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5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5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解析版).docx
    第5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原卷版)第1页
    第5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原卷版)第2页
    第5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原卷版)第3页
    第5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解析版)第1页
    第5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解析版)第2页
    第5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5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原卷版docx、第5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解析版)训练范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第Ⅰ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甘南县校级一模)一著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7m/s B.9m/s C.11m/s D.10m/s【答案】D【分析】已知运动员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得到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0m/s。故选:D。2.(2023秋•南川区期中)关于刻度尺的使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测量前要选择量程、分度值适当的刻度尺 B.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正对 C.在记录数据后,在数值后面不必写出单位 D.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必须让刻度尺零刻度线或者整数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答案】C【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1)首先要观察刻度尺:①量程;②零刻度是否磨损;③分度值;(2)使用时: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解答】解:A、测量前要选择量程、分度值适当的刻度尺,故A正确;B、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刻度尺的刻度线,故B正确;C、在记录数据后,在数值后面必须写出所用单位,故C错误;D、测量时,物体的一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故D正确。故选:C。3.(2023秋•德化县期中)星期天,小明和同学一起乘公交车去公园参加义务劳动,公交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去,则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路旁的树 C.公交车 D.路旁的站牌【答案】C【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解答】解:小明坐在窗边,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去,树相对于公交车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而相对于地面、路旁的树和路旁的站牌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4.(2023秋•天河区期中)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A.教室长5庹,约8m(庹tuǒ: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教室课桌长4拃,约2.8m(拃zhǎ:张开手掌,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解答】解:A、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与自己的身高差不多,为1.6m,所以教室的宽度大约是5庹,约8m,此选项符合实际;B、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在0.7m左右,10步幅应该在7m左右,远小于30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在18cm左右,课桌的长度约为4拃,约为72c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食指的宽度在1cm左右,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c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A。5.(2023秋•厦门期中)甲、乙两物体运动路程比为1:2,时间比为3:1。则甲、乙运动速度比为(  )A.4:3 B.3:2 C.6:1 D.1:6【答案】D【分析】已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物体的路程和时间关系,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它们的速度之比。【解答】解:s甲:s乙=1:2,t甲:t乙=3:1,它们的速度之比:。故选:D。6.(2023秋•太原期中)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由东向西步行,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s~12s,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同时同地出发 C.4s~12s,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D.