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专题03全等三角形的六种模型全梳理(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专题03全等三角形的六种模型全梳理(原卷版+解析),共8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倍长中线模型,截长补短模型,一线三等角模型,手拉手模型,半角模型,旋转模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类型一、倍长中线模型
目的: = 1 \* GB3 ①构造出一组全等三角形; = 2 \* GB3 ②构造出一组平行线。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
例1.【阅读理解】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
如图1,中,若,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
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如图2,延长到点E,使,连接.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
(1)如图2,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的理由是 .
A.SSS B.SAS C.AAS D.ASA
(2)如图2,长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感悟】
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问题解决】
(3)如图3,是的中线,交于点E,交于F,且.求证:.
例2.(培优)已知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点F为中点.
(1)如图1,求证:;
(2)将绕C点旋转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连接,过C点作于M点.
①探究和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连接,求证:F,C,M三点共线.
【变式训练1】如图,中,,E是的中点,求证:.
【变式训练2】(1)如图1,已知中,AD是中线,求证:;
(2)如图2,在中,D,E是BC的三等分点,求证:;
(3)如图3,在中,D,E在边BC上,且.求证:.
【变式训练3】(1)阅读理解:
如图①,在中,若,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可以用如下方法:将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得到,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问题解决:
如图②,在中,D是边上的中点,于点D,交于点E,DF交于点F,连接,求证:;
(3)问题拓展:
如图③,在四边形中,,,,以C为顶点作一个的角,角的两边分别交于E、F两点,连接EF,探索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类型二、截长补短模型
截长补短法使用范围:线段和差的证明(往往需证2次全等)
例1.如图,在五边形中,,平分,.
(1)求证:;
(2)若,求的度数.
例2.(培优)在中,BE,CD为的角平分线,BE,CD交于点F.
(1)求证:;
(2)已知.
①如图1,若,,求CE的长;
②如图2,若,求的大小.
【变式训练1】如图,为等边三角形,若,则 (用含的式子表示).
【变式训练2】如图,在四边形中,,点E、F分别在直线、上,且.
(1)当点E、F分别在边、上时(如图1),请说明的理由.
(2)当点E、F分别在边、延长线上时(如图2),(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变式训练3】阅读下面材料:
【原题呈现】如图1,在ABC中,∠A=2∠B,CD平分∠ACB,AD=2.2,AC=3.6,求BC的长.
【思考引导】因为CD平分∠ACB,所以可在BC边上取点E,使EC=AC,连接DE.这样很容易得到DEC≌DAC,经过推理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图2).
【问题解答】(1)参考提示的方法,解答原题呈现中的问题;
(2)拓展提升:如图3,已知ABC中,AB=AC,∠A=20°,BD平分∠ABC,BD=2.3,BC=2.求AD的长.
类型三、一线三等角模型
应用:①通过证明全等实现边角关系的转化,便于解决对应的几何问题;
②与函数综合应用中有利于点的坐标的求解。
例1.如图1,,垂足分别为D,E.
(1)若,求的长.
(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将所在直线变换到的外部(如图2),请你猜想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3,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中,,D,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有,其中α为任意钝角,那么(2)中你的猜想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例2.在正方形中,点在射线上(不与点,重合),连接,,过点作,并截取(点,在同侧),连接.
(1)如图1,点在边上.
①依题意补全图1;
②用等式表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如图2,点在边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均不变,直接写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变式训练1】通过对数学模型“K字”模型或“一线三等角”模型的研究学习,解决下列问题:
[模型呈现]如图1,,,过点B作于点C,过点D作于点E.求证:.
[模型应用]如图2,且,且,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
[深入探究]如图3,,,,连接,,且于点F,与直线交于点G.若,,则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2】(1)某学习小组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时,发现了下面这种典型的基本图形.如图1,已知:在中,,,直线l经过点A,直线l,直线l,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
(2)组员小明想,如果三个角不是直角,那结论是否会成立呢?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中,,D,A,E三点都在直线l上,并且有,其中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数学老师赞赏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并鼓励他们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问题:如图3,过的边AB,AC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AH是BC边上的高.延长HA交EG于点I.若,则______.
类型四、手拉手模型
例1.【问题发现】(1)如图1,和均为等边三角形,点B,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容易发现:①的度数为 ;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类比探究】
(2)如图2,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试判断 的度数以及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问题解决】
(3)如图3,,,,,则的值为 .
例2.(培优)如图1,在中,,,点D、E分别在边AB,上,,连接DC,点M,P,N分别为DE,DC,BC的中点.
(1)观察猜想:
图中,线段PM与PN的数量关系是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
(2)探究证明:
把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连接,,,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
把绕点A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请直接写出面积的最大值.
【变式训练1】如图,在中,,,点O是中点,,将绕点O旋转,的两边分别与射线、交于点D、E.
(1)当转动至如图一所示的位置时,连接,求证:;
(2)当转动至如图二所示的位置时,线段、、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变式训练2】已知在中,,过点B引一条射线,D是上一点
【问题解决】
(1)如图1,若,射线在内部,,求证:,小明同学展示的做法是:在上取一点E使得,通过已知的条件,从而求得的度数,请你帮助小明写出证明过程;
【类比探究】
(2)如图2,已知.
①当射线在内,求的度数
②当射线在下方,如图3所示,请问的度数会变化吗?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若改变,请求出的度数;
类型五、半角模型
例1.已知: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EAF的两边分别与射线CB、DC相交于点E、F,且∠EAF=45°,连接EF.求证:EF=BE+DF.
思路分析:
(1)如图1,∵正方形ABCD中,AB=AD,∠BAD=∠B=∠ADC=90°,
∴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E',则F、D、E'在一条直线上,
∠E'AF= 度,……
根据定理,可证:△AEF≌△AE'F.
∴EF=BE+DF.
类比探究:
(2)如图2,当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探究EF、BE、DF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
拓展应用:
(3)如图3,在△ABC中,AB=AC,D、E在BC上,∠BAC=2∠DAE.若S△ABC=14,S△ADE=6,求线段BD、DE、EC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例2.(培优)如图,,,,,.
(1)求的度数;
(2)以E为圆心,以长为半径作弧;以F为圆心,以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G,试探索的形状?是锐角三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变式训练1】已知四边形ABCD中,AB⊥AD,BC⊥CD,AB=BC,∠ABC=120°,∠MBN=60°,∠MBN绕B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D,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F.
(1)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时(如图1),试猜想AE,CF,EF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将三条线段分别填入后面横线中: + = .(不需证明)
(2)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如图2)时,上述(1)中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3)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如图3)时,上述(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线段AE,CF,EF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变式训练2】(1)如图,在正方形中,、分别是,上的点,且.直接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在四边形中,,,、分别是,上的点,且,求证:;
(3)如图,在四边形中,,,延长到点,延长到点,使得,则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不成立,请写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类型六、旋转模型
例.如图,在中,,点D在内,,,点E在外,.
