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善用法律 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5995361/0-172140050503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3 善用法律 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5995361/0-172140050507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3 善用法律 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5995361/0-172140050514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展开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成果,增强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同感。
2. 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追求科学、崇尚法治的精神。
3. 法治意识:使学生明确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寻求法律帮助的途径,提高学生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培养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责任感。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在这个阶段,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存在以下特点:
1. 知识方面: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对于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缺乏足够的了解。
2. 能力方面: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3. 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但法治意识尚需加强。
4. 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不良行为习惯,如违反校规校纪、不尊重他人等,这些行为习惯会对课程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5. 学习动机:大部分学生对法律知识感兴趣,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法律学习持排斥态度。
6. 学习风格:八年级学生喜欢通过实践、讨论等方式学习,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容易产生厌倦。
7. 家庭背景:家庭背景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家庭环境良好、家长重视法治教育的学生,法治意识较强;反之,则可能存在法治意识薄弱的问题。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提高他们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2. 课程平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
3. 信息化资源:法治教育相关视频、案例、图片等。
4.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互动提问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善用法律”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法律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法律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法律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法律的概念,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法律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法律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法律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法律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法律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法律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法律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法律。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法律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应达到以下学习效果:
1. 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同感。
2. 学生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3. 学生能够掌握寻求法律帮助的途径,提高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责任感。
4. 学生能够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 学生能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了解法律的特性和重要性,提高法律素养。
6.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公共参与意识。
7.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展示和点评,锻炼表达能力,加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8. 学生能够撰写关于法律的短文或报告,巩固学习效果,提高写作能力。
9. 学生能够将所学法律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
10.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构建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鼓励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法律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八、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了解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善用法律。我们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法律的特性和重要性,并讨论了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也了解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树立了正确的法治观念。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当堂检测:
1. 请简述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请举例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请阐述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请解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5. 请分析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并讨论其特性和重要性。
6. 请谈谈你对法律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
7. 请设计一个活动,以提高同学们的法治意识。
8. 请写一篇短文,介绍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9. 请回答以下问题: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概念?
10. 请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培养法治观念。
九、重点题型整理
1. 简述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答案: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以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则。法律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和法律规定。
2. 举例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包括: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规范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团结等。
3. 阐述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答案: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方法包括: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法律帮助,参与公共事务等。
4. 解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答案:法律与道德都是社会规范,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具有国家强制力,道德是由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维护的行为规范,没有国家强制力。法律和道德在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行为方面相互补充,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5. 分析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并讨论其特性和重要性。
答案:案例:小明在公交车上被小偷盗窃了手机,小明及时报警,警察将小偷抓获,小偷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分析: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对保护公民财产权的保护作用。特性和重要性:这个案例展示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通过法律的实施,保护了公民的财产权,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同时也教育了公民要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
6. 谈谈你对法律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
答案:我对法律的理解是: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强制力,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行为。在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的方法包括: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法律帮助,参与公共事务等。
7. 设计一个活动,以提高同学们的法治意识。
答案:活动:举办一次法治知识竞赛,让同学们通过比赛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
8. 写一篇短文,介绍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法律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规则,它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规范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团结等。法律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和秩序。
9. 回答以下问题: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概念?
答案: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国家权力时,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国家。
10. 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培养法治观念。
答案:在生活中培养法治观念的方法包括: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法律帮助,参与公共事务等。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十、内容逻辑关系
①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 法律的概念:社会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强制力,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行为。
- 法律的基本组成部分: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和法律规定。
② 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 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律通过公正的审判和执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 规范社会秩序: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法律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保护财产权,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③ 善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了解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
-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 寻求法律帮助: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及时寻求法律帮助,如报警、法律援助等。
- 依法解决问题: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采取非法手段。
板书设计:
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善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善用法律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a href="/zz/tb_c13221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善用法律教案及反思</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板书设计,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特色学习资源分析,学习评价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善用法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善用法律教案设计,共4页。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善用法律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善用法律教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