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作文技巧点评——文体意识与剪裁 开学第一课 课件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707434/0-171525203050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高中衔接作文技巧点评——文体意识与剪裁 开学第一课 课件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707434/0-17152520305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高中衔接作文技巧点评——文体意识与剪裁 开学第一课 课件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707434/0-1715252030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高中衔接作文技巧点评——文体意识与剪裁 开学第一课 课件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707434/0-171525203064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高中衔接作文技巧点评——文体意识与剪裁 开学第一课 课件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707434/0-171525203068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高中衔接作文技巧点评——文体意识与剪裁 开学第一课 课件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707434/0-171525203072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高中衔接作文技巧点评——文体意识与剪裁 开学第一课 课件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707434/0-17152520307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高中衔接作文技巧点评——文体意识与剪裁 开学第一课 课件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707434/0-171525203078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 初高中衔接之语法基础知识 开学第一课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初高中衔接作文点评——针对文体写相应文章 开学第一课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初高中衔接句子成分分析开学第一课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初高中衔接常用文言句式开学第一课 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初高中衔接指导:语法知识之 词语、句子 开学第一课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初高中衔接作文技巧点评——文体意识与剪裁 开学第一课 课件
展开【1】作文题目:众志成城打败冠状病毒在冠状病毒面前,在疫情危难面前:有市民滥用双黄连药物致死。有家中喷洒酒精引发火灾。有从垃圾堆中回收口罩牟利。有往公用的纸巾上吐口水。……………………小区门口、交通要道上日夜坚守岗位的志愿者。温州商人在国外买下口罩厂生产口罩支援祖国。嵩山少林寺通过各国少林中心,采购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物资送到防疫一线,已有100万只口罩送达。南航从墨尔本至广州的航班,没有旅客,飞机上全是澳洲华侨购票后把无偿捐赠的物资放在座位上。84岁的钟南山教授和许许多多走在抗击肺炎第一线的“逆行者”李文亮医生倒在抗疫第一线…………………………这些社会现实给你怎样的思考和启示,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写一篇作文。
一、作文《众志成城以战疫(情)》点评
1.文体角度分析 写文章要有文体意识。 从文体角度判断,这篇文章属于散文,不属于论述文。如开头段用抒情笔调抒写,不是理性议论,发表观点。 第二段用拟人手法描写,属于散文特点。 第三段、第四段运用时鲜材料不是去论证某个观点,而是用散文“形散神聚”的方式在组材,抒发出对捐助者与一线医生的赞美之情。 第四段抒发战胜病毒的必胜之情。 所以,这篇作文的文体我个人的判断是散文。