(1)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
(2)小华说是等腰三角形,小明说是等边三角形,___________的说法更准确,并说明理由;
(3)连接,若,求的长.
例2.(培优)已知点C为线段上一点,分别以为边在线段AB同侧作和,且.,,直线与交于点F.
(1)如图1,可得___________;若,则___________.
(2)如图2,若,则___________.(用含a的式子表示)
(3)设,将图2中的绕点C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交点F至少在中的一条线段上),如图3.试探究与a的数量关系,并予以说明.
【变式训练1】在Rt△ABC中,∠ACB=90°,CA=CB,点D是直线AB上的一点,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连接EB.
(1)操作发现
如图1,当点D在线段AB上时,请你直接写出AB与BE的位置关系为 ;线段BD、AB、EB的数量关系为 ;
(2)猜想论证
当点D在直线AB上运动时,如图2,是点D在射线AB上,如图3,是点D在射线BA上,请你写出这两种情况下,线段BD、AB、EB的数量关系,并对图2的结论进行证明;
(3)拓展延伸
若AB=5,BD=7,请你直接写出△ADE的面积.
【变式训练2】如图,等边中,分别交、于点、.
(1)求证:是等边三角形;
(2)将绕点顺时针旋转(),设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
①如图,当时,判断的度数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②若,,当,,三点共线时,求的长.
课后训练
1.已知:如图,在中,,、分别为、上的点,且、交于点.若、为的角平分线.
(1)求的度数;
(2)若,,求的长.
2.在与中,,,.
(1)如图1,若点D,B,C在同一直线上,连接,,则与的关系为________.
(2)如果将图1中的绕点B在平面内顺时针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那么请你判断与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若,,连接,分别取,,的中点M,P,N,连接,,,将绕点B在平面内顺时针旋转一周,请直接写出旋转过程中的面积最大值和最小值.
3.问题背景: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先证明,再证明,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______.
实际应用:
如图2,在新修的小区中,有块四边形绿化ABCD,四周修有步行小径,且AB=AD,∠B+∠D=180°,在小径BC,CD上各修一凉亭E,F,在凉亭E与F之间有一池塘,不能直接到达,经测量得,BE=10米,DF=15米,试求两凉亭之间的距离EF.
4.【探索发现】如图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N分别在边CD、BC上,且,我们把这种模型称为“半角模型”,在解决“半角模型”问题时,旋转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如图①,将绕点A顺时针旋转,点D与点B重合,得到,连接AM、AN、MN.
(1)试判断DM,BN,M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
(2)如图②,点M、N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的延长线上,,连接MN,请写出MN、DM、B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
(3)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AB=AD,,,点N,M分别在边BC,CD上,,请直接写出线段BN,DM,MN之间的数量关系.
5.如图,△AOB和△CO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点C、D分别在边OA、OB上的点.连接AD,BC,点H为BC中点,连接OH.
(1)如图1,求证:OH=AD,OH⊥AD;
(2)将△COD绕点O旋转到图2所示位置时,⑴中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证明你的结论;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专题03 全等三角形的六种模型全梳理
几何探究类问题一直属于考试压轴题范围,在三角形这一章,压轴题主要考查是证明三角形各种模型,或证明线段数量关系等,接来下我们针对其做出详细分析与梳理。
类型一、倍长中线模型
目的: = 1 \* GB3 ①构造出一组全等三角形; = 2 \* GB3 ②构造出一组平行线。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
例1.【阅读理解】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
如图1,中,若,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
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如图2,延长到点E,使,连接.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
(1)如图2,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的理由是 .
A.SSS B.SAS C.AAS D.ASA
(2)如图2,长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感悟】
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问题解决】
(3)如图3,是的中线,交于点E,交于F,且.求证:.
【答案】(1)(2)C(3)见解析
【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求解即可;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到,即可求出;
(3)延长到点M,使,连接,证明,得到,由得到 ,进而推出,即可证明.
【详解】解:(1)如图2,延长到点E,使,连接.
∵为的中线,
∴,
又∵,
∴,
故答案为:;
(2)解:∵,
∴,
在中,,
∴,
∴,
故答案为:C;
(3)证明:延长到点M,使,连接,
∵是中线,
∴,
∵在和中,
,
∴,
∴,
∵,
∴ ,
∵,
∴,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等,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例2.(培优)已知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点F为中点.
(1)如图1,求证:;
(2)将绕C点旋转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连接,过C点作于M点.
①探究和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连接,求证:F,C,M三点共线.
【答案】(1)见解析
(2)①,理由见解析②见解析
【分析】(1)证明,得到,再根据点F为中点,即可得证;
(2)①证明,得到,,设交于点,交于点,根据,得到,即可得出结论;②延长至点,使,连接,证明,进而推出,得到,延长交于点,推出,进而得到点重合,即可得证.
【详解】(1)证明:∵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F为中点,
∴;
(2)①,理由如下:
∵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设交于点,交于点,
则:,
∵,
∴,
∴,
综上:;
②延长至点,使,连接,
∵F为中点,
∴,
∴,
∴,
∴,
∴,
∵,
∴,
又,
∴,
∴,
延长交于点,则:,
∴,
∴,
∴,
∵,
∴点重合,即:F,C,M三点共线.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手拉手全等模型,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1】如图,中,,E是的中点,求证:.
【答案】见解析
【分析】利用中线加倍证(),可得,,由,可得进而可证.,再证()即可.
【详解】证明:延长到F,使,连结 ,
∵E是中点,
∴ ,
∴在和中,
,
∴(),
∴,,
∵,
∴,
又∵,
,
∴,
在和中,
,
∴(),
∴ .
【点睛】本题考查中线加倍构图,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掌握中线加倍构图,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是解题关键.
