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3.2 内能(专题训练)【七大题型】-2024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册)讲义(含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13.2 内能(专题训练)【七大题型】(原卷版).docx
    • 练习
      13.2 内能(专题训练)【七大题型】(解析版).docx
    13.2 内能(专题训练)【七大题型】(原卷版)第1页
    13.2 内能(专题训练)【七大题型】(原卷版)第2页
    13.2 内能(专题训练)【七大题型】(原卷版)第3页
    13.2 内能(专题训练)【七大题型】(解析版)第1页
    13.2 内能(专题训练)【七大题型】(解析版)第2页
    13.2 内能(专题训练)【七大题型】(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优秀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优秀课时训练,文件包含132内能专题训练七大题型原卷版docx、132内能专题训练七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l "_Tc16452" 【题型1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PAGEREF _Tc16452 \h 1
    \l "_Tc5338" 【题型2 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5
    \l "_Tc31833" 【题型3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7
    \l "_Tc846" 【题型4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10
    \l "_Tc846" 【题型5 物体内能的改变】16
    \l "_Tc846" 【题型6 内能的概念】20
    \l "_Tc846" 【题型7 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23
    \l "_Tc16452" 【题型1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1.(2023•江南区模拟)春节期间,学校开展了“寻根同源,记住年味”的活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饺子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B.年粽入嘴时很烫,说明粽子含有的热量高
    C.写春联时闻到墨香,说明墨香分子在运动
    D.煮汤圆时温度升高,汤圆的内能不一定增加
    【答案】C
    【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热量是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
    (4)影响内能的因素:质量、温度、状态;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解答】解:A、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饺子香气四溢,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A错误;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
    C、练毛笔字时能闻到“墨香”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则规运动,故C正确;
    D、煮汤圆时,汤圆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2.(2023•辽宁模拟)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传统风俗,如图所示是一碗刚煮熟的汤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感觉到汤圆热是因为汤圆含有的热量多
    B.闻到汤圆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
    C.汤圆黏牙是因为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D.汤圆从热变凉其分子无规则运动速度不变
    【答案】B
    【分析】热量是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A.热量是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A错误;
    B.汤圆的香气分子在空气中飘进人的鼻子,使人闻到香味,属于扩散现象,故B正确;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汤圆黏牙,说明引力的作用效果比斥力的作用效果大很多,故C错误;
    D.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汤圆从热变凉,温度变小,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3.(2023•平遥县二模)春节前,小智陪妈妈到超市购买年货,下列是他对超市“生鲜区”和“熟食区”的各种现象的相关解释,其中解释正确的是( )
    A.在海鲜上撒碎冰是因为冰熔化放热
    B.冷冻柜中冰冻的饺子可能没有内能
    C.闻到肉香是因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砂锅中粥的温度越高,含有热量越多
    【答案】C
    【分析】(1)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3)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热量是过程量。
    【解答】解:A、冰熔化时要吸热,可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因此在海鲜上撒碎冰是因为冰熔化吸热,故A错误;
    B、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冰冻的饺子也有内能,故B错误;
    C、附近能闻到肉香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4.(2023春•开福区校级月考)关于热量、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内能增加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
    【答案】D
    【分析】结合晶体的熔化吸热,温度不变和改变内能的方法分析。
    【解答】解:A、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A说法错误;
    B、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功了。故B说法错误;
    C、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却不变。故C说法错误;
    D、物体吸热可能使分子动能增大(即温度升高),也可能使分子势能增大(即物态变化),内能是二者之和,所以内能一定增大,温度可能升高可能不升高,故D正确。
    故选:D。
    5.(2022秋•南山区校级期末)(多选)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个铁块的温度升高,其内能增大
    B.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可能不变
    C.体积相同的物体温度不相同时热量可能相等
    D.物体放出热量,它的内能一定会减少
    【答案】AB
    【分析】(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2)当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3)热量是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内能,是一个过程量。
    (4)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解:A、同一物体分子个数是一定的,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则分子的动能就越大,从而物体的内能增加,所以一个铁块的温度升高,其内能增大,故A正确;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不变,如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达,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修饰,不能比较物体热量的多少,故C错误;
    D、因为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所以物体放出热量的同时,可能对物体做功,则它的内能不一定会减少,故D错误。
    故选:AB。
