坡度较陡,不同土垄组成物质上下层性质不同,③正确,④错。
    (3)布满“小蘑菇”的残丘岩壁分布在干旱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较大,风化作用强烈,风力较大,风蚀作用显著,岩壁上“小蘑菇”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和风力侵蚀。该雅丹地貌区被视为“畏途”的主要原因:风沙强劲和气候极度干旱,BC正确;海拔不高,空气不稀薄,干旱地区,降水少,少滑坡,AD错误,故选BC。冲积扇位于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是河流带来的泥沙由于地形变得平缓,流速减慢沉积而成,入海口处一般形成三角洲地貌。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行山是我国著名的山脉,在海河水系的作用下其东麓的冲积扇上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城市。下图为太行山东部区域水系及城市分布图。
    描述太行山东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结合流域的气候和地形特点,说明修建水库和新开河道的作用。
    该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简述工业生产中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答案】(1)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太行山东坡地处迎风坡,夏季降水多,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2) 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调整工业结构,减少高耗水产业;改革工艺,通过水的循环利用,降低水耗;加强废水处理,循环利用;实施海水淡化等。
    【详解】(1)河流的堆积地貌需要从物质来源和动力条件分析。太行山东坡位于山区,地势陡峭,是夏季风迎风坡,降水集中,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自山区带来大量的大量砾石和泥沙。河流流出山口,山口处地势变缓,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携带的疏松物在此大量沉积,形成冲积扇。
    (2)修建水库的目的主要为了调节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该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偏少且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河流的中上游多山地,河水汇集速度快,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可有效地加大对流域水资源的调节,缓解旱涝灾害。海河下游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排水不畅;为扇状水系,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入海河道较少,排水不畅,开挖人工河道便于排水泄洪。
    (3)针对该区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工业生产中可采取:调整工业结构,减少高耗水产业,降低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通过水的循环利用,降低水耗;同时对废水进行处理后再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进行海水淡化,增加淡水来源等。
    (2024·天津西青·模拟预测)碧石风景区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内。碧石风景区拥有大量的石蛋山体,研究表明该地岩石多为花岗岩。景区形成初期为大量石蛋山体,经过长期环境变迁逐渐风化演变为当前地表多沙质地层,在景区开发过程中发现大量恐龙蛋化石,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恐龙化石距今约1.45亿年形成,下左图为碧石风景区岩层剖面图,右图为恐龙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碧石风景区石蛋山体的形成过程为( )
    A.岩浆喷出→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挤压
    B.岩浆喷出→地壳抬升→球状风化→剥蚀出露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剥蚀出露→球状风化
    D.岩浆侵入→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拉张
