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化学(广州卷)(全解全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化学(广州卷)(全解全析)第1页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化学(广州卷)(全解全析)第2页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化学(广州卷)(全解全析)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化学(广州卷)(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化学(广州卷)(全解全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Mn-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茶经》记载茶叶制作过程:“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以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采B. 拍C. 焙D. 封
    【答案】C
    【解析】A、采茶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拍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烘焙加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好变化,符合题意;
    D、封装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用闻气味儿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②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
    ③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
    ④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
    ⑤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有利于治理雾霾
    ①②⑤B.②⑤
    ①④⑤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羊毛纤维和棉纤维均没有特殊的气味,所以不能用闻气味儿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应该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来区分二者,选项错误;②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选项正确;③天然气泄漏应开窗通风,关闭阀门,且不可打开排气扇换气,避免电火花引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选项错误;④聚氯乙烯塑料有毒,所以不能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选项错误;⑤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能够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有利于治理雾霾,选项正确;正确的做法是②⑤,故选B。
    3.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示例说法正确的是( )
    A.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物理性质相同
    B.分类:CO2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C.分析: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因为通电时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推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氯化钠分子是由氯原子和钠原子构成的
    【答案】C
    【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二者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故A错误;B、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B错误;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霓虹灯,故C正确;D、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D错误。故选C。
    4.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其主题为“Water fr Peace”(以水促和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水是良好的溶剂,能将有机合成材料溶解掉
    D.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后就变成纯水
    【答案】A
    【解析】A、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选项正确;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C、水是良好的溶剂,但不能将有机合成材料溶解掉,故选项错误;D、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后仍含有多种物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
    5.合理膳食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g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不同的蛋白质都含有氮元素
    C.植物油脂里富含淀粉,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D.不同的维生素性质不同但组成结构相同
    【答案】B
    【解析】A、Hg元素有毒,所以不是人体必需元素,故A错误;B、不同的蛋白质都含有氮元素,故B正确;C、油脂里不富含淀粉,故C错误;D、不同的维生素性质不同,组成结构不相同,故D错误;故答案:B。
    6.我国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发出可造“太空电梯”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是新型化合物
    B.玻璃钢材料使“天问一号”隔热性好,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
    C.柔性氮化镓太阳能电池为空间站供能,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在我国空间站成功点燃甲烷并持续30秒,甲烷在纯氧中才能燃烧
    【答案】B
    【解析】A、碳纳米管是碳单质,不属于化合物,选项错误;B、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塑料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选项正确;C、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选项错误;D、甲烷在空气中也能燃烧,选项错误;故选:B。
    7.2024年5月1日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已成功试航。福建舰航母飞行甲板的钢板表面镀镍,可以防腐和增加硬度,图为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镍属于金属元素B.图中n的值为16
    C.镍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D.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g