    6.(2023•西城区二模)小琴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根据获得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该物质属于 非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加热过程中,该物质的内能 增加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答案】(1)非晶体;(2)增加。
    【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2)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解答】解:(1)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
    (2)在加热过程中,该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故答案为:(1)非晶体;(2)增加。
    7.(2023•南宁一模)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物质凝固的时间为 10 min;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冰水混合物的内能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0;变小。
    【分析】(1)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由图像确定该物质的凝固点,确定凝固时间;
    (2)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放出热量,内能变小。
    【解答】解:(1)由图像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像;又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该物质从10min开始凝固,凝固点为﹣2℃,到20min结束,物质凝固的时间为20min﹣10min=10min;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该物质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冰的质量将变大;冰水混合物放出热量,其内能会变小。
    故答案为:10;变小。
    \l "_Tc5338" 【题型2 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
    8.(2023•南京二模)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冰后,水分子静止不动
    B.烧水壶口的“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
    【答案】B
    【分析】(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形成的。
    (3)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
    (4)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解答】解:A、水结冰后,水分子仍然是运动的,不会静止不动,故A错误;
    B、烧水壶口的“白气”,是蒸发处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
    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晶体的溶液在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故C错误;
    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D错误。
    故选:B。
    9.(2023•盘龙区一模)在快递运输水果、海鲜等易变质产品时,在没有冷源的情况下,为起保鲜作用,经常使用水制成冷藏保鲜冰袋,如图所示。使用冰袋对产品起保鲜作用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冰袋温度很低,没有内能
    B.此过程中发生热传递的原因是保鲜产品含有的热量比冰袋多
    C.冰袋中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冰袋表面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
    【答案】D
    【分析】(1)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内能;
    (2)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
    (3)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4)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解答】解:A、冰袋温度很低,但它有内能,故A错误;
    B、此过程中发生热传递的原因是保鲜产品和冰袋有温度差,故B错误;
    C、冰袋中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变大,故C错误;
    D、冰袋表面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10.(2022秋•广州期末)甲、乙两个铁块在同一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的内能一定大于乙物的内能
    B.若甲乙发生扩散,分子一定自发从甲物运动到乙物
    C.甲物的机械能一定比乙物的机械能大
    D.若甲乙发生热传递,热量一定自发从甲物传递到乙物
    【答案】B
    【分析】(1)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都有关系;
    (2)扩散现象是指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机械能包括动能与势能,根据其影响因素可做出判断;
    (4)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有温度差。
    【解答】解:A、由于甲铁块的质量大、温度高,故甲铁块的内能大于乙铁块的内能,故A正确;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故B错误;
    C、机械能是与物体宏观运动有关的能量,由于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甲乙在同一水平面,甲的势能大于乙的势能;甲的速度较大,动能大于乙的动能,故甲的机械能大于乙的机械能,故C正确;
    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有温度差,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故热量自发的由甲向乙传递,故D正确。
    故选:B。
    11.(2022•杭州模拟)冬天人们在户外晒太阳,太阳的热主要是以 红外线 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答案】红外线。
    【分析】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
    【解答】解: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其热效应很强,故我们感受的太阳的热主要是由于太阳光中的红外线的作用造成的。
    故答案为:红外线。
    12.(2022秋•富川县校级期中)柳州螺丝粉是中学生爱吃的食物,路过螺丝粉店可以闻见螺丝粉的香味,这是 扩散 现象;“汤碗烫手”是汤碗和手之间发生了 热传递 。
    【答案】扩散;热传递。
    【分析】(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解答】解:路过螺丝粉馆可以闻见螺丝粉的香味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扩散到了空气中,所以就闻见螺丝粉的香味;“汤碗烫手”是汤碗和手之间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手内能。
    故答案为:扩散;热传递。
    \l "_Tc31833" 【题型3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13.(2023•西城区二模)下列四个事例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锯条锯木板,锯条温度升高
    B.用暖水袋捂手,手变暖和
    C.用打气筒打气,打气筒筒壁发热
    D.在砂轮上磨刀,火星四溅
    【答案】B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其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解答】解:A、锯木板时锯条发烫,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
    B、用暖水袋捂手,手变暖和,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
    C、用打气筒打气,克服摩擦力做功,打气筒筒壁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
    D、在砂轮上磨刀,火星四溅,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14.(2023•齐齐哈尔二模)下列改变内能的实例,属于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的是( )