【变式训练2】(1)如图1,已知中,AD是中线,求证:;
(2)如图2,在中,D,E是BC的三等分点,求证:;
(3)如图3,在中,D,E在边BC上,且.求证:.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
【分析】(1)利用“倍长中线”法,延长AD,然后通过全等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证明即可;
(2)取DE中点H,连接AH并延长至Q点,使得AH=QH,连接QE和QC,通过“倍长中线”思想全等证明,进而得到AB=CQ,AD=EQ,然后结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建立不等式证明即可得出结论;
(3)同(2)处理方式一样,取DE中点M,连接AM并延长至N点,使得AM=NM,连接NE,CE,结合“倍长中线”思想证明全等后,结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建立不等式证明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证:(1)如图所示,延长AD至P点,使得AD=PD,连接CP,
∵AD是△ABC的中线,
∴D为BC的中点,BD=CD,
在△ABD与△PCD中,
∴△ABD≌△PCD(SAS),
∴AB=CP,
在△APC中,由三边关系可得AC+PC>AP,
∴;
(2)如图所示,取DE中点H,连接AH并延长至Q点,使得AH=QH,连接QE和QC,
∵H为DE中点,D、E为BC三等分点,
∴DH=EH,BD=DE=CE,∴DH=CH,
在△ABH和△QCH中,,∴△ABH≌△QCH(SAS),
同理可得:△ADH≌△QEH,∴AB=CQ,AD=EQ,
此时,延长AE,交CQ于K点,
∵AC+CQ=AC+CK+QK,AC+CK>AK,∴AC+CQ>AK+QK,
又∵AK+QK=AE+EK+QK,EK+QK>QE,∴AK+QK>AE+QE,
∴AC+CQ>AK+QK>AE+QE,
∵AB=CQ,AD=EQ,∴;
(3)如图所示,取DE中点M,连接AM并延长至N点,使得AM=NM,连接NE,CE,
∵M为DE中点,
∴DM=EM,
∵BD=CE,
∴BM=CM,
在△ABM和△NCM中,
∴△ABM≌△NCM(SAS),
同理可证△ADM≌△NEM,
∴AB=NC,AD=NE,
此时,延长AE,交CN于T点,
∵AC+CN=AC+CT+NT,AC+CT>AT,
∴AC+CN>AT+NT,
又∵AT+NT=AE+ET+NT,ET+NT>NE,
∴AT+NT>AE+NE,
∴AC+CN>AT+NT>AE+NE,
∵AB=NC,AD=NE,
∴.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证明问题中辅助线的添加,掌握“倍长中线”的基本思想,以及熟练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题关键.
【变式训练3】(1)阅读理解:
如图①,在中,若,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可以用如下方法:将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得到,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问题解决:
如图②,在中,D是边上的中点,于点D,交于点E,DF交于点F,连接,求证:;
(3)问题拓展:
如图③,在四边形中,,,,以C为顶点作一个的角,角的两边分别交于E、F两点,连接EF,探索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2)见解析;(3),理由见解析
【分析】(1)如图①:将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得到可得,得出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的取值范围,进而求得的取值范围;
(2)如图②:绕着点D旋转 得到可得,得出 ,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在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 即可得出结论;
(3)将绕着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可得,得出,证出 ,再由证明,得出,进而证明结论.
【详解】解:(1)如图①:将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得到
∴(),
∴,,即
∵是边上的中线,
∴,
在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
∴ ,即,
∴;
故答案为;
(2)证明:如图②:绕着点D旋转 得到
∴(),
∴,
∵
∴,
在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 ,
∴;
(3),理由如下:
如图③,将绕着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DCF≌△BCH,
∴
∴
∵
∴,
∴点A、B、H三点共线
∵,,∴
∴,
在和中,
,
∴()
∴,
∵
∴.
【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旋转的性质等知识点,通过旋转得到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类型二、截长补短模型
截长补短法使用范围:线段和差的证明(往往需证2次全等)
例1.如图,在五边形中,,平分,.
(1)求证:;
(2)若,求的度数.
【答案】(1)见解析
(2)
【分析】(1)在上截取,连接,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进而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进而即可求解;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图形可得,即可求解.
【详解】(1)解:在上截取,连接.
∵平分,
∴.
在和中,
∴
∴,.
又∵,
∴.
又∵,
∴,
∴.
在和中,,
∴
∴.
∴.
(2)∵,
∴.
∵,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怕那段是解题的关键.
例2.(培优)在中,BE,CD为的角平分线,BE,CD交于点F.
(1)求证:;
(2)已知.
①如图1,若,,求CE的长;
②如图2,若,求的大小.
【答案】(1)证明见解析;(2)2.5;(3)100°.
【分析】(1)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得出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的度数,
(2)在BC上取一点G使BG=BD,构造(SAS),再证明,即可得,由此求出答案;
(3)延长BA到P,使AP=FC,构造(SAS),得PC=BC,,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可求,,进而可得.
【详解】解:(1)、分别是与的角平分线,
,
,
,
(2)如解(2)图,在BC上取一点G使BG=BD,
由(1)得,
,
,
∴,
在与中,
,
∴(SAS)
∴,
∴,
∴,
∴
在与中,
,
,
,
,
;
∵,,
∴
(3)如解(3)图,延长BA到P,使AP=FC,
,
∴,
在与中,
,
∴(SAS)
∴,,
∴,
又∵,
∴,
又∵,
∴,
∴,,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1】如图,为等边三角形,若,则 (用含的式子表示).
【答案】/
【分析】在BD上截取BE=AD,连结CE,可证得 ,从而得到CE=CD,∠DCE=∠ACB=60°,从而得到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到∠BDC=60°,则有,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在BD上截取BE=AD,连结CE,
∵为等边三角形,
∴BC=AC,∠BAC=∠ABC=∠ACB=60°,
∵,BE=AD,
∴ ,
∴CE=CD,∠BCE=∠ACD,
∴∠BCE+∠ACE=∠ACD+∠ACE,
∴∠DCE=∠ACB=60°,
∵CE=CD,
∴是等边三角形,
∴∠BDC=60°,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做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2】如图,在四边形中,,点E、F分别在直线、上,且.
(1)当点E、F分别在边、上时(如图1),请说明的理由.
(2)当点E、F分别在边、延长线上时(如图2),(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不成立,,见解析
【分析】(1)延长EB至G,使BG=DF,连接AG,通过证明△ABG≌△ADF,△EAG≌△EAF可得GE=EF,进而可说明EF=BE+DF;
(2)在BE上截取BM=DF,连接AM,通过证明△ABM≌△ADF,△AME≌△AFE可得ME=EF,进而可得EF=BE﹣FD.
【详解】(1)EF=BE+DF,
理由:延长EB至G,使BG=DF,连接AG,
∵∠ABC+∠ADC=180°,∠ABC+∠ABG=180°,
∴∠ADC=∠ABG,
在△ABG和△ADF中,
,
∴△ABG≌△ADF(SAS),
∴AG=AF,∠BAG=∠DAF,
∵∠EAF=∠BAD,
∴∠BAE+∠DAF=∠BAE+∠BAG=∠EAF,
即∠EAG=∠EAF,
在△EAG和△EAF中,
,
∴△EAG≌△EAF(SAS),
∴GE=EF,
∴EF=BE+DF;
(2)(1)中结论不成立,EF=BE﹣FD,
在BE上截取BM=DF,连接AM,
∵∠ABC+∠ADC=180°,∠ADC+∠ADF=180°,
∴∠ABC=∠ADF,
在△ABM和△ADF中,
,
∴△ABM≌△ADF(SAS),
∴AM=AF,∠BAM=∠DAF,
∵∠BAM+∠MAD=∠DAF+∠MAD,
∴∠BAD=∠MAF,
∵∠EAF=∠BAD,
∴∠EAF=∠MAF,
∴∠EAF=∠EAM,
在△AME和△AFE中,
,
∴△AME≌△AFE(SAS),
∴ME=EF,
∴ME=BE﹣BM=BE﹣DF,
∴EF=BE﹣F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证明相关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3】阅读下面材料:
【原题呈现】如图1,在ABC中,∠A=2∠B,CD平分∠ACB,AD=2.2,AC=3.6,求BC的长.
