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复习第4节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讲义)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复习第4节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讲义)01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复习第4节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讲义)02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复习第4节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讲义)03
    还剩4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复习第4节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复习第4节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讲义),共43页。

    1.从定义和基本事实出发,借助长方体,通过直观感知,了解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关系,归纳出有关垂直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加以证明.
    2.能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空间基本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1.直线与平面垂直
    (1)定义
    一般地,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定义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若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若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 0° 的角.
    (2)范围:[0,π2].
    3.平面与平面垂直
    (1)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①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2)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常用结论
    (1)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
    (2)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3)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
    (4)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1.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D )
    A.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C.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
    D.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解析:对于D,若平面α⊥平面β,则平面α内的直线可能不垂直于平面β,即与平面β的关系还可以是斜交、平行或在平面β内,其他选项均是正确的.
    2.(多选题)(2022·浙江杭州模拟)已知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CD )
    A.若m∥n,m⊥α,则n⊥α
    B.若m∥α,α∩β=n,则m∥n
    C.若m⊥α,m⊥β,则α∥β
    D.若m⊥α,m∥n,n⊥β,则α∥β
    解析:若m⊥α,则∃a,b⊂α且a∩b=P使得m⊥a,m⊥b,又m∥n,则n⊥a,n⊥b,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n⊥α,故A正确;若m∥α,α∩β=n,如图,设m=AB,平面A1B1C1D1为平面α,m∥α,设平面ADD1A1为平面β,α∩β=A1D1=n,则m⊥n,故B错误;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故C正确;若m⊥α,m∥n,则n⊥α,又n⊥β,则α∥β,故D正确.
    3.如图,在四面体D-ABC中,若AB=CB,AD=CD,E是A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C )
    A.平面ABC⊥平面ABD
    B.平面ABD⊥平面BDC
    C.平面ABC⊥平面BDE,且平面ADC⊥平面BDE
    D.平面ABC⊥平面ADC,且平面ADC⊥平面BDE
    解析:因为AB=CB,且E是AC的中点,
    所以BE⊥AC,同理有DE⊥AC,且BE∩DE=E,
    于是AC⊥平面BDE.因为AC⊂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平面BDE.又AC⊂平面ADC,所以平面ADC⊥平面BDE.
    4.在三棱锥P-ABC中,点P在平面ABC上的射影为点O.
    (1)若PA=PB=PC,则点O是△ABC的 心;
    (2)若PA⊥PB,PB⊥PC,PC⊥PA,则点O是△ABC的 心.
    解析:(1)如图1,连接OA,OB,OC,OP,
    在Rt△POA,Rt△POB和 Rt△POC 中,
    PA=PB=PC,
    所以OA=OB=OC,
    即O为△ABC的外心.
    (2)如图2,延长AO,BO,CO分别交BC,AC,AB于点H,D,G.
    因为PC⊥PA,PB⊥PC,PA∩PB=P,PA,PB⊂平面PAB,
    所以PC⊥平面PAB,
    又AB⊂平面PAB,
    所以PC⊥AB.
    因为AB⊥PO,PO∩PC=P,PO,PC⊂平面PGC,
    所以AB⊥平面PGC,
    又CG⊂平面PGC,
    所以AB⊥CG,
    即CG为△ABC边AB上的高.
    同理可证BD,AH分别为△ABC边AC,BC上的高,即O为△ABC的垂心.
    答案:(1)外 (2)垂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1] (2021·全国甲卷) 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AA1B1B为正方形,AB=BC=2,E,F分别为AC和CC1的中点,BF⊥A1B1.
    (1)求三棱锥F-EBC的体积;
    (2)已知D为棱A1B1上的点,证明:BE⊥DE.
    (1)解:如图,取BC的中点为M,连接EM,
    由已知可得EM∥AB,
    AB=BC=2,CF=1,
    EM=12AB=1,AB∥A1B1,
    由BF⊥A1B1得EM⊥BF,
    又EM⊥CF,BF∩CF=F,
    所以EM⊥平面BCF,
    故V三棱锥F−EBC=V三棱锥E−FBC=13·12BC·CF·EM=13×12×2×1×1=13.
    (2)证明:连接A1E,B1M,由(1)知EM∥A1B1,
    所以ED在平面EMB1A1内.
    在正方形CC1B1B中,由于F,M分别是CC1,BC的中点,所以由平面几何知识可得BF⊥B1M,
    又BF⊥A1B1,B1M∩A1B1=B1,
    所以BF⊥平面EMB1A1,
    又DE⊂平面EMB1A1,所以BF⊥DE.
    (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判定定理;②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b,a⊥α⇒b⊥α);③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④面面垂直的性质.