    A.冬天用热水袋取暖
    B.相互搓手可以取暖
    C.古人用钻木取火
    D.用打气筒打气筒外壁会发热
    【答案】A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热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解答】解:
    A、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热量发生了传递,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
    B、相互搓手取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古人用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活塞压缩空气做功、活塞克服与筒壁间的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使打气筒壁变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2023•碑林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花馍是陕西地区的特色美食,是用特殊的技法和工具将发面塑造成各种造型,蒸熟后再上色点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面团捏成各种造型是弹性形变
    B.很远处就能闻到蒸熟的花馍香味是扩散现象
    C.蒸笼上方冒大量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D.“蒸”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花馍的内能
    【答案】B
    【分析】(1)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叫做形变,在外力撤去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塑性形变;
    (2)不同的物质的分子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4)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答】解:A、将面团捏成各种造型,不能够恢复原状,是塑性形变,故A错误;
    B、由于分子是运动的,花馍的香味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很远处就能闻到蒸熟的花馍香味,这是扩散现象,故B正确;
    C、蒸笼上方冒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蒸”是利用了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使花馍的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B。
    16.(2023•无锡二模)中国的茶文化在宋朝时已名扬世界。绿茶看起来是绿的,是因为茶叶 反射 (选填“反射”或“吸收”)绿光;炒制茶叶时,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 汽化 (填物态变化),这是通过 热传递 方式增加了茶叶的内能;转动茶杯,发现水中央的茶叶没动,这是由于茶叶具有 惯性 。
    【答案】反射;汽化;热传递;惯性。
    【分析】(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物质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改变内能的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3)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解:绿茶看起来是绿的,是因为茶叶反射绿光;
    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温度升高,水分快速的汽化,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茶叶的内能;
    突然转动茶杯时,水中央的茶叶没动,这是因为茶叶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故答案为:反射;汽化;热传递;惯性。
    17.(2023•五华区校级模拟)香椿鸡蛋饼是云南的一道特色美食,因为香椿只有春天才有,所以这道菜又被称作“春天的味道”。在制作过程中,能闻到浓郁的香椿味,这是分子的 扩散 现象,将香椿鸡蛋饼煎熟的过程是通过 热传递 改变了香椿鸡蛋饼的内能。
    【答案】扩散;热传递。
    【分析】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
    改变内能的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解:在制作过程中,能闻到浓郁的香椿味,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将香椿鸡蛋饼煎熟的过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香椿鸡蛋饼的内能。
    故答案为:扩散;热传递。
    18.(2023•麒麟区模拟)汽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汽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汽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这是通过 热传递 (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改变内能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 扩散 现象。
    【答案】热传递;扩散。
    【分析】(1)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在制作“汽锅鸡”的过程中,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汽通过汽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在此过程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鸡的内能;
    (2)蒸熟后,闻到鸡的浓香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热传递;扩散。
    \l "_Tc846" 【题型4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19.(2023•海淀区二模)下列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将热牛奶倒入玻璃杯中,玻璃杯温度升高
    B.经阳光暴晒后的柏油路面,其温度升高
    C.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温度升高
    D.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答案】C
    【分析】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解答】解:A.将热牛奶倒入玻璃杯中,牛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玻璃杯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经阳光暴晒后的柏油路面,从太阳光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复弯折铁丝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铁丝的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C符合题意;
    D.用热水袋暖手,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2023•焦作二模)陀螺是中国传统民俗体育游戏。陀螺底部与地面接触部分固定有钢珠,通过用鞭子抽打陀螺,陀螺能在水平地面上转动,如图所示,停止抽打,陀螺会慢慢停止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陀螺底部的钢珠可以减少陀螺在转动时与地面的摩擦
    B.抽打陀螺使其转动,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停止抽打后,陀螺继续转动是因为陀螺受到惯性的作用
    D.停止抽打后,陀螺在转动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内能增大
    【答案】A
    【分析】(1)减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解:A、陀螺底部的钢珠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少陀螺在转动时与地面的摩擦,故A正确。
    B、抽打陀螺,给陀螺一个力,陀螺转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B错误。
    C、停止抽打后,陀螺继续转动是因为陀螺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