【思考引导】因为CD平分∠ACB,所以可在BC边上取点E,使EC=AC,连接DE.这样很容易得到DEC≌DAC,经过推理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图2).
【问题解答】(1)参考提示的方法,解答原题呈现中的问题;
(2)拓展提升:如图3,已知ABC中,AB=AC,∠A=20°,BD平分∠ABC,BD=2.3,BC=2.求AD的长.
【答案】(1)5.8;(2)4.3
【分析】(1)由已知条件和辅助线的作法,证得△ACD≌△ECD,得到AD=DE,∠A=∠DEC,由于∠A=2∠B,推出∠DEC=2∠B,等量代换得到∠B=∠EDB,得到△BDE是等腰三角形,得出AC=CE=3.6,DE=BE=2.2,相加可得BC的长;
(2)在BA边上取点E,使BE=BC=2,连接DE,得到△DEB≌△DBC(SAS),在DA边上取点F,使DF=DB,连接FE,得到△BDE≌△FDE,即可推出结论.
【详解】解:(1)如图2,在BC边上取点E,使EC=AC,连接DE.
在△ACD与△ECD中,
,
∴△ACD≌△ECD(SAS),
∴AD=DE,∠A=∠DEC,
∵∠A=2∠B,
∴∠DEC=2∠B,
∴∠B=∠EDB,
∴△BDE是等腰三角形;
∴BE=DE=AD=2.2,AC=EC=3.6,
∴BC的长为5.8;
(2)∵△ABC中,AB=AC,∠A=20°,
∴∠ABC=∠C=80°,
∵BD平分∠B,
∴∠1=∠2=40°,∠BDC=60°,
在BA边上取点E,使BE=BC=2,连接DE,
在△DEB和△DBC中,
,
∴△DEB≌△DBC(SAS),
∴∠BED=∠C=80°,
∴∠4=60°,∴∠3=60°,
在DA边上取点F,使DF=DB,连接FE,
同理可得△BDE≌△FDE,
∴∠5=∠1=40°,BE=EF=2,
∵∠A=20°,∴∠6=20°,∴AF=EF=2,
∵BD=DF=2.3,∴AD=BD+BC=4.3.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悉这些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类型三、一线三等角模型
应用:①通过证明全等实现边角关系的转化,便于解决对应的几何问题;
②与函数综合应用中有利于点的坐标的求解。
例1.如图1,,垂足分别为D,E.
(1)若,求的长.
(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将所在直线变换到的外部(如图2),请你猜想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3,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中,,D,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有,其中α为任意钝角,那么(2)中你的猜想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0.8cm
(2),证明见解析
(3)结论成立,证明见解析
【分析】(1)(2)(3)方法相同,利用定理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图形解答.
【详解】(1)解:∵,
∴,
∴,
在和中,
,
∴,
∴,
∴;
(2).
证明:∵,
∴,
∵,
∴,
∴,
在和中,
,
∴,
∴,
∴;
(3)结论成立,
证明:,
∴,
在和中,,
∴,∴,
∴;
即结论成立;
【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例2.在正方形中,点在射线上(不与点,重合),连接,,过点作,并截取(点,在同侧),连接.
(1)如图1,点在边上.
①依题意补全图1;
②用等式表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如图2,点在边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均不变,直接写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1)①根据要求画出图形即可;②过点F作FH⊥CB,交CB的延长线于H.证明△DCE≌△EHF(AAS),推出EC=FH,DC=EH,推出CE=BH=FH,再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即可;
(2)由②可得△DCE≌△EHF,推出EC=FH,DC=EH,推出CE=BH=FH,再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详解】解(1)①图形如图所示.
②结论:.
理由: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
四边形是正方形,
,,
,
,,
,
在和中,
,
,
,,
,
.
(2)结论:.
理由:过点作,交于,
四边形是正方形,
,,
,
,,
,
在和中,
,
,
,,
,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作图−旋转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变式训练1】通过对数学模型“K字”模型或“一线三等角”模型的研究学习,解决下列问题:
[模型呈现]如图1,,,过点B作于点C,过点D作于点E.求证:.
[模型应用]如图2,且,且,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
[深入探究]如图3,,,,连接,,且于点F,与直线交于点G.若,,则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
【答案】[模型呈现]见解析;[模型应用]50;[深入探究]63
【分析】[模型呈现]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
[模型应用]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
[深入探究]过点D作于P,过点E作交的延长线于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证明,得到,进而求出,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模型呈现]证明:∵,
∴,
∵,
∴,
∴,
∴,
在和中,
,
∴,
∴;
[模型应用]解:由[模型呈现]可知,,
∴,
则,
故答案为:50;
[深入探究]过点D作于P,过点E作交AG的延长线于Q,
由[模型呈现]可知,,
∴,
在和中,
,
∴,
∴,
∵,
∴,
∴,
∴,
∴,
故答案为:63.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熟记三角形确定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2】(1)某学习小组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时,发现了下面这种典型的基本图形.如图1,已知:在中,,,直线l经过点A,直线l,直线l,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
(2)组员小明想,如果三个角不是直角,那结论是否会成立呢?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中,,D,A,E三点都在直线l上,并且有,其中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数学老师赞赏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并鼓励他们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问题:如图3,过的边AB,AC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AH是BC边上的高.延长HA交EG于点I.若,则______.
【答案】(1)见解析;(2)结论成立,理由见解析;(3)3.5
【分析】(1)由条件可证明△ABD≌△CAE,可得DA=CE,AE=BD,可得DE=BD+CE;
(2)由条件可知∠BAD+∠CAE=180°-α,且∠DBA+∠BAD=180°-α,可得∠DBA=∠CAE,结合条件可证明△ABD≌△CAE,同(1)可得出结论;
(3)由条件可知EM=AH=GN,可得EM=GN,结合条件可证明△EMI≌△GNI,可得出结论I是EG的中点.
【详解】解:(1)证明:如图1中,∵BD⊥直线l,CE⊥直线l,
∴∠BDA=∠CEA=90°,
∵∠BAC=90°,
∴∠BAD+∠CAE=90°,
∵∠BAD+∠ABD=90°,
∴∠CAE=∠ABD,
在△ADB和△CEA中,
,
∴△ADB≌△CEA(AAS),
∴AE=BD,AD=CE,
∴DE=AE+AD=BD+CE.
(2)解:成立.
理由:如图2中,
∵∠BDA=∠BAC=α,
∴∠DBA+∠BAD=∠BAD+∠CAE=180°-α,
∴∠DBA=∠CAE,
在△ADB和△CEA中,
,
∴△ADB≌△CEA(AAS),
∴AE=BD,AD=CE,
∴DE=AE+AD=BD+CE.
(3)如图3,过E作EM⊥HI于M,GN⊥HI的延长线于N.
