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走向中考】2022-2023学年中考语文一轮精准复习全攻略(浙江专用)
- 进阶练08 铺陈及悬念(好题精选)高频考点-【走向中考】2022-2023学年中考语文一轮精准复习全攻略(浙江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进阶练09 非文学类阅读之信息筛选整合-【走向中考】2022-2023学年中考语文一轮精准复习全攻略(浙江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进阶练11 古诗对比赏析(真题精选30道)-【走向中考】2022-2023学年中考语文一轮精准复习全攻略(浙江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进阶练12 小作文之实用类文本写作-【走向中考】2022-2023学年中考语文一轮精准复习全攻略(浙江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进阶练14 议论文写作(好题精选20道)-【走向中考】2022-2023学年中考语文一轮精准复习全攻略(浙江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进阶练10 文言文中作者人物形象分析-【走向中考】2022-2023学年中考语文一轮精准复习全攻略(浙江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进阶练10 文言文中作者人物形象分析-【走向中考】2022-2023学年中考语文一轮精准复习全攻略(浙江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进阶练10文言文中作者人物形象分析-走向中考2022-2023学年中考语文一轮精准复习全攻略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进阶练10文言文中作者人物形象分析-走向中考2022-2023学年中考语文一轮精准复习全攻略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杨氏者,苻承祖①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每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与之,则云:“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着,密埋之。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②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具以语之。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③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
(节选自《魏书》)
【注】①苻承祖:人名。②恨:埋怨。③舁(yú):抬。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强与之 与:_______(2)母具以语之 具: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
3.本文杨氏被苻家内外称为“痴姨”,她的“痴”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原文进行概括。
【答案】1. 给 详细 2.现在我苻承祖什么都不缺,却让姨母如此(贫寒)? 3.①她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②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而偷偷埋了;③拒绝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
【分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大意:姐姐非要(将衣物)给她。与:给。(2)大意:苻承祖的母亲详细的将事情的原委全告诉了苻承祖。具:详细。
2.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重难点词语有:今:如今、现在。而:表示转折关系,却。使:让。如是:如此,像这样。
3.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由“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和“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可知,亲戚们都想通过巴结权贵获利,杨氏却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由“姊每遗其衣服,多不受”和“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可知,杨氏大多不接受她姐姐送来的华丽衣服,甚至还要将接受的衣服暗自埋藏起来;由“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于车上,则大哭”可知,杨氏拒绝承祖派人接她去享福,认为这是让她无法生活下去。
【点睛】译文:
杨氏,是宦官苻承祖的小姨。家境贫寒没有产业。当苻承祖被太后宠幸发迹时,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巴结苻承祖)想从中获得好处,唯独这个杨氏不肯(巴结苻承祖)。(杨氏)经常对她的姐姐说:“姐姐你虽然享有短暂一时的荣华富贵,但比不上妹妹我一辈子不担惊受怕所带来的愉悦。”每当杨氏的姐姐送给她好衣物时,她大多是不接受的。姐姐非要(将衣物)给她,她就说:“我丈夫家世代贫寒,(让我们突然穿上这些)漂亮衣服就会让人心中不安。”终于没有接受姐姐的馈赠。有时从她姐姐那接受了衣服,她基本上是不穿的,暗中埋藏起它们。苻承祖每次见到杨氏一家贫寒的模样,深深的埋怨他的母亲,认为没有提供给他们,于是就对他母亲说:“现在我苻承祖让家里什么都不缺了,(可母亲为什么如此小气)而让小姨如此贫困呢?”苻承祖的母亲详细的将事情的原委全告诉了苻承祖。苻承祖于是命令人驾着马车去杨氏家接她。命令人将杨氏强行抬上马车。(于是杨氏在马车上)哭得十分悲痛,说:“你们这是想让我死啊!”由于这样,苻家上上下下的人都将杨氏叫做“傻小姨(痴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①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②,侍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以此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③。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讽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
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卷书一,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①赀:资财。②狗监:汉代内官名,主管皇帝的猎犬。③苑囿(yòu):古代畜养禽兽供帝王玩乐的园林。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相如见而说之 说:说服