    D、陀螺在转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为内能,机械能减小,内能变大,故D错误。
    故选:A。
    21.(2023•安徽模拟)2023年3月10日,长征四号西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给六号A/B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道水箭阅速上升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的惯性逐增大
    B.卫星的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C.火箭的外壳应选用密度大的材料制成
    D.火箭与大气摩擦,外表面温度升高,但内能不变
    【答案】B
    【分析】(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当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
    (3)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解答】解:A.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因此卫星的惯性也不变,A错误;
    B.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速度增大,高度增大,质量不变,则卫星的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B正确;
    C.火箭外壳要求轻巧,因此选择密度小的材料,C错误;
    D.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与大气摩擦,外表面温度升高,内能增大,D错误。
    故选:B。
    22.(2023•长汀县模拟)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返航,着陆后的返回舱表面有烧蚀痕迹如图甲所示,这是返回舱与大气层摩擦引起的,此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图 丙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实验相同,它们都是通过 做功 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答案】丙;做功。
    【分析】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解:图乙中当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时,酒精燃烧后的燃气对盒盖做功,盖子飞出去,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盒盖的机械能,燃气的内能减小;图丙中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由于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其做功,使得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返回舱与大气层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返回舱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着陆后的返回舱表面有烧蚀痕迹;此过程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以及图丙的实验相同,它们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丙;做功。
    23.(2023•金安区校级三模)如图为一名消防队员正在进行训练。当消防队员沿着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匀速下滑的过程中他感到手心烫,这是通过 做功 的方法使其内能增加的。
    【答案】做功。
    【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做功,其二是热传递,对于做功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化过程,而热传递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解答】解:当消防队员沿着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匀速下滑的过程中,他感到手心发烫,这是通过做功的方法使其内能增加的。
    故答案为:做功。
    24.(2023•本溪模拟)如图是摩擦焊机焊接金属时的情景,焊机工作时让两个被焊接的金属相互压紧并高速反向旋转,利用摩擦产生的热量使金属熔化,这是通过 做功 的方式增加了金属的内能。熔化的金属分子彼此靠近,在分子 引 力的作用下,将两个金属焊接在一起。
    【答案】做功;引。
    【分析】(1)做功和热传递都利用改变物体的内能;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焊机工作时让两个被焊接的金属相互压紧并高速反向旋转,两个金属相互摩擦,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金属熔化,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金属的内能;
    熔化的金属分子彼此靠近,在分子引力的作用下,将两个金属焊接在一起。
    故答案为:做功;引。
    25.(2022秋•丹东期末)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探究做功是否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1)如图A,将手中的铁丝同一位置快速地多次弯折,用手指触摸一下被弯折的部位,会感觉到弯折部位的温度升高,表明铁丝的内能 变大 ;
    (2)如图B,先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然后迅速压下活塞,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棉花燃烧 ;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筒内空气 做功 ,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乙醚燃点。
    (3)如图C所示,瓶中装少量的水,水上方有水蒸气,塞紧瓶塞,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塞子从瓶口跳起,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BC 。
    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
    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D.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
    【答案】(1)变大;(2)棉花燃烧;做功;(3)BC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解答】解:(1)将手中的铁丝同一位置快速地多次弯折,手对铁丝做了功,使铁丝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当用力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体积,对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达到乙醚着火点时,筒内棉花就会燃烧起来;
    (3)给瓶内打气,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内能变大,同时气体被压缩,气压变大,当气压把瓶塞从瓶口推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使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BC。
    故答案为:(1)变大;(2)棉花燃烧;做功;(3)BC。
    26.(2022秋•宁德期末)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舱体外部燃起高温火焰,像是一团火球(如图)。飞船返回舱舱体采用隔热材料,可以保证舱内的温度在航天员可承受的范围内。
    (1)用所学物理知识说明舱体外部燃起高温火焰的原因;
    (2)舱体采用隔热材料,是为了阻止 热传递 的发生,从而保证舱内温度在航天员可承受的范围内。
    【答案】(1)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返回舱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大,舱外层温度升高;(2)热传递。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舱体采用隔热材料,阻止热传递,保证舱内温度在航天员可承受的范围内。
    【解答】答:(1)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返回舱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大,舱外层温度升高;(2)舱体采用隔热材料,是为了阻止热传递的发生,从而保证舱内温度在航天员可承受的范围内。