2.散文写作的要求 我对写应试散文有一条要求,把一种情感写得味道。一种情感要写得有味道,就要多角度去写。比如这篇文章写战疫情的可爱人物,有两类,一类是捐助者,还有一类是医护人员。这个分类是可取的。其实,主动在家隔离者,也是抗疫情的可爱人物。 如果给三类人都冠上最可爱人的称呼,分三段进行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在组材上,就可以产生“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同时,抒情时也可夹叙夹议,以深化感受。比如日本友人的捐助,消解我看抗战剧时对日本人产生的偏见。这时,我就会产生这样的感受, 奉献大爱,不分种族,不分身份,比如僧人、拾荒老人的捐款,是惹人眼球的。僧人身在庙宇,心怀人间危难;拾荒老人,底层平民,心忧天下。他们捐出的都是干干净净的钱,带给疫情中的人是一份干干净净的温情。他们物质上不富裕,但他们的精神却不贫血。他们是真正可爱的人。当然,世间也有和珅式的人物,他们是物质的富有者,精神的贫血者,在这群僧人和那位拾荒老人面前,他们只能哀叹自己连捐款的资格都没有。危机是面可照人性的镜子,照出可爱者的身影,也照出旁观者的灵魂,也照出人在危机中的品格。 所见所闻所感,写散文是不可缺少的。
二、陈伊秀《我们在行动》点评
1.文体角度评论 这篇文章的文体,像演讲稿,或者像新闻评论。 我读完这篇文章,开始写如下评论。首先,我还记得这篇文章中的一个例子,就是有人买到自己捐助的口罩。这个笑话,是触目惊心的。这是从反面角度举例。有反面例子,就有正面例子,紧接着写温州商人捐口罩等正面事例。 正反举例,读完之后,还是有印象的。但有正反举例,就要有正反两个角度的分论点。有正反两个分论点产生,论述文的核心模型就产生。如果两个核心模型产生,首尾两段就不能用叙事、抒情的方式去写文段,而是要概括出总论点,并形成首尾呼应。否则,文体属于四不像。 如今高考作文,有一条“明确文体”。这是在暗示考生,对各种文体的特点要清楚明白,还要训练得有模有样。
我对记叙文、散文、论述文用三句话概括。 记叙文是把一件事情写完整。 散文是把一种感情写得有味道。 论述文是把一个观点写得很透彻。 不论哪种文体,要出色,都要多角度叙写或评论。 当然,所谓多角度不是要跳出那个“一”,而是寻找“一”的各个角度。比如观察一个人,可以从正面、背面、侧面三个角度去看。苏轼在观庐山也是如此,可以“横看”,也可以“侧看”,但不论哪种观看,始终在看“庐山”。 所以,围绕主旨选材,不仅是剪裁的问题,还有一个多角度选材的问题。 实际上,我在写上面这段评论的时候,出现“但是”“所以”的时候,是分论点或总论点出现的时候。 当然,每个同学的作文,尽量不重复评论。这样,同学们可以多角度看到写文的利弊点。
2.论点的生成 这篇文章先全景式叙写今年疫情,属于写文的“感点”。我在正月写反思性日记,写了十余篇,也是用这种方法。我的反思性日记中有大量的评论,但它还是日记,不是论述文。这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我只要把反思性日记中的议论,稍加概括,放在首段,就已转化成论述文的模型。 比如,这篇文章首段这样写:“灾难是悲剧,但灾难中人的行为最考验人性。”这句话,可做总论点。因为它不实指具体灾难,而在概括各种灾难的本质与价值。比如这篇文章开篇叙写2020年抗疫情的事情,这是在定下叙述类文章的基调。 所以,选定文体在首句要显示。 当然,这篇文章改成论述文。文章的标题,要有论述文的特征。比如,把“我们在行动”改成“唯有行动,方见人性”“德要配位,才可奋战”。论述文的标题,有总论点的味道,但要言简意赅,掷地有声。 所以,论述文要像论述文,处处要显示论点。当然,论点的产生源于生活事件,对生活事件反思中产生思性的思考。
三、《虚荣、自私和懒情的守夜人》点评
1.文体角度点评。 这篇作文,像思想随笔,不像考场论述文。 这类文体的文章,我也常写。其实,真正的文章是要这样写,但考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舞台,要戴上面具做千面人,把自己包装成高大上的形式主义者,不是把真实的自己全暴露在别人的目光下,而是用半真半假的漂亮话的骗取分数。 当然,高考阅作文的老师,也不是傻瓜。全假的高调,他们也是一眼能瞧出来的;全真的话,他们会都得后怕,不敢给高分。所以用这两种话去写考场作文,倒霉的是考生自己。所以要用半真半假的话去写考场作文。
就像曹雪芹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写贾政的住处,所用的家当是半旧的,才显贵族气象。因为全新的是暴发户,全旧的是破落户。甚至贾宝玉回家,换一身衣服,去见林黛玉。这身衣服也是半旧的,道理也在此处。“半旧”两字写出贾宝玉是真正有来头有实力的公子哥儿。 当然,这篇文章用全真的视角写作,最是累人,最是费时。写的人只有自知,外人很难知晓。如果做为练笔,提升自己的思想,是不错的方法。因为语文的最高境界是写作,写作的最高境界是思想。但语文考试中作文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基础题和阅读题。所以考场作文要短平快,不把理性思考写长,而是用夹叙夹议见长。
2.选材与剪裁 这篇文章写“守夜人”,用明贬实褒的方法在写。表面上,写守夜人的虚荣、自私、懒惰,实际上在写他们是真正有责任的“吹哨人”。世人对他们的误解是庸见。 这种笔法,是曹雪芹用两首《西江月》写贾宝玉所用的高妙方法。但曹雪芹写小说可用这个方法,因为读者读《红楼梦》没时间限制,可不受限阅读。今天读不出“明贬实褒”,隔天可再读。但考场作文则不同,阅卷老师40秒一篇作文,甚至妙数越少的文章,越是高分文章。因为作文题目涉及的考点,考生都分条列在文章之中。