    【答案】D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铬,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8=2+8+n+2,n=16,故选项说法正确;
    C、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8.“天水麻辣烫”火遍全网,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品尝美味,而其中最诱人的就是油泼辣椒了。辣椒富含多种维生素外,辣椒素是辣椒中的主要化学物质,其化学式为C18H27NO3.下列有关辣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辣椒素中含有臭氧分子B.辣椒素中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3
    C.辣椒素属于氧化物D.辣椒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答案】D
    【解析】A、辣椒素是由辣椒素分子构成,不含臭氧分子,说法不正确;B、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的比,所以辣椒素中氮、氧元素质量比=14:(16×3)=7:24,说法不正确;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而辣椒素(C18H27NO3 )中含有四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说法不正确;D、由辣椒素化学式C18H27NO3可知,辣椒素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故选D。
    9.学好化学,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人类开启智慧之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聚乙烯塑料制作蔬菜大棚
    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C.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D.电木插座具有热固性,破裂后可以进行热修补
    【答案】D
    【解析】A、用聚乙烯塑料制作蔬菜大棚,故A不符合题意;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无此气味,故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二者燃烧产生不同气味,故B不符合题意;C、塑料随意丢弃造成了白色污染,故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D、热固性塑料,加热时不可以进行热修补,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0.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其水溶液中有 Na+、O2-、H+这三种离子
    B.能与 MgO、CuO 等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C.其水溶液常用来检验 CO2气体
    D.工业上可以氯化钠为原料来制得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选项错误;B、氢氧化钠不能和氧化镁、氧化铜反应,故选项错误;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不能检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D、工业上,可以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故选项正确。故选D。
    11.向图1装置烧瓶内注入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稀盐酸,分别剪取相同尺寸形状的镁、铝、锌、铜、铁金属条,打磨后投入烧瓶中,采集数据,得到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情况。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锌反应速率适中,压强变化比较平稳
    B.镁反应用时最短到达反应终点
    C.铁反应速率较慢,而铜无变化
    D.铝反应产生压强最大,化学性质最活泼
    【答案】D
    【解析】A、根据曲线可知,相同情况下,锌的压强变化曲线斜率几乎不变,说明其反应速度适中,所以压强变化较为平稳,故A正确;B、根据曲线可知,相同情况下,镁反应完全所用时间最短,则其反应速率最快,故B正确;C、根据图像可知,铁和酸反应时气压变化速率很慢,说明铁和酸反应速率很慢;铜的曲线为水平,说明铜和酸没有发生反应,所以铜无变化,故C正确;D、根据曲线可知,相同情况下,铝产生的气体最多,且铝和酸开始反应时气体产生速率较小,随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增大;相同条件下,镁反应完全所消耗时间最短,所以镁的化学性质最活泼,不是铝,故D错误;故选D。
    12.提纯含少量NaCl杂质的KNO3,部分实验过程如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KNO3的溶解度不变B.①→②,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不变
    C.②→③,溶液中NaCl的质量增大D.②→③,溶液中KNO3的质量减小
    【答案】D
    【解析】A、①→②,加热蒸发,温度从20℃升到80℃,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B、①→②,加热蒸发,水分减少,溶质不变,则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增大,错误;C、②→③,冷却结晶,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而且溶液中只有少量的氯化钠,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变,错误;D、②→③,冷却结晶,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溶液中KNO3的质量减小,正确。故选D。
    1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故A正确;B、氧化铜和硫酸能发生反应,铜和硫酸不反应,将原有物质除去,故B错误;C、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以除去一氧化碳,故C正确;D、铜和硝酸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将过量的铜和生成的银过滤后,可得到硝酸铜溶液,故D正确。故选B。
    14.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答案】B
    【解析】A、该实验中可以通过比较两瓶中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得出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不符合题意;B、虽然两种物质温度不同,但由于一个烧杯中是酒精,另一个烧杯中是水,不符合控制变量的原则,无法得出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符合题意;C、一支试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另一只试管中铁钉既与水接触,又与氧气接触,生锈,可以得出铁钉生锈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接触O2”,不符合题意;D、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都与氧气接触,但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白磷能燃烧,这是因为在热水的加热下铜片的温度接近80℃,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7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很多蕴含着浓厚的化学知识。造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北宋诗人曾对“敲冰纸”写下“寒溪浸楮春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的赞美诗句。该造纸的部分生产情景如图:
    (1)“寒溪”是制得质量上佳纸张的重要原因。因为冬天气温低,水中可溶性杂质溶解度变 ;河面上结的冰层使水与 隔绝,水中细菌、藻类等微生物较少,水质极佳。
    (2)“楮”指树皮,树皮属于 (选填“天然”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舂捣”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 。
    (3)“帘”是带筛网的捞纸工具,“举帘”工作原理与实验室中 (填一操作名称)相似。
    (4)人们常采用喷洒二乙基锌Zn(C2H5)2溶液的方法来保护纸质文物:Zn(C2H5)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乙烷(C2H6)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灭火的原理,分析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纸质图书或档案失火的主要原因: 。
    【答案】(1)小 空气(或氧气)
    (2)天然 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3)过滤
    (4)
    (5)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
    【解析】(1)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寒溪”是制得质量上佳纸张的重要原因,因为冬天气温低,水中可溶性杂质溶解度变小;空气中氧气能供给呼吸,河面上结的冰层使水与空气(或氧气)隔绝,水中细菌、藻类等微生物较少,水质极佳;
    (2) 树皮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楮”指树皮,树皮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舂捣”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3) “帘”是带筛网的捞纸工具,能将固体与液体分离,“举帘”工作原理与实验室中过滤相似;
    (4)根据“Zn(C2H5)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乙烷(C2H6)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金属氧化物为Zn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液态二氧化碳气化能隔绝氧气,且能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时,可以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其中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可以用来扑灭图书、精密仪器等火灾。
    16.(5分)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KC1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混合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I: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
    步骤Ⅱ:往步骤Ⅰ溶液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步骤Ⅲ: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并放出气体。
    试判断:
    (1)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 ,肯定没有 ,可能有 。
    (2)对可能有的物质,可采用向步骤Ⅲ中的滤液滴加 溶液来检验。
    (3)写出步骤Ⅲ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 碳酸钾/K2CO3 K2SO4、CuSO4、CaCl2 氯化钾/KC1
    (2)硝酸银/AgNO3
    (3)
    【解析】(1)取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所以说明一定不含硫酸铜;
    取部分此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题干给出的物质,所形成的沉淀可能为碳酸钡或硫酸钡,所以混合物中可能含碳酸钾或硫酸钾;
    综合步骤Ⅰ得到无色溶液,步骤Ⅱ可能含碳酸钾或硫酸钾,而碳酸钾或硫酸钾可与氯化钙形成沉淀,故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钙;
    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说明沉淀为碳酸钡,故一定含有碳酸钾,一定不含硫酸钾,实验中未涉及到氯化钾的检验,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钾。
    由分析可知,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碳酸钾;肯定没有:K2SO4、CuSO4、CaCl2;可能有:氯化钾;
    (2)要确定氯化钾的存在,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会和银离子形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3)步骤Ⅲ: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沉淀全部溶解,并放出气体,可知稀硝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17.(7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化学学习者必备的技能。
    (1)仪器B的名称 。在实验室用氯酸钾、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要选择下图仪器中的 (填仪器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某种气体可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制备。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_______(填编号)。
    A.反应有水生成
    B.反应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C.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D.该气体易溶于水
    E.该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
    (3)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升温或者加入MnO2、CuSO4都能加快其分解;但NaCl、Na2SO4对其分解无影响。某小组测得70℃时,不同条件下H2O2的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图甲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溶液的pH越 ,H2O2分解越快。
    ②图乙表明,碱性条件下, (填离子符号)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③综合以上信息推测,下列物质可加快H2O2分解的是 (填编号)。
    A KOH B.KCl
    C.HCl D.MnSO4
    【答案】(1)锥形瓶 ACDGHI
    (2)CE
    (3)大 Mn2+ AD/DA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B为锥形瓶;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则发生装置选ACDG,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难溶于水,但选G装置时,应选排水法,则收集装置选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由于该反应为固体和液体中的反应,则不能确定反应有水生成,该推测不合理;
    B、由装置可知,该反应不需要加热,该推测不合理;
