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1课时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同步测试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2课时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同步测试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二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同步测试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卷三第三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三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一节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第1课时常见天气系统同步测试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3课时课后作业题
展开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第3课时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基础过关]
我国地域广阔,聚落形态多种多样且无不深深打上环境的烙印。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水文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成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
A.棋盘状 B.团聚状
C.带状 D.网状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分布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史前文明阶段,自然条件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居民点分布于山前较平坦的土地上,故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最主要因素是地形。选D。第2题,本题考查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M位于河谷地区,受地形和河流限制,聚落一般呈带状。选C。
答案:1.D 2.C
读某沿海城市交通布局示意图,完成3~4题。
3.P处铁路绕弯的主要原因是( )
A.使铁路与环城公路相接,交通方便
B.减少火车爬坡耗能,节省能源
C.减少工程投资,确保铁路安全运行
D.减少耕地占用量,节约土地资源
4.图示城市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A.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繁茂
B.地处平原地区,水源充足
C.地形平坦,矿产丰富
D.水循环活跃,降水丰富
解析:第3题,依据图示,铁路从城市边缘通过,可减轻对城市的影响,但铁路与公路不能对接。铁路未穿越等高线,可减少工程投资,确保铁路安全运行,但增加了耕地占用量。第4题,图示城市位于河流两岸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利于城市发展。
答案:3.C 4.B
位于云南省哀牢山中的梯田在云雾笼罩下美丽壮观,恍若人间仙境。哈尼人自然而然地沿着水沟安家建寨,又在寨下建造梯田,水沟穿寨而过,沿梯田而下,将哈尼人的生活和劳作,都滋养得舒适与方便。读图,完成5~6题。
5.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 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持水土 B.发展旅游
C.利于浇灌 D.便于运输
6.下列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是( )
A.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B.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C.塔里木盆地风蚀蘑菇的形成
D.挪威峡湾海岸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该地坡度大,不适宜耕作,通过修建梯田,保持水土来改造自然条件发展种植业。第6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塔里木盆地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挪威的峡湾是冰川侵蚀而成的;此三者均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在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类对植被的严重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
答案:5.A 6.B
7.读我国广西某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地区村落分布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简述地表形态对图示公路选线的影响。
(3)图中①②③④附近公路段,在修建过程中哪段要特别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试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图中村落主要沿河谷分布。原因是图示区域为山区,河谷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取水、运输便利,有利于生产、生活和对外联系。第(2)题,图示公路沿河谷修建,避免跨越河流、开凿山脉,减少桥梁修建、隧道开凿,有利于降低建设难度和投资,减小工程量。第(3)题,图中①②③④附近公路段,要特别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的是④附近路段,原因是该路段附近等高线密集,说明山体坡度较大,易发生崩塌、滑坡灾害。
答案:(1)特点:村落主要沿河谷分布。原因:图示区域为山区,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有利于生产、生活和对外联系。
(2)公路沿河谷修建,避免跨越河流,降低建设难度和投资,减小工程量。
(3)④附近路段。原因:该路段附近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较大,易发生崩塌、滑坡灾害。
[能力提升]
读湖南张家界某山区的公路景观图。该公路号称“九十九道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读图,完成第8题。
8.该公路“弯弯紧连”的目的是( )
A.降低线路坡度,保障行路安全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观光旅游
C.通往更多村落,促进经济发展
D.增加线路密度,构建交通网络
解析:本题考查山区公路线布局的目的。与平原相比,山地相对高度大,地表崎岖,公路建造成本高,难度大。山区公路线路多沿等高线分布,此举主要为了降低线路的坡度,保障行路安全。故选A项。
答案:A
长江九江段位于江西省北部边境,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分界处。1963—2002年期间,该河段在人工护岸堤的作用下,两岸堤线已稳定。该河段河床演变受长江中上游来水来沙影响显著,河床水深最大的部位称为深水槽,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下图示意1963—2002 年长江九江段某断面河水深度变化。读图,完成9~11题。
9.1963—1972年河床断面的总体变化表明长江中上游( )
A.毁林现象严重
B.森林覆盖率提高
C.含沙量减少
D.水库数量大增
10.与1972年相比,2002年该河床断面深水槽位置的南北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河床不断变窄
B.河床不断变宽
C.主航道变深
D.主航道南移
11.针对1963—2002年期间该河床断面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北岸要加强堤防工程建设
B.南岸要加强护岸工程建设
C.长江中上游水库要加强拦水拦沙
D.长江下游要加强节约用水
解析:第9题,由图可以看出,图中1972年河水深度总体较1963年浅,说明这一时段内河床整体抬升,河流淤积严重,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故A项正确,C项错误。森林覆盖率提高,使其保持水土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减小,河床断面深度会增加,故B项错误;中上游地区水库数量增多,河水中的泥沙会在库区沉积下来,导致该河段泥沙含量减少,河床深度会增加,故D项错。第 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1972年相比,2002年河床断面的深水槽位置距离北岸相对较远,深水槽位置南移,由于深水槽水深,可以航行大型船舶,说明主航道南移;河床变化情况、主航道变深与深水槽位置无关。第11题,在所示期间该河段北岸河床变化不大,河床较浅,泥沙在北岸沉积相对较多,北岸堤坝相对安全;从图中可以看出,深水槽位置不断南移,说明南岸受流水侵蚀严重,故应加强堤防建设;从1972年到 2002年河床深度加深,说明上游来水泥沙含量减少,故无须加大拦水拦沙措施;长江下游所采取措施与本断面河床变化情况关系不大。
答案:9.A 10.D 11.B
12.梯田是在丘陵山坡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台阶式田地,现在梯田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如图是一位旅游者拍摄的梯田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修建梯田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为什么在一些丘陵山区人们要开辟梯田来发展种植业?
(2)梯田对丘陵山区的生态环境有何积极意义?
(3)请根据图中梯田的形状想象梯田所在山头的等高线形态,把这些等高线画在题中规定位置(不必标注等高线的海拔数据),并在图中正确标注出山谷、山脊。
解析:在坡度和缓的丘陵地区山坡上修建梯田,能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持水土等。等高线的条数不必与梯田阶数一致,但应体现从照片中梯田侧视图到等高线俯视图的正确转换。
答案:(1)人多地少,增加耕地面积。
(2)(在山坡上)修筑梯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修筑梯田还可以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
(3)如下图所示: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三课时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三课时课时作业,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公路“弯弯紧连”的目的是,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二课时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二课时复习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蓝窗的形成过程中,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一课时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一课时课后复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岩浆活动叙述正确的是,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图中甲处是很好的,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