第8s时,甲、乙的速度相等【答案】A【分析】(1)在s﹣t图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由图可知甲、乙出发的时间;(3)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甲、乙的速度,据此判断以甲为参照物乙的运动的方向;(4)在s﹣t图中,两线相交的点表示物体物体相遇。【解答】解:A、由图可知,4s~12s,甲、乙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所以此时段,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t=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B错误;C、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则甲的速度:v甲===1.25m/s;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则乙的速度:v乙===0.625m/s;由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后运动,即向东运动,故C错误;D、由图可知,第8s时,甲、乙的位置相同,即此时甲、乙相遇,故D错误。故选:A。7.(2023秋•西安期中)2023年北京时间10月26日11时13分59秒,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载着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向中国自己的太空家园飞奔而去。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19时34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顺利打开“家门”,6名航天员热情相拥,一张“全家福”见证着中国航天的惊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射时以神舟十七号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B.发射时以神舟十七号火箭为参照物宇航员是向上运动的 C.分离时以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向上运动的 D.载人飞船完成对接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运动的【答案】C【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解答】解:A、发射时以神舟十七号火箭为参照物,地面相对于神州十七号的位置向上发生了变化,因此地面的是向下运动的,故A错误。B、发射时以神舟十七号火箭为参照物,宇航员与神州十七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因此宇航员是静止的,故B错误。C、分离时以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为参照物,载人飞船相对于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的位置向上发生了变化,因此载人飞船是向上运动的,故C正确。D、载人飞船完成对接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载人飞船与核心舱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因此,载人飞船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C。8.(2023秋•福清市期中)马拉松是国际上十分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爱锻炼的小明参加某地举行的马拉松青少年组比赛。在某段路程中,他一半上坡慢跑,一半下坡快速跑,其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m/s B.上坡跑的平均速度是1.6m/s C.下坡跑的平均速度是18m/s D.前一半路程上坡跑,后一半路程下坡跑【答案】A【分析】(1)由图可知这段路程和在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OA段的速度和AB段的速度,速度小的上坡跑,速度大的下坡跑。【解答】解:A、由图可知,这段路程s=3600m,所用的时间t=20min=1200s,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m/s,故A正确;BCD、由图可知,OA段的路程s1=1800m,所用的时间t1=5min=300s,则OA段的平均速度v1===6m/s,AB段的路程s2=3600m﹣1800m=1800m,所用的时间t2=20min﹣5min=15min=900s,则AB段的速度v2===2m/s,由于上坡慢跑,下坡快速跑,所以慢跑的速度小于快跑的速度,则可知上坡跑的平均速度2m/s,下坡跑的速度为6m/s,而且前一半路程是下坡跑,后半段路程是上坡跑,故BCD错误。故选:A。9.(2023秋•长沙期中)沿同一条直线向北运动的甲和乙,他们运动的位置相对于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30s内,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北运动 B.从t=30s开始,v甲>v乙,t=50s时,甲、乙相遇 C.50s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D.t=30s时,甲、乙相距50m【答案】B【分析】在s−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斜率等于速度;由图可以直接读出出发点的位置和时刻;路程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平均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解答】解:A、由图可知,0~30s内,甲静止,乙向北做匀速直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后运动,即向南运动,故A错误;B、从t=30s开始,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图线的倾斜程度更大,说明甲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多,也就是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在t=50s时,甲、乙在“100m”处相遇,故B正确;C、50s内,甲通过的距离是100m,乙通过的距离是100m﹣50m=50m,由公式v=可知,两者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D、由图可知,乙在t1=50s内运动的路程s1=50m,则乙的速度:v乙==1m/s;当t=30s时,乙运动的路程:s乙=v乙t=1m/s×30s=30m,则此时乙与参考点O的距离为50m+30m=80m;而甲在t=30s时,正在参考点O开始运动,所以甲、乙相距80m,故D错误。