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深圳卷)化学(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深圳卷)化学(全解全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a-40 Fe-56 Zn-65 Cl-35.5 Na-23
第Ⅰ卷(共2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8题每小题1.5分,9-12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不符合题意;
B、 H2SO4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符合题意;
C、 用火柴梗横在蜡烛火焰中,通过炭化程度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不符合题意;
D、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倡导“低碳”生活,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正确的是( )
A.原料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D.验满
【答案】B
【解析】A、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的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应用稀盐酸,故A错误;
B、实验室中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择该装置来制取,并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B正确;
C、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二氧化碳验满的操作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对于下面科学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理解错误的是( )
A.N2:表示一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B.S2﹣:表示1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C.2OH﹣: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
D.H2S:表示硫化氢中有2个氢原子
【答案】D
【解析】A、 N2中数字“2”表示一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B、 S2﹣中数字“2”表示1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不符合题意;
C、 2OH﹣中数字“2”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 ,不符合题意;
D、 H2S中数字“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符合题意;
故选D
4.为提高汽油的抗震性,可以在汽油中加入少量的四乙基铅【Pb(C2H)4】。但是,在汽油中使用四乙基铅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四乙基铅有毒,只需少量就可以使人体中毒,四乙基铅从气缸中排出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下列有关四乙基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四乙基铅分子有毒
B.四乙基铅分子中铅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四乙基铅分子中含有29个原子核
D.四乙基铅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5
【答案】A
【解析】A、由题中信息可知,四乙基铅分子有毒 ,符合题意;
B、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中不含元素 ,不符合题意;
C、 一个四乙基铅分子中含有1个铅原子、8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一个原子含一个原子核,则一个四乙基铅分子中含13个原子核 ,不符合题意;
D、 四乙基铅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4:4=6:1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如图是该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
C.丁可电解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1:1
【答案】C
【解析】A、乙为氢气,氢元素化合价为0价,丁为水,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方程式为CO2+4H2=一定条件CH4+2H2O,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4 ,不符合题意;
C、 丁为水,可电解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 ,符合题意;
D、 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44:16=11:4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如图A、B分别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部分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依据电子排布两种元素有相似化学性质
B.原子A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阳离子
C.原子A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2
D.元素B组成的单质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
【答案】A
【解析】A、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活泼,但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氦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同,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镁原子的质子数为1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A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元素B为氦元素,组成的单质为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下列相关事实用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A
【解析】A项,因为酚酞试剂变红,溶液显碱性,肯定有自由移动的氢氧根离子,符合题意;
B项,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只是因为离子在固态时不能只有移动所以不导电,不是不存在,不符合题意;
C项,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其化学性质的原因,不是氧原子的问题,不符合题意;
D项,水银温度计测温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分子间距离增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项。
8.某同学在水电解器中加入含酚酞的稀Na2SO4溶液(Na2SO4溶液呈中性且不参与反应),至充满管A和管B。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下图所示,电解结束后将容器内所有液体倒入烧杯中,溶液呈无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酸钠在水中解离出Na+和SO42−,可增强导电性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解过程中,电极M附近产生的微粒有O2和H+
D.管A中的气体与管B中的气体体积比1:2
【答案】B
【解析】A. 硫酸钠在水中解离出Na+和SO42-,可增强导电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错误,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错误,符合题意;
C. 电解过程中,电极M附近产生的微粒有O2和H+,因为管A 生成的气体少,M是正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管A中的气体与管B中的气体体积比1:2,因为管A中的气体是氧气,管B中的气体是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1: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H2、CO、CO2和CH4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组成,同学们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碱石灰是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装置①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气体X中含有二氧化碳
B.有无装置②,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装置③的作用是检验混合气中有无氢气
D.若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④质量都增加,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H4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若装置①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气体X中含有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装置②可以吸收水分,若无装置②,装置 ①中水蒸气会对后面实验造成干扰,故对实验结果有影响,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装置③中有无水硫酸铜,其遇水变蓝,故可以检验是否有水生成,氢气和甲烷燃烧都会生成水,故其作用是检验混合气中有无氢气、甲烷,说法不正确;
D、 若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说明混合物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装置③④质量都增加,说明气体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不一定由甲烷,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用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跟足量稀盐酸反应,反应情况见图(横坐标t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m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B.