B.未足观也 足:值得
C.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 推:推演
D.其遗札书言封禅事 遗:留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2)长卿未死时,为卷书一,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
6.选文是如何刻画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4.A 5.(1)译: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奉孝景帝,担任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2)译:长卿还没死的时候,写过一卷书,他说如有使者来取书,就把它献上。 6.正面描写,如文章第一段写司马相如与读书人及游说之士一同居住并完成了著名的《子虚赋》;第二段中司马相如假借《子虚赋》中“子虚”“乌有先生”“吴是公”等三人写成文章,为汉武帝著写《天子游猎赋》,用以规劝皇帝节俭;第三段,司马相如口吃,却善于写文章等。侧面描写,如第二段中汉武帝读《子虚赋》的惊喜、读《天子游猎赋》的高兴,第四段得到有关封禅之事的相关书籍的惊异反应;第四段天子派所忠去取司马相如全部书籍时,相如妻子告之所作之书皆时时被取走等。
【解析】4.A.相如见而说之: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他们)。说:通“悦”,高兴、喜欢。
故选A。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面重点词语的意思:
(1)以:凭借;赀:财产、财富;为:成为;事:侍奉;为:做、担任;好:爱好。
(2)为:写;卷书一:一卷书;求书:求取书卷;奏之:献上它。
6.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使用。文章的主要手法是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司马相如文学才华的。
从第1自然段“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可知,司马相如完成“子虚之赋”,直接正面表现了他的才华。从第2自然段“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以此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讽谏”可知,他为汉武汉写《子虚赋》,并向他“明天子之义”,可见他文思敏捷,很有才华;再从第3段“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可知,文段用“善著书”直接表现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以上这些是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如第2段中“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用汉武帝的评价和读《子虚赋》的惊喜,间接表现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写得非常好;第2段中“奏之天子,天子大说”可知,文章用汉武汉读《天子游猎赋》的高兴神情,侧面表现了文章言辞好,道理佳,深得皇帝认同。第4段从天子评说“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可知,天子非常重视司马相如作品,侧面烘托其作价值之高。
【点睛】参考译文: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所以他父母给他取名犬子。司马相如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汉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粱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粱国。粱孝王让相如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过了较长一段时间,蜀郡人杨得意担任狗监,侍奉汉武帝。一天,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写得好,说:“我偏偏不能与这个作者同时。”杨得意说:“我的同乡人司马相如自称,是他写了这篇赋。”武帝很惊喜,就召来相如询问。相如说:“有这件事。但是,这赋只写诸侯之事,不值得看。请让我写篇天子游猎赋,赋写成后就进献皇上。”武帝答应了,并命令尚书给他笔和木简。相如用“子虚”这虚构的言辞,是为了陈述楚国之美;“乌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为齐国驳难楚国;“无是公”就是没有此人,以阐明做天子的道理。所以假借这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诸侯的苑囿美盛情景。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去,借以规劝皇帝。把赋进献天子后,天子特别高兴。
相如口吃,却善于写文章。他经常患消渴病。他同卓文君结婚后,很有钱。他担任官职,不曾愿意同公卿们一起参与商讨国家大事,而借病在家闲呆着,不追慕官爵。
相如已因病免官,家住茂陵。天子说:“司马相如病得很厉害,可派人去把他的书全部取回来。如果不这样做,以后就散失了。”派所忠前往茂陵,而相如已经死去,家中没有书。询问相如之妻,她回答说:“长卿本来不曾有书。他时时写书,别人就时时取走,因而家中总是空空的。长卿还没死的时候,写过一卷书,他说如有使者来取书,就把它献上。再没有别的书了。”他留下来的书上写的是有关封禅的事,进献给所忠。所忠把书再进献给天子,天子对之感到惊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谢之,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二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选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有改动)
【注】①封识:封存的标记。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何岳尝夜行
(2)其人谢而去
(3)俟他日来取
(4)闻其侄以他事南来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
B.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
C.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
D.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
9.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2)何利此数金乎?