∴∠EMI=∠GNI=90°
由(1)和(2)的结论可知EM=AH=GN
∴EM=GN
在△EMI和△GNI中,
,
∴△EMI≌△GNI(AAS),
∴EI=GI,
∴I是EG的中点.
∴S△AEI=S△AEG=3.5.
故答案为:3.5.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四、手拉手模型
例1.【问题发现】(1)如图1,和均为等边三角形,点B,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容易发现:①的度数为 ;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类比探究】
(2)如图2,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试判断 的度数以及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问题解决】
(3)如图3,,,,,则的值为 .
【答案】(1)①;②;(2),,见解析;(3)8
【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得到,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结论;
(2)由“”可证,可得,即可求解;
(3)如图3,作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由“”可证,可得,,可求,根据列方程可得x的值,最后由勾股定理可求解.
【详解】解:(1)∵和均为等边三角形,
∴,
∴,即,
在和中,
,
∴(),
∴,
∴,
故答案为:;
(2),
理由如下:∵,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即,
在和中,
,
∴(),
∴,
∴,
∵,
∴;
(3)如图3,过点C作,交的延长线于F,过点B作于E,
∴,
∴四边形是矩形,
∴,
∵,
∴,
∵,
∴,
∵,
∴(),
∴,
设,则,,
∴
∴,
∴,,
∴,
∴在中,.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的综合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例2.(培优)如图1,在中,,,点D、E分别在边AB,上,,连接DC,点M,P,N分别为DE,DC,BC的中点.
(1)观察猜想:
图中,线段PM与PN的数量关系是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
(2)探究证明:
把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连接,,,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
把绕点A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请直接写出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
(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
【分析】(1)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进而判断出,即可得出结论,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得出,最后用互余即可得出结论;
(2)先判断出,得出,同(1)的方法得出,,即可得出,同(1)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
(3)先判断出最大时,的面积最大,而最大是,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点,是,的中点,
,,
点,是,的中点,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
(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由旋转知,,
∵,,
,
,,
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
,
是等腰三角形,
同(1)的方法得,,
,
同(1)的方法得,,
,
,
,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由(2)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最大时,面积最大,
点在的延长线上,
,
,
.
【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解(1)的关键是判断出,,解(2)的关键是判断出,解(3)的关键是判断出最大时,的面积最大.
【变式训练1】如图,在中,,,点O是中点,,将绕点O旋转,的两边分别与射线、交于点D、E.
(1)当转动至如图一所示的位置时,连接,求证:;
(2)当转动至如图二所示的位置时,线段、、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
(2)CE﹣CD=AC.理由见解析
【分析】(1)结论:.连接.证明;
(2)结论:,证明方法类似(1).
【详解】(1)证明:∵,,,
∴,,
∴,
∵,
∴,
在和中,
,
∴.
(2)解:.
理由:连接.
∵,,,
∴,,
∴,
∴,
∵,
∴,
在和中,
,
∴,
∴,
∴.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变式训练2】已知在中,,过点B引一条射线,D是上一点
【问题解决】
(1)如图1,若,射线在内部,,求证:,小明同学展示的做法是:在上取一点E使得,通过已知的条件,从而求得的度数,请你帮助小明写出证明过程;
【类比探究】
(2)如图2,已知.
①当射线在内,求的度数
②当射线在下方,如图3所示,请问的度数会变化吗?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若改变,请求出的度数;
【答案】(1)见解析
(2)①②;的度数会变化,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到,根据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得到答案;
(2)①在上取一点E,,证明,得到,可求出答案;
②在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得,同理证明,求出,进而求出.
【详解】(1)证明:如图1,在上取一点E,使,
∵,
∴是等边三角形,
∴,
∵,,
∴是等边三角形,
∴,
∴,
∴,即,
∵在和中,
∴,
∴,
∴;
(2)证明:①在上取一点E,,如图所示:
∵,,
∴,,
∴,
∴,
∵在和中,
∴,
∴,
∴;
②的度数会变化,理由如下:
在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得,如图所示:
同理①的方法可证:,
∴,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进行计算和证明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五、半角模型
例1.已知: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EAF的两边分别与射线CB、DC相交于点E、F,且∠EAF=45°,连接EF.求证:EF=BE+DF.
思路分析:
(1)如图1,∵正方形ABCD中,AB=AD,∠BAD=∠B=∠ADC=90°,
∴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E',则F、D、E'在一条直线上,
∠E'AF= 度,……
根据定理,可证:△AEF≌△AE'F.
∴EF=BE+DF.
类比探究:
(2)如图2,当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探究EF、BE、DF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
拓展应用:
(3)如图3,在△ABC中,AB=AC,D、E在BC上,∠BAC=2∠DAE.若S△ABC=14,S△ADE=6,求线段BD、DE、EC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1)45
(2)DF=BE+EF,证明见解析
(3)2
【分析】(1)把绕点逆时针旋转至,则、、在一条直线上,,再证△,得,进而得出结论;
(2)将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由旋转的性质得,再证△,得,进而得出结论;
(3)将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连接,则,得,因此,同(2)得△,则,,得、、围成的三角形面积,即可求解.
【详解】(1)解:如图1,∵正方形ABCD中,AB=AD,∠BAD=∠B=∠ADC=90°,
∴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
则F、D、在一条直线上,≌△ABE,
∴=BE,∠=∠BAE,=AE,
∴∠=∠EAD+∠=∠EAD+∠BAE=∠BAD=90°,
则∠=∠﹣∠EAF=45°,
∴∠EAF=∠,
∴△AEF≌△(SAS),
∴,
∵,
∴EF=BE+DF.
故答案为:45;
(2)解:DF=BE+EF 理由如下:
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
∴△≌△ABE,
∴AE=,BE=,∠=∠BAE,
∴∠=∠BAE+∠=∠+∠=∠BAD=90°,
则∠=∠﹣∠EAF=45°,
∴∠=∠EAF=45°,
在△AEF和△中,
,
∴△AEF≌△(SAS),
∴,
∵,
∴DF=BE+EF;
(3)解: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连接,
则△≌△ABD,
∴CD'=BD,
∴,
同(2)得:△ADE≌△(SAS),
∴,,
∴BD、DE、EC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EC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解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旋转的启发正确作出辅助线得出全等三角形,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例2.(培优)如图,,,,,.