故选:B。10.(2023秋•社旗县期中)小聪同学五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10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五次的测量数据都是正确的 B.小聪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C.数据18.50cm中最后一位“0”无意义,应去掉 D.最终的测量结果为18.51cm【答案】D【分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2)在进行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找出分度值;(3)估读值不能去掉;(4)为减小测量误差,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解答】解:A.五次测量数据中,第三次的实验数据18.10cm与其余四次测量数据相差较大,为错误数据,故A错误;B.由数据18.52cm,18.52cm,18.10cm,18.50cm,18.51cm知,此刻度尺估读到mm的下一位,所以分度值为1mm,故B错误;C.18.50cm中最后一位“0”是估计值,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当刻度正好在整数刻度时,我们就应估读为“0”,故C错误;D.五次测量数据中,第三次的实验数据18.10cm与其余四次测量数据相差较大,为错误数据,应该去掉,则物体的长度应为:L=≈18.51cm,故D正确.故选:D。11.(2023秋•南山区期中)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三者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丙运动速度相同 B.开始运动10s后,甲在乙正西20米处 C.图B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丙在4s内通过的路程 D.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相同,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5:2【答案】D【分析】(1)根据第一个图象,分析出甲车的运动情况,由速度公式可求得甲车的速度;根据第二个图象,分析出乙车和丙车的运动情况,可知乙车及丙车的速度,由甲、乙、丙三车的速度,比较即可;(2)根据s=vt分析阴影部分的面积。【解答】解:A、在第一个s﹣t图象中,甲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说明甲在做匀速直线运动,t=5s时,s=20m,由v=可得甲车的速度v甲==4m/s,在第二个v﹣t图象中,乙车的速度v乙=6m/s,丙车的速度v丙=4m/s,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由v=可得,开始运动10s后,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v甲t′=4m/s×10s=40m,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v乙t′=6m/s×10s=60m,因此,甲在乙正西60m﹣40m=20m处,故B正确;C、图B中阴影部分的面积=速度×时间,所以阴影面积表示小车4s内通过的路程,故C正确;D、已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l:l,乙和丙所运动的时间之比,故D错误。故选:D。12.(2022秋•九龙坡区校级期中)某“闯关游戏”在笔直通道上每隔16m设有一个关卡,总共9个关卡(如图所示),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关卡放行时间为5s,关闭时间为2s,小海站在关卡1左侧18m远的A处,当关卡刚好放行时,他以4m/s的速度从A处匀速跑向关卡。之后,他从关卡5开始以5m/s的速度匀速通过剩下关卡到达距关卡9有20m的终点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海从A到关卡5所用时间为20.5s B.18s后小海与A处之间的距离为64m C.小海总共会被关卡挡住3次 D.小海从A到达终点B所用的时间为39s【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关卡放行时间为5s,关闭时间为2s,因此第一个关闭时间为5s~7s,第二个关闭时间为12s~14s,第三个关闭时间为19s~21s,以此类推;第四个关闭时间为26s~28s,第五个关闭时间为33s~35s,第六个关闭时间为40s~42s;(1)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求出到达关卡1用的时间,判断是否能顺利通过,再求出到达关卡2的时间,判断是否可以顺利通过,同理求出到达关卡3、4、5的时间;由上述分析可知第18s时所在的关卡,进而可求出小海与A处之间的距离;(2)已知从关卡5开始的速度为5m/s,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求出走完剩下的每个关卡的时间,可得出到达关卡6的时间,判断能否顺利通过,同理得出到达关卡7、关卡8和关卡9的时间,小海到达关卡9时,处于关闭时间,需等待35s﹣34.8s=0.2s才能通过关卡9,由此判断小海从A到达关卡9被挡住的次数,以及从A到B所用的时间。【解答】解: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关卡放行时间为5s,关闭时间为2s,因此第一个关闭时间为5s~7s,第二个关闭时间为12s~14s,第三个关闭时间为19s~21s,以此类推;第四个关闭时间为26s~28s,第五个关闭时间为33s~35s,第六个关闭时间为40s~42s;AB、小海到达关卡1用的时间:t1===4.5s;关卡放行时间为5s,小海过了关卡1后0.5s才闭合,因此关卡1小海能顺利通过,以后以4m/s的速度走过16m所用的时间:;到达关卡2的时间为8.5s,不在关闭时间内,小海能顺利通过关卡2,小海到达关卡3所用时间为8s+4.5s=12.5s,在第二个关闭时间内,此时关卡已经关闭了12.5s﹣12s=0.5s,小海不能通过顺利关卡3,需等待14s﹣12.5s=1.5s,小海过关卡3时的时间为14s,小海到达关卡4的时间为18s,小海能顺利通过关卡4,小海到达关卡5的时间为22s,小海能顺利通过关卡5。