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性学习],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共14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嗥鸣(há) 殷红(yīn) 屏障(zhàng) 絮絮叨叨(xù)
B.哺育(fǔ) 缠绕(chán) 萦绕 (yíng) 磕磕绊绊(kē)
C.调羹(gēng) 淳朴(chún) 粗拙(zhuō) 鲜为人知(xiān)
D.卓越(zhuó) 呜咽(yè) 镐头(gǎ) 至死不懈(xi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A.殷红(yīn)——(yān);
B.哺育(fǔ)——(bǔ);
C.鲜为人知(xiān)——(xiǎn);
故选D。
2.下列语句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句是( )
A.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叠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
B.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40多岁了,已经是妇儒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儿仍然时有发生。
C.他简直就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D.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绢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A.警报叠起——警报迭起;
B.妇儒皆知——妇孺皆知;
D.苛绢杂税——苛捐杂税;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经过一年的封闭训练,奥运会上的他锋芒毕露,一下拿下好几个金牌!
B.看到水里似乎有鱼,他满心欢喜,等到下水去抓,才发现那些鱼儿不可捉摸。
C.诸葛亮一生对汉室忠心耿耿,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雷锋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锋芒毕露,意思是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正确;
B.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不能用来写鱼抓不到,望文生义;
C.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正确;
D.当之无愧,意思是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正确;
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
B.我们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C.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进入江油一中后,她一直始终参加学校女子足球队训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
A.搭配不当,应去掉“人”;
C.缺少主语,应去掉“随着”或“使”;
D.成分赘余,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
故选B。
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④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A.③⑥①⑤④②B.③⑤④②⑥①
C.⑥①②③④⑤D.⑥②①④③⑤
【答案】B
【解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③句产总题句,评价汉字的意义,⑤承前句说明汉字的特点,④承前句用专家学者的观点证明前句中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任何科技无法模拟和取代”,②句在前面议论的基础上转折,指了目前汉字的困境,⑥承前句议论具体说明人们对汉字的疏离,①承前句所说现象强调严重性。故选B。
二、(4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邴原①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①邴(bǐng):姓。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②恻(cè):心中悲伤。③苟:如果。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言辞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岂:难道
C.童子何泣 何:为什么
D.欲书可耳 书:读书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孤常读书 邴原少孤
B.卿今者才略 凡得学者
C.肃遂拜蒙母 于是遂就书
D.过书舍而泣 人不知而不愠
8.请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9.【甲】【乙】两文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写____________,乙文侧重赞美_____________。
【答案】6.A 7.C
8.(1)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已)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2)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免费教你,不收学费。
9.①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 ②邴原少而好学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辨析。
A.孤:名词,古时王侯的自称/名词用作动词,成为孤儿;
B.者:助词,不译/……的人;
C.遂:介词,于是、就/介词,于是、就;
D.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吴下,泛指吴地;阿蒙,吕蒙的小名;
(2)重点词:苟,如果;徒,白白地;资,钱物。
【9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甲】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侧重写“读书可以改变人”的角度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乙】文记叙了邴原小时候失去了父亲,家里贫穷不能读书,“过书舍而泣”,可见他对读书的渴望,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进入学舍,发奋读书。这个故事侧重赞美了邴原“好学”的美好品质。告诉人们:一个人尽管处于困苦的境遇,也要保持一颗渴求知识的心。
参考译文:
【甲】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才分别。
【乙】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老师说:“你如果有志读书,我可以做你的老师教你,不收一分钱。” 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6分)
