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4.5熔化与凝固(原卷版+解析)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6122092/0-172516401520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4.5熔化与凝固(原卷版+解析)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6122092/0-172516401526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4.5熔化与凝固(原卷版+解析)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6122092/0-172516401530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4章 物质的特性第5节 熔化与凝固练习题
展开目录
TOC \ "1-3" \h \z \u \l "_Tc141213041" 模块一 知识网络 PAGEREF _Tc141213041 \h 1
\l "_Tc141213042" 模块二 知识掌握 PAGEREF _Tc141213042 \h 2
\l "_Tc141213043" 知识点一、物态变化 PAGEREF _Tc141213043 \h 2
\l "_Tc141213044" 知识点二、晶体与非晶体 PAGEREF _Tc141213044 \h 3
\l "_Tc141213045" 模块三 巩固提高 PAGEREF _Tc141213045 \h 7
知识重点
模块一 知识网络
模块二 知识掌握
知识点一、物态变化
1、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 ,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
凝固是熔化的 , 过程要 , 过程要 。
(2022春•海曙区期中)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2022春•下城区校级月考)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很快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该过程中( )
A.一直吸热且状态不变
B.一直吸热且由固态变为液态
C.先吸热,后放热;先熔化后凝固
D.先放热,后吸热;先凝固后熔化
(2022春•北仑区期中)北方严寒的冬天,河面结冰,冰面之下的河水仍然在流淌,此时水和冰的交界处的温度是( )
A.高于0℃B.低于0℃
C.等于0℃D.等于当时的气温
(2021•永康市模拟)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知识点二、晶体与非晶体
1、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 ,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 ;
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它是晶体的一种 。
3、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 。
同一晶体的 和 是相同的。
4、 特点: 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
熔化特点 熔化条件:达到熔点,吸热。
非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特点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
凝固特点 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放热。
非晶体:熔化过程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常见晶体:萘、海波、冰、石英、金刚石及各种金属
常见非晶体:沥青、玻璃、松香、橡胶、塑料、石蜡等
5、在晶体加热熔化过程中,熔化前温度逐渐上升,固态;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为固液共存;熔化后温度逐渐上升,液态。(注:熔化时间不是加热时间。)
6、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标志是:看T-t的图像中有没有一段平行于横轴的等温图像。
7、萘的熔点是 80℃ ,硫代硫酸钠的熔点是 48℃ 。水的熔点是 0℃
(2023春•海曙区期末)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1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25℃
(2023春•余姚市期末)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冰是 (填“晶体”或者是“非晶体”),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熔化的特点是是吸热,且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图乙中第10min时,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或“固液共存”)。
(2023•镇海区模拟)科学探究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接触到试管底部,此时应适当将M处向下进行调整
B.温度处于0℃时,其状态是可能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C.由图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D.实验中,利用水浴加热是为了使冰块受热均匀
(2023•嘉兴模拟)三个试管中分别装甲、乙、丙固体,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甲、乙、丙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丙之间的质量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甲的质量大于乙B.乙的质量小于丙
C.乙的质量大于丙D.甲的质量小于乙
(2023•镇海区模拟)冬季为尽快清除积雪,人们会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撒大量的“融雪盐”。小金同学猜想: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与纯冰可能不同。为此,小金用质量均为1kg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对应的纯冰①、淡盐冰②、浓盐冰③。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画出三条图线,如图所示。据图像回答:(1)含盐浓度越高的冰,其能在 (选填“更高”、“更低”或“相同”)的温度熔化,其比热容 (选填“越大”、“越小”或“相同”)。
(2)分析观察图像①A→B情况,纯冰熔化过程中A点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时的内能。
(2023春•诸暨市月考)小西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西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西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 分钟。
(2)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验证了小西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了(填“高”或“低”)。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模块三 巩固提高
(2022秋•开化县校级期中)夏天,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是因为雪糕在口中( )