18s时小海到达关卡4,此时小海与A处之间的距离为:s4=18m+3×16m=66m;故A、B错误;CD、他从关卡5开始以5m/s的速度匀速通过剩下关卡,走完每个关卡所用的时间:t′===3.2s;小海到达关卡6,所用的时间为:t6=22s+3.2s=25.2s,小海能顺利通过关卡6,小海到达关卡7,所用的时间为:t7=25.2s+3.2s=28.4s,小海能顺利通过关卡7,小海到达关卡8,所用的时间为:t8=28.4s+3.2s=31.6s,小海能顺利通过关卡8,小海到达关卡9,所用的时间为:t9=31.6s+3.2s=34.8s,此时关卡关闭34.8s﹣33s=1.8s,小海需等待t=35s﹣34.8s=0.2s,小海从A到通过关卡9时,所用的时间为35s,小海被挡住两次,小海从A到达终点B所用的时间为:t总=t9+=35s+=39s,由以上分析可知,C错误,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3.(2023秋•庐江县期中)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刻度尺  乙 ,乙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  2.80 cm。如图停表显示的是小明体测时跑完1000m所用的时间,则该停表的示数为  228.7 s。【答案】乙;2.80;228.7。【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从0刻度线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用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的长度,注意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停表中间的小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1)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小格,其分度值是0.1cm,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刻度尺乙;物体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L=2.80cm。(2)停表中间的小表盘上,每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指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小表盘的读数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代表0.1s,因为小表盘偏向“4”一侧,所以大表盘指针的读数为48.7s,停表的读数为4min48.7s=228.7s。故答案为:乙;2.80;228.7。14.(2023秋•德化县期中)我国自主研制的超音速巡航战斗机具备电磁隐身、超视距攻击等优异性能,该战斗机最大航行速度达2.5倍声速,为  850 m/s。该战斗机以2.5倍声速的航行速度飞行100s通过的路程为  85 km。(设声速为340m/s)【答案】850;85。【分析】根据题意求出战斗机的最大航行速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战斗机通过的路程。【解答】解:战斗机的最大航行速度v=2.5v声=2.5×340m/s=850m;由v=可知,战斗机通过的路程Ls=vt=850m×100s=85000m=85km。故答案为:850;85。15.(2023秋•临潼区期中)“遥遥领先”成为2023年度热词,华为Mate60Pro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又一次超越,其搭载的麒麟9000s处理器为5nm制程芯片。5nm可换算成  5×10﹣9 m,星际间的距离我们通常用长度单位  光年 来表示。在实际测量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该差异  不能 (选填“能”或者“不能”)避免。【答案】5×10﹣9;光年;不能。【分析】1nm=10﹣9m;星际间的距离用光年表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解答】解:5nm=5×1nm=5×10﹣9m;星际间的距离用光年表示;在实际测量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该差异叫做误差,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答案为:5×10﹣9;光年;不能。16.(2023秋•平潭县期中)如图为小宇用手机APP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截图。分析该图可知:他本次跑步时间为  15 min,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  0.9 m。【答案】15;0.9【分析】由数据截图可知,知道跑步步数、步频,可求跑步时间;知道时速,利用v=求跑步距离;跑步距离除以跑步步数可得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解答】解:由数据截图可知,跑步步数为2250步,步频为150步/min,跑步时间:t==15min=0.25h,由v=得跑步距离:s=vt=8.10km/h×0.25h=2.025km=2025m,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L==0.9m。故答案为:15;0.9。17.(2023秋•方城县期中)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在火箭升空的过程中,飞船相对于火箭是  静止 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此时相对于火箭,飞船是  运动 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答案】静止;运动。【分析】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在火箭升空的过程中,飞船相对于火箭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飞船相对于火箭是静止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此时相对于火箭,飞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飞船此时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运动。18.