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19
展开A级·学考达标练
地震是突发性的,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据此完成1~2题。
1.能够生还关键是有正确的自救措施。下列关于地震后自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B.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援救
C.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2.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后救其他人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20年9月15日6时40分,四川攀枝花市米易县白坡彝族乡突发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冲进白坡乡中心小学和幼儿园,导致大批人员被困。如图为泥石流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诱发此次泥石流灾害的因素最可能是( )
A.暴雨洪涝 B.地势陡峭
C.山石松动 D.植被破坏
4.发生泥石流逃生时应( )
A.顺山谷地势往低处跑
B.借助山谷中大树避险
C.向泥石流沟两侧躲避
D.迅速向山顶方向攀爬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下图为灾中应急行动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6.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救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三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事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①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②兴建黄河中游防护林工程 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沿海防护林工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有关在防灾减灾中的个人行为,不妥当的是( )
A.优先拯救生命是灾难救助的一项基本原则
B.当灾难突然降临时,最要紧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
C.防灾减灾是社会行为,个人无能为力
D.在不同的灾难和瞬息万变的灾情面前,需要冷静地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字母代表的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所在城市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
(2)2018年初,中国南方雪灾冻害肆虐,湖南郴州成为“寒极”,电力中断达7天之久,应从________处(填字母)紧急调配救灾物资,试列举调配物资的名称。
(3)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应从________处(填字母)紧急调配救灾物资。
(4)我国设立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级·选考高分练
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鼠害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11.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别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人口外迁 ④房屋加固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 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读用该方法绿化的边坡图,完成12~13题。
12.建设边坡主要为了防止( )
A.滑坡 B.地震
C.落石 D.泥石流
13.我国南方地区边坡喷播草种后,在上方覆盖无纺布,主要目的是( )
A.防止扬起风沙 B.减少土壤板结
C.增加水分下渗 D.防止雨水冲刷
应急避难中心是在灾害发生时,为大量人口提供暂时避难与救灾的场所,它的建设要考虑人口分布、容纳性、可达性、安全性等因素。读深圳市14个避难中心分布图(图1)和2015年各区人口密度和人口增速图(图2),回答14~15 题。
14.莲花山公园被评价为较不适宜的避难中心,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周边人口密度小 B.公园地势低洼
C.交通通达度差 D.离危险品仓库近
15.从人口角度考虑,需增设应急避难场所的是( )
A.南山区 B.福田区
C.罗湖区 D.盐田区
[答题区]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2021年2月22日消息,今年以来,我国共发生3级以上地震73次,其中3.0到3.9级52次,4.0到4.9级17次,5.0到5.9级4次,最大地震是2月9日在台湾宜兰县海域发生的5.3级地震。如图是某次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示意图。
(1)在地震多发区,应以什么为单位进行防震准备?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假如地震时,你正在家中,应该怎样避震?
(3)假如地震后,你被掩埋在废墟中,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获得生存的机会?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题号
8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20: 这是一份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20,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用于,与蝗灾暴发密切相关的自然灾害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17: 这是一份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17,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是,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台风会带来,下列有关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16: 这是一份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16,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腐殖质层中的有机质主要来自,森林土壤一般分布在,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据图推测,该地土壤,东北地区的黑土肥沃,主要原因是,由表可知,该地最可能是,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