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练兵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65409/0-172066192130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练兵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65409/0-172066192135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练兵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65409/0-172066192145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练兵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年夜饭餐桌上摆一道清蒸鲈鱼,寓意“年年有余”。在这道美味佳肴中,鱼肉富含的营养元素主要是( )
A.蛋白质B.维生素C.糖类D.油脂
2.正月十五闹花灯。下列制作花灯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塑料B.铁丝C.棉线D.竹条
3.端午插艾。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其中矢车菊黄素的化学式为。下列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相对分子质量为360g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4.重阳赏菊。菊花适合在弱酸性土壤中生长,下列土壤的pH最适合菊花生长的是( )
A.9.2B.8.5C.6.3D.8.9
5.《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B.棉纱织布C.楠木造船D.白土烧瓷
6.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其结构如图所示: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省油原理是“…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图省油灯中的可燃物有2种
B.省油灯燃烧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C.省油灯能省油的原因是利用了下层盏内的水吸热降低油温,减少油挥发
D.“…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使用过程中水和油一起燃烧而减少
7.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图1是镓元素(元素符号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2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m=3B.氢氧化镓的化学式为
C.与A1的化学性质相似D.Y、Z、Ge三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8.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B.生活中煮沸使硬水转变成软水
C.水电解器负极得到的气体可以燃烧D.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变大
9.下列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稀盐酸用于除铁锈:;复分解反应
B.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化合反应
C.比较铜和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置换反应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中和反应
10.表中除去物质中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A.AB.BC.CD.D
1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能产生气体,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固体一定是活泼金属
B.溶液有晶体析出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碱性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后显红色,加入酚酞试液后显红色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D.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12.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AB.BC.CD.D
13.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锌粉
B.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镁粉
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
14.下列是和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甲表示的是的溶解度曲线
B.将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由℃降温至℃,有晶体析出
C.℃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5.8%
D.℃时,分别将等质量和固体配成饱和水溶液,所得溶液质量前者小于后者
15.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学习小组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如图乙),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试管②中,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含铁
B.图乙所示,反应后的烧杯中的固体里一定含有铁
C.图乙所示,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铜
D.图乙所示反应后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2a克
16.将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与溶液充分混合,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滤液,将滤液分为三等份,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①:向第一份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实验②:向第二份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实验③:向第三份溶液中滴加溶液,振荡、静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白色固体的反应为
B.实验①中溶液变红,不能说明滤液中是否含有
C.实验②中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不含有
D.实验③中出现白色浑浊,说明滤液中不含有
二、计算题
17.根据你对化学用语含义的理解完成下列填空。
(1)5个分子中含有_______个原子,6个离子含有____________个电子。
(2)70.5g青蒿素(化学式为)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18.化学小组参与“铅蓄废电池中硫酸回收”的研学项目,回收时需要测定电池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向装有50g电池废液的锥形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搅拌,利用pH计等电子设备采集信息并绘制成下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杂质可溶但不参加反应)
(1)在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用量筒量水时若俯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____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如图乙,a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请计算废液中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三、填空题
19.2023年,中国航天人在人类探索浩渺宇宙的前沿不断创新,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1)至2024年,我国是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建造空间站使用的钛合金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其硬度钛合金_________________钛(填“>”“<”或“=”)。航天器上的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能。
(2)航天飞行会导致航天员的钙流失,钙属于人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3)空间站中常用过氧化钠()将航天员呼出的转化为,其反应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多余的二氧化碳被收集系统中的分子筛分离出来。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_____作用。
(4)我国航天员长期驻扎中国空间站执行科研任务。下列是空间站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涉及的物质,其中不可能用于氧气再生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B.C.
