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过关检测: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含答案)
展开“滨海草带”是在不适宜生产粮食的滨海荒地建立牧草生产体系,发展畜牧业生产。目前,我国还有大面积的滨海荒地尚未被开发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滨海草带”适宜种植的牧草品种必须同时具备的特征是( )
A.耐盐和耐涝B.耐涝和抗风C.抗风和耐旱D.耐旱和耐盐
2.我国适宜大规模开发“滨海草带”的地区是( )
A.台湾西部沿海B.浙闽沿海C.珠江三角洲D.环渤海地区
3.通过建设“滨海草带”,有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其原因是“滨海草带”( )
①不与粮食生产争地
②有利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
③通过退耕还草,减少水土流失
④缓解大豆进口增长压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如图为“1980年与2018年四省(区)粮食产量统计图”。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大规模开发滩涂和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B.全部采取轮作休耕制度,提高耕地质量
C.发挥科技优势提高粮食生产和管理水平
D.依赖国际市场,拓宽渠道,增加粮食进口
下图是1995年至2020年河南省耕地、城镇用地面积增长情况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5.2015年后河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是( )
A.粮食市场的扩大B.机械化水平提高
C.南水北调的实施D.劳动力数量减少
6.图示期间河南省( )
①城市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②第一产业劳动力持续减少,产值不断下降
③部分乡村景观转化为城市景观
④城镇逐渐成为生产、生活、休闲娱乐中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引起我国一些省市耕地资源比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气候变化B.城市化
C.退耕还林D.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推进耕地利用低碳转型已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下图示意2000-2019年我国部分省(区)年均粮食产量、耕地碳排放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省份中,粮食高产与减排兼顾状况最好的省份是( )
A.黑龙江B.河南C.四川D.山东
9.为降低我国耕地碳排放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用人力代替农业机械
②禁止稻田秸秆露天焚烧
③拆除北方地区温室大棚
④减少高碳农资施用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读某时段我国因不同原因造成的耕地减少比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建设用地用途的最主要因素是土地的( )
A.数量B.肥力C.区位D.潜力
(2)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①有利于保持水土
②减少蒸发量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增强地表水下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考察吉林省时说:“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据此回答1~2题。
(1)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B.大量施用农药,建设人工水渠
C.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D.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
(2)针对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当地农户探索出玉米秸秆还田覆盖种植法,该方法不能够( )
A.增加土壤的有机质B.有效减轻低温冻害
C.能够保持土壤墒情D.增加黑土层的厚度
12.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A.华北平原B.东北区C.西南区D.东南沿海区
(2)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经营规模D.机械化水平
13.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B.土地资源总量不足,种类少
C.土地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小D.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较均匀
(2)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B.人均耕地少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D.山地多,平地少
中国目前耕地非粮化率约为27%,呈现增长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西南地区耕地非粮化率高达46%。近年来,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以省会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地区,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且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凸显。下图示意2000—2019年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时序演变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期间,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演变可反映出( )
A.耕地非粮化面积增长幅度较耕地非粮化率大
B.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变化趋势相反
C.耕地安全保障逐渐提高
D.粮食安全保障压力增大
15.影响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作物替代传统粮食作物
②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复种指数下降
③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吸引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行业
④耕地利用强度过大,土壤肥力下降显著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效益高B.木材销路好C.劳动投入少D.种树有补贴
17.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开荒力度B.增加木材进口C.增加粮食进口D.鼓励农地流转
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目前,针对长期实施的“藏 粮于仓、以丰补救”战略带来的问题,中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下 图示意我国四个省份的耕地面积和水资源总量。据此完成问题。
18.推测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省份是 ( )
A.广东、四川、黑龙江、河南
B.河南、黑龙江、广东、四川
C.四川、河南、广东、黑龙江
D.黑龙江、河南、四川、广东
19.为响应中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 )
A.甲省应该接受南水北调水源,缓解水土不协调
B.乙省应该依托有利的交通位置,加强粮食储备
C.丙省应该促进耕地流转,减少土地的撂荒现象
D.丁省应该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商品粮生产
二、材料分析题
20.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目标
(1)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_______进口、科技支撑”。