A.液化吸热B.熔化放热C.凝固吸热D.熔化吸热
(2022秋•江干区校级月考)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的冰块多一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一些,甲放在阳光下照射,乙放在背阴处,过一段时间后,两盆里的冰块都未完全融化,则( )
A.甲盆温度高B.乙盆温度高
C.甲乙温度一样高D.无法判断
(2021秋•苍南县期末)如图是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描出一定质量的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间变化的图像。下列根据图像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0至5min内温度不断升高,说明冰的熔点不断升高
B.5至15min内温度不变,冰还没开始熔化
C.5min至10min内温度不变,但冰仍然吸热
D.15min到20min和最初5min相比较,说明吸收相同热量液态水升温比冰快
(2021秋•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25℃
C.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10 min
D.该物质在第5分钟时为固液共存状态
(2022春•鄞州区校级月考)如图是冰的熔化曲线,下面有关该图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B段呈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BC段呈固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CD段呈液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2022春•海曙区期末)甲、乙两烧杯里都是冰水混合物,甲烧杯里冰少一些,乙烧杯里冰多一些,甲杯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在两杯里的冰都还没有完全熔化时,比较它们的温度,则( )
A.甲杯里水的温度高
B.乙杯里水的温度高
C.两杯水的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两杯水的温度高低
(2022•舟山)为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小舟观察海波受热时状态的变化过程,并将记录的温度与时间绘制成图像(如图),图中表示熔化过程的是( )
A.ab段B.bc段C.cd段D.ad段
(2022秋•义乌市校级月考)质量相同的0℃冰比0℃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可以知道第6min时,该物质处 态。
(2022秋•开化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锡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锡的凝固点是 ℃。
(2)BC段表示的是 过程,EF段表示的是 过程。
(3)锡熔化的过程经过 分钟,在10﹣12分钟(不含两端点)锡所处的状态为 。
(2023•秀洲区校级一模)李响和小明探究海波熔化时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已准备有烧杯、酒精灯、铁架台、计时器,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
(2)该实验中使用“水浴法”对海波进行加热,其主要目的是能让海波受热更均匀,由图可知海波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
(3)图中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从第5min到第7min,海波处于 状态。
(2022秋•金东区期末)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先将酒精灯放置在铁架台上,接下来调节 (填“a”或“b”)的高度。
(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了被测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
①冰熔化过程共用了 min,第3min时的内能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2min时的内能。
②分析图象可知,冰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
(4)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直到杯内水持续沸腾,试管中的水 (填“会”或“不会”)沸腾。
(2022秋•婺城区期末)小科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热现象的相关实验中,他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图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器材时应首先调节好图甲中的 (填“A”、“B”或“C”)的高度。
(2)由图乙可知,固态的石蜡和冰相比, (填“冰”或“石蜡”)的比热较大;加热到第4分钟时,冰处于 状态。
(3)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是 。
4.5 熔化与凝固
学习目录
目录
TOC \ "1-3" \h \z \u \l "_Tc141213041" 模块一 知识网络 PAGEREF _Tc141213041 \h 1
\l "_Tc141213042" 模块二 知识掌握 PAGEREF _Tc141213042 \h 1
\l "_Tc141213043" 知识点一、物态变化 PAGEREF _Tc141213043 \h 1
\l "_Tc141213044" 知识点二、晶体与非晶体 PAGEREF _Tc141213044 \h 4
\l "_Tc141213045" 模块三 巩固提高 PAGEREF _Tc141213045 \h 9
知识重点
模块一 知识网络
模块二 知识掌握
知识点一、物态变化
1、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2022春•海曙区期中)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解答】解: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因为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
故选:D。
(2022春•下城区校级月考)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很快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该过程中( )
A.一直吸热且状态不变
B.一直吸热且由固态变为液态
C.先吸热,后放热;先熔化后凝固
D.先放热,后吸热;先凝固后熔化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这种“神奇物质”是一种晶体,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种晶体能使水温在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这种晶体的熔点为55℃,
所以55℃的这种物质可能是固态(达到熔点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态(刚刚熔化结束),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熔化过程中)。
综上所述,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很快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是因为这种物质先熔化吸热,后凝固放热的缘故,只有C选项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C。