    2.关于该地区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历史主要环境为冷干,蕨类植物繁盛
    B.历史同期环太平洋地区发生燕山造山运动
    C.组成石蛋的主要物质来源于地壳上部
    D.该地区景观形成过程中主要以流水侵蚀为主
    【答案】1.C 2.B
    【解析】1.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首先是岩浆侵入,然后地壳抬升,使岩石出露地表,接着受外力剥蚀,最后经过球状风化形成石蛋山体,C正确;岩浆喷出形成的是玄武岩等,且过程也不符合,AB 错误;岩浆侵入后一般地壳抬升才能出露地表,D 错误。故选C。
    2.据材料可知,在景区开发过程中发现大量恐龙蛋化石,该地区历史主要环境为温暖湿润,裸子植物繁盛,A错误;该恐龙化石距今约1.45亿年形成,属于中生代,历史同期环太平洋地区发生燕山造山运动,B正确;组成石蛋的主要物质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C错误;由上题可知,该地区景观形成过程中主要以风化作用为主,D错误。故选B。
    (2024·山东)锡拉岛位于地中海,整个岛屿被厚厚的火山岩和火山灰覆盖,夏季岛上北风频发。约3600年前的古锡拉岛是一个圆形的大岛(范围包括现在的锡拉岛和附近小岛,以及这些岛屿之间的海域),后来演变成环形群岛,其中最大的岛屿为锡拉岛(左图)。锡拉岛的西部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农民在管理葡萄时将葡萄藤盘成圆形的篮子状(右图),并将葡萄果实置于“篮子”内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导致古锡拉岛演变为环形群岛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火山喷发B.地壳运动C.海浪侵蚀D.风力侵蚀
    【答案】3.A
    【解析】3.岛屿整体形态的变化属于大尺度上的地质作用所产生,外力作用一般只能对地表形态起到“修饰”作用,因此可以排除C、D;根据材料提到的“整个岛屿被厚厚的火山岩和火山灰覆盖”,可以判断这里有火山活动,根据形状可以推测,火山喷发使得原岛屿中部出现火山口,海水通过火山口边缘低洼地区注入,形成现在的环形群岛,A正确;地壳运动难以导致古锡拉岛演变为环形群岛,排除B。故选A。
    (2024·福建厦门·模拟预测)75万年前,古长江和古川江以黄陵背斜为分水岭(图)。在此后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古长江溯源切穿黄陵背斜、袭夺古川江,且古金沙江南流受阻,改向东流,逐渐形成现今的长江干流。距今约1万年,受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的影响,云梦泽和彭蠡泽两大通江湖泊形成。距今约3O00年,云梦泽和彭蠡泽逐渐消亡,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通江湖泊随之形成。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现象中,最适于佐证“古长江和古川江以黄陵背斜为分水岭”的是( )
    A.背斜以东沉积物物质成分的垂直差异 B.背斜以东沉积物粒径大小的水平差异
    C.背斜以西沉积物物质成分的垂直差异 D.背斜以西沉积物粒径大小的水平差异
    5.距今约1万年,两大通江湖泊的形成条件主要有( )
    ① 长江中游平原地壳抬升 ② 长江中游平原地壳沉降 ③ 海平面下降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推测云梦泽和彭蠡泽消亡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干,上游来水量减少B.地壳和海平面趋于稳定
    C.泥沙淤积,湖泊沼泽化严重D.人类围湖造田活动加剧
    【答案】4.A 5.D 6.C
    【解析】4.由材料可知,古长江和古川江以黄陵背斜为分水岭,古长江溯源切穿黄陵背斜、袭夺古川江,使得古川江流向发生改变。背斜以东落差较大,侵蚀能力较强,朔源侵蚀后,落差减小,背斜以西的泥沙被带到背斜以东地区沉积,沉积物的成分垂直方向差异较大,A正确;沉积物粒径大小及分布主要体现侵蚀能力强弱,B错误;背斜以西主要受侵蚀作用的影响,CD错误。故选A。
    5.由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壳沉降使得地势变得低洼,利于集水,①错误,②正确;海平面上升使得河流水位相对上升,湖泊水位上升,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云梦泽和彭蠡泽位于河流的凸岸,以堆积为主,泥沙淤积,湖泊沼泽化严重,C正确;气候变干,上游来水量减少、地壳和海平面趋于稳定、人类围湖造田活动加剧不是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2024·广东)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左图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 )