我对论述文的解读,是这样的:把一种论点写透彻。如果要把一个论点写透彻,就要有两三个分论点,多角度论述。我的操作模式用五句法构思每个分论点,并围绕分论点选材、剪材。这个五句法分别是“观点句、阐述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其中,“材料句”是核心,要摆在各句中间。 其实,这篇文章中有关抗疫情的材料放在篇末,是不适合议论的产生的。比如我写这段评论,先用这篇文章中的守夜人为例,再用曹雪芹写文为例,然后从这两个例子中引发议论。这样,我评论中产生的观点就附着在例子之中。 所以要有“素材为王”的意识。因为素材如容器,要承裁思想。但对素材要精心剪裁。
四、《无硝烟的战“疫”》与点评(一)王思程《无硝烟的战“疫”》 无硝烟的战“疫” 春节将至,各地无不呈现出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殊不知一场“战役”即将打响。 在这场疫情下,激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丢失了人性,人将堕落为野兽。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一些人仍觉得这并没什么大不了。被要求戴口罩时,他们破口大骂,称关我什么事;在家观察时,他们偷跑出去,并与他人谈笑风生,被要求回家,他们称自己死了算了;在口罩紧缺的情况下,有的人发国难财,借此牟取暴利这种现象不少见,他们都是缺乏正义感与责任心的人。【有典型的五句法】
史铁生曾说:“我常认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愚妄举出了智者,懦夫衬照了英雄,众生度化了佛祖。”反观这些人,一些积极响应这张战役的人就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们有的奋战在一线,为病人做好各方面的服务。“万一我出事的话,我的同事肯定会救我的。”一位医生曾这样说。还有一些人,无私地捐出成千上万个口罩和医疗用品。昨日,我看到一个视频,视频中一个日本小女孩正在街头为武汉攒钱,连日本都为中国担心,我们国人又怎么能祸害同胞呢?【有五句法的变式】 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在于他的无私。正是因为这些逆行者,疫情才不至于像2003年的非典一般肆虐。这些白衣天使,舍小家为大家,有的甚至倒在了战役一线。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如果没有了他们,疫情可能已经难以控制。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毅然决然的参与了这次斗争。【有五句法的变式】
但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似乎什么都干不了,其实不然。我们能做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安心的宅在家里,不随意外出,减少与他人的接触,将这次疫情的传播隔断。 疫情虽猛,但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各司其职,一定能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疫”。
(二)《无硝烟的战“疫”》点评1.文体角度评论 这篇文章,属论述文。 第二段有典型的五句法,第三、四段有五句法的变式。甚至有“就事论事”的笔法藏在文段中。 所以这篇论述文,不是定式而写,而是变式而已。2.选材与剪裁 素材剪裁到位,观点简洁明确,文章自然而成,有可读性。
五、《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与点评(一)《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引用林则徐的名言】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打破了以往安详、热闹的气氛,每个人眼神中充满着焦虑,步履匆匆,整个世界好像只剩口罩下沉闷的呼吸声和孤独的沉寂。【叙写与抒情结合】 疫情的情况一天天地在严重,感染的人数越来越多。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口罩,拼命地拯救着这些生命,他们勇敢、坚强、善良。随着感染人数的大幅增加,人们愈发惊惶不安,谁都不希望这个数字再上涨,也不希望有任何人再感染了。然而有些人却在背地里造谣,说双黄连药物喝下能防止新型冠状病毒的侵入,市民们听信谣言却得到一个死亡的下场。在家中喷洒酒精来杀毒却意外失火……为预防病毒而意外发生的事件数不胜数。
