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展开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1.2016年5月,国土资源部宣布,全国106个重点城市中已有89个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就此展开专项督察,并重点关注其他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确保耕地红线,制止各地城市不断“摊大饼”式的扩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建设会占用大量耕地 B.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C.我国低产农田急剧减少 D.粮食总产量逐年下降
(2)确保耕地红线的重要意义是( )
A.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问题 B.控制城市规模,降低服务等级
C.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D.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
(3)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举措,对我国城市建设的有利影响是( )
A.城市用地集约化,分散城市布局,遏制大城市病
B.有效疏散大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住房压力
C.将重化工企业搬迁到城市边缘,防止城市环境污染
D.抑制房价,降低门槛,吸引农民工进城务工
2.2021年6月25日是第三十一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图为1998—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单位:亿亩)变化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的年份是( )
A.1999—2000年 B.2000—2001年 C.2001—2002年 D.2002—2003年
(2)下列对耕地减少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道路、水利工程建设和城市扩张
②农村有大量土地闲置
③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经济而出让大量土地
④耕地不断遭受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等
⑤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3)为坚守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除严格限制耕地占用外,补充部分耕地也是重要措施。以下补充耕地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A.将废弃土地整理、复垦 B.将山区的林地砍伐开垦成耕地
C.大力围湖造田以扩大耕地 D.将发展畜牧业的草地开垦为耕地
3.通常情况下,自然条件较差的耕地会先遭到弃耕,而青藏高原出现了“逆向弃耕”现象,即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弃耕率反而较大。“逆向弃耕”现象造成了耕地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程度的错配,加剧了人地矛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出现“逆向弃耕”的原因是( )
A.对外开放程度高 B.耕地生产效率低 C.农业依赖程度高 D.常住人口密度小
(2)除了荒芜外,青藏高原“逆向弃耕”地宜更多转向( )
A.畜牧业 B.林果业 C.城镇建设 D.交通建设
(3)下列整治“逆向弃耕”现象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迁入大量人口 B.修复生态环境 C.发展特色农业 D.改善耕作条件
4.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题,提出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2021年11月3日,商务部发声“鼓励家庭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粮食问题被推上了热搜。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量主要由粮食主产区引领,粮食单产贡献是不同区域粮食生产变化量的主要贡献因素。下图为2012~2020年我国粮食(谷类作物)产量走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2012~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谷类作物)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兴修水利设施 B.耕地面积扩大 C.科技水平提高 D.流通体系完善
(2)与2017年相比,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谷类作物)下降,主要是因为我国( )
A.种植结构调整 B.土壤肥力下降 C.气象灾害严重 D.城市化占用耕地
(3)目前我国粮食产量一直居于高位,下列地区中粮食增产贡献最大的是( )
A.江汉平原 B.成都平原 C.太湖平原 D.三江平原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不同生态区的耕地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变化会对我国粮食生产空间格局的变化造成重大影响。1985-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空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逐步形成了“北粮南运”的格局,这对我国不同生态区的土地利用、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一定影响。下图示意不同年份我国各生态区粮食产量变化。
(1)分析我国1985年后逐渐出现“北粮南运”的主要原因。
(2)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对北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分析为障粮食安全,我国南方地区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A;(2)C;(3)A
解析:(1)城市建设占用大量的优质耕地,使我国中高产农田急剧减少是在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根本原因,A正确。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我国低产农田急剧减少不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根本原因,B、C错误。目前我国粮食总产量稳定,D错误。
(2)确保耕地红线的重要意义应是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C正确。确保耕地红线与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问题无关,A错误。确保耕地红线有利于控制城市规模,但不会降低服务等级,B错误。确保耕地红线强调的是保护耕地面积,对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影响不大,D错误。
(3)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举措,势必促使城市用地的集约化,分散城市布局,防止城市发展的“摊大饼”现象,遏制大城市病,A正确。不能疏散大城市人口,B错误。与将重化工企业搬迁到城市边缘无关,C错误。城市面积扩大受限,房价可能更高,不能抑制房价,D错误。
2.答案:(1)D;(2)D;(3)A