(2023秋•芦溪县期中)如图是小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过程的示意图,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小球通过AB和BC所用的时间均为0.1s,由图可知,该小球的运动是  变速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0.2 m/s。【答案】变速;0.2。【分析】(1)小球通过AB和BC所用的时间均为0.1s,由图可知路程不同可判断运动情况;(2)由图得出AC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求出速度的大小。【解答】解:(1)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小球通过AB和BC所用的时间均为0.1s。由图可知路程不同可判断小球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2)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sAC=4.00cm;tAC=2×0.1s=0.2s;vAC===20cm/s=0.2m/s。故答案为:变速;0.2。19.(2023秋•重庆期中)如图所示的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此时,若以战机下面的白云为参照物,战机是  运动 的;若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  静止 的。【答案】运动;静止。【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要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战机相对于白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相对于白云是运动的。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故任何两架战斗机之间的位置都没发生变化。故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静止的。故答案为:运动;静止。20.(2023秋•龙泉驿区期中)在某次军事行动过程中,一名空降兵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经15s下落210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落地,整个过程用时30s。该名空降兵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的路程为  90 m,整个跳伞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10 m/s。【答案】90;10。【分析】由空降兵的v﹣t图象可以看出,在0﹣10s内空降兵的下降速度先越来越大、后减小;在10﹣15s内空降兵的下降速度越来越小,15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中的体现形状,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再根据速度公式v=求空降兵下落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由空降兵的v﹣t图象可知,在0﹣10s内空降兵的下降速度是先是变大后变小,在10﹣15s内空降兵的下降速度越来越小;15s后空降兵以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题可知,空降兵在0﹣15s下落的路程为s前=210m,由图象可知,15s后空降兵以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空降兵在15﹣30s通过的路程为:s后=vt后=6m/s×15s=90m;空降兵通过的总路程为:s=s前+s后=210m+90m=300m,总时间为t=30s,则整个过程中空降兵下落的平均速度:v′===10m/s;故答案为:90;10。21.(2023•新民市校级模拟)心电图仪(如图丙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可推知乙的心率  75 次/min;则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  25 mm/s。【答案】75;25。【分析】从图甲可知1s时间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坐标纸的速度;同一台心电图仪出纸速度相同;从图乙中可知乙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出纸的路程,再根据v=可求出乙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进而可得出乙的心率。【解答】解:由图甲可知在1s时间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路程是25mm。坐标纸的速度:v===25mm/s=0.025m/s;同一台心电图仪出纸速度v相同,由图乙可知乙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出纸的路程s′=20mm,由v=可知乙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t′===0.8s,故乙的心率即1min内心跳的次数为:n==75次。故答案为:75;25。22.(2022秋•射洪市期末)如图所示,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闪亮一次,照出的甲、乙两个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则甲物体做 匀速直线 运动,两物体的运动速度之比是v甲:v乙= 3:5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根据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确定甲的运动状态;(2)根据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计算速度之比。【解答】解:(1)根据图甲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因此甲做匀速直线运动;(2)根据图甲和图乙可知,t甲:t乙=5:3;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所以V甲:V乙=t乙:t甲=3:5。故答案为:匀速直线;3:5。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4分)23.(2023秋•庐江县期中)小明想测量一厚薄均匀的纸带厚度,他找来了一把毫米刻度尺和一只圆铅笔。