20.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1)下列金属材料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硬铝B.钢C.纯金
(2)铁锅是厨房中常用的炊具,用金属铁做锅主要是利用了铁的______________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3)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如图甲、乙、丙三个实验。
①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小组同学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是补充丁实验,最终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则丁中金属A和溶液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③通过实验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21.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硝酸铜B.植物油C.面粉D.氧化铜
(2)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溶液里存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用语)。
(3)“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原理是在吸食时将饮料隔离层中的物质与水混合摇动,利用物质溶于水________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的原理。
(4)如下表是、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根据上表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①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②10℃时,将和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到3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前者_______________后者(填“>”“=”或“<”)。
③20℃时,15g加入到40g水,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④提纯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方法最好是_______________。
22.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煤、石油和_______________是常见的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说出一种)。
(2)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使汽油雾化后进入内燃机气缸,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的。
(3)开发利用氢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如图是利用太阳能制氢的示意图:
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了如下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
【项目一】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
(1)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缓慢滴加稀盐酸(如图1所示),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2)某兴趣小组同学用pH传感器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如图2所示)。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该实验也可以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请你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项目二】部分酸碱盐之间反应
向碳酸钠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如图3所示),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同学们对滤液和滤渣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3)经分析,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
(4)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稀硫酸与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4所示。请分析沉淀质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由项目一和项目二可归纳物质转化过程中所涉及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
24.基础实验是学习初中化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1)根据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①写出相关仪器的名称:甲_______________。
②若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需对A装置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_______________时(填实验现象),开始收集。
③实验室如用装置B做发生装置制取一瓶干燥的,则装置的接口顺序为b→_______________(依次填写接口的字母)。
④电石(主要成分为)是一种块状固体,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乙炔()气体和一种常见的碱。工业上常利用乙炔和氧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来切割、焊接金属。制取乙炔最适合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写出制取乙炔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3%的硼酸溶液可用于清洗皮肤的小面积创伤,实验室按如图2步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的硼酸溶液。
⑤如图所示,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则下列量筒中最适宜选用的是_______________。
A.20mL量筒B.100mL量筒
⑥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⑦配制完溶液后装入试剂瓶,在如下图标签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_______________。
25.碳酸钠、碳酸氢钠是我们初中化学中两种常见的碳酸盐,它们与酸反应的情形非常相似。两者与酸反应有区别吗?某研究小组通过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Ⅰ:同时向锥形瓶甲(装有2克碳酸氢钠粉末)和锥形瓶乙(装有2克碳酸钠粉末)中分别倒入40mL8%的稀盐酸(足量)(如图)。
(1)写出乙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锥形瓶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Ⅱ:在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2g碳酸钠粉末,然后向其中一个锥形瓶中倒入20mL的蒸馏水,向另一个锥形瓶中倒入20mL质量分数为15%的稀盐酸(足量),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其温度变化(如图丙)。改用碳酸氢钠粉末,重复上述实验(如图丁)。
(3)从温度曲线看,碳酸氢钠粉末溶于水及与酸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从两种粉末状固体溶于水及与酸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判断,反应速率快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填或)。
(5)研究小组还想继续通过实验检测二者的碱性强弱,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法(只写方法,不写实验过程)。
探究实验Ⅰ:和溶液均呈碱性,但在物质分类上都不属于碱。以为例,它的水溶液为什么会呈碱性呢?
