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第3节次声与超声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第3节次声与超声课件,共23页。
第二章 声现象第三节 次声与超声知识点1 次声与超声1.(2024山西交城模拟)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的折叠导盲杖,使用时导盲杖会持续发出超声波,若前进方向上遇到障碍物,导盲杖会接收到反射信号并产生提示音,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关于导盲杖发出的超声波与提示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超声波的频率比提示音的频率高D.人耳能听见超声波解析 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 000 Hz,提示音能被人听到,说明它的频率在20 Hz到20 000 Hz之间,所以超声波的频率比提示音的频率高,故C正确;超声波的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所以人听不到超声波,故D错误。2.(新情境·安全与健康)(2023山东济宁任城期中)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台风等都能产生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根据表中数据,地震来临时 可以听到这种声波。次声波大象解析 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台风等都能产生次声波;地震来临时产生的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 Hz,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大象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20 000 Hz,所以大象可以听到这种声波。3.(跨学科·生物)(2023山东广饶期中)某种昆虫翅膀每分钟振动大约2 400次,则这种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为 ,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它所发出的声音。40 Hz能解析 某种昆虫翅膀每分钟振动大约2 400次,一分钟等于60s,可知这种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为2 400次÷60 s=40次/s,即40 Hz;一般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40 Hz在这个频率范围内,所以人耳能够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知识点2 声与信息4.(新素材·现代科技)(2024山东文登二中期中)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的深度,常向海底垂直发射 (选填“超声”或“次声”)波,利用回声测距。若探测船发出声波,经过8 s才收到返回的信号,则此处海水深度为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 500 m/s)超声6 000解析 为了探测海底的深度,科学考察工作者常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利用回声测距;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t= ×8 s=4 s,由v= 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s=vt=1 500 m/s×4 s=6 000 m。关键点拨 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及速度公式的应用,确定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5.(新素材·现代科技)汽车倒车雷达由探头、控制器、蜂鸣器等部件组成,探头一般采用40 kHz、48 kHz、58 kHz的声波,该声波属于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可听声波”)。通过倒车雷达判断车到物体的距离,这说明声波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超声波信息解析 频率低于20 Hz的声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叫超声波。通过倒车雷达判断车到物体的距离,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知识点3 声与能量6.(新素材·现代科技)(新独家原创)空气加湿器工作时可以使空气湿润,改变空气的湿度。如图是一款家用空气加湿器,它能将水“雾化”成1~5 μm的超微粒子,这种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人耳 听见超声波,超声波 在真空中传播(以上两空均选填“能”或“不能”)。它能将液态的水“雾化”,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不能不能能量解析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人耳是听不见的;超声波属于声,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液态的水能被“雾化”,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7.(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3山东威海中考,1,★☆☆)如图所示,游乐园内有一个奇特的传声筒,内部中空,向一个喇叭喊话,在其余喇叭处均可以听到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可以通过筒内空气传播B.声音在筒内发生了多次反射C.脸部能感受到空气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通过传声筒听到的声音感觉更响亮是因为声音在筒内传播时频率变大D解析 声音可以通过筒内空气传播,故A正确;声音在筒内发生了多次反射,故B正确;脸部能感受到空气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通过传声筒听到的声音感觉更响亮是因为声音在筒内多次反射的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听起来更响亮,故D错误。8.(2022山东淄博中考,1,★☆☆)2022年5月10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大会开始时,全体起立,高唱国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唱出的国歌声是由嘴唇的振动产生的B.“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C.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参会人员耳朵的D.参会人员听到“全体起立”的指令都站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C解析 唱出的国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参会人员耳朵的,故C正确;参会人员听到“全体起立”的指令都站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9.(2022山东泰安中考,2,★☆☆)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C.“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利用了声传递能量C解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A错误;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振幅,振幅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响度,B错误;利用音色可以辨别不同的乐器,所以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C正确;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利用的是声能传递信息,D错误。10.(2024山东桓台期中,18,★☆☆)“女高音”“男低音”是指声音的 ;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为 m(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这是利用声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音调17信息解析 “女高音”“男低音”是指声音的音调高低;要想听到回声,声音从人传播到障碍物用的时间至少为t= =0.05 s,由公式v= 得,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s=vt=340 m/s×0.05 s=17 m;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的是声能传递信息。方法技巧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人能清晰辨别出回声的最近距离的计算方法。注意声音从人传播到障碍物用的时间为0.1 s的一半。11.(国防教育)(跨学科·物理学与工程实践)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 kHz到30 kHz之间,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的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到 kHz。(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声波信号后10 s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则潜艇B与潜艇A之间的距离是 。(设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不能,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0207 500 m解析 (1)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 Hz~20 000 Hz,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在10 kHz到30 kHz之间,因此人耳能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范围是10 kHz到20 kHz。(2)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所用的时间t= ×10 s=5 s,潜艇B与潜艇A之间的距离 s=vt=1 500 m/s×5 s=7 500 m。