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五章 地球表层的人文环境要素第三节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ppt课件
展开狂欢节作为欧洲天主教的传统节日,由欧洲移民带到巴西。每年的2月中 旬或下旬,巴西狂欢节期间,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载歌载 舞,尽情狂欢。桑巴舞是巴西狂欢节的象征,起源于非洲,后加入了印第安人 的艺术元素,成为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
巴西狂欢节反映了世界文化具有怎样的 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与人种迁移有何关系?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具有文化特色的景点或社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当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或人文逻辑。例如,模拟古代建筑的建造过程,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技术挑战。设计以“世界文化多样性”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示等环节,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分析不同文化现象背后的多重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社会经济条件等。例如,探讨为何某些地区会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或饮食习惯。展示文化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例如,文化交流如何促进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介绍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是如何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草原地区的游牧文化、沿海地区的渔业文化等,都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讨论在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如何促进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减少文化旅游业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介绍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资源分布等,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当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帮助学生理解区域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形成对全球文化多样性的整体认识。
文化是自然的“人化”,是人类社会长期创造、历史积淀的产物。
不同地区的文化现象举例
人种是依据人类体质特征划分的,主要表现为肤色、毛发、眼睛、脸型、鼻型、唇形等方面的差异。
不同人种间相互通婚,出现了混血人种。
不同的人种虽然有体质方面的差异,但没有优劣与贵贱之分。
世界人种分布具有地域性。三大人种在世界上都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由于人们之间的交流愈来愈广泛,使得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为不同人种的混居区。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欧洲、北美洲中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大洋洲和南美洲东南部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南北美洲的部分地区、大洋洲西北部
人类历史上若干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人种的 分布格局,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I like gegrphy
J'aime la gégraphie
Я люблю географию.
Me encanta la gegrafía
أنا أحب الجغرافيا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认为是“神灵”的力量。基于这种思想,古代的人们创造了许多宗教。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文化的产生、发展,既源自于该民族历史的积淀与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或多或少地借鉴并融合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广彩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是清代广州工匠将景德镇的白瓷按照西方人的审美习惯加彩绘烘烧而成,主要用于外销。广彩采用中西合璧的装饰手法,既吸收了景德镇传统彩绘工艺,也兼容了西方美学的艺术精华,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晶。广彩深受欧美等国家人们的喜爱,被赞誉为“世界官窑”。 2008年,广彩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广彩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广彩典型事例,简述文化交融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促进作用。 2.从保护文化遗产的视角,简述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是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人民之间友好往来的前提条件。
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
能力提升:运用反映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结合实列分析,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公元399—412年,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天竺(古印度)求法,游历见闻收录于《佛国记》,这是中国古代关于中亚、印度等的第一部游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诞生于天竺的宗教是(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
解析:基督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伊斯兰教诞生在阿拉伯半岛,佛教创建于古印度,因此诞生于天竺的宗教是佛教,A正确。
2.法显在天竺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是( )A.教堂B.清真寺C.寺院D.孔庙
解析:教堂是基督教的宗教建筑,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寺院是佛教的宗教建筑,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法显在天竺从事的是佛教活动,其活动的场所是寺院,C正确。
潍坊的小张同学利用暑期游历了欧洲西部的多个国家。下图示意某地宗教建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小张见到的当地人种主要是( )A.黄种人B.黑种人C.白种人D.混血种人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小张游历的地区位于欧洲西部,欧洲西部以白色人种为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据图推测当地居民可能信奉的宗教是( )A.道教B.佛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
解析:道教的建筑是道观;佛教建筑主要是佛塔、佛寺等;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是清真寺,清真寺建筑以圆形穹顶和新月标志为特征;基督教的代表建筑是教堂,教堂以厚墙壁、尖塔、尖拱或圆拱、小窗为特征,建筑有十字架标志。据图可知,图中建筑尖塔小窗,顶部有十字架标志,所以是基督教的建筑,据此可推知,当地居民可能信奉的宗教是基督教,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非洲大陆的北部,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较平坦,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完成下面小题。
5.非洲北部气候炎热且风沙大,当地居民习惯身着白色的袍子以抵御炎热与风沙,生活在该地区的主要居民是( )A.黑色人种;阿拉伯人B.白色人种;俄罗斯人C.黄色人种;印第安人D.白色人种;阿拉伯人
解析:非洲北部气候炎热且风沙大,当地居民习惯身着白色的袍子以抵御炎热与风沙,生活在该地区的主要居民是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故选D。
地理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基础自然要素第三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5444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基础自然要素第三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ppt课件</a>,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核心素养,本节知识结构,气温及其测量,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的空间分布,气温的概念,气温的观测,拓展阅读,气温的测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基础自然要素第二节 海陆变迁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5444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基础自然要素第二节 海陆变迁教学ppt课件</a>,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核心素养,本节知识结构,海陆变迁,大陆漂移,板块运动,海陆变迁的原因,海陆变迁的例证,探究活动,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5443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教学ppt课件</a>,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更替,太阳的东升西落,产生原因,昼半球与夜半球,晨昏线,晨昏线的特点,知识拓展,晨昏线判读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