(6)水溶液呈碱性,说明其溶液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___(填粒子符号)。其实,在水溶液中全部解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水本身也会分解为一小部分阴阳离子。从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交换的特征思考,在水溶液中会生成少量新物质。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日常生活中,肉、蛋、奶、大豆及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鱼肉属于肉类,富含蛋白质。
故选:A。
2.答案:B
解析:
3.答案:B
解析:A、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1×16):(16×8)=216:16:128,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16×8)=1: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4.答案:C
解析:pH用来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程度的数值,一般在0-14,其中0-7属酸性,7-14属碱性,7为中性。菊花适合在弱酸性土壤中生长,故最适合菊花生长的土壤pH值小于7。
故选:C。
5.答案:D
解析:A、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棉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楠木造船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白土烧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A、“省油灯”中油和炷属于可燃物,故A正确;
B、省油灯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所以省油灯燃烧时伴随着能量变化,故B正确;
C、省油灯能省油,是因为水蒸发吸热,则油温会降低,从而防止油挥发,故C正确;
D、水不是可燃物,不会燃烧,油燃烧放热,水受热会蒸发,故D错误;
故选:D。
7.答案:B
解析: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31=2+8+18+m,m=3,选项正确;
B、镓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外层的3个电子,形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所以镓元素一般在化合物中显+3价,而氢氧根在化合物中显-1价,所以氢氧化镓的化学式为,选项错误;
C、铝是13号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铝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3,铝原子与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选项正确;
D、Y、Z、Ge处于同一周期,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选项正确;
故选B。
8.答案:D
解析:A、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产生较少泡沫或较多浮渣的为软水。该选项正确。
B、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正确。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该选项正确。
D、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该选项不正确。故选:D。
9.答案:B
解析: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但氯化银难溶于水,铜不能与氯化银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中和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A、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盐酸能与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钡(难溶于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能与适量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A、酸雨比较活泼的金属单质、碳酸盐、碳酸氢盐反应生成氢气、二氧化碳等物质,该选项不正确。
B、如果对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有晶体析出,但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不变的。所以溶液有晶体析出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该选项不正确。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该选项正确。
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所以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①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是合成纤维,燃烧产生特殊的气味,因此可用燃烧的方法可以区分羊毛和涤纶,正确;②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乳化作用,能将大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冲走,正确;③打嗝是因为体内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不正确;故A不正确;
B.①化肥农药有助于粮食增产,所以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是不现实的,应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不正确;②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使用可降解塑料避免“白色污染”,正确;③节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不正确;故B不正确;
C.①亚硝酸钠具有毒性,所以烹调时不能用工业用盐代替食盐,不正确;②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正确;③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正确;故C不正确;
D.①老年人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易骨折,正确;②甲醛有毒,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会危害人体健康,正确;③每人每天约需3~5g食盐,长期食用过多的食盐不利于人体健康,如易患高血压等,正确;故D正确;故选:D。
13.答案:B
解析:A、向一定量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化学方程式为:,每65份质量的锌能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待硝酸银反应完全,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化学方程式为:,每65份质量的锌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被置换出来的铜的质量增大的速率小于银。该选项不正确。
B、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质的质量也会减小,待溶液恢复至室温,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升高,则溶质的质量增大,但不会恢复至初始状态。该选项正确。
C、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每24份质量的镁能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每65份质量的锌能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则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镁的质量少,锌粉和镁粉均足量,酸完全反应,氢气中的氢全部来自于盐酸,酸的质量相等,最终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应该相等。该选项不正确。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B
解析:A、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是因为图所示试管②中反应后氯化铜过量,过量的氯化铜和①中的铁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即甲图所示试管②中反应后固体一定不含铁,该选项说法正确;
B、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不一定含有铁,例如氯化铜溶液过量时则铁完全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是因为氯化锌不能反应,可能含有氯化铜(氯化铜和铁反应后有剩余),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因此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2ag,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6.答案:C
解析:A、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固体的反应为,故选项说法正确。B、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或,由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实验①中溶液变红,不能说明滤液中是否含有,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②是向第二份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滴加的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反应完,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实验②中无气泡产生,不能说明滤液中不含有,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实验③中出现白色浑浊,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则说明滤液中不含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7.答案:(1)15