    C、由图可知,将气体通入集气瓶底收集,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该推测合理;
    D、虽然该气体没有用排水法收集,则不能确定气体是否能溶于水,该推测不合理;
    E、该气体用氢氧化钠处理,则说明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该推测合理。
    故选CE。
    (3)①由图可知,pH越大时,H2O2分解越快。
    ②由图可知,碱性条件下,MnCl2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最大,则说明锰离子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最大。
    ③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在碱性条件下,氯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最大,故选AD。
    18.(8分)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老师用醋酸钠(CH3COONa)过饱和溶液做了一个“点水成冰”的趣味实验。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里的某种溶质越过这种溶质的饱和限度,而溶质仍未析出的溶液。醋酸钠的溶解度表如下:(水的密度为:1g/cm3)
    (1)由上表,你可获得什么信息: (填一条即可)
    (2)40℃时,在盛有50mL,水的烧杯中加入40g醋酸钠,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得到醋酸钠溶液的质量为 。
    (3)将(2)中所得溶液趁热过滤,将滤液缓慢降温至80℃,无晶体析出,得到醋酸钠的过饱和溶液,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溶液会马上会析出针状结晶,就像结成了“冰块”,从而实现点水成“冰”。
    ①醋酸钠的过饱和溶液是 (选填“稳定”或“不稳定”)的。“冰块”摸上去是温热的,说明该过程 。(填“放热”或“吸热”)
    ②“点水成冰”实际上是溶液中析出晶体。溶液结晶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剂的质量一定减少
    (4)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观察到水成冰的现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水结成冰时, 发生了改变。
    (5)醋酸钠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工厂常用10%—25%醋酸钠溶液作为污水处理剂、能有效去除污水中所含的杂质,使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现要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醋酸钠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醋酸钠溶液1000g,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g。
    【答案】(1)40℃时,醋酸钠的溶解度65.6g(合理即可)
    (2)82.75g
    (3)不稳定 放热 A
    (4)微粒间的间隙
    (5)800
    【解析】(1)由上表,可获得信息:40℃时,醋酸钠的溶解度65.6g(合理即可)
    (2)40℃时,醋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65.5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的醋酸钠的质量为65.5g,则该温度下,在盛有50mL水的烧杯中加入40g醋酸钠,可以溶解醋酸钠32.75g,40℃时,在盛有50mL,水的烧杯中加入40g醋酸钠,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得到醋酸钠溶液的质量=50g+32.75g=82.75g;(3)①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溶液内马上会析出针状结晶,就像结成了“冰块”,说明醋酸钠溶液不稳定; “冰块”摸上去是温热的,说明醋酸钠该过程放热。② A、当溶液中溶质析出时,溶质质量一定减小,正确。B、溶液中溶质析出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如对饱和溶液进行恒温蒸发时,有晶体析出但是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C、溶液结晶过程中,溶剂质量可能不变,如饱和溶液温度改变时有晶体析出,此时溶剂质量保持不变,错误。故选A;(4)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观察到水成冰的现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水结成冰时,微粒间的间隙发生变大,体积变大;(5)设:需加入水的质量为x。
    溶液在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则有:
    50%×(1000g-x)=10%×1000g
    x= 800g 。
    19.(11分)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
    I:向钠离子质量分数均为2%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氯化钠溶液不变红,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变红。
    Ⅱ:一位实验员在实验室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后,突然接到紧急任务离开,几天后回到实验室才发现没有盖上瓶塞。
    (1)你认为能使酚酞变红的微粒为______。
    A.Na+
    B.OH-
    C.或由引发生成的OH-。
    (2)氢氧化钠变质为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溶液中的离子数量如何变化? 。(填:不变、减少、增大)
    (3)欲证明有氢氧化钠变质为碳酸钠,同学甲认为可选择试剂a:稀盐酸,同学乙认为可选择试剂b;氯化钡溶液,你的观点是______。
    A.过量稀盐酸
    B.过量氯化钡溶液
    C.过量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均可以
    D.过量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均不可以
    (4)同学丙认为氢氧化钠只有一部分变质为碳酸钠,溶液中仍然含有氢氧化钠,他通过设计以下实验证明其结论是正确的。
    第一步:取少量待测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过滤;
    第二步:向以上滤液中加入 ,出现 的现象,则丙同学观点正确。
    (5)100g质量分数为A%的氢氧化钠溶液有部分变质后,同学丁认为仍然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计算出A的数值,其具体的实验方案如下:向变质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洗涤,干燥,得到5.85g固体,从而可以计算出A的数值。你认为是否可以? (填“可以”或“不可以”)。若不可以,请简述理由,若可以,则写出A的数值 。
    【答案】(1)BC
    (2) 减少
    (3)C
    (4)氯化钙 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5)可以 4
    【解析】(1)溶液呈碱性,是因为溶液中有很多OH-,所以碱性物质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是OH-起作用,或碳酸根离子引发生成的OH-。