10.文中何岳有什么“过人也远”的品质?请简析。
【答案】7.(1)曾,曾经(2)离开,离去(3)等待(4)到南方,来南方 8.B 9.(1)(他)不敢向家里人告诉(提及)这件事,害怕(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
(2)(我)怎么会贪图(你给我的)这些银子呢? 10.①不贪图钱财,见到银子归还失主且不收酬金﹔②诚实守信(或:为人光明磊落),替他人保管财物数年,原封不动托人寄还物主。
【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句意为:何岳曾有一天晚上走路的时候。尝:古今异义,曾经;
(2)句意为:那个人感谢了他就离开了。去:古今异义,离开,离去;
(3)句意为:等到他日我回来的时候再来取。俟:等待;
(4)句意为:何岳听说他的侄子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到南方。
8.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他捡到银子就还给别人,短时期内不起贪心还可以勉励;但那官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他却毫不动心。停顿节奏为: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故选B。
9.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
(1)与,和;之,代词,代这件事;恐,害怕;
(2)何,怎么;利,贪图。
10.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文中从“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可知,何岳拾金不告诉家人并悉数奉还,且婉拒酬金,说明他拾金不昧,为人诚实;从“穷秀才也,拾金而还;寄金数年,略不动心”可知,何岳做事认真,诚实守信,虽贫穷而不贪财,做好事不求回报。据此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何岳曾有一天晚上走路的时候,拾到200多两银子,但是他不敢告诉家里人,因为害怕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到银子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问他银子的数目,与 拾到的银子数目和封存的标记都相符,于是就还给了那个人。 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我拾到银子别人也不知道,要是想要的话就全都是我的了,又怎么会要你给我的这些呢?”那个人感谢了他就离开了。何岳又曾经在当官的人家教书,那个当官的人有事要去京城,把两个箱子交给何岳寄放,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告诉何岳:“等到他日我回来的时候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任何消息。何岳听说他的侄子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并非取箱子,他就把箱子交给那官员的侄子托他带回,给那位官员了。
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他捡到银子就还给别人,短时期内不起贪心还可以勉励;但那官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他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择 其 亲 而 贫 疏 而 贤 者 咸 施 之
12.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既歿,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13.范文正公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答案】11.择 其 亲 而 贫\ 疏 而 贤 者 \咸 施 之 12.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孙治理他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的遗志,和他在世时一样。 13.乐善好施,心怀百姓,自奉俭约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谓语和宾语间要停顿。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句与句间要停顿。根据句意“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接济他们”,则可停顿为: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1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
既:已经;殁:去世;修:治理;承,继承;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存:在世。
1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时要在理解文章大意地基础上进行分析。由第一段“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可知,范文正公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由第三段“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可知,范文正公始终心怀百姓;由“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可知,范文正公是一个自奉俭约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范文正公是苏州人。生平喜欢用财物助人,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接济他们。
当他富贵显达时,购置了千亩田地,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助全族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时,都有供养。
先前,范文正公尚未富贵显达时,曾立志设置义田,但他力量不能达到,搁延了二十年。不久他当了西路边帅,接着参与朝廷政事,至此才有俸禄赏赐的收入,来达成他的愿望。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孙治理他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的遗志,和他在世时一样。他虽然位高禄多,却清贫一生。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①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②,平为宰③,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孝文帝立。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月:“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勃大惭。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注)①户牖:地名,今河南兰考县东北。②社: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即社日。③宰:主持。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陈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勤奋好学,公正无私,胸有大志,精明能干。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全文,疏通文意,抓住关键语句,根据人物的相关描写和事件分析。由“少时家贫,好读书”可知,陈平勤奋好学;由“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分析,陈平为人处世公正无私;由“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分析,体现了陈平胸怀大志,有理想抱负;由“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分析,陈平精明能干,深得皇帝喜爱。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①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②,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忧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节选自《晋书·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从子:侄子。②重牛心炙:把烤熟的牛心肉作为最高贵的食物。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羲之辄开仓振贷 辄:____________
(2)尝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集:____________