三、(1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①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注】①耒(lěi):古代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1)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一二句的画面。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1)雨后,一群耕人正在小树林的土堆旁,扶着耒交谈着。/花朵经春雨的润泽,竞相开放,娇艳美丽。而花丛外,鸥鸟拍打着翅膀,时而飞起又时而落下,悠然自在。
(2)由春雨带来的喜悦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描绘画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农夫扶着犁低语于林旁山丘,花丛外面不时落下一只白鸥。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耕人”“耒”“林丘”“花”“鸥”,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写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一群耕农在小树林的土堆旁谈论着什么;“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正面点题,看着眼前的景象,经诗人观察后发现一处野塘,水已溢出,虽未写春雨本身,但写了春雨后的景象和春雨带来的“喜”意。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乐府诗集·木兰诗》)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5)写木兰从军后艰苦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晚春》中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雄兔脚扑朔 (2)何人不起故园情 (3)马上相逢无纸笔 (4)明月来相照 (5)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6)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四、[综合性学习](6分)
12.孟子云:“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爱国是人之本能,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七8班将要开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活动中,大家讲了许多名人爱国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材料的内容。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到国外考察实业。到了美国,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3)小张对这次活动不以为然,他认为同学们还处在学生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至于爱国,那是长大后才可能付诸实践的事,现在谈爱国为时尚早。请你写一段话劝说小张同学积极参加活动。
【答案】(1)示例:①回望历史,立志报国;②铭记历史,励志报国;③团结奋进,振兴中华;④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等
(2)吉鸿昌在美国受到不公平待遇,以书写“我是中国人”的木牌来维护民族尊严。
(3)小强同学,爱国与学习并不矛盾。现在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作贡献,不就是爱国的体现吗?而且,爱国不分年龄,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用适当的方式来爱国。所以,让我们一起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吧!
【解析】
(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
按照题干要求,围绕“爱国”的主题,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即可。示例:立大志,愿凭双肩担道义;树雄心,誓把青春献祖国。
(2)本题考查提炼与概括能力。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到国外考察实业”点明人物“吉鸿昌”,“到了美国,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写吉鸿昌在美国受到不公平待遇,“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写他以书写“我是中国人”的木牌来维护民族尊严。故可概括为:吉鸿昌在美国受到不公平待遇,以书写“我是中国人”的木牌来维护民族尊严。
(3)本题考查劝说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中的劝说他人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第一步要分析情景,明确题意。本题根据题意,可知是劝说小强积极参加活动。第二步要正确、得体地表达。首先要礼貌地称呼对方(小强同学);然后结合爱国的主题去劝说。
首先,针对小明“认为同学们还处在学生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至于爱国,那是长大后才可能付诸实践的事,现在谈爱国为时尚早”可劝说其爱国与学习并不矛盾,学习也是为了国家,也是爱国的体现,每一个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应该以自己的方式爱国。最后鼓励其积极参加活动。注意语气要委婉,表达要得体。
五、(22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没有多余的疼
朱成玉
①在键盘上敲字的时候,忽然想,如果人生也有一个删除键,我会删除些什么呢?快乐幸福的时光自然舍不得删去,那么删去的就只有那些疼了。
②我想删去手指的疼。因为一分之差没有考上县城的重点高中,老师和家人都劝我复读一年,我却倔强地选择了离开学校。每天上午9点30分,是学校上课间操的时间,喇叭里传来熟悉的“广播体操”,一颗心便跟着疼了,再回不去本该属于自己的校园。于是更加发奋地自学,冬天,写字的手冻成了“馒头”,钻心的疼让我坐卧不宁,直到现在,每到下雨阴天,手指还会隐隐作痛,20多年以前的疼,就像一条甩不掉的蛇,紧紧尾随。
③我想删去肩膀的疼。在家待业的时候,临时在一个工地做了半年力工,手掌磨出许多大大的血泡,却也不能停下来,因为瓦匠等着我“伺侯”呢,炎炎烈日,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之后,又去粮库扛麻袋。黑压压的麻袋落到肩膀上,整个人一下子就蹲到了地上,如此反复,直到后来才慢慢地直起腰来,真不知道那一天是如何熬过来的,那是天底下最漫长的一天,我盼着天快点黑下来,快点,可是太阳,像故意和我作对一般,越发地把它那邪恶的热泼到我身上。回家之后,掀开衣服,看到肩膀上整个掀开了一层皮,里面嫩嫩的肉呼之欲出!母亲一边给我擦着药膏,一边心疼得直掉眼泪。
④我想删去脚掌的疼。刚结婚的时候,一贫如洗。租来的房子又小又破,冬天很冷,墙壁上到处是亮晶晶的霜花。买不起煤,就去后山打柴。有一天回来得晚,天已经黑了,妻子担心,拿着手电去山路上寻我。直至看到我拉着一车柴火,蹒跚归来时,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我告诉她,不敢快走,鞋子马上就要掉了底儿,她找个绳子帮我把鞋子绑上。脚冻了,又红又肿,害得我现如今走起路来都不是那么笔直。
⑤我想删去牙疼,我想删去头疼,我想删去失恋的疼,我想删去失去亲人的疼,我想删去各种各样的心疼,我想删去……太多太多的疼!