    (2)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
    [针对训练]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四边形ABCD是矩形,AB⊥平面PAD,AD=AP,E是PD的中点,M,N分别在AB,PC上,且MN⊥AB,MN⊥PC.证明:AE∥MN.
    证明:因为AB⊥平面PAD,AE⊂平面PAD,
    所以AE⊥AB,
    又AB∥CD,
    所以AE⊥CD.
    因为AD=AP,E是PD的中点,
    所以AE⊥PD.
    又CD∩PD=D,CD,PD⊂平面PCD,
    所以AE⊥平面PCD.
    因为MN⊥AB,AB∥CD,
    所以MN⊥CD.
    又因为MN⊥PC,PC∩CD=C,
    PC,CD⊂平面PCD,
    所以MN⊥平面PCD,
    所以AE∥MN.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平面PAD⊥平面ABCD,PA⊥PD,PA=PD,E为AD的中点.
    (1)求证:PE⊥BC;
    (2)求证:平面PAB⊥平面PCD.
    证明:(1)因为PA=PD,E为AD的中点,
    所以PE⊥AD.
    因为底面ABCD为矩形,所以BC∥AD.
    所以PE⊥BC.
    (2)因为底面ABCD为矩形,
    所以AB⊥AD.
    又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AB⊂平面ABCD,
    所以AB⊥平面PAD.
    又PD⊂平面PAD,
    所以AB⊥PD.
    又因为PA⊥PD,且PA∩AB=A,PA,AB⊂平面PAB,
    所以PD⊥平面PAB.又PD⊂平面PCD,
    所以平面PAB⊥平面PCD.
    (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①面面垂直的定义.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面面垂直性质的应用
    ①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的依据,运用时要注意“平面内的直线”.②若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针对训练] 在矩形ABCD中,AB=2AD=4,E是AB的中点,沿DE将△ADE折起,得到如图所示的四棱锥P-BCDE.
    (1)若平面PDE⊥平面BCDE,求四棱锥P-BCDE的体积;
    (2)若PB=PC,求证:平面PDE⊥平面BCDE.
    (1)解:如图所示,取DE的中点M,连接PM,
    由题意知,PD=PE,
    所以PM⊥DE.
    又平面PDE⊥平面BCDE,平面PDE∩平面 BCDE=DE,PM⊂平面PDE,
    所以PM⊥平面BCDE,
    即PM为四棱锥P-BCDE的高.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DE中,PE=PD=AD=2,
    所以PM=12DE=2,
    而直角梯形BCDE的面积为
    S=12(BE+CD)·BC=12×(2+4)×2=6,
    所以四棱锥P-BCDE的体积为
    V=13PM·S=13×2×6=22.
    (2)证明:取BC的中点N,
    连接PN,MN,则BC⊥MN,
    因为PB=PC,所以BC⊥PN,
    因为MN∩PN=N,MN,PN⊂平面PMN,
    所以BC⊥平面PMN,
    因为PM⊂平面PMN,
    所以BC⊥PM,
    由(1)知,PM⊥DE,
    又BC,DE⊂平面BCDE,且BC与DE是相交的,
    所以PM⊥平面BCDE,
    因为PM⊂平面PDE,
    所以平面PDE⊥平面BCDE.
    求空间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例3] 如图,已知三棱柱ABC-A1B1C1,平面A1ACC1⊥平面ABC,∠ABC=90°,∠BAC=30°,A1A=A1C=AC,E,F分别是AC,A1B1的中点.
    (1)证明:EF⊥BC;
    (2)求直线EF与平面A1BC所成角的余弦值.
    (1)证明:连接A1E,
    因为A1A=A1C,
    E是AC的中点,
    所以A1E⊥AC.
    又平面A1ACC1⊥平面ABC,
    A1E⊂平面A1ACC1,
    平面A1ACC1∩平面ABC=AC,
    所以A1E⊥平面ABC,又BC⊂平面ABC,
    则A1E⊥BC.
    又因为A1F∥AB,∠ABC=90°,
    所以AB⊥BC,
    所以BC⊥A1F.
    又A1E∩A1F=A1,A1E,A1F⊂平面A1EF,
    所以BC⊥平面A1EF,又EF⊂平面A1EF,
    因此EF⊥BC.
    (2)解:取BC的中点G,连接EG,GF,
    则四边形EGFA1是平行四边形.
    由于A1E⊥平面ABC,EG⊂平面ABC,
    故A1E⊥EG,
    所以平行四边形EGFA1为矩形.
    由(1)得BC⊥平面EGFA1,BC⊂平面A1BC,则平面A1BC⊥平面EGFA1,
    所以EF在平面A1BC上的射影在直线A1G上.
