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第二册第十二章第三节全析交通问题的两类考法(创新应用)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第二册第十二章第三节全析交通问题的两类考法(创新应用)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常用的答题术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解题指导][答案] 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思维建模]1.常见的分析思路(1)交通运输线、点建设的区位分析
(2)交通运输线、点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针对训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汉堡港是德国第一大港,位于德国北部易北河下游,离北海入口处约100千米,是欧洲重要的货物转运港口,集装箱量为欧洲第二。从20世纪60年代起,港口经济陷入萎缩,老港区的土地闲置。1997年,汉堡启动全欧洲最大规模的旧区改造工程,在港口新城规划建设住宅、写字楼、文化创意、休闲设施、餐饮和零售、科技文化类占主要地位的用地类型,港口新城将产业区与生活区融合在一起。经过改造,老港区活力四射。图1示意汉堡位置,图2示意汉堡港口新城。
(1)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汉堡港作为内陆河港能成为欧洲大港的有利条件。(2)与资源型的德国鲁尔工业区相比,分析汉堡港更有利于转型发展的原因。(3)分析港口新城建设中将产业区与生活区融合在一起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从图示信息可知,汉堡地处欧洲西部,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终年不冻,全年可通航;汉堡不是沿海港口,位于陆地内部,是天然避风良港;欧洲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运输需求量大,经济腹地广阔。第(2)题,汉堡产业转型主要发展高科技、信息产业以及航运融资、海事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具备的有利区位条件应从科技、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政策等方面分析。第(3)题,港口新城建设中将生活区与产业区融合在一起,可以从产业区影响小以及提供便利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位于西风带,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港口终年不冻,全年可通航;汉堡港的内陆位置使其具备货源充沛的天然优势;汉堡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兼有海港和河港的功能,海陆交通便利,可实现河海联运;汉堡位于内陆,可以避开北海大风的威胁,靠泊更安全;位于欧洲经济发达地区,运输量大;位于陆上交通的枢纽,位居区域市场中心,成为欧洲重要的中转海港。 (2)发达的港口交通和物流体系可以便于发展新兴临港产业(临海型产业); 汉堡港闲置土地资源较多,利于充分利用;港区的土地利用特点以第三产业(服务业)用地为主,比工业用地更容易改造,有利于空间功能利用改造;港区发展的产业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更便于转型;港区的集聚、辐射功能强,便于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3)港口新城产业以高端服务业为主,环境污染小,对生活区的干扰小;融合布局有利就业,便于上下班,利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距离消费市场近,便于居民就近休闲消费。
考法二 以交通新发展为命题背景的创新题型 一、交通运营方式的创新题型[典题感悟] (2021·全国乙卷)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按其距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据此完成(1)~(3)题。(1)建设陆港使海港( )①扩大承载规模 ②缓解用地紧张 ③增加用地成本 ④提高设备水平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2)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 )A.缓解交通拥堵 B.提高通关效率C.拓展腹地范围 D.减少环境污染(3)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 )A.服务外包产业 B.高科技产业C.资源加工产业 D.前瞻性产业
[解析] 第(1)题,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提升了港口的服务能力,扩大了承载规模,①正确。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不用扩大海港的规模,减少土地使用,缓解用地紧张的问题,用地成本下降,②正确。故选择A项。第(2)题,陆港对交通状况没有影响,A错误。通关效率主要受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影响,B错误。陆港可以使港口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拓展腹地范围,C正确。陆港远近与环境污染无关,D错误。第(3)题,远海陆港距离海港远,交通不便,资源加工产业对时间要求不严格,可以依托远海陆港发展,C正确。[答案] (1)A (2)C (3)C
[知识拓展]具有综合功能的陆港陆港是设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铁路、公路交会处,便于货物装卸、暂存的车站,是依照有关国际运输法规、条约和惯例设立的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1.陆港的特点(1)地处内陆无水地区。陆港与一般港口的最大区别在于陆港既不靠海,也不靠近内河,它位于内陆无水地区。例如位于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石家庄内陆港,以及距离大连港大窑湾集装箱码头20千米的大连陆港物流基地。
(2)能方便地办理通关手续。大大加强了货物流转效率,降低了相应的运作成本,同时极大地提升了陆港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有利于国际陆港的不断发展壮大。(3)是沿海港口或沿边口岸功能在内陆的延伸地。在国际陆港内,货主可享受集装箱拆拼箱以及集装箱集散、存储、通关等一系列服务。(4)与沿海港口或沿边口岸等具有方便快捷的运输通道。一般都有高速公路或铁路与沿海港口或沿边口岸相连,通过公铁联运,比货主直接将货物通过公路送达港口成本更低。
2.陆港的作用(1)促进物流资源整合和物流产业集聚。国际陆港的建设有利于整合分散的物流资源,使物流资源得以集中,以发挥其协同作用的效应。(2)有利于实现效率与利益的最大化。通过港口、公路、铁路各种方式和货运枢纽场站的联合布局,可促进货运的“无缝衔接”,提高货运的效率。
(3)实现“一站式”服务。建设陆港后,内陆地区的货物可以实现一站式报关、报验、订舱、集疏运、储运、包装、分送等,实现内陆地区与沿海港口的“无缝对接”,使沿海港口的运输、装卸、物流服务功能进一步延伸至货源腹地。(4)促进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陆港使内陆城市有了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减少了进出口货物的中转环节,加快了通关速度,为当地的国际贸易提供了方便的口岸与物流综合服务,提高了内陆城市的对外开放水平。(5)互利共赢,实现多赢局面。