⑥我不知道,为何我的人生有如此多的疼,我似乎是疼痛银行的行长。
⑦但是现在,我感谢疼痛,每一次疼痛,都会带给你一次历练。就像一次一次地跌倒,让孩子学会了走路和奔跑,就像一次一次地摔伤,让鹰学会了飞翔。人生在世,谁没有疼的经历呢!有痛感的人生,是有盐、有钙的人生。
⑧疼是人生里最活跃的细胞,可以用它谱曲,用它填词,可以用它酿酒,用它泡茶。在岁月的喉结,轻轻将它吐出,可以换一曲妖娆的歌儿。疼是推着人往前走的风,你若想甩脱它,便闻不到它吹送到你跟前的花香了。
⑨人生没有多余的疼。赞叹珍珠的光芒时,别忘了,那是贝壳的眼泪,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璀璨。
13.文章以“人生没有多余的疼”作标题有何作用?
14.本文中对“疼”的叙述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15.赏析第⑦段划线句子的修辞手法。
就像一次一次地跌倒,让孩子学会了走路和奔跑,就像一次一次地摔伤,让鹰学会了飞翔。
16.读完这篇文章,对你人生的启迪是什么?
【答案】13.①揭示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②把生活中的疼痛升华为人生中的挫折,这种挫折实则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积淀。所以说“人生没有多余的疼”。
14.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前文用大量的篇幅写“我”想删去生活中的“疼”,后文笔锋一转写感谢疼痛。前面的“删去”为后面的“感谢”用铺垫。
15.把疼痛能给人带来的历练,比喻成孩子在跌倒中学会走路和奔跑,在摔伤中雄鹰学会飞翔,/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疼痛都会带给人历练的结果,突出“人生没有多余的疼”。
16.示例: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难免总会有疼痛;但人生的璀璨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
【解析】
【13题详解】
考查对标题作用的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根据第②段“我想删去手指的疼”,第③段“我想删去肩膀的疼”,第④段“我想删去脚掌的疼”,第⑤段“我想删去牙疼,我想刚去头疼,我想删去失恋的疼,我想刚去失去亲人的疼,我想删去各种各样的心疼,我想刚去……太多太多的疼”分析,“疼”表面上是说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疼痛。根据第⑦段“我感谢疼痛,每一次疼痛,都会带给你一次历练”,第⑧段“疼是推着人往前走的风,你若想甩脱它,便闻不到它吹送到你跟前的花香了”,第⑨段“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璀璨”分析,“人生没有多余的疼”,可知人生疼的经历是指人生中的挫折,这种挫折是一种历练,一种沉淀,可以磨砺璀璨的人生,故标题直接表明了作者对于疼痛的认知,表明了对人生中的挫折与磨难的情感态度,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14题详解】
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文章第②至⑥段写了“我”想删去手指的疼、肩膀的疼、脚掌的疼、牙疼、头疼、失恋的疼等等太多的疼,因为它们带给“我”痛苦,这是“抑”;但后文第⑦至⑨段笔锋一转,写“我”感谢疼痛,因为每一次疼痛,都会带给人一次历练,这是“扬”。写前面的“删去”目的是为后面写“感谢”作铺垫。故对“疼”的叙述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15题详解】
考查句子的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我感谢疼痛,每一次疼痛,都会带给你一次历练。就像一次一次地跌倒,让孩子学会了走路和奔跑,就像一次一次地摔伤,让鹰学会了飞翔”,把疼痛能给人带来的历练,比喻成孩子在跌倒中学会走路和奔跑,在摔伤中鹰学会飞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每一次疼痛,都会带给你一次历练”,给人带来成长,突出主题“人生没有多余的疼”,表达了对疼痛的感谢之情。
【16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的启悟能力。认真研读文章,结合文章内容得出启示。围绕第⑦段“人生在世,谁没有疼的经历呢!有痛感的人生,是有盐、有钙的人生”,第⑧段“疼是推着人往前走的风,你若想甩脱它,便闻不到它吹送到你跟前的花香了”,第⑨段“人生没有多余的疼。赞叹珍珠的光芒时,别忘了,那是贝壳的眼泪,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璀璨”等内容得出启示。此题开放,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有了生活中各种疼痛的存在,才让我们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感触良深,才扎扎实实地铺垫了成长的基石。珍珠的光芒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璀璨,人生的光芒也是用挫折磨砺出来的璀璨。
(二)(10分)
