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长沙过贾谊宅精品课件ppt
展开1.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意。2.学习咏史诗如何运用借古抒情、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所寄托的感情。3.结合诗人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感受诗人借古讽今的悲愤之情。
学习重点1.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意。2.结合诗人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
学习难点学习咏史诗如何运用借古抒情、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所寄托的感情。感受诗人借古讽今的悲愤之情。
贾谊的人生已经成为一个经典的文化符号,意味着盛世与明君之下的怀才不遇,被后世的诗人们不断悼念,寻找超越时空的共鸣。公元775年,深秋,一位失意的才子正慢慢向贾谊宅走来——他穿过这所三进三出的院子,抚摸过每一堵历经沧桑的墙,走过每一个黄叶满地的角落,瞻仰贾谊的遗像,他唏嘘不已,挥笔写下——《长沙过贾谊宅》。今天让我们回首公元775年的那个深秋,一同欣赏悲人怜己,天涯同戚——《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称。
贾谊是西汉前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年十八便以能诵诗书作文章而见称于郡中,二十岁被文帝召为博士。朝中每次诏令议下,那些老臣都没有什么可说的,年轻的贾谊却对答如流,皆是人人心中所有,各各口中所无。汉文帝很喜欢他,破格提拔,岁中至太中大夫,乃至欲任以公卿之位。这让元老重臣们很不高兴,他们诋毁贾谊说:“雒(同“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文帝就慢慢疏远了贾谊,以谊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到长沙之后,曾作《吊屈原赋》以抒发那种古今相似的“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心情,所以司马迁把他与屈原放在同一篇传记中,是为《屈原贾生列传》。
1.诵读积累,理解诗意。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谪(zhé)宦(huàn)栖(qī)薄(bó)吊(dià)
节奏:五言的节奏一般是223,停顿的长短变化,要根据诗意灵活把握。押韵:律诗押韵严格,二四六八句必须押平声韵,要注意首句是否押韵。本诗押平水韵四支。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读理解文意,把自己在本课预学中碰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圈出来,同桌交流,仍然不能解决的写在黑板上。
谪宦:贬官。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栖迟:停留。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独:一作“渐”。汉文:指汉文帝。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载,万古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后人凭吊之意?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到此地!
2.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1.诗的首联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贾谊被贬在这里三年,多少年来还引起人们对他的经历的悲伤。
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年谪宦:贾谊悲惨的命运;万古留悲:后人对他的同情。
“此”点明题目:贾谊宅;“楚客”点明贾谊身份。“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2.颔联的描写了哪些景物?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秋草——干枯、衰败人去——凄凉 寒林——凄冷 斜日——冷落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独寻:足见其景仰倾慕。空见: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
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幅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及对贾谊的追思,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4.颈联该如何理解?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借古讽今,含蓄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抒发了从古至今的怀才不遇者的悲愤。
屈原也被放逐到湘水,他曾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又说“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贾谊到长沙之后,曾作《吊屈原赋》以抒发那种古今相似的“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心情,所以司马迁把他与屈原放在同一篇传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王勃说:“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汉文帝绝非昏庸之君,相反,他是一个相当“有道”的天子——对于贾谊的进献的谋略,悉数施行;却贬谪起来,却也毫不含糊——其实这也正是汉文帝“有道”的地方,既利用了贾谊,又不得罪老臣,所以他对贾谊“恩犹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
《唐才子传》说刘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云:“长卿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
4.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该如何理解诗句中的情感?
写景: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既写出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更象征着李唐王朝的衰败局势。抒情:“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自怜自叹。“何事到天涯”,指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表达了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
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①首联诗人咏叹贾谊在长沙“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暗寓自己两度被贬的悲苦命运。②第五句以汉文帝“有道”尚且对贾谊“恩薄”,暗讽当今皇上昏聩无能,对自己没有任何恩遇。③第六句借贾谊在湘水之滨写《吊屈原赋》,表达了对前人不知后人来凭吊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抑郁无诉和愤懑不平。④第八句既是怜贾谊,也是怜自己,表达了诗人对不合理现实的控诉。
这首《长沙过贾谊宅》通过咏古人古事,实际上是在表达诗人对自身命运和时代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展现了他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3.分析写法,品读语言。
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增强抒情的效果?请结合诗句分析
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既写出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更象征着李唐王朝的衰败局势。“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自怜自叹。“何事到天涯”,指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表达了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
从贾谊被汉文帝疏远,联系到自己无罪却遭贬谪。借古讽今,含蓄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抒发了从古至今的怀才不遇者的悲愤痛苦之情。
引用汉文帝疏远贾谊和贾谊被贬长沙后凭吊屈原的典故,借古讽今,含蓄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抒发了从古至今的怀才不遇者的悲愤痛苦之情。
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从贾谊的遭遇来看,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惨命运。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万古惟留楚客悲:“悲”字,直贯篇末,奠定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为贾谊不幸的遭遇感到悲哀,暗寓刘长卿贬谪的悲苦命运,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独,独自,表现出诗人对贾谊的景仰。空,空寂,形象地写出了萧条、寂寥的气氛。独和空烘托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及对贾谊的追思。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引用汉文帝疏远贾谊和贾谊被贬长沙后凭吊屈原的典故,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从贾谊被汉文帝疏远,联系到自己无罪却遭贬谪。借古讽今,含蓄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抒发了从古至今的怀才不遇者的悲愤痛苦之情。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寓情于景,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幅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及对贾谊的追思,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画面角度深秋时节夕阳落山了,诗人孤独的在贾谊住宅的久久徘徊,放眼望去荒草萋萋枯枝败叶,冷清凄凉寂寥无人,不由得感慨万千。
意象角度选取“秋草”、“寒林”、“日斜”等意象,都带有萧瑟、凄凉的意味,写出了贾谊旧居的萧条、凄凉的景象,表达凭吊、痛惜之情。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B.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C.诗人以“汉文有道”暗示贾谊受重用,反衬自己的不幸遭遇。D.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答案】C.颈联从贾谊的不被重用,隐隐联系到自己的不幸遭遇。
颔联。常规语序为“人去后独寻秋草,日斜时空见寒林”。本联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及对贾谊的追思,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或: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幅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及对贾谊的追思,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2.古诗词常常为了照应韵律而颠倒词序、语序,出现一些倒装的现象。请找出本诗中有倒装现象的一联诗,将其还原为常规语序,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技巧。
内容上:这首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
写法上:借古讽今;寓情于景。
背诵、默写诗歌。比较本诗与李商隐的《贾生》,在内容、情感、写法方面有哪些异同。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405305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ppt课件</a>,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堂导入,了解作者辛弃疾,指导诵读,读准字音,读出韵律,交流积累,重点积累下面词语,文言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行香子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71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行香子一等奖课件ppt</a>,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堂导入,了解作者秦观,指导诵读,读准字音,读出韵律,交流积累,重点积累下面词语,文言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上册无题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71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无题获奖ppt课件</a>,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堂导入,了解作者李商隐,指导诵读,读准字音,读出韵律,交流积累,重点积累下面词语,文言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