(1)求的度数;
(2)以E为圆心,以长为半径作弧;以F为圆心,以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G,试探索的形状?是锐角三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答案】(1)45°;(2)见详解
【分析】(1)由CA⊥CB,可得∠ACB=90°,再根据∠ECF=45°,即可得出答案;
(2)如图,连接DE,先证明△ECF≌△ECD(SAS),可得DE=EF,再证明△CAD≌△CBF(SAS),可得AD=BF,∠CAD=∠B,即可得出∠DAE=90°,再利用SSS证明△EFG≌△EDA,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1)∵CA⊥CB,
∴∠ACB=90°,
∴∠ACE+∠ECF+∠BCF=90°,
∵∠ECF=45°,
∴∠ACE+∠BCF=90°−∠ECF=45°;
(2)△EFG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DE,
由(1)知,∠ACE+∠BCF=45°,
∵∠ACD=∠BCF,
∴∠ACE+∠ACD=45°,即∠DCE=45°,
∵∠ECF=45°,
∴∠ECF=∠ECD,
在△ECF和△ECD中,
,
∴△ECF≌△ECD(SAS),
∴DE=EF,
在△CAD和△CBF中,
,
∴△CAD≌△CBF(SAS),
∴AD=BF,∠CAD=∠B,
∵FG=BF,
∴FG=AD,
∵∠ACB=90°,CA=CB,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AB=∠B=45°,
∴∠DAE=∠CAB+∠B=90°,
在△EFG和△EDA中,
,
∴△EFG≌△EDA(SSS),
∴∠EGF=∠EAD=90°,
∴△EFG是直角三角形.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性质解决问题.
【变式训练1】已知四边形ABCD中,AB⊥AD,BC⊥CD,AB=BC,∠ABC=120°,∠MBN=60°,∠MBN绕B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D,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F.
(1)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时(如图1),试猜想AE,CF,EF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将三条线段分别填入后面横线中: + = .(不需证明)
(2)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如图2)时,上述(1)中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3)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如图3)时,上述(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线段AE,CF,EF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答案】(1)AE;CF;EF;(2)成立,见解析;(3)不成立,新的关系为AE=EF+CF.
【分析】(1)根据题意易得△ABE≌△CBF,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E=∠CBF=30°,进而根据30°角的直角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
(2)如图2,延长FC到H,使CH=AE,连接BH,根据题意可得△BCH≌△BAE,则有BH=BE,∠CBH=∠ABE,进而可证△HBF≌△EBF,推出HF=EF,最后根据线段的等量关系可求解;
(3)如图3,在AE上截取AQ=CF,连接BQ,根据题意易得△BCF≌△BAQ,推出BF=BQ,∠CBF=∠ABQ,进而可证△FBE≌△QBE,推出EF=QE即可.
【详解】解:(1)如图1,AE+CF=EF,理由如下:
∵AB⊥AD,BC⊥CD,
∴∠A=∠C=90°,
∵AB=BC,AE=CF,
∴△ABE≌△CBF(SAS),
∴∠ABE=∠CBF,BE=BF,
∵∠ABC=120°,∠MBN=60°,
∴∠ABE=∠CBF=30°,
∴,
∵∠MBN=60°,BE=BF,
∴△BEF是等边三角形,
∴,
故答案为:AE+CF=EF;
(2)如图2,(1)中结论成立;理由如下:
延长FC到H,使CH=AE,连接BH,
∵AB⊥AD,BC⊥CD,
∴∠A=∠BCH=90°,
∴△BCH≌△BAE(SAS),
∴BH=BE,∠CBH=∠ABE,
∵∠ABC=120°,∠MBN=60°,
∴∠ABE+∠CBF=120°-60°=60°,
∴∠HBC+∠CBF=60°,
∴∠HBF=∠MBN=60°,
∴∠HBF=∠EBF,
∴△HBF≌△EBF(SAS),
∴HF=EF,
∵HF=HC+CF=AE+CF,
∴EF=AE+CF;
(3)如图3,(1)中的结论不成立,关系为AE=EF+CF,理由如下:
在AE上截取AQ=CF,连接BQ,
∵AB⊥AD,BC⊥CD,
∴∠A=∠BCF=90°,
∵AB=BC,
∴△BCF≌△BAQ(SAS),
∴BF=BQ,∠CBF=∠ABQ,
∵∠MBN=60°=∠CBF+∠CBE,
∴∠CBE+∠ABQ=60°,
∵∠ABC=120°,
∴∠QBE=120°-60°=60°=∠MBN,
∴∠FBE=∠QBE,
∴△FBE≌△QBE(SAS),
∴EF=QE,
∵AE=QE+AQ=EF+CF,
∴AE=EF+C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2】(1)如图,在正方形中,、分别是,上的点,且.直接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在四边形中,,,、分别是,上的点,且,求证:;
(3)如图,在四边形中,,,延长到点,延长到点,使得,则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不成立,请写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答案】(1),理由见详解;(2)见详解;(3)结论EF=BE+FD不成立,应当是EF=BE−FD.理由见详解.
【分析】(1)在CD的延长线上截取DM=BE,连接AM,证出△ABE≌△ADM,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E=DM,再证明△AEF≌△AMF,得EF=FM,进而即可得出答案;
(2)在CD的延长线上截取DG=BE,连接AG,证出△ABE≌△AD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E=DG,再证明△AEF≌△AGF,得EF=FG,即可得出答案;
(3)按照(2)的思路,我们应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实现相等线段的转换.就应该在BE上截取BG,使BG=DF,连接AG.根据(2)的证法,我们可得出DF=BG,GE=EF,那么EF=GE=BE−BG=BE−DF.所以(1)的结论在(3)的条件下是不成立的.
【详解】(1)解:,理由如下:
延长CD,使DM=BE,连接AM,
∵在正方形中,AB=AD,∠B=∠ADM=90°,
∴,
∴∠BAE=∠DAM,AE=AM,
∵,
∴∠BAE+∠DAF=∠DAM+∠DAF =90°-45°=45°,
∴∠EAF=∠MAF=45°,
又∵AF=AF,AE=AM,
∴,
∴EF=MF=MD+DF=BE+DF;
(2)在CD的延长线上截取DG=BE,连接AG,如图,
∵∠ADF=90°,∠ADF+∠ADG=180°,
∴∠ADG=90°,
∵∠B=90°,
∴∠B=∠ADG=90°,
∵BE=DG,AB=AD,
∴△ABE≌△ADG(SAS),
∴∠BAE=∠DAG,AG=AE,
∴∠EAG=∠EAD+∠DAG=∠EAD+∠ABE=∠BAD,
∵,
∴∠EAF=∠FAG,
又∵AF=AF,AE=AG,
∴△AEF≌△AGF(SAS),
∴EF=FG=DF+DG=EB+DF;
(3)结论EF=BE+FD不成立,应当是EF=BE−FD.理由如下:
如图,在BE上截取BG,使BG=DF,连接AG.
∵∠B+∠ADC=180°,∠ADF+∠ADC=180°,
∴∠B=∠ADF.
∵在△ABG与△ADF中,
,
∴△ABG≌△ADF(SAS).
∴∠BAG=∠DAF,AG=AF.
∴∠BAG+∠EAD=∠DAF+∠EAD=∠EAF=∠BAD.
∴∠GAE=∠BAD=∠EAF.
∵AE=AE,AG=AF.
∴△AEG≌△AEF.
∴EG=EF,
∵EG=BE−BG
∴EF=BE−F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综合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旋转变换的思想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解题时注意一些题目虽然图形发生变化,但是证明思路和方法是类似的,属于中考压轴题.
