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二) 聚焦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三类命题视角练习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093355/0-172441995006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二) 聚焦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三类命题视角练习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093355/0-172441995013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二) 聚焦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三类命题视角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二) 聚焦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三类命题视角练习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新型垃圾焚烧发电厂(如图)通过对50万居民和4.6万家公司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与燃烧发电,实现垃圾100%利用,其理念与哥本哈根计划成为世界上第一座低碳城市的目标一致。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筑顶部建有高差85米、灌木与草地环抱的斜坡,铺上草坪实现四季滑“雪”,形成当地唯一的室外大型滑“雪”场,同时屋顶还提供了跑道、攀岩墙等设施。据此完成1~3题。
1.该垃圾焚烧发电厂( )
A.资金投入少 B.技术要求高
C.交通通达度低 D.污染排放多
2.哥本哈根需要利用建筑斜坡修建四季滑“雪”场的原因是( )
A.森林广布 B.气候寒冷
C.降水稀少 D.地势平坦
3.该垃圾焚烧发电厂建筑设计模式的优势体现在( )
①充分利用空间 ②满足消费需求 ③降低施工难度 ④减少水土流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1.B 2.D 3.A 第1题,该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垃圾分类和焚烧后,能够实现垃圾100%利用,说明对资金和技术要求高,B正确。第2题,该处仅有这一个室外大型四季滑“雪”场,且需要利用建筑斜坡修建,说明当地地势平坦(丹麦地处欧洲西部,地势低平),缺乏自然坡道提供滑雪,D正确。第3题,由图文信息可知,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设计集垃圾焚烧发电、滑“雪”场及其他娱乐设施于一体,充分利用了建筑空间,提高了建筑利用率,同时也增加了施工难度,①正确,③错误;北欧的人们多喜欢滑雪或攀岩等户外活动,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设计迎合了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②正确;此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高强度降水少,水土流失问题不明显,④错误。故选A。
吕二沟流域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为典型黄土,土层厚度50厘米以上。科研人员在该流域选取四个坡度近似的林地[灌木林、刺槐林(人工纯林)、油松林、针阔混交林]为径流小区研究植被覆盖对坡面径流的影响。下图为一次降水过程下不同植被坡面径流产流过程图。据此完成4~6题。
4.据材料推测,四种林地中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的是( )
A.灌木林 B.刺槐林
C.油松林 D.针阔混交林
5.与其余林地相比,灌木林坡面径流出现时间早主要是因为灌木林( )
A.地势起伏小 B.降水强度大
C.地表覆被少 D.土壤孔隙大
6.为提升刺槐林水土保持能力,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
A.种植林下灌草植被 B.增大刺槐种植密度
C.清理林下枯枝落叶 D.发展林下家禽养殖
解析:4.D 5.C 6.A 第4题,由图可知,针阔混交林出现地表径流的时间最短而且地表径流量最小,说明水源涵养能力最强,地表土壤冲刷最轻,水土保持效果最好,D正确。第5题,地表植被密度越低,水分下渗越少,也就有越多的地表径流,灌木林植被密度较低,阻滞接纳降水的能力差,坡面径流出现时间早,C正确。第6题,种植林下灌草植被可以增加地表植被密度,增加水分下渗,提高水土保持能力,A正确。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但近年来太湖多次出现严重的蓝细菌暴发污染事件。研究表明,太湖蓝细菌暴发污染事件既是“天灾”也是“人祸”。读太湖位置图,完成7~8 题。
7.导致太湖蓝细菌暴发的原因主要是( )
①初夏气温升高,降水较少,蓝细菌生长快 ②周围地区污染治理滞后 ③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④水草和漂浮物打捞速度过于缓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控制太湖蓝细菌暴发的有效措施是( )
①加大科技投入,推行清洁生产,严控入湖废水
②实行人工增雨,加快湖水更新,降低氮、磷浓度
③严禁人工养殖,减少氮、磷来源,降低污染物浓度 ④引江济太,稀释污染物浓度,提高自净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7.A 8.D 第7题,蓝细菌的重要特性是喜高温和光照,气温高、光照强时,蓝细菌会迅速地生长,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越长,蓝细菌生长时间就越长,①正确。各种污水的过量排放是太湖蓝细菌暴发的根本原因,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使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快速生长,故A正确。蓝细菌暴发与水草和漂浮物打捞速度快慢没有关系。第8题,太湖蓝细菌暴发实质是水污染问题,因此要加大水污染的治理,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对于已经被污染的湖水,可采取引水换水的方法,加快水流速度,稀释污染物浓度,加快水体自净能力,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9.(2023·全国新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分为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和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下图所示湖泊均为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有研究表明,各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差异大;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常滞后于其他湖泊。
(1)指出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
(2)说明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的气候原因。
(3)解释图示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
(4)分析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不同的原因。
(5)根据洪泽湖的特征,解释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的现象。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为内源类有机物和外源类有机物,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径流挟带的腐殖质。据图中经纬度可知,高邮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湖区夏季高温多雨,入湖径流量大,挟带的腐殖质多,导致高邮湖外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高,内源类比例低;冬季降水少、气温低,入湖径流量小,导致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高。第(2)题,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的气候原因主要从气温、降水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秋季较夏季湖水交换量少,降解环境稳定,已积累的外源类有机物多。第(4)题,洪水期不泄洪,大量的有机物在湖泊中富集,特别是外源类有机物多,导致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且水体平静,利于浮游生物生长。泄洪时,大量有机物随水流流失,且水体扰动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导致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降低。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挟带的外源类有机物多,夏季泥沙快速沉积,之后底泥缓慢分解释放溶解性有机物;洪泽湖湖底高于周边地面,夏季湖水易流出,带走部分可溶性有机物。
答案:(1)冬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高;夏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下降(低)。
(2)夏季气温高,湖泊水温高,浮游生物量大;降水量大,人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多。
(3)秋季湖水更新慢,已积累的外源类有机物多。
(4)不泄洪:洪水挟带的腐殖质直接增加了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累积量,加之腐殖质可分解出营养盐,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
泄洪:入湖河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低、下泄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稀释作用强,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低。
(5)淮河注入洪泽湖,夏季入湖水量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防洪压力大,调峰(泄洪)更为频繁,且持续时间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八“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三大命题视角,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四“区域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两大命题视角,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二聚焦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三类命题视角,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