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第1页
    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第2页
    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第3页
    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第4页
    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第5页
    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第6页
    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第7页
    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第8页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知识筛查,知识点1地质灾害,知识巩固,知识点2防灾减灾,防灾减灾手段,整合构建,真题剖析,训练突破,答题建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
    1.地震(1)地震的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3)地震的危害。①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破坏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②地震还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③地震不仅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还会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这些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持续时间往往长久。(4)分布。①易发区: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地区。②世界分布区:地震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③我国分布区:我国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2.滑坡(1)滑坡的概念: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2)滑坡多发地区: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3)滑坡危害:主要表现为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特别提醒 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1)组成山体的岩石是一些古老的岩系,经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破碎严重,容易发生滑坡。(2)岩层的倾斜方向和山坡方向一致,往往会造成顺岩层滑坡的现象。(3)地下水和地表水浸湿坡面物质,在大雨后和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容易发生滑坡。此外,风化作用、人为因素和地震等也会促使滑坡的发生。
    3.泥石流(1)泥石流概念: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泥石流形成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是发生泥石流的主要条件。(3)泥石流危害:泥石流多与山洪相伴,来势凶猛,破坏力大,能够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还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读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2.下列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防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降低滑坡的发生频率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岩石圈内部在各种内力作用下,能量聚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各种形式释放,地应力的释放形成了地震。在重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滑坡。地震也可能诱发滑坡灾害,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第2题,滑坡多发生在山区;地震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们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地震灾害,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但无法避免地震灾害的发生;滑坡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地区,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降低滑坡发生的频率。
    下图为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5题。
    3.该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4.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频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B.流速加大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5.滑坡灾害(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答案:3.B 4.C 5.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三峡库区滑坡频率与月均降水量大致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该区滑坡多发与夏季降水多直接相关。第4题,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频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水位涨落,导致沿岸地区土质疏松。第5题,滑坡多发生在山区,降水集中的夏季是多发季节,人类活动会影响滑坡的发生,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1.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方针我国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制定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指导方针。
    3.自救与互救对个人和家庭而言,自救与互救是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自救与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
    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前准备的重要手段。据此完成第1~2题。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灾B.泥石流C.洪涝D.寒潮2.北京市在太阳宫公园等处建设了大型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  )A.专为市民躲避地震提供避难空间B.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C.适合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D.平常可用作大型停车场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结合题干中该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可知,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第2题,大型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B项正确。
    能力形成点1 常见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
    1.常见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
    2.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
    (2020山东卷,1~2)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  )A.由北向南B.由西向东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北向西南(2)图中数码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滑坡对地貌演化的影响。第(1)题,读图可知,冲沟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并连接河流,说明该区域地势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滑坡掩埋的阶地主要分布于滑坡东南部边缘。据此判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由西北向东南。第(2)题,图中数码所示地理事象最先形成的应该是古河道。由上题分析可知,滑坡体由西北向东南滑动,掩埋了部分阶地,同时阻塞了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因此图中数码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①④。尝试解答:(1)C (2)D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松散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季节气温高,冰川大量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解析:泥石流的成因主要包括降水条件(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汇流速度快、径流量大)、地面松散物质条件(松散物质多)、地形条件(坡度大,坡面径流冲蚀力和挟带物质能力大)以及植被覆盖条件。结合具体材料分析可知,该处冰川泥石流还有一个重要条件便是冰川消融提供大量水源。
    能力形成点2 自然灾害防御措施
    主要自然灾害防御措施的具体答题思路
    (2020浙江卷,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东南向内部递减。图1为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图1中甲地某年7月30日发生了一次大型泥石流。甲地附近海拔低于其2 000米处有一气象站,图2为该气象站测得的该年7月天气要素统计图。
    (1)从大气环流看,青藏高原冰川的补给,西南部主要源于    风(填风向)带来的水汽,西北部主要源于盛行西风带来的    洋水汽。 (2)青藏高原泥石流高发区集中分布在高原的    部。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此次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3)说出防御泥石流对山区公路危害的主要工程措施。
    解题思路:第(1)题,从大气环流看,青藏高原西南部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为冰川形成提供充足水源。青藏高原西北部位于我国非季风区,受西风影响较大,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为冰川形成提供充足水源。第(2)题,据图1分析,泥石流高发区集中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地区。甲地位于青藏高原,结合图2从气候角度分析,7月份多数日期甲地日均温高于常年月均温,导致冰川融化加快,冰川融水量增加;图中9—11日、21—25日有两次降水集中且偏多时段,导致地表径流量大,为泥石流发生提供充足的地表径流。
    第(3)题,要求回答的是防御泥石流的工程措施。山区公路多沿等高线修建,泥石流顺坡流下会导致道路冲毁,可构筑护坡工程,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危害;建设排流、导流设施,以改变泥石流流势,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修筑拦水坝等工程,用以拦截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危害。尝试解答:(1)西南 大西(2)东南 原因:气温高于常年,冰川融化加快;前期降水多且集中,地表径流量大。(3)修筑拦水坝;建设排流、导流设施;构筑护坡工程等。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防灾减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解析:第(1)题,冷冻灾害对农业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农业减产、农业设施受损等方面;读图可知,山地地形阻挡寒潮南下,加之地势较高,气温低,加剧了该地区的冷冻灾害。第(2)题,预防冷冻灾害主要从监测预报、防灾减灾管理、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
    自然灾害分布、成因与防御措施的答题方向思维模型1.自然灾害分布
    模型应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约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为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示意图。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规范解答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模型迁移读某区域自然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题。依据图示信息,推断图例中甲、乙分别表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甲、乙两类地区分别应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相关课件

    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

    这是一份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知识筛查,2领土四至点,知识巩固,2主要山脉,3降水,3水运,整合构建,2四大盆地,3三大平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这是一份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知识筛查,知识点1热力环流,2形成过程,知识巩固,整合构建,真题剖析,训练突破,常考图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人口迁移:

    这是一份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人口迁移,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知识筛查,知识点1人口迁移,知识巩固,国际人口迁移,整合构建,3政治因素,真题剖析,训练突破,素养对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