    连接A1G交EF于点O,则∠EOG(或其补角)是直线EF与平面A1BC所成的角.
    不妨设AC=4,则在Rt△A1EG中,A1E=23,EG=3.
    所以A1G=15,
    由于O为A1G的中点,
    故EO=OG=A1G2=152,
    所以cs∠EOG=EO2+OG2-EG22EO·OG=35,
    因此,直线EF与平面A1BC所成角的余弦值是35.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一般步骤
    (1)寻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
    (2)连接垂足和斜足得到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斜线与其射影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即为所求的角.
    (3)把该角归结在某个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求出该角.
    二面角
    [例4] 在四棱锥P-ABCD中,∠ABC=90°,∠BCA=∠CDA=30°,AB=1,AD=4,PA⊥平面ABCD,E,F分别为PD,PC的中点.
    (1)求证:平面PAC⊥平面AEF;
    (2)若PA=2,求二面角E-AC-B的大小.
    (1)证明:因为∠ABC=90°,
    ∠BCA=∠CDA=30°,AB=1,AD=4,
    所以AC=2,在△ACD中,
    由余弦定理可得DC=23,
    所以AC2+DC2=AD2,
    所以CD⊥AC,
    又PA⊥平面ABCD,CD⊂平面ABCD,
    所以CD⊥PA,又AC∩PA=A,
    AC,PA⊂平面PAC,
    所以CD⊥平面PAC,
    因为E,F分别为PD,PC的中点,所以EF∥CD,
    所以EF⊥平面PAC,又EF⊂平面AEF,
    所以平面PAC⊥平面AEF.
    (2)解:如图,取AD的中点G,连接EG,又E为PD的中点,
    所以EG∥PA,
    且EG=12PA=1,
    又PA⊥平面ABCD,所以EG⊥平面ABCD,
    再过点G作GH⊥AC,垂足为点H,连接EH,
    且G为AD的中点,
    又由(1)知CD⊥AC,所以GH∥CD,
    且GH=12CD=3,
    由EG⊥平面ABCD,
    得AC⊥EG,又AC⊥GH,EG∩GH=G,
    EG,GH⊂平面EGH,
    所以AC⊥平面EGH,
    因为EH⊂平面EGH,
    所以AC⊥EH,
    所以∠EHG即为二面角E-AC-B的平面角的补角,
    又tan∠EHG=EGGH=13=33,
    所以∠EHG=30°,
    故二面角E-AC-B的大小为150°.
    (1)清楚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与顶点在棱上的位置无关,通常可根据需要选择特殊点作平面角的顶点.
    (2)求二面角的大小的方法:
    一作:即先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证:即说明所作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三求:即利用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三角形算出角的三角函数值.
    [针对训练]
    1.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BCEF中,∠CBF=∠BCE=90°,A,D分别是BF,CE上的点,且AD∥BC,AB=ED=2BC=2AF=2,将四边形ADEF沿AD折起,连接BE,BF,CE,AC.
    (1)证明:AC∥平面BEF;
    (2)若EC=22,求直线BF与平面EBC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取ED的中点H,
    连接HA,HC,HF,如图.
    由题意可知AH∥EF,
    且四边形BCHF为平行四边形,
    则HC∥FB,
    可得AH∥平面EFB,HC∥平面EFB,
    又AH∩HC=H,
    所以平面EFB∥平面AHC,
    又AC⊂平面AHC,
    所以AC∥平面EFB.
    (2)解:在平面DEC内作HM⊥EC于M,如图.
    由题意得FHADBC,
    所以四边形FHCB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F∥HC.
    又因为在翻折过程中,始终有AD⊥ED,AD⊥DC,
    ED∩DC=D,
    即有AD⊥平面EDC,
    又HM⊂平面EDC,所以AD⊥HM,
    又AD∥BC,所以BC⊥HM,
    又EC∩BC=C,所以HM⊥平面EBC,
    从而HC在平面EBC内的射影为MC,
    因此∠ECH为HC与平面EBC所成的角,
    由EC=22,ED=2,DC=2,得ED⊥DC,
    可得EH=1,HC=5,∠DEC=45°,
    在△EHC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HCsin∠DEC=EHsin∠ECH,
    所以sin∠ECH=1010,
    所以直线BF与平面E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10.
    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12AA1,D是棱AA1的中点,DC1⊥BD.
    (1)证明:DC1⊥BC;
    (2)若AC=BC.
    ①求直线BC1与平面ABB1A1所成角的正弦值;
    ②求二面角A-BD-C1的大小.