    故答案为:(1)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返回舱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大,舱外层温度升高;(2)热传递。
    27.(2022•肃州区模拟)过年吃饺子是北方地区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如图所示,小明将面团擀成面片,帮妈妈一起包饺子,然后妈妈煮好饺子后整个厨房都能闻到香味,小明用手端盛有饺子的碗会感觉很烫。小明的这段经历中有不少物理知识,请你写出其中两条。
    【答案】将面团擀成皮,面在力的作用下,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饺子出锅后整个厨房都能闻到香味,是因为饺子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进入到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
    小明用手端盛有饺子的碗会感觉很烫,这主要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手的内能。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答:将面团擀成皮,面在力的作用下,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饺子出锅后整个厨房都能闻到香味,是因为饺子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进入到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
    小明用手端盛有饺子的碗会感觉很烫,这主要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手的内能。
    \l "_Tc846" 【题型5 物体内能的改变】
    28.(2022秋•大足区期末)关于下列物理知识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答案】C
    【分析】(1)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的效果是一样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水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A、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达到的效果都是一样的,故A正确;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同时由于水不断汽化,质量减小,所以水的内能减小,故C错误;
    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D正确。
    故选:C。
    29.(2023•郴州模拟)关于图所示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在燃烧的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B.塞子被推出的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C.水在沸腾之前,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D.水的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的
    【答案】D
    【分析】(1)该题考查内能做功过程,即先通过燃料燃烧增加内能,而后内能对外做功,即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据此思路分析即可。
    (2)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
    (3)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答】解:
    A、在试管中装一些水,用酒精灯加热的过程中,酒精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
    B、对水加热到一定程度时,水蒸气会将塞子推出,即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故B正确;
    C、水在沸腾之前需要加热,即水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水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故D错误;
    故选:D。
    30.(2022秋•新抚区月考)下列现象中,物体的内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A.给电暖气通电B.把货物吊起
    C.将开水晾凉D.对指甲打磨
    【答案】B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解答】解:A、给电暖气通电,即发生了热传递,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故A错误;
    B、把货物吊起,物体的内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故B正确;
    C、将开水晾凉,即发生了热传递,是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故C错误;
    D、对指甲打磨,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31.(2023•蒸湘区校级模拟)(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注射器里装入空气,用手可以推动活塞将空气压缩,说明分子之间不存在斥力
    B.图乙实验中,下方为二氧化氮气体,上方为空气,抽掉玻璃板后,气体会自动混合均匀,说明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
    D.冬天,人们常常搓手取暖,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使分子热运动加剧
    【答案】BD
    【分析】(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气体扩散实验中,下方为二氧化氮气体,上方为空气,抽掉玻璃板后,气体会自动混合均匀,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答】解:A.用手可以推动活塞将空气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隙比较大,并不能说明分子之间不存在斥力,气体也不能无限制的压缩,说明分子间也存在斥力,故A错误;
    B.气体扩散实验中,下方为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上方为密度较小的空气,抽掉玻璃板后,气体会自动混合均匀,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C错误;
    D、冬天,人们常常搓手取暖(如图丁),这是克服摩擦做功,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使分子热运动加剧,故D正确。
    故选:BD。
    32.(2023•和平区模拟)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金属钛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金属钛粉末会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金属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过程中金属的内能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熔化;不变;增大。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物体质量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解答】解: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钛属于晶体,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温度不变;此过程中金属的内能增大。
    故答案为:熔化;不变;增大。
    33.(2022秋•临汾月考)一根钢管温度很高,小红认为仅凭钢管温度的改变无法确定是用什么方法改变了钢管的内能。你认为小红的观点是 正确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的依据是 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内能的改变是等效的 。
    【答案】正确;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内能的改变是等效的
    【分析】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并且这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解答】解:一根钢管温度很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钢管做功,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内能的改变是等效的。
