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六单元*庖丁解牛完整版课件ppt
展开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南怀瑾
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鲍鹏山
面对春秋战国的纷乱社会,孔孟以“仁政理想”,主张“养民”“教民”,希望重建一个黎民不饥不寒、明孝悌、知礼义的理想社会。儒家更像粮店,帮助人们解决温饱等实际问题。道家所关心的,则是形而上的哲学问题,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自我保全的问题。所以道家更像药店,帮助人们解决精神困扰,帮助人们守护心灵净土。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他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出世”。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境贫穷,楚威王闻其贤,遭其拒绝,终身不仕。他一生大都从事讲学、著书,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
① 人生观:无欲、无为。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② 自然观: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③ 政治观:主张无为而治。④ 生死观:一死生,齐彭殇。
《庄子》一书乃是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又称《南华经》。其中散文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汉文学史纲要》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鲁迅评价:"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养生主: 指保养生命、保存天性的根本原则和主要关键。
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职业+名”的方式。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医和:就是名叫和的医生。
《周礼》中专设有“庖人”一职,“庖人掌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庖丁用的不是普通的杀牛刀,而是祭祀宗庙场合的礼器刀具——鸾刀。并且这种刀的刀环位置是一个铃铛,因此每一个动作都会发出悦耳的声响。庖丁用礼器来解牛,动作和刀环铃声都合乎祭祀音乐的节拍,这极有可能是一次祭祀表演,而非厨师炫技或者梁惠王的心血来潮。正所谓“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庖丁解牛的故事可能实际描述的是一国之君观摩祭祀演练的纪实。
在先秦时期,牛是非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品,人们非常看重牛,解牛这一举措也并非寻常,牛通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庙等祭祀活动中。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第一部分(1、2段):描写庖丁“解牛场面”第二部分(第3段): 庖丁讲述“解牛之道”第三部分(第4段): 文惠君悟“养生之道”
根据文章大意,划分文章层次
活动一:欣赏“解牛之美”
解牛本是杀生,是血淋淋的场面,庄子是如何描写庖丁的解牛场景的?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翻译: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它符合《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的节奏?
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文惠君曰:“善哉!技盖至此乎?”
翻译: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1)动作:(2)声音:(3)节奏:
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侧面描写:文惠君的评价
活动二:感悟“解牛之道”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翻译: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未曾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翻译:依照于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翻译: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是没有厚度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 ,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儿集中在那里,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课文第二段怎样突出庖丁技艺之高?目的何在?
通过良庖、族庖反衬庖丁。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解,突出庖丁技艺高超。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的重要。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怵然为戒,视为迟,行为止。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解牛从“技”到“道”经历了怎样的阶段?
解牛的三种境界: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
不懈实践、专心致志、尊重规律、运用规律
活动三:悟“养生之道”
翻译: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文章的最后,文惠君说他听了庖丁的话,悟出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请思考并发言。
活动四:与庄子对话,探讨人生之道
课文《庖丁解牛》实际上是以庖丁解牛之例来论人生,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从文中读到哪些人生之道?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臣以神遇不以目视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 ——以无厚入有间 ——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 ——善刀而藏之 ——
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庖丁解牛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yw/tb_c403711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庖丁解牛获奖课件ppt</a>,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课文初读,课文释读,第三段,课文研读,拓展延伸,文章主旨,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六单元*庖丁解牛优质课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11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庖丁解牛优质课授课ppt课件</a>,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自由之龟,庄周梦蝶,陪葬之物,课文讲解,文本翻译,课文赏析,夯实基础,课后总结,拓展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庖丁解牛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11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庖丁解牛获奖课件ppt</a>,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错综复杂的社会,世上纷繁的事物,躲避矛盾,不硬碰困难,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