(2022春•北仑区期中)北方严寒的冬天,河面结冰,冰面之下的河水仍然在流淌,此时水和冰的交界处的温度是( )
A.高于0℃B.低于0℃
C.等于0℃D.等于当时的气温
【解答】解:冰和水的交界处,有冰有水,其温度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故选:C。
(2021•永康市模拟)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解答】解:A、“雪馒头”是固态积雪,空气温度较低,低于雪的熔点,积雪长时间不能熔化,才会出现这一现象,故A正确;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使得地面温度不同,温度较高处积雪熔化,形成“雪馒头”现象,故B正确;
C、太阳对条形砖和方形地砖的辐射相同,故C错误;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温度较高,积雪更易熔化,故D正确;
故选:C。
知识点二、晶体与非晶体
1、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具有熔点;
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它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3、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 凝固点 。
同一晶体的 熔点 和凝固点 是相同的。
4、 特点: 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
熔化特点 熔化条件:达到熔点,吸热。
非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特点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
凝固特点 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放热。
非晶体:熔化过程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常见晶体:萘、海波、冰、石英、金刚石及各种金属
常见非晶体:沥青、玻璃、松香、橡胶、塑料、石蜡等
5、在晶体加热熔化过程中,熔化前温度逐渐上升,固态;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为固液共存;熔化后温度逐渐上升,液态。(注:熔化时间不是加热时间。)
6、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标志是:看T-t的图像中有没有一段平行于横轴的等温图像。
7、萘的熔点是 80℃ ,硫代硫酸钠的熔点是 48℃ 。水的熔点是 0℃
(2023春•海曙区期末)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1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25℃
【解答】解: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
B、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故D错误。
故选:A。
(2023春•余姚市期末)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冰是 (填“晶体”或者是“非晶体”),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熔化的特点是是吸热,且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图乙中第10min时,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或“固液共存”)。
【解答】解:(1)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应选用较小颗粒的冰块做实验,较小的冰块受热均匀;
(2)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3)由图象知,图乙中第10min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因此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1)晶体;较小;(2)不变;(3)固液共存。
(2023•镇海区模拟)科学探究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接触到试管底部,此时应适当将M处向下进行调整
B.温度处于0℃时,其状态是可能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C.由图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D.实验中,利用水浴加热是为了使冰块受热均匀
【解答】解:A、由于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需要将温度计向上调整,即将N处向上调整,故A错误;
B、BC段冰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的熔点是0℃,此时其状态可能固态、液态,也可能固液共存状态,故B正确;
C、由图像可以看出,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冰比水用的时间短,吸热少。由Q=cmΔt,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故C正确;
D、实验时选择用水浴法加热,目的是使物体受热均匀,故D正确。
故选:A。
(2023•嘉兴模拟)三个试管中分别装甲、乙、丙固体,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甲、乙、丙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丙之间的质量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甲的质量大于乙B.乙的质量小于丙
C.乙的质量大于丙D.甲的质量小于乙
【解答】解:AD、晶体熔化图象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非晶体图象随时间增加温度不断上升;由图可知,这三种物质都是晶体;熔点相同可能是一种物质,甲乙熔点相同,可能是同种物质;因为乙熔化的时间比甲长,所以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大。故A错误,D正确;
BC、由于不知道甲、乙、丙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根据Q=cmΔt,所以无法比较三者的质量关系,故BC错误。
故选:D。
(2023•镇海区模拟)冬季为尽快清除积雪,人们会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撒大量的“融雪盐”。小金同学猜想: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与纯冰可能不同。为此,小金用质量均为1kg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对应的纯冰①、淡盐冰②、浓盐冰③。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画出三条图线,如图所示。据图像回答:(1)含盐浓度越高的冰,其能在 (选填“更高”、“更低”或“相同”)的温度熔化,其比热容 (选填“越大”、“越小”或“相同”)。
(2)分析观察图像①A→B情况,纯冰熔化过程中A点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时的内能。
【解答】解:(1)冰雪中撒入盐后,降低了熔点,冰雪就会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开始熔化,可以使冰雪尽快地熔化,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冰,能在更低温度下熔化;根据吸热公式Q=cmΔt可知,当质量相同时,吸收同样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上升快,由图像可知含盐浓度越高的冰在相同时间内温度上升的最快,所以比热容最小,也就是含盐浓度越高的冰比热容越小。
