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2章神经调节第5节人脑的高级功能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2章神经调节第5节人脑的高级功能课件第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2章神经调节第5节人脑的高级功能课件第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2章神经调节第5节人脑的高级功能课件第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2章神经调节第5节人脑的高级功能课件第4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2章神经调节第5节人脑的高级功能课件第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2章神经调节第5节人脑的高级功能课件第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2章神经调节第5节人脑的高级功能课件第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2章神经调节第5节人脑的高级功能课件第8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章 神经调节第5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章 神经调节第5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课文配套ppt课件,共18页。
    2.言语区人类的语言活动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域相关,这些特定区域叫言语区。
    易混易错    H区≠听觉中枢,V区≠视觉中。
    3.大脑左半球、右半球的功能 
    1.概念:学习和记忆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2.特点:学习和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
    特别提醒    条件反射的建立就是学习的过程。3.形成机制: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1)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 的脑区有关。(2)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与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4.记忆过程的四个阶段及其联系
    1.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2.抑郁与抑郁症 3.抗抑郁药一般通过作用于突触处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有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 在一定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
    知识辨析1.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是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直接联系的活动,是否正确? 正确。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涉及看懂、写、记等人脑的高级活动。2.患者若S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见文字,是否正确? 不正确。患者若V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S区受损则不能讲话。3.聋哑人没有语言功能,是否正确? 不正确。聋哑人也有语言功能,如具有正常的视觉性语言中枢。4.临时记住某个验证码属于感觉性记忆,是否正确? 不正确。临时记住某个验证码属于第一级记忆,感觉性记忆是转瞬即逝的,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秒。
      神经递质跨突触间隙扩散并结合到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蛋白上。神经递质与其受 体的结合导致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一个短暂变化。  突触后膜的短暂去极化(图a)是一个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神经纤维某部位受到刺 激会使Na+通道缓慢打开,该部位膜电位发生变化。当变化超过阈电位时,会引起细胞膜上的 电压门控Na+通道迅速开放,从而形成动作电位。达到阈电位所需的最低强度刺激称为阈刺 激。  突触后膜的短暂超极化(图b)是一个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神经纤维某部位受到刺 激会使Cl-通道缓慢打开,该部位膜电位发生变化。
    问题1 引起EPSP和IPSP的离子内流方式一样吗?     一样。引起EPSP的Na+内流和引起IPSP的Cl-内流都属于通过通道蛋白进行的协助扩 散。
    问题2 当提高突触间隙中的K+浓度时,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刺激会增大还是减 小?     减小。突触间隙中的K+浓度升高后,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比之前强度小的刺激即可 使突触后膜达到阈电位。
    问题3 突触后膜上存在兴奋性递质受体和抑制性递质受体的意义是什么?     可以有效调节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避免其过度兴奋或抑制,更好地适应环境变 化。
    深度思考 脊髓中的一个运动神经元可与突触前轴突建立许多个突触联系(如图),这些突触既 有传递兴奋性信号的,又有传递抑制性信号的,最终决定脊髓中运动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的 因素是什么?      较小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叠加起来,可使细胞膜的跨膜电位接近阈值;而抑制性突触 后电位,则会抵消兴奋所产生的去极化作用,使跨膜电位保持在阈值以下,这个过程叫突触整 合,抑制性突触电位和兴奋性突触电位整合后的电位大小决定了突触后膜最终是兴奋还是抑 制。
    讲解分析1.不同突触前神经元作用于同一突触后神经元  突触传入的总和通过空间总和与时间总和机制而发生。当两个不同的传入几乎同时到达时,就产生空间总和(图A和B)。由于两个突触后电位相加, 所以两个同时发生的兴奋性传入使突触后膜去极化的程度约为单个传入引起去极化的2 倍。若一个EPSP和一个IPSP同时发生,它们则趋于相互抵消。  当一个突触前神经元快速而相继地产生两个或多个动作电位时,就可引起时间总和,结 果导致突触后电位在时间上的叠加(图A和C)。
    2.同一突触前神经元作用于不同突触后神经元  伸肘动作的完成需要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如图表示完成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的反射弧 的基本结构。
    (1)伸肌收缩通路  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中的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伸肌 收缩。(2)屈肌舒张通路   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屈 肌运动神经元抑制→屈肌舒张。
    典例呈现例题 肌梭是分布于骨骼肌中的一种感受器,形如梭状,外有结缔组织包裹和感觉神经末梢缠 绕,肌梭内有多条特化的肌纤维。用橡皮锤轻敲股四头肌的肌梭,受刺激的神经末梢会产生 神经冲动,从而导致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完成膝跳反射,该反射的反射弧如图1所示,请回答 下列问题。 (1)肌梭的主要功能是           ,膝跳反射中兴奋以电信号形式沿传入神经           (填“单向”或“双向”)传导,完成该反射的效应器是           。
    (2)敲击股四头肌的肌梭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的神经递质类型是          (填 “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性递质”),该神经元的作用是    。(3)科研人员从某脊蛙的脊髓一侧剥离出一根完整的神经(剥离时保证其反射弧的完整性),欲 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科研人员将该神经剪断(如图2所示),并进行 相关实验操作,以肌肉为观察指标进行实验探究。请完善该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将该神经从图中所示部位剪断以后,                    。预期结果:①                ,则该神经为传入神经。②                ,则该神经为传出神经。
    解题思路    (1)肌梭是分布于骨骼肌中的一种感受器,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在反 射弧中,兴奋以电信号形式沿传入神经单向传导。完成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2)敲击股四头肌的肌梭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递质, 以抑制屈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因此,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的是兴奋性递质。(3)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