    (1)证明:设AC=m,则AA1=CC1=2m,
    因为D是棱AA1的中点,
    所以CD=C1D=2m,
    所以CD2+C1D2=CC12,即CD⊥DC1,
    又DC1⊥BD,CD∩BD=D,
    CD,BD⊂平面BCD,
    所以DC1⊥平面BCD,
    又BC⊂平面BCD,
    所以DC1⊥BC.
    (2)解:①取A1B1的中点M,连接C1M,BM,
    因为AC=BC,所以A1C1=B1C1,
    所以C1M⊥A1B1,
    又BB1⊥平面A1B1C1,
    且C1M⊂平面A1B1C1,所以C1M⊥BB1,
    因为A1B1∩BB1=B1,
    A1B1,BB1⊂平面ABB1A1,
    所以C1M⊥平面ABB1A1,
    所以∠C1BM为直线BC1与平面ABB1A1所成的角,
    因为DC1⊥BC,CC1⊥BC,DC1∩CC1=C1,
    所以BC⊥平面ACC1A1,
    又AC⊂平面ACC1A1,所以BC⊥AC,
    所以C1M=12A1B1=22m,
    而BC1=BB12+B1C12=4m2+m2=5m,
    所以sin∠C1BM=C1MBC1=22m5m=1010,
    故直线BC1与平面ABB1A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10.
    ②因为平面ABD与平面MBD是同一平面,所以二面角A-BD-C1与二面角M-BD-C1互补,
    过点M作MN⊥BD于N,连接DM,C1N,
    由①知,C1M⊥平面ABB1A1,
    所以∠C1NM为二面角M-BD-C1的平面角,
    在△BDM中,BD=3 m,DM=62m,
    BM=322m,
    由余弦定理知,cs∠BMD=DM2+BM2-BD22DM·BM=32m2+92m2-3m22×62m×322m=33,所以sin∠BMD=63,
    因为S△BDM=12DM·BM·sin∠BMD=12MN·BD,所以MN=62m,
    在Rt△C1MN中,
    tan∠C1NM=C1MMN=22m62m=33,
    所以∠C1NM=π6,
    即二面角M-BD-C1的大小为π6,
    故二面角A-BD-C1的大小为5π6.
    [例1] (多选题)如图所示,在三棱锥V-ABC中,∠VAB=∠VAC=∠ABC=9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平面VAC⊥平面ABC
    B.平面VAB⊥平面ABC
    C.平面VAC⊥平面VBC
    D.平面VAB⊥平面VBC
    解析:因为∠VAB=∠VAC=90°,
    所以VA⊥AB,VA⊥AC,又AB∩AC=A,
    所以VA⊥平面ABC,VA⊂平面VAC,
    所以平面VAC⊥平面ABC,故A正确.
    因为VA⊥平面ABC,VA⊂平面VAB,
    所以平面VAB⊥平面ABC,故B正确.
    因为∠ABC=90°,所以BC⊥AB,
    因为平面VAB⊥平面ABC,
    平面VAB∩平面ABC=AB,BC⊂平面ABC,
    所以BC⊥平面VAB,又BC⊂平面VBC,
    所以平面VAB⊥平面VBC,故D正确,所以C错误.故选ABD.
    [例2] (多选题)(2022·山东临沂二模)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A1=3,点M在BB1上,且BM=12MB1,P为线段C1M上的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1M⊥平面AMC
    B.当P为C1M的中点时,直线AP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233
    C.存在点P,使得CP⊥AM
    D.存在点P,使得三棱锥P-AMC的体积为334
    解析:对于A,假设C1M⊥平面AMC,
    则C1M⊥AC,易知CC1⊥AC,
    CC1∩C1M=C1,故AC⊥平面BCC1B1,
    故AC⊥BC,这与∠ACB=60°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故A错误;
    对于B,当P为C1M的中点时,
    取BC中点为N,连接PN,AN,MN,
    易知PN∥CC1,CC1⊥平面ABC,
    则PN⊥平面ABC,
    故∠PAN即为AP与平面ABC所成的角,
    则tan∠PAN=PNAN=12(MB+CC1)32×2=12×(1+3)3=233,故B正确;
    对于C,取BC中点为N,连接AN,NM,
    由AN⊥BC,AN⊥CC1知,
    AN⊥平面BCC1B1,故AN⊥CP,
    若CP⊥AM,因为AN∩AM=A,
    则CP⊥平面AMN,则CP⊥MN,
    过C作CG∥MN交C1M于G,
    则CP⊥CG,即∠PCG=90°,
    易知∠PCG不可能为90°,
    故不存在点P使得CP⊥AM,故C错误;
    对于D,取BC中点为N,连接AN,由C选项的分析知,
    AN⊥平面BCC1B1,AN=3,
    若三棱锥P-AMC的体积为334,
    则VA−PMC=334,即13S△PMC·AN=334,
    得S△PMC=94,
    因为S△CMC1=12CC1·BC=3>S△PMC=94,
    故存在点P,使S△PMC=94时,
    三棱锥P-AMC的体积为334,故D正确.
