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化学试题(无答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29142/0-171993667879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化学试题(无答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29142/0-171993667883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化学试题(无答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29142/0-171993667886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化学试题(无答案)
展开八年级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试题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项目填涂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题上一律无效。
走进化学世界
走进化学世界,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和奥秘的大门。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领域广泛而深远,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验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培养我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激发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产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灌溉农田B.水利发电C.高粱酿酒D.造石开山
2.化学是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下列能体现化学对材料科学的贡献的是( )
A.研制宇航服面料B.研发新型燃料
C.合成新型药物D.研制粮食增产的化肥
3.下列能用于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A.量筒B.试管C.漏斗D.锥形瓶
4.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倾倒液体
C.熄灭酒精灯D.放置洗净的试管
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铜呈紫红色B.氢气无色无味
C.食盐易溶于水D.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墨灰黑色、质软,常用于制铅笔芯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来制作电线
C.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助燃,常用来灭火
7.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仪器和必要的药品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装置E的名称为______。
(2)溶解少量液体用选用装置______(填字母序号)。
(3)小组同学要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水,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用量筒量取50mL水,读数时,放平量筒,俯视读数,其真实值______(填“大于”或“小于”)50mL;利用下图称量食盐,其错误操作为______,按照下图所示称量,其实际质量为______g;将称量好的食盐和水置于烧杯中的顺序为______,若要加速食盐的溶解可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其操作的注意事项是______,也可借助装置F和G,但需要铺垫______(填仪器名称)。
8.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实验进行了如下深入探究,请跟随小组一起来完成吧。
(1)实验1,蜡烛熄灭时间的长短与______有关;
实验2,白瓷板上出现了黑色物质是因为______造成的;
实验3,火柴梗的______(填“内”或“外”)侧先炭化;
实验4,要想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生成,应选用一个______的烧杯。
(2)小组通过微型实验如图1所示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①图1实验中,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一段距离后未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再多抽一些气体到注射器中
B.增加注射器中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②该小组同学还用数字化传感器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得到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则曲线______(填“a”、“b”或“c”)代表的是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
③图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结合上述实验及结果分析,该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消防安全知多少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燃烧和灭火是两种常见的现象。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为我们提供了热能、光能和化学能,是许多工业和生活活动的基础。然而,不适当的燃烧也可能引发火灾,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威胁。因此,了解安全消防知识至关重要。不但可以避免灾害的发生,也可以在火灾发生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9.《本草纲目》卷六艾火纲目记载:“阳燧(时珍曰)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四,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火镜”在点燃艾绒时所起的作用是( )
A.提供可燃物B.提供氧气
C.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10.以下应张贴在防火场所的标志是( )
A.B.C.D.
11.下列场所的行为或紧急情况处理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加油站、加气站使用手机拨打电话B.实验室打翻的酒精灯着火用沙土盖灭
C.图书馆着火用泡沫灭火器进行扑救D.家中燃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12.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材质通常包含铜、不锈钢、玻璃纤维等,结构如下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
B.由工作原理可知,丙三醇受热会迅速膨胀
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
13.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属于纯净物B.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C.石油可以直接作燃料D.石油不可再生
14.(双选)煤被誉为“工业的粮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是复杂的混合物B.煤炭直接燃烧更经济
C.煤深加工产生的煤气是一种清洁燃料D.可用煤来制造医药、染料等多种产品
15.(双选)当室内或办公楼内发生火灾时,下列急救措施正确的是( )
A.迅速打开窗户通风B.用水打湿毛巾捂住口鼻
C.乘坐电梯迅速逃生D.压低身体贴墙有秩序撤离
16.实验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主题式学习。
【任务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无烟煤的着火点为700-750℃。
步骤Ⅰ:将电炉升温至60℃,①开始燃烧,②、③、④无明显现象。
步骤Ⅱ: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③开始燃烧,②、④无明显现象。
(1)步骤Ⅰ将电炉升温至60℃,仅①开始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2)将装置的温度调到260℃,对比______(填序号)的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④一直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4)如下图所示A、B、C三个实验,其中能证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能证明物质具有可燃性是燃烧条件之一的是______。
A.B.C.