16.翻译文画线的句子。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17.王羲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15. 辄,就。 集,集会、聚集。 16.羲之小的时候不善于说话,人们并不认为他奇特。 17.不慕荣利,朝廷多次召他做官他都拒绝了。关爱百姓,饥荒之年不但开仓赈灾还上书请朝廷给百姓减轻赋役。有高雅的志趣,结交的都是志同道合的文士。
【分析】1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辄,本义,就。集,一词多义,集会、聚焦。
1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讷,语言迟钝。于,对。未,没有。奇,认为……奇特。之,他。
17.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可知朝廷多次召他做官,他都拒绝了,他是一个不慕荣利的人。根据“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忧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可知在饥荒之年,他会开仓赈灾,还会上书请求朝廷减轻赋役,他是一个关爱百姓的人。根据“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可知孙绰、李充等人都是名士,志趣高雅,他与这些人“同好”,他也是一个有着高雅志趣的人。
【点睛】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不觉得他有什么奇特之处。十三岁时,曾去参见周顗,周顗仔细观察后,认为他很奇特。当时很兴吃牛心炙,座中客人都还没吃,周顗割了先给王羲之吃,于是开始知名。王羲之年轻时便已经拥有美好的声誉,朝廷高官都爱惜他的才能和器量,多次征召他担任侍中、吏部尚书,他都没去就任。扬州刺史殷浩向来很器重王羲之,劝说他让他接受任命。当时赶上东土(王羲之治理管辖的地方)这个地方闹饥荒,王羲之便开仓赈灾。然而,朝廷赋税和徭役非常繁重,吴地的会稽更是严重,王羲之经常(向皇帝)上书据理力争,事情大多被皇帝采纳了。会稽郡有美好的山水,知名之士大都住在这里,孙绰、李充等人都凭文辞称冠于世,一起在浙东筑室定居,与王羲之志趣相同。王羲之曾经和那些与他志趣相同的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宴饮集会,王羲之自己为此作序,来表达自己的志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玮①知镇戎军②日,尝出战小捷,虏③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④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⑤。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⑥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⑦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⑧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少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曹玮:北宋名将。②镇戎军:地名。③虏:中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④縻(mí):束缚。⑤候:侦察。⑥蕃:同“番”,古代对边境少数民族的称呼。⑦少选:一会儿。⑧驰:驱车马追逐,此处意为战斗。⑨阑:衰退。
1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怠: ②谕: ③比:
19.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②远行之人,若少憩,则足痹不能立。
20.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中曹玮的两个反常举动及目的,并说说曹玮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8.①疲倦 ②告诉 ③等到 19.①曹玮的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一处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
②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就会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 20.反常举动及目的:命令军队驱赶缴获的牛羊、辎重车辆缓慢返回,队伍不整,引诱敌人来袭;派人请敌人休息好了再决战,避敌锋芒,耗敌士气。由此可知曹玮是一个具有卓越军事指挥才能、智谋过人的人。
【详解】1.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①原句:我不欲乘人之怠。句意:我不想趁着别人疲倦作战,怠:疲倦;
②原句:玮又使人谕之。句意:曹玮又派人告诉他们,谕:告诉;
③原句:比其复来。句意:等到他们再来,比:等到。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①愈,更加;缓,缓慢;得,找到;止,停下来;以,来。
②若,如果;少憩,稍稍休息;则,就;痹,麻木。
3.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理解内容要尽量贴近原文。曹玮的反常举动有二:“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贪利失军纪)和“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为敌考虑充分)。其目的是“故为贪利以诱之”,使对方不能“乘锐便战”“足痹不能立”。用自己的话整理为: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如果稍稍休息,就会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士气也残尽了。
由曹玮的设计诱敌、示敌以仁、最终陷敌于“足痹不能立”的弱势,可见他是一个富有谋略、对于征战经验丰富军事才能卓越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曹玮主管镇戎军时,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可是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玮的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一处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
敌军将要来到,曹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外国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倦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隔一会儿再决战。”敌人正苦于奔波,疲劳极了,听了这话都很高兴,军队严整地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诉他们:“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就会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士气也残尽了。我凭这些打败了敌人。”
东坡在儋耳①。因试笔,尝自书云:“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②中,中国③在少海④之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⑤盆水于地,芥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⑦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
【注释】①儋耳:地名,今海南省儋县,苏轼曾被贬于此。②大瀛海:指大海。③中国:指中原地区。④少海:小海。⑤覆:倾倒。⑥芥:小草。⑦方轨八达:四通八达。方轨,两车并行。
2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蚁即径去 径:___________
(2)见其类,出涕曰 涕:___________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
23.结合原文内容,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21. 直,直接 眼泪 22.(我)凄凉而感伤地说:“什么时候能够走出这个海岛呢?” 23.从对居住此岛感到凄凉,想到“天地”“九州”“中国”及所有人都居住在“岛”上;再用一只蚂蚁走出险境后的庆幸而笑隐喻自己,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能够自我宽慰、乐观豁达的人。(意近即可)
【分析】2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径”,副词,表示直接。径直,直接。“涕”,古今异义词,眼泪。
2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凄然”,凄凉的样子;“伤”,感伤;“何时”,什么时候;“得”,能够;“耶”,表疑问,呢。
23.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联系文本内容可知,东坡刚到儋耳,“凄然伤之”,后来想到“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之中。有生孰不在岛者”,“天地”“九州”“中国”及所有人都居住在“岛”上,然后以蚂蚁为喻,以蚂蚁逃出困境来自我安慰,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也可以像这只蚂蚁一样走出困境,迎来转机。可以看出东坡是一个能够自我宽慰、乐观豁达的人。