钟南山院士曾说:“既然国家需要,那就要去。”在疫情发生后,他劝告全国人民待在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而他自己毅然而然地赴往武汉,成为一名“逆行者”。那些白衣天使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前仆后继地赶赴疫情一线,他们努力地控制着疫情,却总有人做着不道德的行为。有个女孩染病不戴口罩在街上四处乱走,有人染病后往别人的家门把手上吐口水,有人私自抽取公用卫生纸……一个人染病有许多因素,但这种发泄情绪的方式和自私行为,不仅损害他人利益,还会扰乱社会安定。【反面事例,叙议结合】 除了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还有许多默默付出的人民群众。【过渡句】
小区门口、交通要道上有许多日夜坚守岗位的志愿者,温州商人在国外买下口罩厂生产口罩支援祖国,嵩山少林寺送防护物资,华侨捐赠物资……这些中华儿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支援着祖国,希望祖国能尽早挺过难关。还有那些歌手,在疫情发生后连夜制作词曲并奉上最温暖的声音,只为鼓励那些正在渡过难关的人们,坚定地告诉他们我们和你们在一起。正是因为这么多人默默无闻、慷慨无私的奉献,给予了医护人员大大的信心和鼓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无论是多年前的非典,还是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在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面前只能是望而却步。【正面事例,叙议结合】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我们终将会挺过这次难关,迎来胜利。【呼应标题,表明态度。】
(二)《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与点评1.文体角度点评 这篇文章,整体判断,偏重评论性散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论述文。 第一段,引用名言开头,一般适合论述性文章。引用名言后,紧接着是叙写抗疫情的事情,第一段偏重抒情,第二、三段叙写反面事例,第三段最后一句,对这种现象做出评论,指出不良做法的危害。所以第二、三段,是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评价。 这是符合论述文的叙评模式的。叙评模式常用有两种:一种是夹叙夹议,另一种就是在叙述基础上进行议论抒情。第五段,正面举例,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评价,表明战胜病毒的韧性。 第六段,呼应标题,表明态度。 如果第一段,加一个总论点,这就是规范的论述文。2.选材与裁剪 用铺陈方法,叙述简洁完整。
六、《战役,战"疫"》与点评(一)《战役,战"疫"》 战役,战"疫" 正值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正在除旧革新之时,沉浸在欢乐中的人们还不知一架临时起飞的飞机正逐渐远去。与其他人在除夕夜还在赶回家的人不同的是,他们所在的飞机上,没有热泪盈眶的温情画面,只有紧张弥漫在空气中,他们面临的不是团聚而是分别,他们正进行的不是归家,而是一场远征。 这场震惊全球的战役已经打响,没有硝烟,没有枪炮,却让人望而生畏。有时望着窗外的春和日丽,甚至怀疑这场战争是否真实存在,但与日俱增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无不透露着深深的敌意。人类空前的团结起来,抗击新的“敌人”——新型冠状病毒。【点题】
无论是在寒风中,还是在雨水中,停不下的是志愿者的脚步,止不住的是站岗人的坚守。交警凌晨在高速口前跳舞的视频,更让人泪目,看似是为了搞笑娱乐,实际上则饱含艰辛,已经守了几个小时,迎来的将是造成的高峰。他们利用自己的努力,守住一座城的安心。更有数以万计的逆行者,奔赴武汉,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也着实令人感动,他们是抗议前线的战士,他们凭借自己的行动,使人们对战胜疫情有信心,对生活又有希望。【第一类人】 除了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那些“特别”的中国人,也激情了人们心中的一阵阵温暖。有海外华侨,坚持回国投入特效药的研发。有在马路上追停消防车,送上一份热饺子的司机。有放下500个口罩就转身离开的好心人。无论是没有旅客只有物资的航班,还是成箱寄往武汉的口罩,或者赶回祖国希望投入一线的人,都深深令我们震撼。这些人都不会像一线人员那样被铭记。但他们确实这场持久战,不可或缺的物资供应者。也为战胜疫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第二类人】