    ① 化学溶蚀 ② 重力崩塌 ③ 冰川刨蚀 ④ 风力吹蚀 ⑤ 流水侵蚀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8.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 )
    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
    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
    【答案】7.B 8.D
    【解析】7.溶洞是流水溶蚀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形成的地下喀斯特地貌。该溶洞是受流水侵蚀、化学溶蚀可溶性石灰岩形成的,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故流水侵蚀、化学溶蚀石灰岩,重力崩塌形成洞穴,故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化学溶蚀、重力崩塌、流水侵蚀,①②⑤正确,与风力、冰川作用关系不大,③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石灰岩属于浅海沉积,地质时期随地壳的抬升运动,石灰岩沉积处被抬升形成陆地;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溶洞,地下河流经中低山区,可能挟带砾石、砂和黏土等不同粒级的碎屑沉积物,这些物质随水流进入溶洞,并在洞内沉积下来,形成粉砂质黏土沉积物,D正确;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的主要成分应该是石灰岩块,而不是粉砂质黏土,AC错误;据材料可知,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在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之上,B错误。故选D。
    (2024·浙江1月)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图中标注的时间为阶地形成的距今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各级阶地形成过程中( )
    A.T1抬升速率最大B.T2抬升幅度最大C.T3下沉速率最小D.T4下沉幅度最小
    10. 与其他阶地相比,T2具有不同结构,可能是( )
    A.形成时位于曲流的凸岸处B.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
    C.形成后风力侵蚀向上搬运D.形成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
    【答案】9.A 10.D
    【解析】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阶地1.1万年抬升了30米,T2阶地2.4万年抬升了35米,T3阶地5.5万年抬升了50米,T4阶地40万年抬升了50米,T1抬升速率最大,A正确;T4、T3阶地抬升幅度最大,BCD错误。故选A。
    1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阶地没有沉积物,可能是其形成之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沉积物被侵蚀掉,D正确;曲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应形成沉积物,A错误;阶地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这是每一个阶地形成共同具有的现象,不是T2具有不同结构的原因,B错误;风力侵蚀搬运能力较弱,不会侵蚀搬运砂砾层,C错误。故选D。
    (2024·全国甲)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块状分布着少量的矿物质,并生长着一种苔藓球。这种苔藓球内部由生物体和有机残体交织,形成相对独立的生存环境。它们靠暖季在冰面上滚动方能维持生存,被形象地称为“冰川老鼠”。下图是冰面上的苔藓球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最能增加该地冰面矿物质的是( )
    A.冰蚀洼地冻融B.冰川两侧河流沉积 C.大气粉尘沉降D.冰面砾石物理风化
    【答案】11.C
    【解析】11.“冰川老鼠”生长在冰面上,冰蚀洼地冻融、冰川两侧河流沉积不能增加冰面的矿物质,AB错误;冰面砾石的物理风化,在经历较长时间后其表面风化均已稳定,再增加的可能性很低,D错误;风力作用可以把冰面以外的粉尘沉降到冰面,增加该地冰面矿物质,并成为“冰川老鼠”生长的养分来源,C正确。所以选C。