C.D.
【答案】A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所以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比铁快,设金属的质量为65,65g铁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5665g=2x ,x=2.3g
根据计算可知相同质量的锌与铁与足量的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锌的,观察选项。
故答案为:A。
11.已知20℃时CuSO4的溶解度为32g。20℃时,取一定质量某CuSO4溶液于烧杯中,按下图进行实验(整个过程中忽略溶剂损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
B.丙中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25
C.丁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CuSO4 50℃时的溶解度比20℃时的大
【答案】C
【解析】A.丁中溶解固体质量大于丙,故丁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丙中溶解固体质量大于等于乙,乙中溶质质量大于甲,故丙中溶解溶质质量大于甲,丙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综上所述,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 ,A正确。
B.丙中为20℃的 CuSO4饱和溶液,溶质质量:溶剂质量=32g:100g=8:25,B正确。
C.丁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C错误。
D.等量水中50℃中溶解的硫酸铜质量大于20℃,故 CuSO4 50℃时的溶解度比20℃时的大 ,D正确。
故答案为:C
12.某制碱工厂以粗盐为原料制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流程 I 中加入三种溶液的顺序不能调整
B.按流程 I 所加溶液的顺序除杂,过滤后得到三种沉淀
C.流程Ⅱ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酸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D.流程Ⅰ中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A.加入的三种溶液中,碳酸钠溶液必须在最后,而氯化钡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颠倒顺序,故A错误;
B.按流程I所加溶液的顺序除杂,过滤后得到四种沉淀: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钡沉淀和碳酸钙沉淀,故B错误;
C.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故C错误;
D.流程I中发生的反应均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综合题(共4大题,共30分)
13.(7分)为探究某塑料的元素组成,设计了实验一和实验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及部分药品如下图)
图中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二】组成探究
若利用B装置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则棉花的作用为 。
(3)【实验二】组成探究
浓硫酸可以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为收集干燥的O2,装置连接顺序是:发生装置→ (填“a→b”或“b→a”)→装置F。
(4)【实验二】组成探究
定性检测(已知:无水CuSO4遇水变蓝色)
①连接装置, (填具体操作);
②装入试剂并按上图进行实验。先通入O2,一段时间后,点燃J处的酒精灯;
③持续通入氧气,塑料燃烧,若观察到 (填写具体现象),说明该塑料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5)定量测定
为进一步确定组成,将2.8g该塑料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共产生了8.8gCO2和3.6gH2O;则该塑料中 (“含有”或“不含有”)。
【答案】(1)长颈漏斗
(2)2H2O2MnO2__2H2O+O2↑;防止加热时试管中的粉末进入导管
(3)a→b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K中固体变蓝,L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不含有;C原子个数:H原子个数=1:2
【解析】(1)、 根据图示,仪器 ① 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 B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故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__2H2O+O2↑;用装置A加热高锰酸钾时,放一团棉花可以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3)、 干燥时,氧气比浓硫酸的密度小,通入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应考虑长进短出,故应该 a→b ;
(4)、
① 实验为定性检测塑料的元素组成,应该保证装置的密闭性,避免空气中成分的干扰,故连接装置后要检验装置气密性,操作为堵塞硬质玻璃管左侧进气口,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若集气瓶中由气泡产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集气瓶中长导管形成水柱,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为蓝色,则K中固体变蓝,说明有水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L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持续通入氧气,塑料燃烧,若观察到K中固体变蓝,L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塑料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5)、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元素的质量为8.8g×1244×100%=2.4g;
氢元素的质量为3.6g×218×100%=0.4g,二者质量之和为2.8g,可以判断该塑料中不含有氧元素;
14.(9分)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同学们发现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无明显现象。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产生探究兴趣,于是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1)【探究一】通过能量变化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毛毛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牛牛同学认为毛毛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 。
(2)牛牛同学为了验证毛毛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①所示:
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 ,到达C时溶液中溶质有 。
(3) 【探究二】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娇娇同学利用图②实验进行反应,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4)明明同学观察到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5)【探究三】通过证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为验证中和反应有水生成,萌萌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了相关资料,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已知:①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②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
(6)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丙的U形管内液面 。
(7) 【探究四】
从微观角度认识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你补充完整。
【答案】(1)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2)放热;减小;硫酸钠和硫酸
(3)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4)2NaOH+CO2=Na2CO3+H2O
