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光现象》这章,在八上这本书中,有着启下的作用,为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这章中,有较多的光学实验,如何将这些实验进行重组,是我重点设计的部分。在整理本章的知识点时,发现本章的光学现象都与“影”字密不可分,如:影子,阴影,倒影等。因此,我选择以“影”这个字作为我本节课的“抓手”。
二.教学目标
通过“影”字的拆解,复习光的色散实验,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
通过“影”字的组词,了解光的两种传播规律: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
通过复习两个重要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体验科学探究物理实验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为了引出本节课的“抓手”,我采用了“猜字谜”的形式,以“景上添须少一页”为题,简单的字谜,学生非常感兴趣,并且非常顺利的猜出了谜底“影”。 之后,借用语文学习中“拆字法”,将“影”字分为取其音的“京”字、取其形的“彡”字和取其意的“日”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活动一——“回忆太阳光”。
教师:提到太阳光,你会想到我们做过的什么实验呢?
学生回想:光的色散实验
教师:请问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请你上来为我们展示一下这个实验的现象。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模拟光的色散实验)
教师: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光?
学生:红外线和紫外线。
教师:它们应该在图上的什么位置?
(请学生演示)
教师:红外线和紫外线有什么特点呢?请举一个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学生: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以制成红外照相机,红外探测仪。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比如验钞机。还可以灭菌,例如紫外线灯。
教师:请你完成导学案上活动一的例1.
例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大自然中,有些动物能靠红外线来捕食
B.红外线照到物体上时,物体会发热
C.大气层的臭氧层能大量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
D.紫外线具有杀菌本领,所以人应该接受大量的紫外线照射
通过“影”字的拆解回忆了光的色散实验和人眼看不见的光。接下来利用“影”字的组词让学生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现象。如“影子”,“手影”等,可以引入到活动二——探究“影子的形成”,以此复习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影”字了解了它的结构,现在我们来用这个字组个词,特别是和我们物理学有关的,你会想到什么词?
学生:影子,倒影,阴影
(教师板书)
教师:影子,手影都是同学们刚刚提到的,这些现象都反映了什么原理?
学生:光的直线传播
教师:光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在均匀介质中。
教师: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在实验中看到光在固体,液体,气体中沿直线传播的?
(学生回忆光的直线传播实验,教师演示光在果冻,滴入牛奶的水,烟雾中的传播,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教师(展示图片):除此以外,生活中,在有雾的天气里汽车灯射出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穿过森林的光束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师:影子手影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还有哪些现象是可以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呢?
学生: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对于“倒影”等,活动三——领悟“光的反射定律”
教师(展示图片):这些图片展示的是刚才提到的倒影,倒影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先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回忆一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然后我们请小组,根据屏幕上的提示,从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这几个方面上来演示。
(学生小组讨论,并进行汇报展示)
教师:还有几个问题请思考一下:如果光线沿BO入射,反射光线的方向是怎样的?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反射光线沿OA射出,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教师:如果白纸板没有垂直于桌面放置,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利用自制器材进行演示):让我们来看一看。法线是垂直于平面镜的,如果反射光线在白纸板上,此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就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因此,反射光线不可能在白纸板上。
教师:请完成导学案上活动三的例2
例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___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教师:光的反射一个很重要的应用就是平面镜成像。你还记得如何利用平面镜成像作图?请你完成导学案上活动四的例3.
例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投影学生的画图,请学生判断有什么问题)
教师:观察我们画的图像,每一个地方都对应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的像要用虚线是因为平面镜成的是?
学生:虚像。
教师:A’B’要和AB一样大,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性质?
学生:大小相等,并且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教师:这些特点都是通过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得到的,现在桌子上有一套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器材,请小组上来展示你的实验过程,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以上这些结论。
(小组讨论,并进行汇报展示)
教师:还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问题1如果实验中棋子B始终无法与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是什么原因?
学生: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教师:问题2如何让像更加明显?
学生:可以在较暗的环境进行,或者照亮物体。
教师:问题3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实验中用到了什么研究方法?
学生:等量代换。
教师:下面请你完成导学案上的例4。
例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茶色玻璃板竖立在直尺上方,且底边与直尺互相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在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
(2)应在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关系,在实验过程中,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当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_________时,确定了________的位置,表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
(4)这时,若把蜡烛B换成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5)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________________,重复实验。
(6)为了让坐在右侧的同学也看到蜡烛的像,把玻璃板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蜡烛的像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
教师:在光现象这里,我们遇到了两个成像,一个是小孔成像,一个是平面镜成像。有的同学会把两个像的特点混淆。因此,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这两个像有什么区别。一分钟的时间,请小组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最准确。
补充: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的区别:
(学生小组讨论,并完善表格,教师投影部分学案)
教师: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在小孔成像的像的大小这里有疑问,那么我们来观察一下小孔成像的现象。
(教师利用器材,演示小孔成像实验)
教师:可以看到,像是倒立的,能在光屏上呈现,说明是实像,当我们改变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或者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像的大小会发生改变,可能比物体小,可能比物体大,也可能和物体一样大。
四.课堂反馈:
1.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紫 D.黄、绿、紫
2.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的,光在_____中的速度最大,其大小是_________。
3.如图所示,一束光照射到平面镜上,请画出其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50
4.指出下面各句话中的“影”所说明的光在传播过程中所遵从的物理规律。
手影 ( )
水中倒影 ( )
立竿见影 ( )
杯弓蛇影 ( )
原理
正立/倒立
虚像/实像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平面镜成像
小孔成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噪声等级的规定,设计探究方案,探究实验,分析数据,分组展示,交流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