(2)目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_______绝对安全”。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苏省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408.97×105hm2,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38.15%。该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区之一,耕作历史悠久,种植种类丰富;同时江苏省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均居全国前列,耕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矛盾突出。近年来,江苏省耕地非粮化(指农民将耕地用于非粮食作物种植)问题较为严重,且调查发现,江苏省耕地非粮化率与地区经济水平呈一定的相关性(如图)。
(1)简述1996—2020年江苏省耕地非粮化率变化情况。
(2)推测江苏省非粮化耕地主要种植的作物。
(3)分析江苏省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大量种植经济作物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滨海草带”是在不适宜生产粮食的滨海荒地建立牧草生产体系,发展畜牧业生产。滨海地区地下水盐度较高,土地盐碱化严重,滨海地区海拔低,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易发生涝渍,不适宜生产粮食,所以适宜种植的牧草品种必须同时具备耐盐和耐涝才能在这里正常生长,A正确;滨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大,降水较多,并不干旱,牧草品种不必具备耐旱特征,C、D错误;一般草类植株都不是很高,并且牧草会定期收割,不必具备抗风特征,B错误。故选A。
2.答案:D
解析:环渤海滨海地区位于我国北方,是半湿润地区,降水相对较少,蒸发强烈,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土地容易盐碱化,盐碱地分布特别的广泛,不适宜生产粮食,适宜大规模发展“滨海草带”,D正确;台湾沿海地区、浙闽沿海地区和长江入海口地区都位于我国南方,是湿润地区,降水相对较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土地不容易盐碱化,盐碱地分布较少,适宜生产粮食,优先用于发展粮食生产,不适宜大规模发展“滨海草带”,ABC错误。故选D。
3.答案:B
解析:我国耕地资源有限,要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耕地利用要优先用于发展粮食生产,能用于种植饲草的耕地少之又少,土地利用效率是影响中国粮食供给安全的重要因素,这就决定了饲草、饲料种植不能与粮争地,①正确;材料中提到“建设滨海草带”,即在东部滨海地区扩大饲草种植面积,有利于丰富饲草来源,减少对大豆的需求量,缓解大豆进口增长压力,④正确;发展畜牧业生产,可以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肉蛋奶在膳食结构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的需求,②正确;“滨海草带”是在不适宜生产粮食的滨海荒地建立牧草生产体系,发展畜牧业生产,没有退耕还草,③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②④组合正确,故选B。
4.答案:C
解析:大规模开发滩涂和湿地,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A错误。全部采取轮作、休耕违背了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B错误。科技能够扩大粮食种植范围、提高粮食品质及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C正确。粮食安全就是要保证粮食基本能够自给自足,D错误。故选C。
5.答案:C
解析:由图片可知,2015-2020年河南省水田面积增长迅速,旱地减少明显,主要得益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河南省灌溉水源得到充分保障,C正确;与市场、机械化水平、劳动力数量无关,ABD错误。故选C。
6.答案:B
解析:图示期间河南省,城镇用地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比重持续上升,①正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第一产业劳动力持续减少,但是农业产值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不断上升,②错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部分乡村景观转化为城市景观,居民大量迁入城镇,城镇逐渐成为生产、生活、休闲娱乐中心,③④正确。故选B。
7.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98-2008年耕地资源比重下降的省市主要是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山东、广东、辽宁、福建、上海、浙江、江苏、北京,这些省市经济发展速度快,推动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化是这些省区耕地资源比重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故选B。
8.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四个选项中粮食高产的省份有黑龙江和河南,耕地碳排放量较少的省份有四川、黑龙江、山东,因此,粮食高产与减排兼顾状况最好的省份是黑龙江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答案:D
解析:用人力代替农业机械化会降低生产效率,违背社会生活事实,违背社会发展规律,①错误;禁止稻田和露天焚烧,可减少碳排放量,②正确;拆除北方地区温室大棚不利于农业生产,和降低我国耕地碳排放量关系不大,③错误;减少高碳农资施用量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量,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答案:(1)C; (2)D
解析:(1)土地的数量、肥力、潜力对农业生产影响重大,而影响建设用地用途的主要因素是土地的区位,如靠近人口密集区适宜建设商业中心。C项正确。
(2)生态退耕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①③正确;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地表水下渗增多,植物蒸腾作用增强,蒸发量增加,②错误,④正确。D项正确。
11.答案:(1)D; (2)B
解析:(1)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比以前活跃,有机质分解增加,会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但是这与黑土厚度变薄无关,A错误。大量施用农药,建设人工水渠与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无关,B错误;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会导致耕地数量减少,不会导致黑土变薄,肥力下降,C错误;人类过度垦殖,对土地只用不养,会导致黑土肥力下降;东北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加上人类过度垦殖,会导致流水冲刷严重,土层变薄,D正确。故选D。
(2)覆盖在土地上的秸秆被分解后会增加土壤的有机质,A不符合题意;将玉米秸秆覆盖在土地上能够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保持土壤墒情,C不符合题意;秸秆覆盖在地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低温冻害,但是与土地肥力的关系不大,B符合题意;秸秆还田可以遗留大量有机质残体,为黑土腐殖质的积累提供条件,增加黑土厚度,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答案:(1)B; (2)B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不断增大的是东北区,说明其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B项正确;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华北平原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其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也是先增大后减小,A项错误;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西南区、东南沿海区不断减小,说明其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减小,C、D项错误。