解析:(1)1999~2000年、2000~2001年、2001~2002年、2002~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的数量分别为0.14亿亩、0.1亿亩、0.25亿亩、0.38亿亩,故D正确,A、B、C错误。
(2)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主要有:道路、水利工程建设和城市扩占用大量土地;农村有大量土地闲置;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经济而出让大量土地;遭受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由于农产品价格走低,农民增收相对缓慢,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大片耕地被改为果园、茶园等)。故D正确。
(3)将废弃土地整理、复垦既能补充我国的耕地资源,又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故A正确。将山区的林地砍伐开垦成耕地易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大力围湖造田以扩大耕地会破坏湿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将发展畜牧业的草地开垦为耕地以造成土地荒漠化,故B、C、D错误。
3.答案:(1)A;(2)A;(3)C
解析:(1)依据题干信息可知,“逆向弃耕”是青藏高原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出现的耕地弃耕现象。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地区之间物质、信息联系加强,地区开放程度提高,来自其他地区的各类农产品使市场供给得到保障,而当地耕作业的农产品种类单一,市场竞争力不足,经济效益降低,造成了“逆向弃耕”的发生,A项正确;在青藏高原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热量条件相对充足,耕地生产效率应较高,B错;对农业依赖程度高,不会导致耕地弃耕现象发生,C错;青藏高原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常住人口密度较大,D错。故本题选A。
(2)青藏高原以高寒气候为主,弃耕土地多分布于海拔较低河谷地区,气候温凉,不利于林果业发展,比较适宜牧草生长,宜更多转向畜牧业,A正确,B错;青藏高原地区,适宜耕作的土地很少,耕地资源有限,弃耕土地转向城镇建设、交通建设不适宜,C、D错。故本题选A。
(3)青藏高原地区“逆向弃耕“现象,不是劳动力不足造成的,迁入大量人口,会加剧人地矛盾,A不合理;青藏高原地区“逆向弃耕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B不合理;青藏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太阳光照强,对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弃耕地,可进行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市场竞争力,C正确;青藏高原以高寒气候为主,热量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改善耕作条件的成本较高,D不合理。故本题选C。
4.答案:(1)C;(2)A;(3)D
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2012-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出现四连增,主要是因为我国科技发展迅速,且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使得粮食单产增加,粮食产量出现四连增,C正确;兴修水利设施,可以解决粮食种植的问题,但不是高产的原因,且水利设施我国早就已经开始建设,且成功布局,A错误;材料显示粮食单产贡献是不同区域粮食生产变化量的主要贡献因素,且后备土地不多,耕地面积扩大不容易实现,因此耕地面积扩大不是其产量迅速上升主要原因,B错误;流通体系的完善只能是影响市场的变化,不会带来生产环节的产量提升,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2)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题,我国大部分省市都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减库存较多的稻谷和玉米种植,扩大大豆种植,使得2018年粮食产量减少,A正确;自2012年开始我国大力投入农业科技的发展,改善土壤的肥力,因此2018年减产主要原因不是土壤肥力下降,B错误;目前我国应对气象灾害的防御体系较为完善,C错误;图中显示2018年-2019年粮食产量再次增加,因此城市占用耕地不是影响粮食产量的原因,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3)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江平原地处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地广人稀,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多,但近几年来随着科技进步,粮食品种改良,机械化水平提高,粮食单产提高,粮食增产量大,故D正确。江汉平原、成都平原与太湖平原受城市化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增产受限制,故ABC不选。答案选择D。
5.答案:(1)北方耕地面积大(北方多平原),粮食播种面积大,产量大,商品率高;北方地区(黄淮区和东北区)粮食增产明显。1985年后我国的人口向南方流动,南方市场需求增加;南方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减小;南方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减少。国家实施生态退耕政策、南方水土流失、湿润地区石漠化、南方酸雨、大型工程建设、自然灾害等,使南方粮食供应不足,导致了我国“北粮南运”的出现。
(2)加剧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扩大种植面积)造成土地荒漠化;(大水漫灌)加剧区域土壤次生盐碱化;(林地和湿地面积减小)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3)加快土地流转,推行规模化生产种植;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供科技支撑;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拓宽粮食进口渠道等。
解析:(1)我国1985年后逐渐出现“北粮南运”的原因,主要从人口流动、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2)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北移)对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从破坏植被、加剧北方干旱、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等方面分析。
(3)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南方地区可采取的措施主要从保护耕地、减轻灾害、做好粮食储备等方面进行分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资源安全: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资源安全,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洋流: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洋流,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陆坡流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下列关于图示信息表述错误的是,埃塞俄比亚咖啡种植的生产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