    故选BC。(2)氢氧化钠变质是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有该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溶液中2n个钠离子和2n个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溶液中2n个钠离子和n个碳酸根离子,所以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数量减少。(3)欲证明有氢氧化钠变质为碳酸钠,即证明溶液中有碳酸根离子的存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与碳酸钠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氯化钡与和氢氧化钠不反应,与碳酸钠反应有沉淀产生,所以过量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均可以证明有氢氧化钠变质为碳酸钠。故选C。(4)由实验结论可知,需要证明氢氧化钠只有一部分变质为碳酸钠,溶液中仍然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液都呈碱性,碳酸钠的存在会影响氢氧化钠的检验,所以第一步应检验并除尽碳酸钠,接着再检验氢氧化钠,故可以先取少量待测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合理即可),氯化钙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向以上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出现溶液变红的现象,证明有氢氧化钠的存在,则丙同学观点正确。
    (5)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既可以和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也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则根据

    故A的数值是4.
    20.(10分)金属材料及金属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镓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常用于半导体、合金、磁性材料等领域.已知镓在化合物中常为价,金属活动性顺序:
    ①写出镓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根据上述信息,下列预测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镓具有导电性
    B.氧化镓的化学式为
    C.镓能与氯化镁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D.或在高温条件下能将镓的氧化物转化为金属镓
    (3)二氧化锰应用广泛,可作为除锈剂、氧化剂等.通过焙烧可制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实验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和成分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焙烧制取应该控制反应的温度不高于 ℃;
    ②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③若把反应温度控制在充分反应后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g;
    (4)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制备铜的实验,请选择下列试剂设计两种制备铜的方案(要求含铜原料分别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
    限选试剂:溶液
    【答案】(1)
    (2) C
    (3) 300 升高 14.2
    (4) 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解析】(1)由于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①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镓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故填:。
    ②A、镓是金属,具有导电性。A预测合理,不符合题意;
    B、镓在化合物中常为+3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得出氧化镓的化学式为Ga2O3。B预测合理,不符合题意;
    C、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Zn>Ga>Fe,可知镓不如镁活泼,所以镓不能与氯化镁溶液发生置换反应。C预测不合理,符合题意;
    D、H2或CO具有还原性,所以H2或CO在高温条件下能将镓的氧化物转化为金属镓。D预测合理,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3)①据图可知,300℃后二氧化锰分解,所以焙烧MnCO3制取MnO2应该控制反应的温度不高于300℃。故填:300。
    ②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MnO2变成Mn2O3、MnO过程中失去了O元素,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升高。故填:升高。
    ③若把反应温度控制在900℃,此时剩余固体为Mn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23.0gMnCO3充分反应后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故填:14.2。
    (4)方案一:CO、H2具有还原性,可以与CuO反应,加热条件下CO与CuO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加热条件下H2与CuO反应,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或)。
    方案二: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可知铁的活动性强于铜,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故填:;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方法
    A
    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CuO
    Cu
    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后,过滤
    C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CuO
    D
    Cu(NO3)2溶液
    AgNO3
    加入过量的Cu反应后,过滤
    编号
    A
    B
    C
    D
    实验
    方案
    实验目的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之一“需要接触O2”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80
    100
    溶解度/g
    33
    40.8
    46.5
    54.5
    65.5
    83
    139
    153
    170
    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依据的反应规律
    方案一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方案二


    相关试卷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化学(湖北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化学(湖北卷)(全解全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长沙卷)化学(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长沙卷)化学(全解全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水是生命所需,必不可少,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深圳卷)化学(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深圳卷)化学(全解全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