    (2024·湖北)科研小组利用多套测风系统,观测记录了敦煌绿洲边缘某年沙漠风和绿洲风的风速、风向与频次,并对表层沙粒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如图示意采样点及其沙粒分选系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 )
    A.分选性由好变差B.平均粒径由细到粗C.分选性由差变好D.平均粒径由粗到细
    【答案】12.D
    【解析】12.由材料可知,分选系数数值越小,表示分选性越好,图中可知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分选系数先变大后变小,说明分选性先变差再变好,即分选性由好变差再变好,AC错误;由材料可知,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可推测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力搬运作用减弱,沙粒平均粒径减小,即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平均粒径由粗到细,D正确,C错误。故选D。
    (2024·天津和平·三模)某地质考察组对黄河某河段进行了航拍考察(如下图),发现该河段流经区域以高原山地为主,河道弯曲,多曲流。与平原上的曲流不同,该河段曲流河床嵌入岩石深处,属于典型的“嵌入式蛇曲”,并形成了离堆山(指被废弃河曲所环绕的孤立山丘)。该河段近年来径流量不断减少,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河岸崩塌滑坡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河段离堆山形成的基本过程是( )
    A.河流下蚀--地壳抬升-河流侧蚀-裁弯取直
    B.河流侧蚀--地壳抬升-风力侵蚀--河流下蚀
    C.河流侧蚀-地壳抬升--河流下蚀--裁弯取直
    D.地壳抬升--河流下蚀--风力堆积--河流侧蚀
    14.有专家认为该区域很难形成新的离堆山,其原因可能有( )
    ① 河流落差减小 ② 曲流间多山脉 ③ 径流量减少 ④ 植被覆盖率提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13.C 14.D
    【解析】13.根据材料可知,该河曲流发育,而曲流形成于地势平坦的地区,说明地质历史上,该河段地势平坦,河流侧蚀明显,曲流不断发育;该河段目前形成嵌入型曲流,说明该地形成曲流以后,地壳抬升,地势落差加大,河流下切作用增强,演化成曲峡地貌;在河流下切同时也侧向侵蚀,河曲不断弯曲并被裁弯取直,废弃的河曲凸岸保留着基岩残丘,形成离堆山,因此形成的基本过程为河流侧蚀——地壳抬升——河流下蚀——裁弯取直,C正确。故选C。
    14.根据材料可知,该河段位于高原山地,落差大,以下蚀为主,侧蚀较弱,难以再形成堆积,①错误;曲流间多山脉,两岸岩性坚硬,凹岸后退慢,②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河段径流量不断减少,河流侧蚀能力减弱,③正确;随着植被覆盖度的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增强,河流侵蚀作用减弱,植被固土作用使河岸崩塌减少,因而侧蚀作用难以继续,该区很难形成新的离堆山,④正确。②③④正确,故选D。
    15.(2024·黑龙江/吉林/辽宁)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波卢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向印度洋板块俯冲带。第四纪以来,岩浆沿西北—东南向断裂间歇性喷出,形成多期火山岩。其中,Q1火山岩抗蚀能力较弱,Q2、Q4火山岩垂直节理和裂缝发育。各期火山岩表面土层厚度分别约为900cm、90cm、35cm。岛屿西部局部地方Q1火山岩出露,构成高岗。岛屿年平均降水量超过3000mm,但水资源较贫乏,其分布受岩性和地貌影响较大。图7示意乌波卢岛地形及不同时期火山岩空间分布。
    (1)说明乌波卢岛脊线的形成过程。
    (2)从岩性和地貌角度,分析乌波卢岛地表水资源东部多于西部的原因。
    (3)简析乌波卢岛西部Q1火山岩高岗形成的原因,并推断外力作用下其地形的演化。
    【答案】(1)岩浆沿西北—东南向断裂间歇性喷出,形成东北、西南较低,中间较高的地形;东北、西南断裂发育,外力作用较强,地势降低,形成中间脊线。
    (2)西部以Q4火山岩为主,垂直节理和裂缝发育,地表水易下渗;东部以Q1、Q2火山岩为主,垂直节理和裂缝较少,地表水不易下渗;Q1火山岩抗侵蚀能力较弱,易被侵蚀形成洼地,利于储水。
    (3)Q1时期岩浆喷出形成火山岩,经外力长时间的风化、侵蚀等大部分Q1火山岩已消失,只有部分表层Q1火山岩保留;后期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岩覆盖了Q1时期的火山岩,Q1火山岩上覆土层较厚,植被覆盖率较高,周围火山岩被侵蚀掉,Q1时期保留的表层火山岩出露形成高岗。