(2)纯冰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内能增加,故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小于在B点时的内能。
故答案为:(1)更低;越小;(3)小于。
(2023春•诸暨市月考)小西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西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西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 分钟。
(2)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验证了小西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了(填“高”或“低”)。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解答】解:(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
(2)晶体凝固的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
(3)从图象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
又知:水的凝固点是0℃,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
(4)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
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故答案为:(1)10;(2)不变;(3)低;(4)变多。
模块三 巩固提高
(2022秋•开化县校级期中)夏天,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是因为雪糕在口中( )
A.液化吸热B.熔化放热C.凝固吸热D.熔化吸热
【解答】解:
雪糕是固态的,在口中吸收热量发生熔化,所以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
故选:D。
(2022秋•江干区校级月考)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的冰块多一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一些,甲放在阳光下照射,乙放在背阴处,过一段时间后,两盆里的冰块都未完全融化,则( )
A.甲盆温度高B.乙盆温度高
C.甲乙温度一样高D.无法判断
【解答】解:甲盆里的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放在阳光下照射,乙放在背阴处,两盆水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说明两盆水里都是冰水混合物,不论质量大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所以两盆水的温度相等。
故选:C。
(2021秋•苍南县期末)如图是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描出一定质量的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间变化的图像。下列根据图像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0至5min内温度不断升高,说明冰的熔点不断升高
B.5至15min内温度不变,冰还没开始熔化
C.5min至10min内温度不变,但冰仍然吸热
D.15min到20min和最初5min相比较,说明吸收相同热量液态水升温比冰快
【解答】解:A、冰的熔点保持不变,与温度上升无关,故A错误;
B、5至15min内温度不变,冰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
C、5min至10min内温度不变,但冰仍然吸热,它的状态不断改变,故C正确;
D、15min到20min和最初5min相比较,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说明吸收相同热量液态水升温比冰块慢,故D错误。
故选:C。
(2021秋•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25℃
C.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10 min
D.该物质在第5分钟时为固液共存状态
【解答】解:AB、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48℃,故AB错误;
C、由图知,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为6min﹣3min=3min,故C错误;
D、该物质在第5分钟时正在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2022春•鄞州区校级月考)如图是冰的熔化曲线,下面有关该图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B段呈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BC段呈固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CD段呈液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解答】解:A、读图可知,AB段冰还没有开始熔化呈固态,此时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故A正确;
B、BC段时冰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D正确;
C、CD段冰已经熔化完毕,呈液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C正确。
故选:B。
(2022春•海曙区期末)甲、乙两烧杯里都是冰水混合物,甲烧杯里冰少一些,乙烧杯里冰多一些,甲杯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在两杯里的冰都还没有完全熔化时,比较它们的温度,则( )
A.甲杯里水的温度高
B.乙杯里水的温度高
C.两杯水的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两杯水的温度高低
【解答】解:甲、乙两个装满冰块的水杯,甲杯置于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的冰还未完全熔化时,都是冰水混合物,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所以两杯里的温度是相同的。
故选:C。
(2022•舟山)为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小舟观察海波受热时状态的变化过程,并将记录的温度与时间绘制成图像(如图),图中表示熔化过程的是( )
A.ab段B.bc段C.cd段D.ad段
【解答】解:由图可知,bc段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海波的熔点,说明这个阶段是熔化阶段。
故选:B。
(2022秋•义乌市校级月考)质量相同的0℃冰比0℃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可以知道第6min时,该物质处 态。
【解答】解:0℃的冰变成0℃的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晶体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可以知道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熔化;保持不变;固液共存。