世界多国也纷纷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作为老邻居也是老冤家的日本,也送来物质。俄罗斯第一个向中国派遣医疗队,并带来了数十吨医用物资。更令人暖心的则是巴基斯坦的举动。他们捐出30万个口罩800套防护服6800副手套,看似物资不多,不够一天使用,但这就是巴基斯坦的全部。他们倾尽国力,为中国送来了国库内所有的物资。【第三类人】 我不相信《愚公移山》的神话。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就是硬道理。纵使再艰难再困苦。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就没有过不去的关迈不过的坎。疫情虽可怕,却越显出人情温暖。 这场"战争"使全球站在一起,使全人类站在一起。这场"战争"中国必胜,人类必胜。【卒章显志】
(二)《战役,战"疫"》点评1.文体角度点评这篇文章,属于散文。第一、二段,点题。第三、四、五段,列举抗击疫情的三类人。第六、七段,卒章显志。文章内容,分门别类,条理清楚,做到“形散而神不散”。2.选材与裁剪 对素材按类型分类,是剪裁素材的一个方法。
七、《疫情面前,人人有责》与点评(一)《疫情面前,人人有责》 疫情面前,人人有责 胡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清军入关。士大夫们爱国心切,包括顾炎武。保护一个朝代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国家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材料句,观点句】 在新时代的2020年,又何尝不是这样?自从2019年武汉发现了第一例病例以来,病毒就开始蔓延了。想必大家的春节都不好过,人人“家里蹲”,尽量减少出门次数,出门必须戴口罩,回家必须消毒。病毒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好防护措施,既保护自己又保护他人,这也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材料句,观点句】
有些时候觉得鲁迅先生写的文章不太好懂,也不太好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当李文亮医生在12月就把真相告诉人们时,他收到的是什么?是一张冷酷无情的训诫书。作为传谣武汉爆发“非典”的八人之一,他没有退缩,自己也不幸感染病毒牺牲了。如果当时政府重视此事件的严重性,提前告知人们做好防护措施,那么病毒就不会蔓延这么快,范围这么大。李文亮医生用生命去警戒这个“做医生”却拯救不了国人的无奈。“但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现在深刻理解了这段话。李文亮医生做到了他应尽的责任,他值得被人们称赞和歌颂。反观某些不作为的官员,他们的态度,他们的作风,他们的行为,哪一个能公开被广大民众监督?【夹叙夹议,充满抒情色彩和反问】 向逆行的医护人员致敬,你们冒着生命风险与病毒顽强对抗;向伫立在风雨中的执勤者致敬,你们把守着每一道关口,对过往的车辆进行一一排查;向每一位普通居民致敬,你们的在家守候,就是对病毒最好的抵抗。疫情面前,人人有责。【卒章显志,呼应首段和标题】
(二)《疫情面前,人人有责》点评1.文体角度点评 这篇文章是典型的的论述文章。 正反角度,论述一个观点,疫情面前,人人有责。文章虽然没有分论点,但正反角度去分析责任心,也算是有分论点。第一、二段,采用叙写基础上议论,第三段夹叙夹议,第四段卒章显志。 每一段各尽其用,各有角度。即使第一、二段模式相同,内容不同,第一段用古例,第二段用今例。 写考场作文不在于写得如何深刻,但要写得恰到好处。这篇文章是恰当好处的典范。2.选材与裁剪 课内外例子的对接,名家思考与个人思考的对接,这是裁剪素材的一个方法。 顾炎武的名言与故事,抗疫情的例子,是课外例子;鲁迅的名言,是课内例子。这是课内外例子的对接。 鲁迅的思想与个人的感受形成对接,最终形成“疫情面前,人人有责”的观点。
八、《难中报家国》与点评(一)《难中报家国》 难中报家国 康德有言:“这个世界只有两件东西让我内心深受震撼,一件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另一件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引用名言】在这本应是阖家团圆、喜气洋洋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疫”闯进了无数人平凡的生活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举国上下攻坚克难,誓以鲜血谱写华章。 在这个不平凡的春节里,有含着泪水的医护工作者执笔写下“请战书”奔赴一线;有身在异乡心系祖国的华侨同胞筹集物资;还有日夜兼程不辞辛劳的驾驶员舟车劳顿来回奔波……是他们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什么是大爱无疆,什么是难中报家国! 在国家危难来临之时,虽然有人因为内心惶恐而逃离疫区将病情传播;有人肆意散播谣言使忠良背负骂名;有人从垃圾桶中回收旧口罩发国难财;还有人……这些人是罪恶的,他们终将被法律制裁,钉在耻辱柱上。但更多的是为国为家无私奉献的人们,耄耋之年的钟南山、“吹哨人”李文亮、日夜坚守岗位的医生、志愿者,以脆弱的血肉之躯尽绵薄之力向疫情发出无畏的冲击!