    高岗面积减少,海拔变低,坡度变缓;进一步被侵蚀可能形成沟谷或洼地。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第四纪以来,岩浆沿西北—东南向断裂间歇性喷出,形成多期火山岩。”可知,该地岩浆沿西北—东南向断裂间歇性喷出,在该地形成东北、西南较低,中间较高的地形;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东北、西南断裂发育,且毗邻海洋,受海浪等外力作用侵蚀较强,地势降低,中间地势较高,脊线形成。
    (2)根据图示和材料信息可知,该岛屿西部以Q4火山岩为主,Q4火山岩垂直节理和裂缝发育,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较少;该岛屿东部以Q1、Q2火山岩为主,垂直节理和裂缝较少,地表水不易下渗,地表水量较多;岛屿东部Q1火山岩分布面积较大,Q1火山岩抗侵蚀能力较差,在外力作用侵蚀下,容易形成洼地,洼地汇水,地表水量较多。
    (3)根据图示和题干信息可知,乌波卢岛西部高岗是Q1火山岩形成的,在地质史上,Q1时期岩浆喷发,地表形成喷出型岩浆岩,经过漫长的风化、侵蚀等作用,大部分Q1火山岩被侵蚀掉,只有局部地方残留Q1火山岩;后期Q2、Q4火山岩形成时期,新的喷出型岩浆岩将残留Q1火山岩覆盖,因为残留Q1火山岩土层较厚,同等外力作用侵蚀下,残留Q1火山岩上覆的土层出露之后,植被发育,减少外力作用侵蚀,导致残留的Q1火山岩留存下来,周围新形成的火山岩被侵蚀掉,形成顶平身陡的高岗。
    高岗为Q1火山岩,抗侵蚀能力较弱,在外力作用侵蚀下,高岗面积减小,海拔降低,高岗的坡度变缓;进一步遭受侵蚀,Q1火山岩被侵蚀掉,可能形成沟谷或者洼地。
    16.(2024·福建·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西班牙南部部分地区的海浪分布。西班牙南部某地有甲乙两个海岸,R河从甲海岸注入地中海。2004年,当地政府在R河上游19km处修建了水坝。R河全段落差较大。为了抵御海岸侵蚀,当地政府实施了两个工程措施方案:①从乙海岸堆积引沙回甲海岸,②从水坝冲淤调沙。
    甲海岸靠近R河入海口,泥沙沉积量却比乙地少,试分析其原因。
    判断水坝运行前后,冬季甲海岸侵蚀情况的差别,并说明理由。
    从泥沙颗粒粗细的角度,谈谈方案②的效果优于方案①的原因。
    【答案】(1) 甲海岸浪高更大,侵蚀作用强,沉积作用弱;甲海岸平直,沉积环境差;乙海岸为海湾构造,利于泥沙沉积。
    水坝运行后,甲海岸侵蚀作用加强。理由:水坝建立后,下游泥沙搬运能力下降;甲处泥沙沉积减少,海水倒灌加强,海岸侵蚀作用加强。
    乙处海浪较小,泥沙颗粒较小,而甲处海浪作用强烈,侵蚀作用显著,颗粒较小的沉积物难以抵御侵蚀,①方案效果不明显;水坝从上游冲淤调沙,其沉积物颗粒相对较大,且大小颗粒都有沉积,R河距离甲处近,其大小不同的沉积物易在甲处堆积,对海浪的侵蚀抵御效果比①方案更好。
    【详解】(1)从图中浪高图可以看到,甲海岸“大浪”较多,浪高更大,整体侵蚀作用强,沉积作用弱;同时甲海岸形态更为平直,海水在此处难以大规模沉积,其沉积环境差;从图中来看,乙海岸“小浪”较多,浪高较小,沉积作用较强,乙海岸为海湾构造,此处海水流动性更慢,利于泥沙沉积。
    (2)水坝建立后,水库可拦截泥沙,同时调节径流,使得下游泥沙搬运能力下降,运输至下游的泥沙减少;而甲处泥沙沉积减少,且海岸平直,径流减少,海水倒灌加强,故水坝运行后,甲海岸侵蚀作用加强。
    (3)本题要求从泥沙颗粒粗细的角度回答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处为海湾构造,海水流动性较差,海浪相对较小,故其泥沙颗粒较小,而甲处海岸平直,海浪作用强烈,侵蚀作用显著,颗粒较小的沉积物难以抵御侵蚀,故①方案效果不明显;水坝从上游冲淤调沙,可将上游地区的沉积物搬运至下游地区,由于是上游地区的沉积物,其沉积物颗粒相对较大,且大小颗粒都有沉积,冲淤调沙可搬运泥沙至河口附近,R河距离甲处近,其大小不同的沉积物易在甲处堆积,对海浪的侵蚀抵御效果比①方案更好。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1课时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1课时一课一练,共4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2课时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2课时巩固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聚落居住地的最佳选址应该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1课时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1课时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海沟的说法,正确的是,图中乙处的地质构造是,图中a地所属地质构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分层练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