(3)月球上是真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第二章 声现象第三节 次声与超声知识点1 次声与超声1.(2024山西交城模拟)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的折叠导盲杖,使用时导盲杖会持续发出超声波,若前进方向上遇到障碍物,导盲杖会接收到反射信号并产生提示音,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关于导盲杖发出的超声波与提示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超声波的频率比提示音的频率高D.人耳能听见超声波解析 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 000 Hz,提示音能被人听到,说明它的频率在20 Hz到20 000 Hz之间,所以超声波的频率比提示音的频率高,故C正确;超声波的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所以人听不到超声波,故D错误。2.(新情境·安全与健康)(2023山东济宁任城期中)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台风等都能产生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根据表中数据,地震来临时 可以听到这种声波。次声波大象解析 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台风等都能产生次声波;地震来临时产生的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 Hz,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大象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20 000 Hz,所以大象可以听到这种声波。3.(跨学科·生物)(2023山东广饶期中)某种昆虫翅膀每分钟振动大约2 400次,则这种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为 ,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它所发出的声音。40 Hz能解析 某种昆虫翅膀每分钟振动大约2 400次,一分钟等于60s,可知这种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为2 400次÷60 s=40次/s,即40 Hz;一般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40 Hz在这个频率范围内,所以人耳能够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知识点2 声与信息4.(新素材·现代科技)(2024山东文登二中期中)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的深度,常向海底垂直发射 (选填“超声”或“次声”)波,利用回声测距。若探测船发出声波,经过8 s才收到返回的信号,则此处海水深度为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 500 m/s)超声6 000解析 为了探测海底的深度,科学考察工作者常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利用回声测距;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t= ×8 s=4 s,由v= 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s=vt=1 500 m/s×4 s=6 000 m。关键点拨 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及速度公式的应用,确定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5.(新素材·现代科技)汽车倒车雷达由探头、控制器、蜂鸣器等部件组成,探头一般采用40 kHz、48 kHz、58 kHz的声波,该声波属于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可听声波”)。通过倒车雷达判断车到物体的距离,这说明声波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超声波信息解析 频率低于20 Hz的声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叫超声波。通过倒车雷达判断车到物体的距离,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知识点3 声与能量6.(新素材·现代科技)(新独家原创)空气加湿器工作时可以使空气湿润,改变空气的湿度。如图是一款家用空气加湿器,它能将水“雾化”成1~5 μm的超微粒子,这种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人耳 听见超声波,超声波 在真空中传播(以上两空均选填“能”或“不能”)。它能将液态的水“雾化”,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不能不能能量解析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人耳是听不见的;超声波属于声,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液态的水能被“雾化”,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7.(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3山东威海中考,1,★☆☆)如图所示,游乐园内有一个奇特的传声筒,内部中空,向一个喇叭喊话,在其余喇叭处均可以听到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可以通过筒内空气传播B.声音在筒内发生了多次反射C.脸部能感受到空气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通过传声筒听到的声音感觉更响亮是因为声音在筒内传播时频率变大D解析 声音可以通过筒内空气传播,故A正确;声音在筒内发生了多次反射,故B正确;脸部能感受到空气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通过传声筒听到的声音感觉更响亮是因为声音在筒内多次反射的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听起来更响亮,故D错误。8.(2022山东淄博中考,1,★☆☆)2022年5月10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大会开始时,全体起立,高唱国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唱出的国歌声是由嘴唇的振动产生的B.“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C.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参会人员耳朵的D.参会人员听到“全体起立”的指令都站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C解析 唱出的国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参会人员耳朵的,故C正确;参会人员听到“全体起立”的指令都站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9.(2022山东泰安中考,2,★☆☆)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C.“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利用了声传递能量C解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A错误;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振幅,振幅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响度,B错误;利用音色可以辨别不同的乐器,所以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C正确;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利用的是声能传递信息,D错误。10.(2024山东桓台期中,18,★☆☆)“女高音”“男低音”是指声音的 ;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为 m(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这是利用声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音调17信息解析 “女高音”“男低音”是指声音的音调高低;要想听到回声,声音从人传播到障碍物用的时间至少为t= =0.05 s,由公式v= 得,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s=vt=340 m/s×0.05 s=17 m;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的是声能传递信息。方法技巧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人能清晰辨别出回声的最近距离的计算方法。注意声音从人传播到障碍物用的时间为0.1 s的一半。11.(国防教育)(跨学科·物理学与工程实践)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 kHz到30 kHz之间,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的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到 kHz。(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声波信号后10 s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则潜艇B与潜艇A之间的距离是 。(设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不能,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0207 500 m解析 (1)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 Hz~20 000 Hz,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在10 kHz到30 kHz之间,因此人耳能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范围是10 kHz到20 kHz。(2)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所用的时间t= ×10 s=5 s,潜艇B与潜艇A之间的距离 s=vt=1 500 m/s×5 s=7 500 m。(3)月球上是真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