    故答案为:正确;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内能的改变是等效的。
    34.(2020秋•上蔡县期中)如图所示的两个集气瓶的容积相等,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抽开玻璃板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两个集气瓶的气体混合到一起。在此过程中,整个气体的内能 变小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你的判断依据是 混合之后气体的机械能变大 。
    【答案】变小;混合之后气体的机械能变大。
    【分析】(1)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整个气体由静止变为运动,动能增大;整个气体原来的重心位置较低,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向上运动过程中,整个气体的重心上升,重力势能增大;结合机械能的定义分析机械能的变化;机械能和内能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解答】解:
    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使得两个瓶子中的颜色是均匀的;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属于扩散现象;
    整个气体由静止变为运动,动能增大;整个气体原来的重心位置较低,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向上运动过程中,整个气体的重心上升,重力势能增大,所以整个气体的机械能增大;增大的机械能是由气体的内能转化而来,所以整个气体的内能减小。
    故答案为:变小;混合之后气体的机械能变大。
    \l "_Tc5338" 【题型6 内能的概念】
    35.(2023•巴南区模拟)火锅是重庆人的最爱。如图所示为重庆人热衷的鸳鸯锅,可以根据个人习惯调节合适的口味。其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火锅店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服务员端上桌的菜在没有加热时就没有内能
    C.火锅沸腾后冒的“白气”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D.关火后发现还可以沸腾一会儿,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
    【答案】A
    【分析】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
    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沸腾时的规律: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解答】解:A.经过火锅店时,能够闻到香味,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A正确;
    B.服务员端上桌的菜在没有加热时同样有内能,故B错误;
    C.火锅沸腾后,水蒸气在空中遇冷,液化成液态的小水珠,形成“白气”,故C错误;
    D.关火后,火锅还能沸腾,是由于火锅锅身还有余温,可以放出热量,这说明沸腾还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A。
    36.(2023•涡阳县模拟)物理学习过程中,对物理知识的正确认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1倍焦距
    B.汽车上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帮助驾驶员了解汽车周围情况
    C.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在马德堡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越多,但当物体的温度为0℃时没有内能
    优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当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2)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来工作的。
    (3)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
    (4)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解答】解:A、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故A错误;
    B、汽车上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帮助驾驶员了解汽车周围情况,故B正确;
    C、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故C错误;
    D、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越多,但当物体的温度为0℃时仍然具有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37.(2022秋•讷河市期末)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B.温度为0C的冰,没有内能
    C.“剥开香橙后满屋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一切物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无关
    【答案】C
    【分析】(1)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物体的温度越高,则分子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
    【解答】解:A、液体很难被压缩,都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液体分子之间也有引力,故A错误;
    B、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温度为0℃的物体也有内能,故B错误;
    C、“剥开香橙后满屋飘香”属于扩散现象,这是香橙的芳香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
    D、一切物体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和温度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38.(2022秋•灌云县期中)比较如图所示的三杯水的内能大小, c 杯中水的内能最大,理由是 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 。
    【答案】c;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
    【分析】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
    【解答】解:对于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所以c杯内的水内能最大。
    故答案为:c;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
    39.(2022•天宁区校级二模)小潘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这个过程中,碘的内能 变大 (变大/不变/变小),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升华 。在此实验中,固态碘没有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原因是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水沸腾以后,温度不再上升,达不到碘的沸点 (已知碘的熔点是113.5℃)。
    【答案】变大;升华;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水沸腾以后,温度不再上升,达不到碘的沸点。
    【分析】(1)升华指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成气态,升华要吸热;
    (2)液体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解答】解: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这个过程中,固态碘升华成碘蒸气,要不停吸热,故内能增加;在此实验中,固态碘没有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原因是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水沸腾以后,温度不再上升,达不到碘的沸点。
    故答案是:变大;升华;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水沸腾以后,温度不再上升,达不到碘的沸点。