    故选BD.
    [例3] 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ABC=60°,△SAD为正三角形.侧面SAD⊥底面ABCD,E,F分别为棱AD,SB的中点.
    (1)求证:AF∥平面SEC;
    (2)求证:平面ASB⊥平面CSB;
    (3)在棱SB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BD⊥平面MAC?若存在,求BMBS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取SC的中点G,连接FG,EG,
    因为F,G分别是SB,SC的中点,
    所以FG∥BC,FG=12BC,
    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E是AD的中点,
    所以AE∥BC,AE=12BC,
    所以FG∥AE,FG=AE,
    所以四边形AFGE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F∥EG,
    又AF⊄平面SEC,EG⊂平面SEC,
    所以AF∥平面SEC.
    (2)证明:因为△SAD是正三角形,E是AD的中点,
    所以SE⊥AD,
    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
    所以△ACD是正三角形.
    又E是AD的中点,
    所以AD⊥CE.
    又SE∩CE=E,SE,CE⊂平面SEC,
    所以AD⊥平面SEC.
    又EG⊂平面SEC,
    所以AD⊥EG.
    又由(1)知四边形AFGE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四边形AFGE是矩形,
    所以AF⊥FG.
    又SA=AB,F是SB的中点,
    所以AF⊥SB.
    又FG∩SB=F,FG,SB⊂平面CSB,
    所以AF⊥平面CSB.
    又AF⊂平面ASB,
    所以平面ASB⊥平面CSB.
    (3)解:假设在棱SB上存在点M,使得BD⊥平面MAC.
    连接MO,BE,MA,MC,则BD⊥OM,
    因为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ABC=60°,△SAD为正三角形,
    所以BE=7,SE=3,BD=2OB=23,SD=2,SE⊥AD,
    因为侧面SAD⊥底面ABCD,
    侧面SAD∩底面ABCD=AD,SE⊂平面SAD,
    所以SE⊥平面ABCD,BE⊂平面ABCD,
    所以SE⊥BE,
    所以SB=SE2+BE2=10,
    所以在△SBD中,由余弦定理得cs∠SBD=SB2+BD2-SD22SB·BD=33020,
    又在Rt△BMO中,cs∠SBD=OBBM=33020,
    所以BM=2103,所以BMBS=23.
    即在棱SB上存在一点M,使得BD⊥平面MAC,此时BMBS=23.
    [选题明细表]
    1.(多选题)(2022·福建福州二模)已知两条直线l,m及三个平面α,β,γ,则α⊥β的充分条件是( ABC )
    A.l⊂α,l⊥β B.l⊥α,m⊥β,l⊥m
    C.α⊥γ,β∥γD.l⊂α,m⊂β,l⊥m
    解析: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以判断A,B,C正确,
    对于选项D,l⊂α,m⊂β,l⊥m也可以得到α∥β,故D错误.
    2.如图,PA垂直于以AB为直径的圆所在的平面,C为圆上异于A,B的任意一点,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C )
    A.PA⊥BC B.BC⊥平面PAC
    C.AC⊥PB D.PC⊥BC
    解析:因为PA垂直于以AB为直径的圆所在的平面ABC,BC⊂平面ABC,
    所以PA⊥BC,故A正确;
    因为C为圆上异于A,B的任意一点,
    所以BC⊥AC,
    因为PA⊥BC,PA∩AC=A,
    所以BC⊥平面PAC,故B正确;
    因为AC⊥BC,若AC⊥PB,
    又BC∩PB=B,则AC⊥平面PBC,则AC⊥PC,
    与AC⊥PA矛盾,故AC与PB不垂直,故C错误;
    因为BC⊥平面PAC,PC⊂平面PAC,
    所以PC⊥BC,故D正确.
    3.(2022·山东青岛高三期中)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
    ∠BAC=90°,且BC1⊥AC,过C1作C1H⊥底面ABC,垂足为H,则点H在( B )
    A.直线AC上B.直线AB上
    C.直线BC上D.△ABC内部
    解析:连接AC1,如图.
    因为∠BAC=90°,所以AC⊥AB,
    因为BC1⊥AC,BC1∩AB=B,
    所以AC⊥平面ABC1,
    又AC⊂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ABC1,
    由面面垂直的性质知,平面ABC1内一点C1向平面ABC作垂线,垂足必落在交线AB上.