[针对训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国际陆港地处内陆无水地区,与沿海港口、沿边口岸或空港有便利的运输通道,它不再依赖于水和船舶,但具备物流、报关、报检、增值服务等港口元素,它也是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节点,是口岸功能在内陆的延伸地。西安市是中国国际陆港的首倡者和实践方,2008年西安成立西安国际港务区(如图),设立中国首个国际陆港,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龙头企业落户。2013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开通中欧铁路班列“长安”号,2020年开行突破3 000列,国际运送货物总重超过230.9万吨,连续11个月蝉联中欧班列质量评价指标全国第一,成为全国著名的国际物流通道之一。
(1)与海港相比,国际陆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优势条件有哪些?(2)说出西安国际陆港建设对陕西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际陆港以铁路运输为主,运输速度快,时间短;运输距离短;受自然环境制约较小,连续性好,时效性好;运输周转次数少,运输效率较高。第(2)题,结合材料分析,西安国际陆港建设一方面使西安成为位于内陆的“沿海”城市,为陕西省提供了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减少了企业进出口货物的中转环节,加快了通关速度,为陕西省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方便的口岸与物流综合服务,提高了陕西省的对外开放水平;另一方面吸引了大量外向型产业在陆港周边集聚,扩大了外贸经济的规模。
答案:(1)国际陆港以铁路运输为主,运输受自然环境制约较小;运输速度较快,运输时间较短;时效性好,连续性强;以单项(铁路、公路)运输方式为主,运输周转次数少。(2)为陕西省提供了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减少了企业进出口货物的中转环节,加快了通关速度,为陕西省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方便的口岸与物流综合服务;提高了陕西省对外开放的水平;增强了陕西省承接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的吸引力,提高了外贸经济总量。
二、交通运输建设技术的创新题型[典题感悟] 目前,中国高铁建设突飞猛进,运营里程已占全球的2/3,中国的高铁建设正在走向世界。2019年11月,中国拿下了英国560亿英镑的2号高速铁路(HS2)项目订单。HS2项目是欧洲最大的基础建设项目,运营里程550千米,运行速度400千米/时。HS2项目分两期完成,该项目建成后,从伦敦出发到利兹、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的时间将比乘坐现有铁路缩短一半。下图示意英国HS2高铁线路。据此完成(1)~(2)题。
(1)中国能够获得英国的HS2项目订单,凭借的是( )A.企业资金雄厚,施工效率高B.施工技术先进,施工经验丰富C.技术力量雄厚,创新意识强D.国家政策支持,鼓励走出国门(2)HS2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主要是由于( )①沿途崇山峻岭,湿地遍布 ②沿线历史古迹众多,迁移量大 ③冬季严寒,施工难度大 ④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多而复杂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高铁建设的速度快、效率高,与技术先进和施工经验丰富密切相关。资金、政策和创新意识都不是能够获得英国HS2项目订单的主要原因。故选B。第(2)题,英国大不列颠岛上没有海拔较高的山地,①错误。终年气候温和,③错误。线路经过英国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地区,沿线历史古迹的保护与迁移量较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较高,②④正确。故选D。[答案] (1)B (2)D
[知识拓展]中国高铁的四大优势
[针对训练]2020年11月28日,我国高铁首次“整体出口”,印尼雅万高铁(如图)将全部采用中国装备,这是中国高铁第一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雅万高铁位于印度尼西亚人口最多的爪哇岛上,连接首都雅加达和重要城市万隆。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高铁能够“整体出口”,成为“国家名片”,前提是( )A.国内市场优势 B.制造价格的比较优势C.国外订单充足 D.具有自主知识产权2.决定雅万高铁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起伏 B.资金 C.聚落密度 D.水源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我国高铁“整体出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国家名片”,前提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市场优势、国外订单充足和价格的比较优势不是成为“国家名片”的前提。故B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雅万高铁连接了多个城市,可推测其线路走向取决于城市分布,即聚落密度,故C正确。
2020年12月23日,国产世界首列货运高速动车组在唐山正式下线,在全球首次实现时速350千米高铁货物快运。据此完成3~5题。3.相对于航空、公路运输,货运高速动车组( )①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 ②货运单位重量能耗低 ③运输速度更快 ④灵活性更强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4.货运高速动车组的研制成功,主要得益于( )A.巨大的市场需求 B.国家政策的支持C.完整的高铁产业链 D.关键技术的突破5.货运高速动车组投入运营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公路货运逐渐被取代B.外卖范围得到大大拓展C.与航空货运形成全面竞争D.快递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原理与人类生产生活(创新应用)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题,避害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编第十二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三节全析交通问题的两类考法创新应用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常用的答题术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三节全析交通问题的两类考法(创新应用)教学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常用的答题术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