    \l "_Tc31833" 【题型7 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
    40.(2023•东昌府区一模)关于下列热学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水的沸腾实验,由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象可知: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持续升高
    B.乙图气体扩散实验中只有二氧化氮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丙图两个紧压在一起的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丁图水蒸气的压力把塞子推出去,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汽油机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答案】D
    【分析】(1)水沸腾的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利用内能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A、由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象可知: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在气体扩散实验中二氧化氮分子和空气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两个紧压在一起的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C错误;
    D、水蒸气的压力把塞子推出去,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汽油机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41.(2022秋•武侯区期末)水煎包是成都人喜欢的早餐之一,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皮薄馅大,香而不腻。在制作水煎包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煎包“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往热锅内倒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它是水吸热汽化形成的
    C.水煎包能被沸腾的油煎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锅盖被水蒸气顶起而“跳动”,此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锅盖的内能
    【答案】A
    【分析】(1)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油的沸点通常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可达到更高的温度;
    (4)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
    【解答】解:A、水煎包“香气四溢”,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往热锅内倒入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而不是低,故C错误;
    D、锅盖不断被水蒸气顶起而发生“跳动”,此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锅盖的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A。
    42.(2023•良庆区二模)(多选)中国有几千年历史的茶文化,品茶时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茶香四溢是扩散现象
    B.热的茶水含有的热量多
    C.喝茶时身体变暖
    D.烧水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AC
    【分析】(1)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产生扩散现象;
    (2)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3)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4)气体膨胀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A.周围人可以闻到茶的香味,是分子热运动(无规则运动)的结果,这是扩散现象,故A正确;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错误;
    C.喝茶时身体感觉变暖了,是茶水将热量传递给了身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故C正确;
    D.烧水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水蒸气对壶盖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AC。
    43.(2022秋•仙游县期末)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熬制中药汤药的做法是:将草药浸水,装入陶罐慢慢煎熬,直至精粹溶于水成浓浓药汁治病救人。在熬制中药的过程中发现陶罐的盖子在不断地跳动,这个过程中内能转化为 机械 能;同时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中药味道,这是 扩撒 现象。
    【答案】机械;扩散。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
    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在熬制中药过程中,陶罐内的气体对盖子做功,内能转化为盖子的机械能,所以盖子会不断地跳动;
    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中药味道,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机械;扩散。
    44.(2022春•梁园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一些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水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水蒸气,塞子受到压力而冲出去,水蒸气的 内 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四冲程内燃机的 做功 冲程能量转化与这一原理相似。
    【答案】汽化;内;做功。
    【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收热量;
    (2)在汽油机的四冲程中,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试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可以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与做功冲程相同。
    【解答】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水汽化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在四冲程的热机中,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试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可以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与做功冲程相同。
    故答案为:汽化;内;做功。

    相关试卷

    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2节 电流和电路优秀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2节 电流和电路优秀课时训练,文件包含152电流和电路专题训练七大题型原卷版docx、152电流和电路专题训练七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优秀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优秀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132内能考点解读原卷版docx、132内能考点解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精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精品达标测试,文件包含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