    4.(2022·山东滨州二模)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设直线BD1与直线AD所成的角为α,直线BD1与平面CDD1C1所成的角为β,则α+β等于( C )
    A.π4 B.π3 C.π2 D.2π3
    解析: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连接D1C,
    因为AD∥BC,所以直线BD1与直线AD所成的角α=∠D1BC,
    因为BC⊥平面CDD1C1,
    所以D1C为D1B在平面CDD1C1上的射影,
    所以直线BD1与平面CDD1C1所成的角
    β=∠BD1C,
    又BC⊥平面CDD1C1,所以BC⊥D1C,
    所以∠D1BC+∠BD1C=π2,即α+β=π2.
    5.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AB=AA1,D是A1B1的中点,点F在BB1上,记B1F=λBF,若AB1⊥平面C1DF,则实数λ的值为( D )
    A.13 B.12 C.23 D.1
    解析:由题意可得C1D⊥A1B1,C1D⊥AA1,A1B1∩AA1=A1,
    所以C1D⊥平面AA1B1B,可得C1D⊥AB1,
    作DF⊥AB1交BB1于点F(如图),连接FC1,A1B,
    此时AB1⊥平面C1DF,
    在矩形A1B1BA中,AB=A1A,
    所以四边形A1B1BA是正方形,
    所以A1B⊥AB1,
    所以DF∥A1B,又D为A1B1的中点,
    所以F为BB1的中点,所以B1F=BF,
    因为B1F=λBF,所以λ=1.
    6.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距离分别为5和8,两垂足间的距离为7,
    则这个二面角的大小是 .
    解析:如图所示,
    设P为二面角内一点,PB⊥β,PA⊥α,α∩β=l,
    则PB=5,PA=8,AB=7,
    设平面PAB∩l=C,AC⊥l,BC⊥l,
    则二面角θ的平面角为∠ACB,
    由四边形的性质可知,∠APB与∠ACB互补,
    则cs∠APB=cs(π-θ)=52+82-722×5×8=12,
    所以cs θ=-12,所以θ=120°.
    答案:120°
    7.如图,在正四棱锥VABCD中,所有棱长均相等,点E为VB的中点,则直线AE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解析:在正四棱锥VABCD中,
    所有棱长均相等,点E为VB的中点,
    连接AC,BD交于点O,连接VO(图略),
    由四棱锥各条棱相等,则VO⊥AC,VO⊥BD,
    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有VO⊥平面ABCD.
    设点P为OB的中点,连接EP,则EP∥VO,得到EP⊥平面ABCD,连接AP(图略),则AP是AE在平面ABCD内的射影,
    ∠EAP即为AE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
    设四棱锥各棱长为2,则AE=3,BO=2,
    在Rt△VOB中,
    VO=VB2-BO2=22-(2)2=2,
    EP=12VO=22,
    于是sin∠EAP=EPAE=223=66.
    答案:66
    8.已知l是平面β外的一条直线.给出下列三个论断:
    ①α⊥β;②l⊥α;③l∥β.
    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
    正确的命题: .
    解析:(1)①②⇒③.
    说明:因为α⊥β,l⊥α,所以l∥β或l⊂β,
    又因为l是平面β外的一条直线,
    所以l∥β,命题正确.
    (2)①③⇒②.
    说明:设α∩β=m,取直线l∥m,此时,l∥β,
    但直线l可能平行于平面α,
    也可能在平面α内,所以命题不正确.
    (3)②③⇒①.
    说明:因为l∥β,所以平面β内必存在一条直线与直线l平行,
    设为n,即n∥l,
    又因为l⊥α,所以n⊥α,从而得α⊥β,
    所以命题正确.
    答案:①②⇒③或②③⇒①
    9.(多选题)(2022·山东淄博模拟)如图,梯形ABCD中,AD∥BC,
    AD=AB=1,AD⊥AB,∠BCD=45°,将△ABD沿BD折起.设折起后点A的位置为A′,并且平面A′BD⊥平面BCD.给出下面四个命题正确的是( CD )
    A.A′D⊥BC
    B.三棱锥A′BCD的体积为22
    C.CD⊥平面A′BD
    D.平面A′BC⊥平面A′DC
    解析:如图所示,取BD的中点E,连接A′E,
    由AD∥BC,
    AD=AB=1,
    AD⊥AB得到∠DBC=∠ADB=45°,
    又∠BCD=45°,故△B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CD⊥BD,
    又平面A′BD⊥平面BCD,
    平面A′BD∩平面BCD=BD,
    所以CD⊥平面A′BD,故C正确;
    因为E为BD的中点,A′D=A′B,
    所以A′E⊥BD,
    又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BD∩平面BCD=BD,
    则A′E⊥平面BCD,
    所以A′E⊥BC,
    如果A′D⊥BC,则可得到BC⊥平面A′BD,
    故BC⊥BD,与已知矛盾,故A错误;
    三棱锥A′BCD的体积为V=13×12×2×2×22=26,故B错误;
    因为CD⊥平面A′BD,
    所以CD⊥A′B,又A′B⊥A′D,
    A′D∩CD=D,
    所以A′B⊥平面A′DC,
    又A′B⊂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平面A′DC,故D正确.