(2)蒙新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或北方地区,深居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B项正确;蒙新区地广人稀,人均土地资源丰富,A项错误;经营规模也可以扩大,C项错误;土地面积大,地块大,适宜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生产,D项错误。
13.答案:(1)A; (2)A
解析:(1)据图可知,我国土地类型齐全,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人均占有耕地少。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选择A项。
(2)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有利于开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人均耕地少,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山地多,平地少均属于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选择A项。
14.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期间,耕地非粮化面积曲线较耕地非粮化率曲线变化更小、更平稳,故耕地非粮化面积增长幅度较耕地非粮化率小,A错误;从折线的走势来看,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变化趋势相同,B错误;成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耕地非粮化面积和耕地非粮化率波动上升,且远高于全国水平(中国目前耕地非粮化率约为27%),故耕地安全保障逐渐降低,粮食安全保障压力增大,C错误,D正确。故选D。
15.答案:C
解析:由材料“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以省会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地区,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且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凸显”可知,成都耕地非粮化主要受经济原因的影响,②错;由材料“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可知,成都平原城镇化水平提升快,加快了该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种植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收益更高,经济作物替代传统粮食作物,导致耕地非粮化,①对: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吸引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行业,从而导致耕地撂荒、土地流转多用于地方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加剧耕地非粮化,③对:材料没有关于耕地利用强度过大,土壤肥力下降显著的信息,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年轻人在自家耕地上栽种杨树之后外出务工,几年后待杨树成材后出售,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个过程中劳动投入少,还可以兼顾务工(且以务工为主),所以“农地杨树化”现象突出,并不是因为其生态效益高或是木材销路好,C正确,AB错;材料中并无信息表明种树有补贴,D错。故选C。
1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可知,“农地杨树化”使得耕地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可通过鼓励农地流转,一方面,当地农民可在耕地流转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农地流转,可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D正确;当地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足,部分耕地弃耕,因此才会出现“农地杨树化”的现象,并非当地耕地不足(所以无加大开荒力度的必要),也不是当地木材不足或粮食缺口,ABC错误,故选D。
18.答案:D
解析:黑龙江、河南、四川、广东四个省份中,黑龙江的耕地面积最大,即甲为黑龙江;河南的水资源总量最少,即乙为河南;耕地最少的是广东,即丁为广东;水资源最丰富的是四川,即丙为四川,故选D。
19.答案:C
解析:甲省有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水资源总量较充足,且黑龙江不处于南水北调沿线,A错;加强粮食储备符合的是“藏粮于仓”而不是“藏粮于地”的战略,B错;四川外出打工的农民众多,土地撂荒现象较严重,促进耕地使用权的流转,能有效保障土地生产力,C正确;广东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耕地面积趋于减少,农业结构逐渐向城郊农业发展,珠三角已经不再是我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且广东目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粮食的供需矛盾突出,生产商品粮的可能性小,D错。
20.答案:(1)适度
(2)口粮
解析:(1)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2)国家粮食安全目标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1.答案:(1)江苏省整体(包括苏南、苏中、苏北)耕地非粮化率上升,期间呈现先增后减;苏南耕地非粮化率变化趋势表现为“增—减—增”;苏北、苏中耕地非粮化率变化趋势呈现先增后减等。
(2)高品质蔬菜;鲜食水果;鲜切花(花卉);观赏植物;中草药等。
(3)江苏省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种粮成本较高,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大量种植单位经济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现代化程度也较低,限制了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粮食种植的经济吸引力;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相对薄弱,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使得粮食作物的附加值较低,抑制种粮积极性。
解析:(1)由图可知,从结果来看,江苏省整体(包括苏南、苏中、苏北)耕地非粮化率上升,从过程来看,期间呈现先增后减:苏南耕地非粮化率变化为1996-2005年增长,2005-2010年下降,2010-2020年增长,趋势表现为先增后减再增:苏北耕地非粮化率变化1996-2005年增长,2005-2020年下降,苏中耕地非粮化率变化1996-2005年增长,2005-2020年下降,因此,苏中、苏北地区的耕地非粮化率变化趋势呈现先增后减等。
(2)江苏省非粮化耕地主要种植的作物应该为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如高品质蔬菜;鲜食水果;鲜切花(花卉);观賞植物中草药等。
(3)江苏省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从生产投入来看;经济落后,种粮成本较高,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大星种植单位产值高的经济作物;从生产过程来看,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现代化程度也较低,粮食生产的效率较低,且粮食的质量较低,粮食产量低,在粮食市场的竞争力较低:从生产结果来看,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相对薄弱,难以对粮食进行深加工,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粮食产物的附加值难以体现,从而抑制农民种粮积极性。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课时作业75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课时作业75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共4页。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60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60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粮耕价值比总体下降会导致,为提高粮耕价值比可采取的措施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