(2)108
(3)20g
解析:(1)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5个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和10个氧原子,共含有15个原子;氮原子的电子数为7,氢原子的电子数为1,则1个中的电子数为2×7+1×6-2=18,6个离子含有18×6=108个电子;
(2)70.5g青蒿素(化学式为)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18.答案:(1)偏大
(2)、
(3)3.92%
解析:(1)用量筒量水时若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测量值偏小,溶剂体积偏小,会导致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偏大。
(2)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a点溶液pH>7,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
(3)解:设废液中硫酸的质量为x
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答: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3.92%。
19.答案:(1)﹥;电
(2)常量
(3);吸附
(4)B
解析:(1)根据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其组分纯金属的硬度,钛合金的硬度大于钛,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钙属于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钠原子有4个、氧原子有8个、碳原子有2个,而生成物中有两个氧原子,还缺少4个钠原子、6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M的前面系数为2,所以M的化学式中含有2个钠原子、3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就行,故M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4)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能用于氧气再生则应含有氧元素,中不含氧元素,不可用于氧气再生。
20.答案:(1)AB
(2)导热性;涂油(合理即可)
(3);铁与硝酸铜溶液(或与溶液)(合理即可);
解析:(1)A、硬铝是铝合金,符合题意;
B、钢是铁合金,符合题意;
C、纯金是纯金属,不是合金,不符合题意。
(2)金属铁做锅主要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铁生锈需要同时接触氧气和水,故防止生锈的措施可以涂油或刷漆等;
(3)①甲试管中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②甲乙实验中,锌与铁均能与酸反应,锌反应得更剧烈,可以得出活动性,丙实验中铜可以转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可以得出活动性,需要补充一个实验验证铁和铜的活动性,故可以选择A为铁钉,B为硫酸铜。
③铁和硫酸铜反应,铁可以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可以得出活动性,最终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金属A为铁钉,溶液B为硫酸铜溶液;由上述分析可知。
21.答案:(1)A
(2)H2O、Na+、Cl—
(3)降温
(4)硝酸钾(或);﹤;54.4;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析:
22.答案:(1)天然气;酸雨(或雾霾或光化学烟雾等合理即可)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
解析:(1)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的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有酸雨、雾霾、光化学烟雾等。
(2)汽车化油器使汽油雾化后进入内燃机气缸,这是通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的。
(3)由示意图可知,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pH传感器读出的pH变化由大于7逐渐减小到pH小于7,说明烧瓶内氢氧化钠溶液在减少直至没有,能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
(3)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或、)
(4)每197份质量的碳酸钡固体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233份质量的硫酸钡沉淀,因此沉淀的质量增加(分析合理即可)
(5)碱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指示剂作用、碱与酸反应、碱与盐反应、酸与盐反应
解析:
24.答案:(1)①长颈漏斗
②在试管内管口处塞一团棉花 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合理即可)
③hgd
④C;
(2)⑤CBDEA;B
⑥搅拌,加快溶解
⑦
解析:(1)①据图可知,图中甲是长颈漏斗。
②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为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③实验室用装置B做发生装置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需通过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应从长管进,短管出。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装置的接口顺序为b→h→g→d。
④根据题意可知,制取乙炔需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装置C中的分液漏斗可控制液体药品的滴加,即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所以制取乙炔最适合的发生装置是C。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2)①硼酸是固体,所以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的硼酸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所以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CBDEA;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的硼酸溶液需称量硼酸质量=100g×3%=3g,则需水的质量=100g-3g=97g。水的体积=,所以下列量筒中最适宜选用的是100mL量筒。
②溶解时为加快溶解,用玻璃棒搅拌。所以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
③配制完溶液后装入试剂瓶,在标签标明溶液名称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25.答案:(1)
(2)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生成气体的多少
(3)吸收
(4)
(5)用pH试纸测定
(6);和水形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呈碱性(合理即可)
解析: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A
铜粉
加入过量稀硫酸,并过滤、洗涤、干燥
B
溶液
加入过量,并过滤
C
先后通过盛有足量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D
溶液
加入适量溶液,并过滤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保
①用燃烧的方法可以区分羊毛和涤纶
②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乳化作用
③喝汽水打嗝是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①为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②使用可降解塑料避免“白色污染”
③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健康
①烹调食物时,用工业用盐代替食盐
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③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①老年人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易骨折
②禁食使用甲醛水溶液保鲜的海产品
③长期食用过多食盐不利于人体健康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33.7
38.9
44.5
50.6
54.6
55.8
52.9
52.2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二次练兵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二次练兵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马集乡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马集乡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2022年德州市齐河县启蒙双语学校九年级第二次练兵化学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德州市齐河县启蒙双语学校九年级第二次练兵化学试题及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制作景泰蓝的釉料中常含钴元素,93,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