    10.(多选题)(2022·山东日照二模)已知四棱锥PABCD,底面ABCD为矩形,侧面PCD⊥平面ABCD,BC=23,CD=PC=PD=26.若点M为P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BM⊥平面PCD
    B.PA∥平面MBD
    C.四棱锥MABCD外接球的表面积为36π
    D.四棱锥MABCD的体积为6
    解析:作图,在四棱锥PABCD中,
    已知侧面PCD⊥平面ABCD,交线为CD,
    底面ABCD为矩形,BC⊥CD,
    则BC⊥平面PCD,过点B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所以选项A错误;
    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MO,
    在△PAC中,
    OM∥PA,MO⊂平面MBD,
    PA⊄平面MBD,
    所以PA∥平面MBD,
    所以选项B正确;
    四棱锥MABCD的体积是四棱锥PABCD的体积的一半,取CD的中点N,连接ON,PN,MN,
    得PN⊥CD,
    则PN⊥平面ABCD,PN=32,
    四棱锥MABCD的体积VM−ABCD=12×13×23×26×32=12,
    所以选项D错误.
    在矩形ABCD中,易得AC=6,OC=3,ON=3,
    在△PCD中求得NM=12PD=6,
    在Rt△MNO中MO=ON2+MN2=3,
    即OM=OA=OB=OC=OD,
    所以O为四棱锥MABCD外接球的球心,半径为3,
    所以其表面积为36π,所以选项C正确.
    11.(多选题)(2022·福建福州高三月考)如图,已知圆锥的轴截面P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底面圆O的直径为2,C是圆O上异于A,B的一点,
    D为弦AC的中点,E为线段PB上异于P,B的点,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BD )
    A.直线AC⊥平面PDO
    B.CE与PD一定为异面直线
    C.直线CE可能平行于平面PDO
    D.若BC=2,则CE+AE的最小值为3+1
    解析:在△AOC中,OA=OC,D为AC的中点,
    所以AC⊥OD,
    又PO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
    所以PO⊥AC,因为PO∩OD=O,
    所以AC⊥平面PDO,故A正确.
    由于P,C,E共面,且D在平面PCE外,
    所以CE与PD异面,故B正确.
    由题意得CB∥OD且CB⊄平面PDO,OD⊂平面PDO,可得CB∥平面PDO,
    若直线CE∥平面PDO,
    则有平面PBC∥平面PDO,
    这与两平面有公共点P矛盾,故C错误.
    在三棱锥PABC中,
    将侧面PBC绕PB旋转至平面PBC′,
    使之与平面PAB共面,
    如图所示,
    则当A,E,C′共线时,CE+AE取得最小值,
    因为AB=2,BC′=2=PB=PC′,
    所以∠ABC′=105°,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可得AC′=3+1,
    即CE+AE的最小值为3+1,故D正确.
    12.如图,已知平面ABC⊥平面DBC,∠ABC=∠DBC=120°,AB=BC=BD,
    连接AD.
    (1)求证:AD⊥BC;
    (2)求AD与平面BDC所成的角的大小;
    (3)求二面角ABDC的余弦值.
    (1)证明:延长CB到E,使EB=12AB,
    连接EA,ED,设AB=2,
    又因为∠ABC=∠DBC=120°,
    由余弦定理得AE=12+22-2×1×2cs60°=3,
    因为AE2+EB2=AB2,
    所以AE⊥EB,
    同理DE=3,DE⊥EB,
    因为AE∩DE=E,
    所以BC⊥平面ADE,
    又因为AD⊂平面ADE,
    所以BC⊥AD,即AD⊥BC.
    (2)解:因为AE⊥EB,
    平面ABC⊥平面DBC,
    且平面ABC∩平面DBC=CE,
    所以AE⊥平面CDE,
    所以DE为AD在平面BCD内的射影,
    于是∠ADE为AD与平面BDC所成的角,
    因为AE=DE,∠AED=90°,
    所以∠ADE=45°,
    故AD与平面BDC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
    (3)解:过E作EF⊥BD于F,连接AF,
    则EF为AF在平面BCD内的射影,
    所以BD⊥AF,
    所以∠AFE为二面角ABDE的平面角,
    设二面角ABDE的大小为θ,
    tan θ=AEEF=DEEF=2,
    所以cs θ=11+tan2θ=15=55,
    因为二面角ABDC与二面角ABDE互补,
    所以二面角ABDC的余弦值为-55.