我长大了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②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③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④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⑤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⑥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⑦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⑧此时,已有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⑨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⑩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⑪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⑫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⑬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⑭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⑮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⑯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7.第⑦段文中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18.第⑧段中说,“此时,已有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19.第⑧段中说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20.文章为什么要详写“撞人”和“吃晚饭”呢?
21.“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7.环境,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
18.因为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19.想象中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因为他亲眼看到我闯了祸,而闯祸是要受惩罚。
20.文章要突出的是我如何意识到什么是“长大”,“撞人”和“吃晚饭”交代了我意识到长大的具体内容。
21.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长大”,“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辨析。
结合画线句“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可知,这是环境描写。结合第⑦段“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可知,正因为这样的天气,才导致了邻居家的孩子撞到老太太,因此这里的环境描写解释了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也为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这一情节作了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8题详解】
本题是对内容理解。
结合本文第⑥段“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第⑦段“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可知,“我”惭愧的原因是: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19题详解】
本题是考查补写人物心理。作答本题时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在陈述人物心理,注意要符合人物性格,符合当时情况。根据第⑧段“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第⑨段“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第⑬段“想来会少些责骂”,第⑭段“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可知,因为父亲目睹了“我”闯祸,在“我”的潜意识里闯了祸就会被数落和惩罚,因此“我”想象家里的气氛可能是:父母都板着脸,严厉的批评和责骂我,让我以后在外面少闯祸。
【20题详解】
本题是对文章详略安排的考查。详略的安排要根据文章的中心来选择,突出表现文章主旨的内容要详写,反之则略写,本文主要通过写“我”坐的车撞了老太太之后,领居家孩子逃之夭夭,“我”本想一走了之,但发现了老太太之后,“我”感到很惭愧,之后帮老太太收拾好散落的菜并送她回家,且决定常常去看她,本以为会被爸妈责骂,但爸妈并没有责骂“我”,而是让“我”明白了长大的含义。因此这篇文章的中心应是“‘我’如何意识到什么是长大”,而“撞人”和“吃晚饭”交代了我意识到长大的具体内容,突出了主题,因此要详写。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
结合第⑮段“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可知,“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这话告诉我们真正的“长大”不在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成熟,而是意味着能够承担责任,这句话也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六、写作(40分)
22.题目:我从没有这样__________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激动、舒畅、快乐、认真、自责、伤心、烦恼、懊悔”等。
②以写人、记事为主。写人要写出人物精神,使人物形象鲜明,富有立体感;记事要完整、具体,要有真情实感。
③书写要工整,字体要端正、匀称。
④字数在600字左右。
⑤文中不得出现泄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内容。
【答案】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文言文,古诗词,综合性学习,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