类型六、旋转模型
例.如图,在中,,点D在内,,,点E在外,.
(1)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
(2)小华说是等腰三角形,小明说是等边三角形,___________的说法更准确,并说明理由;
(3)连接,若,求的长.
【答案】(1)
(2)小明,理由见解析
(3)5
【分析】(1)首先证明△DBC是等边三角形,推出∠BDC=60°,可证明△ADB≌△ADC,继而推出∠ADB=∠ADC进行计算即可;
(2)小明更准确,△ABE是等边三角形.只需证明△ABD≌△EBC即可;
(3)首先证明△DEC是含有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求出EC的长,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1)解:∵BD=BC,∠DBC=60° ,
∴△DBC是等边三角形 ,
∴DB=DC,∠BDC=∠DBC=∠DCB=60°.
在△ADB和△ADC中, ,
∴△ADB≌△ADC(SSS),
∴∠ADB=∠ADC ,
∴∠ADB=(360°﹣60°)=150°.
(2)解:小明的说法更准确,理由如下:
∵∠ABE=∠DBC=60°,
∴∠ABD=∠EBC ,
在△ABD和△EBC中,
∴△ABD≌△EBC(ASA),
∴AB=BE .
∵∠ABE=60° ,
∴△ABE是等边三角形.
(3)解:连接DE,如图所示,
∵∠BCE=150°,∠DCB=60° ,
∴∠DCE=90°,
∵∠EDB=90°,∠BDC=60° ,
∴∠EDC=30° ,
∴ .
∵△ABD≌△EBC,
∴.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例2.(培优)已知点C为线段上一点,分别以为边在线段AB同侧作和,且.,,直线与交于点F.
(1)如图1,可得___________;若,则___________.
(2)如图2,若,则___________.(用含a的式子表示)
(3)设,将图2中的绕点C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交点F至少在中的一条线段上),如图3.试探究与a的数量关系,并予以说明.
【答案】(1)
(2)
(3)或
【分析】(1)根据证明,得出,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进而可得答案;
(2)根据证明,得出,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进而可得答案;
(3)分三种情况:当交点F在线段上,在线段上,在线段上时;结合图形,仿照(2)小题的证明解答即可.
【详解】(1)∵,
∴,
在和中,
∴(),
∴,
∵,
∴,
∴;
故答案为:;
(2)∵,
∴,
在和中,
∴(),
∴,
∵,
∴,
∴;
故答案为:;
(3)当交点F在线段上时,如图3,
∵,
∴,
在和中,
∴(),
∴,
∵,
∴,
∴;
当交点F在线段上时,如图4,
同理可得:;
当交点F在线段上时,如图5,
∵,
∴,
在和中,
∴(),
∴,
∵,
∴;
综上,或.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正确分类、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1】在Rt△ABC中,∠ACB=90°,CA=CB,点D是直线AB上的一点,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连接EB.
(1)操作发现
如图1,当点D在线段AB上时,请你直接写出AB与BE的位置关系为 ;线段BD、AB、EB的数量关系为 ;
(2)猜想论证
当点D在直线AB上运动时,如图2,是点D在射线AB上,如图3,是点D在射线BA上,请你写出这两种情况下,线段BD、AB、EB的数量关系,并对图2的结论进行证明;
(3)拓展延伸
若AB=5,BD=7,请你直接写出△ADE的面积.
【答案】(1)AB⊥BE,AB=BD+BE;(2)图2中BE=AB+BD,图3中,BD=AB+BE,证明见解析;(3)72或2
【分析】(1)首先通过SAS证明△ACD≌△BCE,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答案;
(2)仿照(1)中证明△ACD≌△BCE,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3)首先求出BE的长度,然后利用S△AED•AD•EB即可求解.
【详解】解:(1)如图1中,
∵∠ACB=∠DCE=90°,
∴∠ACD=∠BCE,
∵CA=CB,CD=CE,
∴△ACD≌△BCE(SAS),
∴AD=BE,∠CBE=∠A,
∵CA=CB,∠ACB=90°,
∴∠A=∠CBA=45°,
∴∠CBE=∠A=45°,
∴ABE=90°,
∴AB⊥BE,
∵AB=AD+BD,AD=BE,
∴AB=BD+BE,
故答案为AB⊥BE,AB=BD+BE.
(2)①如图2中,结论:BE=AB+BD.
理由:∵∠ACB=∠DCE=90°,
∴∠ACD=∠BCE,
∵CA=CB,CD=CE,
∴△ACD≌△BCE(SAS),
∴AD=BE,
∵AD=AB+BD,AD=BE,
∴BE=AB+BD.
②如图3中,结论:BD=AB+BE.
理由:∵∠ACB=∠DCE=90°,
∴∠ACD=∠BCE,
∵CA=CB,CD=CE,
∴△ACD≌△BCE(SAS)
∴AD=BE,
∵BD=AB+AD,AD=BE,
∴BD=AB+BE.
(3)如图2中,∵AB=5,BD=7,
∴BE=AD=5+7=12,
∵BE⊥AD,
∴S△AED•AD•EB12×12=72.
如图3中,∵AB=5,BD=7,
∴BE=AD=BD﹣AB=7﹣5=2,
∵BE⊥AD,
∴S△AED•AD•EB2×2=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并分情况讨论是关键.
【变式训练2】如图,等边中,分别交、于点、.
(1)求证:是等边三角形;
(2)将绕点顺时针旋转(),设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
①如图,当时,判断的度数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②若,,当,,三点共线时,求的长.
【答案】(1)见解析;(2)①的度数是定值,为60°;②或8.
【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再由 ,可得到,,从而得到 ,即可求证;
(2)根据题意,可证得,从而得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即可求解;
(3)分两种情况讨论:当,,三点共线,且在BC上方时,当,,三点共线,且在BC下方时,即可求解.
【详解】证明:(1)是等边三角形,
∴,
∵ ,
∴,,
,
∴是等边三角形;
(2)解:①的度数是定值,理由如下:
是等边三角形,
∴BC=AC,CD=CE, ,
∴ ,
在和中,
,
∴ ,
∴,
又∵ ,
∴,
即的度数是定值,为60°;
②当,,三点共线,且在BC上方时,过点作,
∵是等边三角形,,∴,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在中,,;
当,,三点共线,且在BC下方时.
,
综上所述,或8.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图形的旋转,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课后训练
1.已知:如图,在中,,、分别为、上的点,且、交于点.若、为的角平分线.
(1)求的度数;
(2)若,,求的长.
【答案】(1)
(2)10
【分析】(1)由题意,根据,即可解决问题;
(2)在上截取,连接.只要证明,推出,,再证明,推出,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1)解:、分别为的角平分线,
,,
,
;
(2)解:在上截取,连接.
、分别为的角平分线
,,
,
,
在和中,
,
,
,
,
在和中,
,,
,.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2.在与中,,,.