步骤如下:A.把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形铅笔上,如图所示。B.用刻度尺测出纸带内圈直径D1和外圈直径D2。C.数出纸带紧密环绕的圈数为n。(1)通过计算得出纸带的厚度d=  (用D1、D2和n表示);(2)若纸带环绕较松,则测得纸带的厚度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答案】(1);(2)偏大。【分析】(1)由于受刻度尺分度值的影响,均匀纸带的厚度很难直接测量,可用利用圆环和铅笔直径的差值计算出多层纸带的厚度,然后再计算一层纸带的平均厚度,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小测量误差;(2)纸带没有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时,抓住测量D2的偏差情况,分析纸带厚度的偏差情况。【解答】解:(1)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d=。(2)若纸带没有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时,导致测量D2会偏大,从而使纸带的厚度测量值偏大。故答案为:(1);(2)偏大。24.(2023秋•沈丘县月考)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1所示。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1)利用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0.67 s(保留两位小数)。(2)由这个测试可见, 原行驶速度 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3)如图2所示,能正确描述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v﹣t图象是  C (填字母)。【答案】(1)0.67;(2)原行驶速度;(3)C。【分析】(1)读出司机的反应距离,根据v=求出反应时间;(2)分析表中的制动距离和原始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3)汽车的刹车过程分为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反应距离内汽车以原行驶速度匀速行驶,制动距离内汽车受到摩擦力作用均匀减速,最后停止运动。【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距离s1=11m,原行驶速度v1=60km/h≈16.7m/s,由v=可知,反应时间t1==≈0.66s;反应距离s2=15m,原行驶速度v2=100km/h≈22.2m/s,反应时间t2==≈0.68s,反应距离s3=19m,原行驶速度v3=60km/h≈27.8m/s,反应时间t3==≈0.68s,反应时间t==≈0.67s;(2)由这个测试可见,汽车的原行驶速度不同,造成了汽车的制动距离不同,所以原行驶速度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3)汽车刹车过程分以原行驶速度匀速行驶和由原始速度开始均匀减速直到速度为0,所以v﹣t图象如图C所示;故答案为:(1)0.67;(2)原行驶速度;(3)C。25.(2023秋•站前区校级月考)暑假,小阳去水上游乐场游玩,从滑道上冲下来的感觉太刺激了,他想知道物体从斜面上下滑时的速度怎样变化,于是他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木块、挡板等实验器材“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 、 停表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稍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方便计时 ;如果坡度太小,则小车可能  不能下滑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A、B和C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路程是  0.900 m,小车通过斜面B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0.5 m/s;(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6)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vAB、vBC、vAC三者的大小关系: vBC>vAC>vAB (用“>”连接)。时间中点速度和路程中点速度相比  < (填“<”“=”或“>”)。(7)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B、C点计时均准确,则会影响vAB、vBC、vAC三者中  2 个(选填1、2、3)。(8)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  不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  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答案】(1);(2)刻度尺;停表;(3)方便计时;不能下滑;(4)0.900;0.5;(5)变速;(6)vBC>vAC>vAB;<;(7)2;(8)不正确;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分析】(1)该实验是通过测量路程和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2)根据长度的测量和时间的测量选取测量工具;(3)斜面的坡度小,小车运动得慢,运动的时间长一些便于记录时间;(4)根据图示确定各段的路程和时间,再由可求平均速度;(5)根据平均速度的大小判断小车的运动情况;(6)由图示信息可求不同路程内的平均速度,进而比较其大小;(7)过了A点后开始计时使时间的测量值偏小,再由可判断其平均速度的误差;(8)根据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析。