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节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精品第1课时课后复习题
展开题型一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角度1: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电路图
1.如图为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角度2: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2.如图所示,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闭合开关前,移动滑片P到最右端是为了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②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的作用是控制电阻R两端的电压不变
③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的作用是控制通过电阻R的电流不变
④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的目的是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角度3: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图像
3.如图所示,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得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角度3: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
4.小明“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已知电源电压为3V,定值电
阻R1的阻值为5Ω,小明有三个规格分别为“10Ω”、“20Ω”和“50Ω”的滑动变阻器。
(1)请按电路图将图乙实物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左滑时接入电阻变大) 。
(2)小明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放在最 (选填“左”
或“右”)端。
(3)闭台开关后小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
电压表指针有示数且不变,原因可能是 。
(4)排除故障后,小明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请
将第三组电压表示数填入表格中。
(5)从以上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在 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
体两端的电压成 。
题型二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角度1:实验中电表的观察
5.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关系”实验过程中,应通过观察下列哪个元件来移动
滑动变阻器滑片( )
A.变阻器滑片 B.电压表示数 C.电流表示数 D.电阻
角度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6.小刚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欧更换为10欧时,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唯一操作是( )
A.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B.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C.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
Rx R
V
A
R/Ω
25
20
15
10
5
0 0.1 0.2 0.3 0.4 0.5 I/A
S
甲 乙
(第6题图) (第7题图)
角度3: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
7.如图甲所示,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要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实验中小明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始终为0,而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当Rx的阻值由5Ω换成10Ω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 滑动(选填“左”或“右”),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经过多次实验得到了I与 R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此次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保持 V不变。
题型三 欧姆定律
角度1:欧姆定律的叙述
8.关于欧姆定律的叙述,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I=U/R可知,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B.从R=U/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从U=IR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其电阻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角度2:欧姆定律的理解
9.某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I/A
0.6
0.4
0.2
0 1 2 3 U / V
A.该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B.该导体的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阻为0
D.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流为0
题型四 学科综合
10.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
压为6伏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欧、10欧、15欧、20欧、25欧。
甲 乙 丙
(1)请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2)实验中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
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实验中,小明用5欧的电阻做完实验后,先断开开关,取下5欧的电阻,然
后将10欧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接下来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向 (填
“左”或“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3)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____________欧的滑动变阻器。
题型五 拓展创新
11.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流经小灯泡的电流I与小灯泡两端电压U之间对应关系规律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阻值在5Ω至10Ω之间)。
0.2 0 0.25 0.30
3.0
2.0
1.0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实验中记录了流过该小灯泡的电流与灯泡两端电压对应数据(见下表):
请在给定的U﹣I坐标系中描画出该5组数据对应的坐标点并根据这些点的分布特点画出
这个小灯泡的U﹣I图线。发现小灯泡灯丝的电阻值是 (填“变化”或“不变”)
的,形成这种图线特征的原因是 。
能力提升训练
1.在研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
阻器上标有“15Ω 1A”字样。 在a、b间先后接入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R,移动滑片
P,使电压表示数为1.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当20Ω的电阻接入a、b间时,电压表
示数始终无法达到1.5V,其原因可能是 ( )
A.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小 B.电源电压3V太高
C.20Ω的阻值太小 D.控制的电压1.5V太高
2.用如图所示电路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为了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电
压,设计了三种方案。甲:改变接入MN的串联电池的个数;乙:将
电池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MN,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丙:将
电池与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串联接入MN。可行的方案是( )
A.仅有甲 B.仅有乙
C.仅有甲、乙两种 D.甲、乙、丙都可行
3.一位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不变,下表是实验数
据,若第四次实验时将定值电阻的阻值由30Ω调为40Ω后就直接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这
V
A
R
S
A B
个示数应该是( )
D.0.2
4.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三种电路:
(1)甲同学认为图2电路比图1电路好,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图3
电路比图2电路更好,理由是 。
(2)乙同学利用图3电路(其中电阻 R=5Ω)完成了本实验,测得数据如下:
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操作过程中,丙同学发现滑动变阻器损坏,但经过思考后利用图 2 电路最
终也完成了多次实验,该同学的做法是 。
参考答案
考试这样考
1.C 2.C 3.C
4.(1)图 (2)断开 左 (3)电阻R断路 (4)1.5 (5)电阻 正比
5.B 6.A
7.Rx断路 右 2.5
8.A 9.D
10.(1)图 (2)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左 2.5(3) 25
11.(1)图 (2)变化 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能力提升训练
1.A 2.D 3.C
4. (1)定值电阻能更好地保持电阻不变;图3电路便于多次实验 (2)在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3)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
U/V
0.5
1.0
_____
2.0
I/A
0.1
0.2
0.3
0.4
实验次数
1
2
3
4
5
U/V
1.0
1.6
2.0
2.4
2.8
I/A
0.20
0.25
0.27
0.28
0.29
R/Ω
10
20
30
40
50
I/A
0.6
0.3
0.2
0.12
实验次数
电压 U(伏)
电流 I(安)
电压/电流
1
1
0.2
2
2
0.4
3
4
0.8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节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精品第2课时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kx/tb_c571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6节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精品第2课时同步训练题</a>,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欧姆定律的应用,学科综合,拓展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汇编-4.6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解答题(浙教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汇编-4.6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解答题(浙教版),文件包含B1U2LT课件ppt、1Listentothephonecallandanswerthequestionsmp3、2Listenagainandcompletethetablewiththewordsyouhear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册第6节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6节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V太高 B,1A~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