(5)甲、乙变色硅胶不变色,丙中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
(6)左低右高
(7)
【解析】(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毛毛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 不能证明是酸碱中和反应放热;
故答案为: 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
(2)①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从图①可知随着稀硫酸的滴加,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到B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温度达到最大值,随后反应结束,温度慢慢恢复至室温,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从A到B的过程是将稀硫酸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该过程两者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B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由大于7到等于7,到达C点是稀硫酸过量,pH小于7,其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
故答案为:①放热;②减小,硫酸钠和硫酸;
(3)酚酞遇碱变红,在中性和酸性溶液均为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再滴加稀硫酸,两者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和水都是中性的,酚酞呈无色, 所以娇娇同学利用图②实验进行反应,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
(4)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故答案为: 2NaOH+CO2=Na2CO3+H2O ;
(5)从查阅资料可知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要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可以通过观察甲、乙、丙三个对比实验现象:甲、乙变色硅胶不变色,丙中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
故答案为: 甲、乙变色硅胶不变色,丙中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 ;
(6)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所以氢氧化钠固体与无水醋酸反应会放出热量,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
故答案为:左低右高;
(7)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所以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补充完整为:
15.(6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私家车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多便利.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多数私家车使用的燃料都是 .
(2)汽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绣,其原理是 .
(3)与传统汽车相比,太阳能汽车真正实现了零排放.制造太阳能汽车所用的太阳能电池需要大量的高纯硅,如图是用粗硅原料(含氧化镁等杂质,不考虑其他杂质与酸反应)制备高纯硅的一种简易流程.【提示】MgO+2HCl=MgCl2+H2O
①写出操作m的名称 ;
②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③加入过量稀盐酸所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为 (写离子符号);
④写出SiCl4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汽油
(2)隔绝氧气和水
(3)过滤;HCl;Mg2+、H+;SiCl4+2H2 高温 __Si+4HCl
【解析】(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
(2)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汽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3)① 操作m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② 由图可知,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Cl。
③ 粗硅中含氧化镁,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盐酸过量,故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镁和氯化氢,含有的阳离子为:Mg2+、H+。
④ SiCl4与H2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HCl,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高温Si+4HCl。
16.(8分)某兴趣小组拟选用鸡蛋壳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否满足实验要求,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捣碎后准确称量15.0g,全部投入足量稀盐酸中,电子秤的示数变化情况如图:
(说明:忽略二氧化碳溶于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假设其它物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1)捣碎鸡蛋壳的目的是 。
(2)根据图示判断:蛋壳中的C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3)计算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4)对此计算结果,兴趣小组认为满足实验要求。但有同学认为该结果有可能偏高,理由是 。
【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的速率
(2)4.4g
(3)解:设15.0g蛋壳中所含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4.4g
10044=x4.4g
x=10g
10g15g×100%=66.7%
答:蛋壳中所含CaCO3的质量分数为66.7%
(4)盐酸具有挥发性,4.4g包含了反应过程中盐酸挥发了的氯化氢气体的质量(答到盐酸的挥发性可,或答产生的二氧化碳带出了一部分水蒸气)
【解析】(1)、捣碎鸡蛋壳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的速率;
(2)、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蛋壳中的C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60g+15g-170.6g=4.4g;
(4)、该结果有可能偏高,理由是盐酸具有挥发性4.4g包含了反应过程中盐酸挥发了的氯化氢气体的质量。A
化学观念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
科学思维
SO2、H2SO4都属于氧化物
C
科学探究与实践
用火柴梗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D
科学态度与责任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倡导“低碳”生活
选项
相关说法
解释
A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二者溶液中都含有自由移动的OH-
B
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
氯化钠固体中不存在离子
C
CO有毒,CO2 无毒
一氧化碳分子比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
D
水银温度计测温度
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
Zn+2HCl═ZnCl2+
H2↑
65
2
Fe+2HCl═FeCl2+
H2↑
56
2
65g
x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湖南卷)化学(全解全析),共14页。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深圳卷)-化学(全解全析),共9页。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北京卷)-化学(全解全析),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