【解答】解:(1)该实验是通过测量路程和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该实验原理是;(2)长度的测量用刻度尺,时间的测量用停表;(3)斜面的坡度小,小车运动得慢,运动的时间长一些便于记录时间;如果坡度太小,则小车可能不能下滑;(4)由图知,AC段的路程sAC=10.00dm﹣1.00dm=9.00dm=0.900m,运动时间tAC=15:35:23﹣15:35:20=3s,则;BC段的路程sBC=6.0dm﹣1.0dm=5.0dm=0.5m,运动时间tBC=15:35:23﹣15:35:22=1s,则;(5)由(4)的计算可知,小车AC段和BC段的速度不同,所以小车全程做变速直线运动;(6)由图示可知,AB段路程sAB=10.0dm﹣6.0dm=4.0dm=0.4m,用时tAB=2s,则;可见vBC>vAC>vAB;因为小车做速度越来越大的变速运动,路程的中点在B点的下方,时间的中点在B点的上方,则有:;(7)过了A点后开始计时使AB段、AC段时间的测量值偏小,由可知,所测AB段、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B、C点计时均准确,所以对BC段没有影响,故会影响vAB、vBC、vAC三者中2个;(8)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他的方案是错误的。故答案为:(1);(2)刻度尺;停表;(3)方便计时;(4)0.900;0.5;(5)变速;(6)vBC>vAC>vAB;<;(7)2;(8)不正确;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26.(2023秋•兰陵县期中)小明准备从兰陵图书馆骑自行车到兰溪湿地,利用手机地图软件查出出行路线。(已知1公里=1km)(1)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他的平均速度应是多少km/h?(2)若他采用骑电动车方案,电动车的平均速度为20km/h,则在此过程中节约时间是多少分钟?【答案】(1)在此过程中,他的平均速度应是11.6km/h;(2)在此过程中节约时间是6.3min。【分析】(1)由图可知出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采用骑电动车方案时所用的时间,据此求出节约的时间。【解答】解:(1)由图可知,出行的路程s=2.9km,所用的时间t=15min=0.25h,在此过程中,他的平均速度:v===11.6km/h;(2)由v=可知,采用骑电动车方案时所用的时间:t′===0.145h=8.7min,则在此过程中节约时间Δt=t﹣t′=15min﹣8.7min=6.3min。答:(1)在此过程中,他的平均速度应是11.6km/h;(2)在此过程中节约时间是6.3min。27.(2023秋•龙华区期中)狗和兔子从同一地点O出发,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到B点,OB之间的距离为650m,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如图所示,则:(1)小狗的速度为多少?(2)狗和兔子第一次相遇时,需要多长时间?(3)兔子在50s后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答案】(1)小狗的速度为10m/s;(2)狗和兔子第一次相遇时,需要20s;(3)兔子在50s后的平均速度是25m/s。【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狗的速度;(2)由图可知小狗和兔子第一次相遇时小狗运动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狗和兔子相遇的时间;(3)由图可知兔子在50s后的运动状态,由图可知50s~60s兔子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兔子在50s后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由图可知,狗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所以狗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且狗运动600m所用的时间为60s,则狗运动的速度v===10m/s;(2)由图可知,小狗和兔子第一次相遇时小狗运动的路程s′=200m,由v=可知,狗和兔子相遇的时间:t′===20s;(3)由图可知,兔子在50s后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所以兔子在50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50s~60s通过的路程s″=450m﹣200m=250m,则兔子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v″===25m/s,即兔子在50s后的平均速度为25m/s。答:(1)小狗的速度为10m/s;(2)狗和兔子第一次相遇时,需要20s;(3)兔子在50s后的平均速度是25m/s。28.(2023秋•西安期中)科学家研究发现:司机未饮酒的反应时间为1s,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驾车反应距离刹车以15m/s沿马路匀速直线行驶。(已知刹车距离为2.5m,刹车时间为1s)(1)司机未饮酒时的反应距离是多少?(2)如图所示,司机在A点发现前方危险情况,在图中的B点才做出踩刹车动作,车头正中间刚好到C点刹停,若司机从发现行人到车辆完全停下来的距离为32.5m,通过计算判断司机是否饮酒?(3)在第二问的基础上,司机在A点发现前方危险情况的同时,一行人正从路边距离C点3m的D点横穿马路,该行人至少以多少m/s的速度才能从车前穿过且不被车撞到?(注:该车的宽1.8m)【答案】(1)司机未饮酒时的反应距离是15m。(2)通过计算可知司机饮酒。(3)该行人至少要以1.3m/s的速度才能从车前穿过且不被车撞到。【分析】(1)速度和时间已知,利用速度公式得到司机未饮酒时的反应距离;(2)用总路程减去刹车距离得到反应距离,速度已知,利用速度公式得到司机实际的反应时间,从而判断其是否饮酒;(3)先求出司机由A点到C点用的时间,然后求出人在车到达C点时至少需要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得到行人保证安全的最低速度。【解答】解:(1)司机的速度v=15m/s,未饮酒的反应时间为1s,司机未饮酒时的反应距离s=vt=15m/s×1s=15m。(2)司机实际的反应距离s'=32.5m﹣2.5m=30m,司机实际的反应时间t'==2s,实际反应时间为未饮酒时的2倍,故该司机饮酒。(3)司机从A点到C点用的时间t″=2s+1s=3s,行人要保证能够从车前安全通过,则在3s内通过的路程至少为s″=3m+=3.9m,行人的最低速度为v″===1.3m/s。答:(1)司机未饮酒时的反应距离是15m。(2)通过计算可知司机饮酒。(3)该行人至少要以1.3m/s的速度才能从车前穿过且不被车撞到。29.(2023秋•长沙期中)如图所示,某一实验室内有一宽度L为1.8m的跑道,假设有两辆相同的玩具车停在跑道中线处,玩具车的长度l为0.4m,宽度d为0.2m,前后两车间的间距L0为1.2m。某智能机器人处于C处。如图,A车车头恰好对齐CD连线(CD与跑道垂直)。(1)若机器人沿CD通过跑道需要6s,则机器人的运动速度为多少?(2)若A、B两车速度均为0.4m/s,从图示位置出发向右运动,到两车尾通过CD连线分别需要多长时间?