(2022秋•开化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锡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锡的凝固点是 ℃。
(2)BC段表示的是 过程,EF段表示的是 过程。
(3)锡熔化的过程经过 分钟,在10﹣12分钟(不含两端点)锡所处的状态为 。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
(1)EF段为锡的凝固过程,所对应的温度230℃即为锡的凝固点。
(2)BC段为锡的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需要吸热。
EF段为锡的凝固过程,温度不变,需要对外放热。
(3)锡熔化是从第3min到第7min,用了7min﹣3min=4min,在3﹣7分钟的这段过程中锡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锡凝固是从第10min到第12min,因此在10﹣12分钟的这段过程中锡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故答案为:(1)230;(2)熔化;凝固;(3)4;固液并存态。
(2023•秀洲区校级一模)李响和小明探究海波熔化时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已准备有烧杯、酒精灯、铁架台、计时器,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
(2)该实验中使用“水浴法”对海波进行加热,其主要目的是能让海波受热更均匀,由图可知海波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
(3)图中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从第5min到第7min,海波处于 状态。
【解答】解:(1)此实验中需要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所以用的测量器材除了烧杯、酒精灯、铁架台、计时器,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48℃就是其熔点,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3)由图可知:在4min~8min处于熔化过程,从第5min到第7min,海波处于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属于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1)温度计;(2)48;(3)固液共存。
(2022秋•金东区期末)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先将酒精灯放置在铁架台上,接下来调节 (填“a”或“b”)的高度。
(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了被测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
①冰熔化过程共用了 min,第3min时的内能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2min时的内能。
②分析图象可知,冰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
(4)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直到杯内水持续沸腾,试管中的水 (填“会”或“不会”)沸腾。
【解答】解:(1)先安装下面器材,再安装上面器材,便于调节器材间的距离,所以先将酒精灯放置在铁架台上,接下来调节b的高度;
(2)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下,液柱上表面对准了0℃下面第3个小格处,读作﹣3℃;
(3)①由图像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第2min开始熔化,第5min熔化结束,经历了3min;
第3min时的内能大于第2min时的内能;
②分析图象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4)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直到杯内水持续沸腾,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因为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但是和杯内水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b;(2)﹣3;(3)3;大于;不变;(4)不会。
(2022秋•婺城区期末)小科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热现象的相关实验中,他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图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器材时应首先调节好图甲中的 (填“A”、“B”或“C”)的高度。
(2)由图乙可知,固态的石蜡和冰相比, (填“冰”或“石蜡”)的比热较大;加热到第4分钟时,冰处于 状态。
(3)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是 。
【解答】解:(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C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让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由图乙可知物质A的温度升高到0℃后先保持不变,然后继续升高,由此可知物质A是晶体,是冰;在0~2min时间内,冰温度上升的快,因此冰的比热容小,故固态的石蜡和冰相比,石蜡的比热容较大;第4min时正处于冰的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3)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试管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最终可以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相同,达到沸点,但由于没有温度差,不能发生热传递,导致试管中的水无法继续吸收热量,因此不会产生沸腾现象。
故答案为:(1)C;(2)石蜡;固液共存;(3)试管中水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5节 科学探究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kx/tb_c561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5节 科学探究习题</a>,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网络,知识掌握,巩固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4节 科学测量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kx/tb_c7684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节 科学测量课后练习题</a>,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网络,知识掌握,巩固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3节 科学观察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kx/tb_c7684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3节 科学观察综合训练题</a>,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网络,知识掌握,巩固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