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3
展开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叫地层。主要包括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形成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1~2题。
1.水平地层( )
A.下新上老 B.同时形成
C.下老上新 D.陆地缺少
2.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
A.生成顺序 B.新老关系
C.地表环境 D.时间长短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4.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D.新生代
“淮南虫”化石(如图)1962年于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被发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多细胞生物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地球上的生命始祖”。“淮南虫”出现之后,动物才逐渐从无脊椎形态进化为有脊椎形态,它们先在海里生长,后来爬上了岸。据此完成5~6题。
5.“淮南虫”生活的时期最有可能为距今( )
A.2.52亿年 B.4.85亿年
C.5.41亿年 D.7.4亿年
6.“淮南虫”生活时期( )
A.是重要的成矿时期
B.联合古陆最终解体
C.高大山系形成
D.鱼类大量繁衍
铲齿象是属于嵌齿象科的一种,生活在距今400万~1 000 万年的河湖边。科研工作者在我国西北的和政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铲齿象化石。据此完成7~8题。
7.与现在相比,铲齿象繁盛时期和政地区气候较为( )
A.干冷 B.干热
C.温干 D.温湿
8.铲齿象生活的地质年代为( )
A.寒武纪 B.侏罗纪
C.新近纪 D.石炭纪
9.科学家在地层中发现未被破坏的沉积岩层的次序,如图所示,图中Ⅱ层中有物种A化石,Ⅰ层中有物种B化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________或________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2)在研究地层中古生物化石的结构时发现,越是古老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________,越是新近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________。
(3)试比较物种A与物种B的主要差异。
(4)在Ⅱ层里能否找到物种B的化石?为什么?
B级·选考高分练
读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及叠层石景观图,完成10~11题。
10.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B.O2和CO2含量变化呈负相关
C.CO2的含量一直下降
D.O2的含量一直上升
11.叠层石的形成主要与何种生物相关( )
A.蓝细菌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下图示意第四纪中国重大环境演变事件关系。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Ⅰ、Ⅱ、Ⅲ代表的地理事件分别是( )
A.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区域干旱化趋向
B.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C.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
D.区域干旱化趋向、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13.气候冷暖交替对我国地理事物变化的影响是( )
A.气候暖湿有利于黄土堆积
B.气候冷干有利于黄土侵蚀
C.最暖时期海平面显著上升
D.最冷时期温度带显著北移
据科学家考证,辽宁北票发掘的“辽宁古果”的果枝化石(如图),生存年代距今1亿4 500万年,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被子植物。据此完成14~15题。
14.“辽宁古果”的果枝化石最可能形成于(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前寒武纪
15.该“辽宁古果”生存时期( )
A.海生藻类高度繁盛
B.蕨类植物高度繁盛
C.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D.裸子植物高度繁盛
[答题区]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分析其气候、植被特点。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__环境向____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__(填“抬升”“下降”或“水平”)运动。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题号
8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18: 这是一份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18,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级,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62,2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12: 这是一份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12,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作用是,该地地表可能发育的地貌有,该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形成该天坑群的主要外力作用是,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10: 这是一份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10,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造成曲线③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亚丁湾与红海的海水密度大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国近海表层海水温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