(1)如图1,若点D,B,C在同一直线上,连接,,则与的关系为________.
(2)如果将图1中的绕点B在平面内顺时针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那么请你判断与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若,,连接,分别取,,的中点M,P,N,连接,,,将绕点B在平面内顺时针旋转一周,请直接写出旋转过程中的面积最大值和最小值.
【答案】(1),;
(2),;理由见解析;
(3)最小值为2,最大值为8.
【分析】(1)延长交于,证明,得出,,根据,得出,即可得出结论;
(2)延长交于点,交于点,通过证明,得出,,根据,,得出,即可得出结论;
(3)连接,由(1)(2)同理可得,,,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进而得出,,则,当点E在上时,取最小值,此时也取最小值,则最小;当点E在延长线上时,取最大值,此时也取最大值,则最大.
【详解】(1)解:延长交于,
在和中,
∴,
∴,,
∵,
∴,
∴,
∴,
故答案为:,;
(2)解:,;
理由:延长交于点,交于点,
∵,
∴,
又∵,,
∴,
∴,,
∵,,
∴,
∴,;
(3)解:连接,
由(1)(2)同理可得,,
∵点M,P,N为,,的中点,
∴,,
∴
∵,,
∴,
∴,
∵绕点B在平面内顺时针旋转,
∴点E在以点B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运动,
当点E在上时,取最小值,此时也取最小值,则最小,
∵,,
∴,
∴,
∴的最小值;
当点E在延长线上时,取最大值,此时也取最大值,则最大,
∵,,
∴,
∴,
∴的最小值;
综上:最小值为2,最大值为8.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3.问题背景: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先证明,再证明,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______.
实际应用:
如图2,在新修的小区中,有块四边形绿化ABCD,四周修有步行小径,且AB=AD,∠B+∠D=180°,在小径BC,CD上各修一凉亭E,F,在凉亭E与F之间有一池塘,不能直接到达,经测量得,BE=10米,DF=15米,试求两凉亭之间的距离EF.
【答案】问题背景:EF=BE+FD;实际应用:两凉亭之间的距离EF为25米
【分析】(1)根据△ABE≌△ADG可得BE=DG,根据△AEF≌△AGF得EF=GF,进而求得结果;
(2)延长CD至H,使DH=BE,可证得△ADH≌△ABE,进而证得△FAH≌△FAE,进一步求得EF.
【详解】解:问题背景:∵∠ADC=90°,∠ADC+∠ADG=180°,
∴∠ADG=90°,
在△ABE和△ADG中,
,
∴△ABE≌△ADG(SAS),
∴AE=AG,∠BAE=∠DAG,
∵∠EAF=60°,∠BAD=120°,
∴∠BAE+DAF=120°-60°=60°,
∴∠GAF=∠DAG+∠DAF=∠BAE+∠DAF=60°=∠EAF,
在△AEF和△AGF中,
,
∴△AEF≌△AGF(SAS),
∴EF=FG,
∵FG=DG+DF=BE+DF,
∴EF=BE+DF,
故答案为:EF=BE+DF;
实际应用:如图2,延长CD至H,使DH=BE,连接AH,
∵∠B+∠ADC=180°,∠ADH+∠ADC=180°,
∴∠ADH=∠B,
在△ADH和△ABE中,
,
∴△ADH≌△ABE(SAS),
∴AE=AH,∠BAE=∠DAH,
∵∠EAF=∠BAD,
∴∠HAF=∠DAH+∠DAF=∠BAE+∠DAF=∠BAD-∠EAF=∠EAF,
在△AEF和△AHF中,
,
∴△AEF≌△AGF(SAS),
∴EF=FH,
∵FH=DH+DF=BE+DF,
∴EF=BE+DF,
∵BE=10米,DF=15米,
∴EF=10+15=25(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四边形的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并两次证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4.【探索发现】如图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N分别在边CD、BC上,且,我们把这种模型称为“半角模型”,在解决“半角模型”问题时,旋转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如图①,将绕点A顺时针旋转,点D与点B重合,得到,连接AM、AN、MN.
(1)试判断DM,BN,M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
(2)如图②,点M、N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的延长线上,,连接MN,请写出MN、DM、B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
(3)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AB=AD,,,点N,M分别在边BC,CD上,,请直接写出线段BN,DM,MN之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
【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可证≌,利用SAS可证,则可得:;
(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可证≌,利用SAS可证,则可得:;
(3)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可证≌,利用SAS可证,则可得:;
【详解】证明:(1)如图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
将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
∴≌
∴
∵
在和中
∵,
∴
(2)如图②,将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
∵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
∴≌
∴
,
∵
在和中
∵,
即:;
(3)如图,
∵,,,
将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
∴≌
∴
在和中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利用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是学会.
5.如图,△AOB和△CO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点C、D分别在边OA、OB上的点.连接AD,BC,点H为BC中点,连接OH.
(1)如图1,求证:OH=AD,OH⊥AD;
(2)将△COD绕点O旋转到图2所示位置时,⑴中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证明你的结论;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成立,证明见解析
【分析】(1)只要证明△AOD≌△BOC(SAS),即可解决问题;
(2)如图2中,结论:OH=AD,OH⊥AD.延长OH到E,使得HE=OH,连接BE,证明△BEH≌△CHO(SAS),可得OE=2OH,∠EBC=∠BCO,证明△BEO≌△ODA(SAS)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1)∵△OAB与△O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
∴OC=OD,OA=OB
在△AOD与△BOC中
∴△AOD≌△BOC(SAS)
∴∠ADO=∠BCO,∠OAD=∠OBC,BC=AD
∵点H是BC的中点,∠AOB=90°
∴OH=HB=
∴∠OBH=∠HOB=∠OAD,OH=
∵∠OAD+∠ADO=90°
∴∠ADO+∠BOH=90°
∴OH⊥AD
(2)(1)中结论成立;如图,延长OH到E,使得HE=OH,连接BE,CE
∵CH=BH
∴四边形BOCE是平行四边形
∴BE=OC,EB∥OC,OH=OE
∴∠EBO+∠COB=180°
∵∠COB+∠BOD=90°,∠BOD+∠1=90°
∴∠1=∠COB
∵∠AOD+∠1=180°
∴∠AOD=∠EBO
∴△BEO≌△ODA
∴∠EOB=∠DAO,OE=AD
∴OH=AD
∴∠DAO+∠AOH=∠EOB+∠AOH=90°
∴OH⊥AD
【点晴】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旋转变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等知识,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期末满分冲刺卷专题02全等三角形中的六种模型梳理(原卷版+解析),共5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倍长中线模型,截长补短模型,做平行线证明全等,旋转模型,手拉手模型,一线三角模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专题03全等模型-手拉手模型(原卷版+解析),共6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手拉手模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精品同步测试题,共6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倍长中线模型,截长补短模型,一线三等角模型,手拉手模型,半角模型,旋转模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