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一 伐檀同步练习题
展开1、了解旧社会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体会他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愤怒之情。(重点)
2、珍惜新社会的幸福生活,树立自食其力的劳动观点。(难点)
3、热爱祖国灿烂的优秀文化。
二、学习过程
(一)作品简介
《诗经》包括西周初(公元前 11 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 7 世纪)500 年间的诗歌。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成书于春秋时代。本称《诗》,存诗 305 篇,也称 。因其书为毛公所传,又称《毛诗》。汉代后被儒家列为儒家经典,故称 。
补充:
“ 五经”:
“ 四书”:
“ 六艺” :(教育科目)
(二)《诗经》六义
《诗经》按乐曲分为 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 15 个地区的诗歌,绝大部分是 ,是《诗经》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部分;
“雅”是 ,有“大雅”和“小雅”;“颂”是 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 “雅”和“颂”,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
(三)字词检测
猗( )廛( ) 貆( ) 漘( ) 囷( )鹑( ) 飧( )
坎坎:
廛:
县:
貆:
(四)文本研读
1.本首诗歌是以谁的视角写的?写的是什么场景
2.伐木者伐木的地点在哪里?他们眼中的情景是怎样的?请用书中的原文来回答。
3.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河水清且涟猗”?之后伐木者想到了什么?心情如何呢?
4.诗中采用怎样的方式来讽刺剥削者?
5.结合以上内容,请同学们梳理出伐木者的心情变化?
答案
1、《伐檀》这首诗歌是想象伐木者劳动场景,以伐木者的视角展开。
2、地点:由“坎坎伐檀兮 ,寘之河之干兮”可知,伐木地点在河边。
3、美好的景象写出了劳动者辛勤劳动之余的愉悦心情,同时泛起层层涟漪的水,也暗示伐木者心中的不满。用了起兴的手法。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伐木者从眼下的伐木造车想到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打猎,而这些收获最终都会被剥削者占去,自己一无所有,于是越想越愤怒,忍不住义正言辞的质问和讽刺剥削者。
4、“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采用反诘。进一步刻画了剥削者的贪婪本性,反诘的使用也进一步讽刺了统治者的剥削嘴脸,增强表达效果。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采用反语的方式,进一步揭露剥削者的剥削本质,对剥削者冷嘲热讽,点明主题,抒发了蕴藏在心中的反抗怒火。
5、喜悦 不满 愤慨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三 国家的儿子(节选)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10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三 国家的儿子(节选)复习练习题</a>,共4页。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三 师说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12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三 师说课后复习题</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梳理文章内容,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六单元三 公输练习: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11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三 公输练习</a>,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