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2018)20* 京剧趣谈完整版课件ppt
展开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已不再立专行。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接台本戏。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在三四百个以上。
表现手法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行当分类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老旦。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黑头)、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称毛净)。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猜猜下列图片属于哪个行当
驰骋 尴 尬 彻底 虚拟 绱鞋 仆人 奴隶 戛然而止 外宾 凸显
整体感知:1.分析题目“ 京 剧 趣 谈”。
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讨论一下本文属于哪类文体。
第1段:介绍了京剧中“马鞭”成为道具的妙处。
第2段:举例介绍京剧中的虚拟道具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默读课文前半部分《马鞭》,想一想,讲了什么内容?
第3段:京剧中的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京剧中怎样体现骑马的?马鞭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解决这一问题花费了不少时间和心思。
问题解决的程度,干净利落
对彻底的进一步说明,表明了马鞭对于舞台的重要作用。
1.解决真马与舞台的矛盾,表演方式符合中国美学。2.给演员带来表演自由。3.具有装饰美。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舔” ,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虚拟道具的描写。
表明京剧表演通常是这样,但并非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表演时穿针费时间,有时候还会发生线穿不进的尴尬,而且不美观。但是演员可以模仿表演穿针引线的动作,既能真实地感觉到她就在穿针引线绱鞋底,又美观。所以说:“无”远远胜过了“有”。
总结京剧道具的独特之处:
“亮相”是一种戏曲上的表演动作。主要角色上场时、下场前,或者是一段舞蹈动作完毕后的一个短促停顿。集中而突出地显示出人物的精神状态,采用一种雕塑的姿势,这就称其为“亮相”。
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 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通过描写观众反应侧面表现了京剧表演中对打场面的激烈,渲染了紧张气氛。
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京剧表演奇特的静止场面,增强语言气势,使文章有节奏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以小孩子和外宾的疑问引出下文,引发读者思考,增强文章趣味性。
引用俗语和古诗句,解说这种静态亮相的奇特、高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有利于读者理解。
还有一种“刀(枪)下场”,可以视为动态的亮相。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还保留着。它的存在,就是为了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说说动态亮相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作者在介绍这两种 亮相方式时,都运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设问的方法,即先以观众的口吻提出问题,再进行解释。通过观众的质疑,指出了京剧中某些环节看起来好像不合理,却恰好表现了京剧化实为虚、动静结合的特点。这样写既突出了所要介绍的问题,又使语言有趣味。通俗易懂,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对京剧的喜爱,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18* 小站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a href="/yw/tb_c15251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8* 小站一等奖ppt课件</a>,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积累字词,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17 盼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a href="/yw/tb_c15251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7 盼优质课件ppt</a>,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积累字词,一盼变天,二盼出门,三盼雨停,四盼下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14 穷人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a href="/yw/tb_c15250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4 穷人优质ppt课件</a>,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创作背景,预习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