    13.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点A在平面A1BC上的射影为BC的中点D,∠BAC=π2,BC=22,A1B=A1C,A1A=2a.
    (1)求证:A1D⊥平面ABC;
    (2)若1≤a≤2,求直线A1C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
    (1)证明:由题意,AD⊥平面A1BC,A1D⊂平面A1BC,
    所以AD⊥A1D,
    因为A1B=A1C,D为BC的中点,
    所以A1D⊥BC.
    又AD∩BC=D,AD,BC⊂平面ABC,
    所以A1D⊥平面ABC.
    (2)解:取B1C1的中点D1,连接A1D1,DD1,
    则DD1BB1AA1,
    所以四边形A1D1DA是平行四边形.
    因为AD⊥平面A1BC,
    A1D⊥平面ABC,
    所以AD⊥BC,A1D⊥BC,AD∩A1D=D,
    AD,A1D⊂平面AA1D1D,
    所以BC⊥平面AA1D1D,
    又BC⊂平面BB1C1C,
    所以平面BB1C1C⊥平面AA1D1D.
    作A1E⊥D1D于E,
    则A1E⊥平面BB1C1C,
    连接CE,则∠A1CE为直线A1C与平面BCC1B1所成的角.
    由∠BAC=π2,BD=CD,BC=22,
    知AD=BD=CD=2,
    又由(1)知A1D⊥平面ABC,
    所以A1D=4a2-2,
    A1E=A1D·A1D1DD1=4a2-2×22a=2a2-1a,A1C=A1D2+CD2=2a.
    则sin∠A1CE=A1EA1C=2a2-12a2=12-1a4+2a2=12-(1a2-1) 2+1.
    由于1≤a≤2,所以14≤1a2≤1,
    所以78≤sin∠A1CE≤12.
    故直线A1C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为[78,12].
    14.如图(1)四边形ABCD为梯形,AB∥CD,∠C=60°,点E在CD上,
    AB=CE,BF=13BD=3,BD⊥BC.现将△ADE沿AE折成如图(2)△APE位置,使得二面角PAEC的大小为60°.
    (1)求PB的长度;
    (2)求证:PB⊥平面ABCE;
    (3)求直线CE与平面APE所成角的正弦值.
    (1)解:因为AB∥EC,AB=EC,
    所以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则BC∥AE,
    又因为BD⊥BC,所以BD⊥AE,
    所以AE⊥FB,AE⊥FP,
    即∠PFB为二面角PAEC的平面角,为60°,
    又BF=3,PF=23,
    由余弦定理得BP2=BF2+PF2-2BF·PFcs∠BFP=9,
    即BP=3.
    (2)证明:因为BF=3,PF=23,
    BP=3,满足BF2+BP2=PF2,
    所以BF⊥PB.
    又因为BF⊥AE,PF⊥AE,且BF∩PF=F,
    所以AE⊥平面PFB,则AE⊥PB,
    而BF∩AE=F,
    所以PB⊥平面ABCE.
    (3)解:作BN⊥PF于点N,连接AN,
    由(2)可知,AE⊥平面BFP,BN⊂平面BFP,
    所以AE⊥BN,
    又PF∩AE=F,
    所以BN⊥平面APE,
    所以AN是AB在平面APE内的射影,
    所以∠BAN是直线AB与平面APE所成的角.
    在直角三角形FBN中,BN=BF·sin 60°=32,
    所以sin∠BAN=BNAB=322=34.
    所以直线AB与平面AP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
    因为AB∥CE,
    所以直线CE与平面AP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a,b⊂αa⋂b=Ol⊥al⊥b
    ⇒l⊥α
    性质
    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a⊥αb⊥α⇒a∥b
    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
    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
    l⊥αl⊂β⇒α⊥β
    性质
    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一直线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α⊥βl⊂βα⋂β=al⊥a⇒l⊥α
    知识点、方法
    题号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2,5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3
    求空间角
    4,6,7,12,13
    综合问题
    8,9,10,11,14
    相关学案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复习第3节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讲义):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复习第3节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讲义),共37页。

    高考数学复习第八章 第四节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复习第八章 第四节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导学案),共2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必备知识·精归纳,常用结论,基础小题·固根基,加练备选,方法提炼,对点训练,思维导图·构网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sx/tb_c4000306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优秀导学案</a>,文件包含第07讲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教师版-高一数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A必修二第八章docx、第07讲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学生版-高一数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A必修二第八章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9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复习第4节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讲义)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