【点睛】译文:
苏东坡在儋州(古称“儋耳”)时,因试笔写作,曾经自己写道:“我刚开始到海南岛时,环顾四面大海无边无际,对此遭遇感到非常悲凄,(慨叹)说:‘什么时候才能够离开这个岛呢?’一会儿又想到,天地都在积水之中,九州(也)在大海之中,中原地区(也)在小海中。难道有不在岛上的生命吗?把一盆水倒在地上,小草叶(就会)浮在水上,一只蚂蚁趴在(漂浮的)小草叶上,茫茫然不知道会漂到哪里去。一会儿,水干了,蚂蚁于是径直爬下小草叶离开了。见到同类(即“其他的蚂蚁”),流泪说:‘(我)差点(就)再也见不到你们了。哪里知道转眼之间就出现了四通八达的大道呢?’想到这个,(我就觉得所有的挫折磨难都)可以一笑了之。戊寅年九月十二日,与客人饮酒微醉,随手将感受写在纸上。”
二、对比阅读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①以买纸。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
素与苏子瞻相善。元祐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遨之。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子赡见之,大笑。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
友正未尝仕。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
注:①鬻(yù),卖。
宋濂与张友正身上分别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答案】宋濂:艰苦勤奋,谦恭有礼。
张友正:勤奋好学,洒脱疏财,正直等,写出两点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和对人物品质的理解概括。
甲文宋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可见其克服困难借书抄书勤奋学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见其对先生谦恭有礼貌,谦虚好学;
乙文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可见其学习勤奋刻苦,坚持不懈;“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可见其随性洒脱,疏财仗义;“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可见其性情正直。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岳阳楼记》)
【乙】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
天保①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②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③其贷粟。纲纪④谓琼曰:“虽矜饥馁⑤,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⑥检皆免,人户保安。
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节选自《北齐书•苏琼传》,有删改)
注:①[天保]北齐文宣帝年号。②[贷]借。③[推]审查。④[纲纪]人名,郡中的小官。⑤[虽矜饥馁]虽然是怜惜这些灾民。⑥[使]使臣。
2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百废具兴
(2)春和景明
(3)尝谒东荆州刺史
(4)芝异其对
26.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2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甲文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表达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伟大抱负。
B.甲文中“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选文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观景心情由悲到喜的变化。
D.乙文“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这个句子的断句是正确的。
28.【甲】【乙】两文体现了共同的家国情怀,请说说这是怎样一种家国情怀?结合【乙】文的内容,说说苏琼的哪些行为体现了这一情怀?
【答案】25.(1)同“俱”,全、皆 (2)日光 (3)拜见 (4)对……感到惊异 26.(1)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2)我一人获罪,而能救活一千户人家,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27.C 28.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可以从苏琼对为官一事的看法、帮助百姓度过饥荒、尽力申诉不合理的制度、想方设法让淮河两岸货物流通等方面来作答。
【解析】2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全、皆。
②句意为: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景:日光。
③句意为:曾去拜见东荆州刺史曹芝。谒:拜见。
④句意为:曹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异:对……感到惊异。
26.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庙堂:指朝廷。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官。
②句中重点词:一身:一人。怨:怨恨。
2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C.两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湖阴晴两种天气的景色,表明了迁客骚人观景心情由悲到喜的变化,而不是表明作者情感的变化。
故选C。
2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从【乙】文“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写苏琼关心人民疾苦,将自己借来的粮食分发给饥民;“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写苏琼不怕获罪,敢于为民请命,敢于担当;苏琼的所作所为体现了甲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格。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苏琼,字珍之,是武强人。苏琼幼年跟随父亲在边境,曾去拜见东荆州刺史曹芝,曹芝与他开玩笑说:“你想要当官吗?”他回答说:“设置官职要寻求合适的人来充任,不是人来要求做官。”曹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即委任他为府长流参军。
北齐文宣帝天保中,郡内发生大水灾,百姓断绝粮食的有一千余家。苏琼把郡中有粮的人家都召集到一起,自己向他们借粮,再分发给灾民。州里按户征收田租,又要审查他借粮的情况。郡中的僚佐对苏琼说:“虽然是怜惜这些灾民,但恐怕这样做会连累府君您。”苏琼说:“我一人获罪,而能救活一千户人家,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于是他上表讲明情况,朝廷下令免于派使检查灾情及借贷之事,百姓们平安度过荒年。
升任左丞,代理徐州刺史的职务。先前曾有规定,依照淮河禁令不允许商贩渡河贸易。当时淮南发生饥荒,苏琼上奏朝廷,请求让淮南的人到淮北买粮。后来淮北的百姓又受饥荒,他又请求让让他们到淮南买粮,于是淮河南北的商贩可以南来北往,彼此都得到了好处,淮河两岸的水陆物产,竟运到了黄河以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03讲: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中考护航】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130分全攻略(上海专用),文件包含第03讲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原卷版-中考护航2022-2023学年中考语文冲刺130分全攻略上海专用docx、第03讲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解析版-中考护航2022-2023学年中考语文冲刺130分全攻略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人物形象分析专项练习(2022中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2年陕西省中考语文真题,2022年新疆,2022年湖北省咸宁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原卷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外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