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与测试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与测试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强化训练(3)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1.近处的物体反射(发出)的光经眼睛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人看不清物体,这种情况下,需要用下列哪种镜来矫正(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三棱镜2.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3.“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清江两岸的美景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旅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下列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平面镜成像C.电影——凸透镜成像 D.摄影——光的反射4.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不可能是发散的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不可能会聚于一点C.显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D.利用用望远镜可以看到月亮清楚明亮放大的实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 )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C.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 D.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6.下列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透过放大镜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C.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D.幻灯机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7.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放在试卷上会把字放大B.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C.夏天,如把温度计放在吊扇下扇风,温度计的示数不会变化D.听歌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能听出是哪位歌手在演唱,是根据声音的响度判断的8.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该物体放大的像,那么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cm B.15cm C.10cm D.5cm9.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潭清疑水浅”的原理相同的是( )A.露珠下放大的叶脉 B.凸面镜扩大观察视野C.茶杯在镜中的倒影 D.手影游戏10.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日晷上呈现指针的影子 B.马路拐角处的镜子扩大了视野范围C.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D.雨后天空中出现漂亮的彩虹11.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 )①如果将物体不断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A.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 16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凸透镜的焦距f 一定满足 8cm<f<15cm④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③和④ D.只有①和④1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6cmB.当 u=24cm 时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当 u=12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2cm 处移动到 24cm 处的过程中,像先变大后变小 二、填空题14.最早发现日光的色散现象的物理学家是______;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厘米的主光轴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像到透镜的距离______2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明月松间照”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16.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 (选填“凸”或“凹”)透镜;小明由于平时不注意用眼,造成了眼睛近视,他应通过佩戴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17.站在河边看到清澈水中的游鱼和岸边树的倒影,实际看到的是鱼的___________像和树的___________像(两空选填“实”或“虚”),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造成的,后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造成的。18.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将相机适当______蝴蝶(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略向______(选填“内缩”或“外伸”)。19.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再放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当杯子移到某一个位置时,可以看到一大一小“两枚硬币”。其中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的一枚,是通过水面折射形成的像;另一枚,是通过侧壁折射形成的像,它实际上就是凸透镜的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成像。这两枚硬币其实都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20.手机拍照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拍照成的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图是小北用一部可变焦的手机相机站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的截屏图,拍摄这两幅照片时对应的像距______,所用镜头焦距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甲大”“乙大”或“一样大”)。21.如图所示,将一枚硬币放在空碗底部,然后后退到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碗和硬币的位置不变,缓缓向碗里倒水,随着水面升高,又看到了“硬币”。其实看到的硬币是变浅的______(实像/虚像)。硬币上有A、B两点,先看到硬币上的______点,先后看到这两点时折射角变化情况是______。22.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这是由于______(填光学原理)形成的光斑。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______夹角放置。 23.为了加强管理,某单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甲图,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______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并与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记录考勤。4月30日小力发现天空出现了美丽日晕现象如乙图,日晕是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两次______而形成围绕太阳环形,呈彩色的光现象。
参考答案1.B2.C3.D4.C5.D6.C7.C8.C9.A10.B11.A12.C13.C14.牛顿 缩小 小于 15.折射 反射 直线传播 16.凸 凹 17.虚 虚 折射 反射 18.靠近 外伸 19.较小 放大镜 虚 20.缩小 乙大 乙大 21.虚像 A 不变 22.凸透镜 会聚 光的直线传播 30° 23.人脸 缩小 折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