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八) 全析交通问题的两类考法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八) 全析交通问题的两类考法练习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温热害是修建川藏铁路隧道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下图为折多山隧道轴向地形地质剖面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折多山隧道多高温热害灾害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量大 B.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C.地表起伏较大 D.构造活动强烈
2.与乙段比,甲段隧道( )
A.热害更严重 B.岩质较坚硬
C.埋藏深度浅 D.地质不稳定
3.由于川藏铁路无法彻底绕开高温热害区,修建隧道时应( )
A.减少隧道埋深 B.远离断裂地带
C.增加隧道长度 D.选择平缓地区
解析:1.D 2.A 3.A 第1题,折多山隧道高温热害灾害的能量来源为地热能,是该地地质构造活动强烈所致。故选D。第2题,与乙段比,甲段隧道岩石温度更高、热害更严重。甲、乙两处均为花岗岩,岩质差异不大,甲处隧道埋藏深度更深,乙处多断裂发育、地质不稳定。故选A。 第3题,由于川藏铁路无法彻底绕开高温热害区,修建隧道时可减少隧道埋深、尽量沿断裂线走向平行修建,减少隧道长度,地表起伏对隧道修建影响不大。故选A。
无人机物流快递业务是无人机应用向行业领域拓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某电商企业提出了由干线、支线和末端三级无人机构成的物流体系设想(下图),并在我国陕南、川西等地区试点了末端无人机送货服务。据此完成4~5题。
4.试点末端级物流无人机送货选择陕南、川西等地的可能原因是当地( )
A.大气降水少,飞行限制少
B.地形起伏大,地面交通差
C.土地面积大,运送距离远
D.人口密度大,送货数量多
5.如果支线级物流无人机在该地区投入运营,受冲击最大的运输行业将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内河运输 D.信息通信
解析:4.B 5.A 第4题,陕南地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多,川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势起伏大,两者交通都不便,故试点末端级物流无人机送货选择陕南、川西等地的可能原因是当地地形起伏大,地面交通差,B正确。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支线级物流无人机载重量在200千克到2吨之间,服务半径在500千米以内,与之载重量以及服务范围相当的是公路运输,且地面运输受制于地形,故支线级物流无人机具有明显优势,受冲击最大的运输行业将是公路运输,A正确。
(2023·江苏高考)目前,江苏省13个设区市实现了高铁(各类型动车组)市市相通。下图为江苏省高铁线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江苏省高铁选线途经哪些城市,常有多种优选方案,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替代交通方式多样 B.城市等级体系完善
C.人口流动方向多变 D.城市发展比较均衡
7.徐州至苏州的高铁线基本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主要考虑的是( )
A.已有城市分布格局的影响
B.能够避开大型湖泊的影响
C.京杭运河对铁路工程影响
D.利于铁路与京杭运河联运
8.未来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B.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C.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 D.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
解析:6.D 7.A 8.D 第6题,江苏省高铁选线常有多种优选方案,说明不同选线差异较小,主要原因是江苏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发展比较均衡,D正确;高铁的替代交通方式较少,A错误;城市等级体系完善不是江苏省高铁选线方案较多的原因,B错误;人口流动方向对于高铁线路选址影响较小,C错误。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京杭运河沿岸地区城市较多,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所以徐州至苏州的高铁线基本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A正确;避开大型湖泊的影响不一定要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B错误;京杭运河对铁路工程影响较小,C错误;高铁与京杭运河联运程度较低,D错误。第8题,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可以提高江苏省不同区域之间的交通通达度,便于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在省内的流通,能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D正确;高铁一般不承担货运职能,A错误;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影响较小,B、C错误。
二、非选择题
9.(2023·湖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四川绵(竹)茂(县)公路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动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公路起于绵竹市汉旺镇,沿绵远河上行,与茂北公路相接,全长56千米。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图1示意绵茂公路位置,图2示意绵茂公路局部景观。
(1)分析震后绵茂公路沿线河床发生的变化及形成原因。
(2)绵茂公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工程该如何协调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3)该工程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被新华社评为2021年度“大国工程”。假设你是评委,请你给出推荐理由。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地震导致山体岩石破碎,抗侵蚀能力减弱,流水侵蚀增强,导致河流下切;河流沿线地势起伏增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容易诱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碎屑物质在河道中堆积形成堰塞湖,使部分河段河面展宽,河道宽窄交替。第(2)题,要将生态保护作为重点,工程建设要以尽量减少破坏环境为前提。建设前要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缩短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中的线路长度,在不可避免要经过大熊猫国家公园时,提高桥梁、隧道比重,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道路建成后修复因道路施工而遭到破坏的环境。第(3)题,可从该工程成功克服了若干选线、设计、工程技术难题,并且在修建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达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为同类型地区基础工程建设提供经验等方面进行阐释。
答案:(1)变化:河床下切,沿线地势起伏变大;多堰塞湖,河道宽窄交替。
原因:地震导致山体岩石破碎,抗侵蚀能力减弱,流水侵蚀增强;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容易形成堰塞湖,局部水位上升,河面展宽,河道宽窄交替。
(2)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缩短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中的线路长度;在经过大熊猫国家公园时,提高桥梁、隧道比重,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道路建成后对沿线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复。
(3)攻克了若干选线、设计、工程技术难题;实现了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统筹;为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中国经验;通过保护“国宝”熊猫,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通勤铁路是一种联系市中心商业区与郊区(主城与卫星城)的铁路运输系统,以服务上班、上学为主,乘客众多且集中。非洲某内陆国计划建设首都至最大卫星城之间的通勤铁路(见下图),并对外招商,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关注。该通勤铁路设计全长26千米,设有11个车站。为降低建设成本,大部分线路位于地面。有专家预估,该铁路建成后运行速度较慢,维护成本较高。
(1)简析该通勤铁路吸引众多投资者关注的原因。
(2)推测该通勤铁路建成后运行速度较慢的原因。
(3)分析该通勤铁路运行后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
(4)评价该通勤铁路的建设对图示区域交通规划的影响。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从铁路联通的地理位置可知,联系市中心商业区与郊区,便于上班和上学,乘客多,运输需求量大,该国政府计划建设该铁路并且向外招商,具有政策的支持。第(2)题,结合图与材料可知,该道路线路大多位于地面,而地面有大量的城市道路,拟建的通勤铁路穿越大量城市道路,导致运行速度慢,同时铁路线路全长不长,但是车站众多,使得停站频繁,难以提速。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该铁路线路大部分位于地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风吹雨打的侵蚀和破坏严重,维护成本较高;该铁路在市中心商业区和郊区之间运行,运输需求量大,运行频繁,维护成本高;地面运行与多种交通方式混合,事故率较高。第(4)题,该铁路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区域交通布局,缓解城市道路压力;会推动沿线车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会改变原有区域交通规划,影响周边城市道路的布局。
答案:(1)在地面建设,工程难度较小,技术要求较低;线路较短,工程量较小,投资总成本较低,建设周期短,投产快;首都客流量大且集中,市场广阔,成本回收快。 (2)线路较短,站点多,车站间距较小;地面运行易受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影响。 (3)客流量较大,使用频率高,损耗较快;地面运行与多种交通方式混合,事故率较高;非洲内陆国,维护材料进口比重大、运费高;维护铁路专业技术人才较少。
(4)丰富城市交通方式,完善城市交通网;大部分线路位于地面,影响后期交通规划建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二聚焦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三类命题视角,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七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六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