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河大版
- 8. 智能朗读机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9. 有趣的面具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11. 慧眼识物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12. 爱学习的智能机器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13. 无人驾驶来了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信息技术河南大学版(2020)第十课 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信息技术河南大学版(2020)第十课 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共3页。
内容来源:《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
主题:猜猜我是谁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通过体验智能软件和制作人工智能小程序,初步树立计算思维的信息素养。了解各类智能系统,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体验人工智能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2.教材分析
本课在上一课内容的基础上,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分析了人脸识别过程中各步骤的具体作用,并通过“AI 体验”中的“人脸对比”再次体验“人脸识别”功能,从而达到对人脸识别技术加深理解的目的。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课的学习和实践中对人脸识别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将通过学习“知识站”中的内容以及体验“人脸对比”功能,了解人脸识别各步骤的作用,并能找出影响人脸识别结果的原因。
4.学习目标:
目标一:了解人脸识别的过程;
目标二:了解影响人脸识别结果的因素。
5.教学重难点:
重点:记住人脸特征的方法。
难点:影响人脸识别结果的因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人脸识别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给同学新奇感,顺利过渡到新课。
二
任务驱动
合作探究
任务一:人脸对比
活动一:体验人脸对比功能
1.登录“爱熊智学空间”,选择“AI体验”。
2.单击“人脸对比”,体验人脸对比功能,上传两张同一个人的脸部照片,观察对比结果。
活动二:观察脸部特征
1.观察面部特征。
2.试着找一找小李。
学生体验人脸对比功能。
学生观察几个人的脸部特征。
在学习任务和小组合作的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习制作自己的小程序,并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信息素养水平。
三
拓展
早在20世纪,科学家就提出了生气、害怕、厌恶、开心、悲伤、惊讶、中立等基础表情。这些基础表情还能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表情。例如,当人们遇到意外的惊喜时,应该是既开心,又惊讶。表情是人内心的直观反映,表情识别技术是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要方面。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能够对人脸的面部表情进行识别,未来,机器人想要更好地跟人类交互,表情识别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拓展知识
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人脸识别系统的步骤。
回顾总结
五
板书设计
猜猜我是谁
人脸识别系统
板书重点
强化理解
六
课后反思
反思得失
不断进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5课 下载平台资源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学习对象分析,教学目标,方法策略,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大学版(2020)六年级下册第十课 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5 十指飞舞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