【任务二】调控燃烧
(5)小组同学发明了一种安全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使得金属网外的温度不会明显升高,这种灯在矿井里点燃不会引起可燃性气体的爆炸。结合燃烧条件请分析可燃性气体不会爆炸的原因是______。
大气循环:地球的气候舞者
广袤无垠宇宙中,地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而环绕其周围的大气层则是这颗明珠的生命之源。大气循环,作为地球上最为壮观的自然现象之一,不仅塑造了我们熟知的气候和天气,更在无声中维系着地球生命的繁荣。
大气循环不仅是地球气候和天气的塑造者,更是地球水循环的推动者。通过蒸发、凝结和降水,大气循环将水资源在地球上不断循环,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基础。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气循环的平衡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带来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平均气温升高,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气循环的奥秘,掌握其运行规律,以便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这颗蓝色的星球,让它继续成为我们生命的摇篮。
17.大气中,体积分数约占0.94%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18.大气污染是引起多种疾病的原因之一。下列污染物中对肺部损伤较大的是( )
A.二氧化碳B.PM2.5C.一氧化碳D.臭氧
1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其组成气体说法错误的是( )
A.按照物质分类,液氧属于纯净物
B.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保质期
C.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20.古人用硫磺涂在松木片顶端制得“发烛”。“发烛”燃烧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 )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二氧化氮
21.生活用水(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没有用到的操作是( )
A.沉淀B.蒸馏C.吸附D.过滤
22.高铁站、飞机场等许多公共场所设有直饮水机,其中的水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步骤③的作用是( )
A.杀菌消毒B.过滤C.吸附杂质D.蒸馏
23.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是硬水,湖水是软水B.水和食盐水导电能力相同
C.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会影响水质D.河水过滤、杀菌变纯净水
24.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沸点,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一氧化氮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
汽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是(写一点)______。
(2)若要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只能用排水法的原因是______。
(3)在汽车催化转换器中发生一个重要的化学反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4)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是______。
(5)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有利于保护大气的做法有______。
a.使用新能源共享汽车b.将工厂的烟囱造高,以减大气污染
c.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d.加强大气监测,改善环境状况
25.家用桶装纯净水的生产流程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活性炭过滤器能过滤去水的不溶性杂质,还对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有______作用。
(2)要比较软化前后水的硬度变化,检验时需要控制的量有______、______。
(3)反渗透膜上有众多的孔,这些孔的大小与水分子的大小相当,细菌、病毒、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水合离子均比水分子大得多。反渗透膜对溶解性盐类去除率可以高达。原水箱中水的密度______选填“”、“”、“”纯水箱中水的密度。反渗透除了除去杂质,实质上还具有______作用。面对日益短缺的淡水资源,反渗透技术还可用于______。
26.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请分析流程并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提示:-氢气-氨气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名称是______,Y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2)分离空气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
Ⅰ、分离液态空气法:液态空气气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并得到______色的液态氧气、则沸点:氮气______氧气(选填“”、“”、“”),此过程发生的是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Ⅱ、用分子筛分离: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则分子大小:氮气______氧气(选填“”、“”、“”)。
(3)化学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填“化合”、“分解”)反应。
(4)反应②是氨气与Y在低温加压条件下生成尿素的同时还生成水,写出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27.氧气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物质,研究氧气对我们认识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
(1)写出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______(填字母序号)进行组装,你认为A装置应做的改进是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3)某同学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min固体物质的质量未发生变化,其原因是______。
(4)用上述收集方法集得四瓶氧气进行实验如下图所示。
①实验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②实验乙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③实验丙应做的改进是______;
④实验丁燃烧的产物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大量存在时通常会形成______。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共8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