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三讲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课件+讲义(教师+学生)+跟踪练习 课件 0 次下载
- 2025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强化五 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模型课件+讲义(教师+学生)+跟踪练习 课件 0 次下载
- 2025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增分微点4 等时圆模型课件+讲义(教师+学生)+跟踪练习 课件 0 次下载
- 2025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四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课件+讲义(教师+学生)+跟踪练习 课件 0 次下载
- 2025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讲 牛顿运动定律课件+讲义(教师+学生)+跟踪练习 课件 0 次下载
2025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强化六 动力学中的“滑块—木板”模型课件+讲义(教师+学生)+跟踪练习
展开1.理解什么是“滑块—木板”模型。 2.会用动力学的观点处理“滑块—木板”模型问题。
1.模型特点:滑块(视为质点)置于木板上,滑块和木板均相对地面运动,且滑块和木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2.位移关系:如图1所示,滑块由木板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滑块和木板同向运动时,位移之差Δs=s1-s2=L(板长);滑块和木板反向运动时,位移大小之和s2+s1=L。
例1 如图2所示,一质量M=2 kg的木板长度为L=50 m,静止放在水平面上,另一质量m=2 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静止放在木板的左端,已知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 m/s2。现给铁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求:
角度 水平面上的板块模型
(1)若F为变力,且从零开始不断增大,当F增大到多少时,铁块与木板即将开始相对滑动?解析 二者即将相对滑动时,对整体有F-μ2(M+m)g=(M+m)a对木板有μ1mg-μ2(M+m)g=Ma联立解得F=12 N。答案 12 N
(2)若F恒定为20 N,试通过计算说明,在此情况下,m与M是否分离,若不分离求两者共同的加速度;若分离,求从静止开始经过多长时间,二者分离?
解析 由于F=20 N>12 N,因此铁块与木板两者会分离,对铁块和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有F-μ1mg=ma1,μ1mg-μ2(m+M)g=Ma2解得a1=5 m/s2,a2=1 m/s2
解得分离所需时间t=5 s。答案 分离 5 s
1.(2024·广东珠海高三校考)如图3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2 kg的长木板,在长木板的右端放一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长木板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长木板与小物块均静止,现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长木板,g取10 m/s2,则:
(1)若拉力F=6 N,小物块与长木板一起运动,求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静摩擦力大小;(2)要使小物块与长木板保持相对静止,水平拉力F不得超过多大;(3)若F=21 N,且从静止开始拉力F作用时间t=1 s时,小物块从长木板上滑落,长木板的长为多少?
答案 (1)2 N (2)15 N (3)1.5 m解析 (1)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F=(M+m)a对小物块f=ma解得f=2 N。(2)当小物块与木板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此时fm=μmg=mam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Fm=(M+m)am解得Fm=15 N。
例2 (2024·江苏扬州模拟)如图4甲所示,光滑斜面上有固定挡板A,斜面上叠放着小物块B和薄木板C,木板下端位于挡板A处,整体处于静止状态。木板C受到逐渐增大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时,木板C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角度 斜面上的板块模型
A.10 N
A.小孩在滑板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B.小孩和滑板脱离前滑板的加速度大小为0.8 m/s2C.经过1 s的时间,小孩离开滑板D.小孩离开滑板时的速度大小为0.8 m/s
方法总结 处理“板块”模型中动力学问题的流程
对点练1 水平面上的板块模型1.如图1甲所示,一足够长的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t=0时刻质量也为m的滑块从板的左端以速度v0水平向右滑行,滑块与木板,木板与地面的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滑块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则有( )
A.μ1=μ2B.μ1<μ2C.μ1>2μ2D.μ1=2μ2解析 由v-t图像分析可知,木板相对地面滑动,滑块与木板共速后一起减速到停止,对木板μ1mg>μ2·2mg,则有μ1>2μ2,故C正确。
2.(2024·广东高三联考)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和质量为2m的物体B叠放在一起静止不动,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地面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给A加一水平拉力F,使得两物体一起向右加速运动,下列关于μ1、μ2的关系可能是( )A.4μ1=μ2B.3μ1=μ2C.μ1=3μ2D.μ1=4μ2
解析 根据题意只有当A、B之间的摩擦力大于B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才能实现两物体一起向右运动,即μ1mg>μ2·3mg,即μ1>3μ2,故D正确。
3.(多选)如图3甲所示,一滑块置于足够长的长木板左端,木板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滑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2 kg,现在滑块上施加一个F=0.5t(N)的变力作用,从t=0时刻开始计时,滑块所受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B.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C.图乙中t2=24 sD.木板的最大加速度为2 m/s2
对点练2 斜面上的板块模型4.如图4所示,一倾角为θ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B静止在斜面上,质量也为m的物块A静止在长木板上,A与B间、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给长木板B一沿着斜面向上的拉力F,把长木板B从物块A的下面抽出,重力加速度为g。则拉力F应大于( )
A.mgsin θ+μmgcs θB.mgsin θ+2μmgcs θC.4μmgcs θD.2mgsin θ解析 设拉力为F0时,B刚要从A下面被抽出,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0-2mgsin θ-2μmgcs θ=2ma,对物块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cs θ-mgsin θ=ma,联立可得F0=4μmgcs θ,故A、B、D错误,C正确。
A.要使木板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需恒力F>15 NB.当恒力F=25 N时,物块会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C.当恒力F>30 N时,物块会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D.当恒力F=37.5 N时,物块滑离木板所用的时间为1 s
B级 综合提升练6.如图6所示,滑板长L=1 m,起点A到终点线B的距离s=5 m。开始时滑板静止,右端与A平齐,滑板左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对滑块施加一水平恒力F使滑板前进。滑板右端到达B处冲线,游戏结束。已知滑块与滑板间动摩擦因数μ=0.5,地面视为光滑,滑块质量m1=2 kg,滑板质量m2=1 kg,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滑板由A滑到B的最短时间;(2)为使滑板能以最短时间到达B,水平恒力F的取值范围。答案 (1)1 s (2)30 N≤F≤34 N
(1)求放上小物块后,木板和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2)要使小物块不滑离长木板,长木板至少要有多长。答案 (1)2.5 m/s2 12.5 m/s2 (2)10 m
2025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强化五 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模型课件+讲义(教师+学生)+跟踪练习: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强化五 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模型课件+讲义(教师+学生)+跟踪练习,文件包含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强化五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模型pptx、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强化练五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模型-学生跟踪练习docx、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强化五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模型-教师讲义docx、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强化五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模型-学生复习讲义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第五课时 专题强化:“滑块—木板”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测试(教师版)+测试(学生版): 这是一份第三章 第五课时 专题强化:“滑块—木板”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测试(教师版)+测试(学生版),文件包含第三章第5课时专题强化“滑块木板”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pptx、第三章第5课时专题强化“滑块木板”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docx、第三章第5课时专题强化“滑块木板”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学生用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5年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5课时 专题强化:“滑块—木板”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课件及学案: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5课时 专题强化:“滑块—木板”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课件及学案,文件包含第三章第5课时专题强化“滑块木板”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pptx、第三章第5课时专题强化“滑块木板”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教师版docx、第三章第5课时专题强化“滑块木板”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