(3)若A、B两车速度均为0.4m/s,从图示位置出发向右运动,同时机器人从C向D运动,试通过计算分析,要使机器人均不与A、B两车碰撞,则机器人运动速度的取值范围是多少?【答案】(1)若机器人沿CD通过跑道需要6s,则机器人的运动速度为0.3m/s;(2)A车尾通过CD连线需要1s,B车尾通过CD连线需要5s;(3)若A、B两车速度均为0.4m/s,从图示位置出发向右运动,同时机器人从C向D运动,要使机器人均不与A、B两车碰撞,则机器人运动速度的取值范围是0.25m/s<v<0.8m/s或0m/s<v<0.16m/s。【分析】(1)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机器人的运动速度;(2)已知路程和速度,根据速度公式计算A车尾通过CD连线的时间和B车尾通过CD连线的时间;(3)①机器人在AB之间通过小车过道:若机器人速度最大,则应在A车刚刚通过CD连线时到达A车左后方,即沿CD且未过通道中线距中线0.1m处,根据s1=计算机器人的运动距离,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机器人的最大速度,若机器人速度最小,则应在B车车头到达CD连线之前到达B车右前方,即沿CD通过中线且距中线0.1m 处,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小车B需用时,根据s2=计机器人运动距离,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机器人的最小速度,进一步确定机器人在AB之间通过小车过道,其速度的取值范围;②机器人在B车通过CD连线之后通过小车过道:机器人速度最大,则应在B车刚刚通过CD连线时到达B 车左后方,即沿CD且未过通道中线距中线0.1m 处,根据s1=计算运动距离,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机器人的最大速度,进一步确定机器人在B车通过CD连线之后通过小车过道时其速度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机器人的运动速度:v1===0.3m/s;(2)A车尾通过CD连线的时间:tA===1s;B车尾通过CD连线的时间:tB===5s;(3)①机器人在AB之间通过小车过道:若机器人速度最大,则应在A车刚刚通过CD连线时到达A车左后方,即沿CD且未过通道中线距中线0.1m处,机器人的运动距离 m,机器人的最大速度 ,若机器人速度最小,则应在B车车头到达CD连线之前到达B车右前方,即沿CD通过中线且距中线0.1m 处,小车B需用时 ,机器人运动距离 ,机器人的最小速度 ,因此,机器人在AB之间通过小车过道,其速度的取值范围为 0.25m/s<v<0.8m/s;②机器人在B车通过CD连线之后通过小车过道:机器人速度最大,则应在B车刚刚通过CD连线时到达B 车左后方,即沿CD且未过通道中线距中线0.1m 处,运动距离 ,机器人的最大速度 ,因此,机器人在B车通过CD连线之后通过小车过道,其速度的取值范围为 0m/s<v<0.16m/s。答:(1)若机器人沿CD通过跑道需要6s,则机器人的运动速度为0.3m/s;(2)A车尾通过CD连线需要1s,B车尾通过CD连线需要5s;(3)若A、B两车速度均为0.4m/s,从图示位置出发向右运动,同时机器人从C向D运动,要使机器人均不与A、B两车碰撞,则机器人运动速度的取值范围是0.25m/s<v<0.8m/s或0m/s<v<0.16m/s。30.(2023秋•深圳期中)为了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高速收费站建有ETC专用通道,专用通道需要汽车安装ETC卡(如图甲所示),图乙是ETC专用通道示意图,当汽车进入ETC卡读取器识别范围的时候,卡上的信息被读取,同时栏杆机将横杆抬起,汽车无需停车就实现了缴费,大大节约了通站时间。(1)汽车在运动时ETC卡相对于汽车是  静止 的,相对于地面是  运动 的(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2)汽车通行ETC通道的过程  属于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机械运动。(3)某一ETC通道,栏杆机距ETC卡读取器10m,横杆在位置一(如图丙所示)时距地面高度1.2m,栏杆机启动后横杆水平段沿竖直方向以0.2m/s的速度匀速抬起。某人驾驶一台车高为1.6m的SUV车通过该ETC通道,车距离ETC卡读取器5m时被读取信息,假设栏杆机横杆水平段同时抬起,以SUV车的高度,车速太快、横杆抬起高度不够,会撞杆违章。请你运用题目所给的条件,SUV车匀速顺利通过通道的最快速度是  7.5 m/s。(4)某市郊区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上标记着“限速40”和“距收费站2km”的字样,如果此时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该车  没有 (选填“有”或“没有”)违反交通规则,照这样的速度行驶,再经过  200 s汽车就可以到达ETC收费站。【答案】(1)静止;运动;(2)属于;(3)7.5;(4)没有;200。【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2)物体位置改变的运动称为机械运动。(3)根据汽车的高度计算汽车刚好通过时横杆上升的高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抬起横杆所用的时间,根据汽车通过的距离和时间求出速度的大小。(4)此时汽车的速度进行单位换算,与“限速40”相比较,判断汽车是否超速;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汽车到达ETC收费站。【解答】解:(1)汽车在运动时,ETC卡固定在车上,相对于汽车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是静止的;ETC卡与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2)汽车通行ETC通道时,位置发生了改变,属于机械运动。(3)SUV的高度为1.6m,当横杆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6m时,汽车刚好能通过,则横杆上升的高度为:h=1.6m﹣1.2m=0.4m;根据v=可知,横杆上升的时间为:t===2s;汽车到横杆的距离为:s=5m+10m=15m;则汽车的最大速度为:v'===7.5m/s;(4)“限速40”是指汽车的速度不得超过40km/h,此时汽车的速度v″=10m/s=36km/h<40km/h,故该车没有超速;照这样的速度行驶,汽车到达ETC收费站t″===200s。故答案为:(1)静止;运动;(2)属于;(3)7.5;(4)没有;200。 2250150总步数:步步频:步/分钟8.10124时速:千米/时消耗:大卡原行驶速度v/(km•h﹣1)反应距离s1/m制动距离s2/m6011208015341001954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