【点面结合】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引用名言】 医务人员前赴后继,将生死置之度外,同病魔奋力搏击。科技人员百折不挠,夜以继日,力图早日攻克病毒难关。工厂工人放弃假期,忠于职守,只为前线争取充足物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有真正在国家危难之时,我们中国人的万众一心之气概方能彰显。百年前的中国在列强压迫下苟延残喘,而中国人却靠着这一口气打破桎梏,傲然屹立于东方之巅。二十年前的非典,十年前的地震等等中国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谱写中华舞曲。今天也不例外,虽然疫情严重,但是我们不惧,因为我们是坚韧不拔的中国人!只要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做好自己的本分——减少外出,在家锻炼,病毒终将在我们脚下跪伏。 “无事袖手谈性情,有难一死报家国。”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微小荧光,去照亮整片神州土地。【引用名言】
(二)《难中报家国》点评1.文体角度点评这篇文章,属于散文。文首、文中、文末,三处引用名言,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的诗意。散文,带点诗句,可以拓展抒情的意境。第二、三、四段,正反角度写抗击病毒的真实场景。第八段,回顾历史中克服灾难的场景。今古场景对比,情感自然流露。2.选材与裁剪 材料古今中外,点面结合,正反结合,都是选材的角度。
九、《不因战“疫”而忘“义”》点评
九、《不因战“疫”而忘“义”》点评1.文体角度点评 这篇文章,看似是散文,实际上是论述文的变式。 论述文有定式和变式。论述文的变式,就是“就事论事”“就事论理”。这种就是“就事论事”“就事论理”的模式,分析问题有深度,但分论点不清楚,会误以为是散文,甚至误判为“四不像”文章。所以,变式中又形成定式,这样论述文的常规特色和个性特色就会生成。 第一段,夹叙夹议,最后一句点出两类人“斗士”“小人”。但没有亮出总论点,比如“我们看到了向前的斗士,他们的战“疫”精神值得喝彩。因为他们有情有义有责任。”“也目睹了拖后腿的小人”,放到第二段,改成“当然,我们也也目睹了拖后腿的小人。” “不以私愤伤公心”表意不准确,这类人是“不因以私心伤公德”。因为这些人的行为,在文中没有表现一种仇恨社会的“私愤”,他们只是不配合,顾着自己享乐,或者有点恶作剧,没有意识到这场疫情的危害。批评人,用语要准确。
第二段,尾句形成分论点:“不因战‘疫’而忘‘义’,不因以私心伤公德。” 第三段,最后加一个分论点:“不忘义,就是心怀感恩。” 第四段,开头加“当然,”两个字。“就事论事”的论述文,要善于运用“当然”“但是”“因此”这类词语进行过渡,以显示逻辑思维的严密性。这种词语,是思辨的标志词。 第四段,“逆行者”误读。“逆行者”,是正面人物,不是反面人。“逆行者”一般指的是对英雄的称呼,他们默默无闻,为城市为人们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值得获得每一个人的钦佩。 第四段的段末加一个分论点:“所以,不忘义,就是按科学方法管理好自己。” 第五段,段末就一个总论点:“这样,人人都是不忘‘义’的战‘疫’斗士。这样的精神,后人一定会为今天的中国精神永久喝彩。”这样,收尾就呼应。
2.选材与剪裁 处理素材时,会产生情感和思想两类抽象素材。所以在剪裁时,作为论述性文章要把“思想素材”放到每段的最后,作为分论点。当然,素材与思想要匹配,要有的放矢,即围绕主旨选材。所以,考场论述文把一个观点解释得透彻即可。
十、《与子同袍》与点评(一)《与子同袍》 与子同袍 一月下旬,一场疫情席卷全国,本应春意融融的大地枉添萧条。疫情当前,谁都无法置身事外,都应该或多或少做一些贡献,“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有人奋笔勇请长缨,白衣证同道英雄。耄耋郎君挂帅印,古稀美人抗旗旌。更有小儿女胆气峥嵘。感染科人手不够,其他科室积极顶上,又有他省集结精英扛旗出征。从主任到护士一个个倒下,但他们不裹足生死,不盼风光声名,依旧前仆后继,换来治愈率节节上升。这是医者的贡献。【铺陈】 有人为着家国康宁,努力守住义和情。有人积极参与小区站岗、物资采购等抗疫志愿活动,有人为捐献物资奔走匆匆。“青山同云雨,明月共一乡”,澳洲的华侨包机运送物资回国;日本女孩向人鞠躬,号召为武汉捐款。这是另一些人的贡献。【铺陈,排比】
有人温柔做凡人的梦,觉得自己似乎做不了什么。但其实,安心在家,是我们最能做的,也是最有用的。有人过分恐惧,一哄而上抢购所谓“特效药”,操作失误,最后险些丧命;有人心有不满,抗拒检查甚至翻墙逃跑,最后被记过处分;有人恶语伤人,在网线的另一段肆意造谣,煽动人心,最后被警方逮捕;有人趁机伸出罪恶之手,借病毒牟取暴利、谋人钱财,最后被绳之以法。要对自己、对国家有信心,相信国家能保证人民的安全,相信灾难很快过去。快乐宅家,坚持锻炼,不成为下一个感染者,不违法犯罪,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贡献呢?【铺陈,排比】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诺言斟满酒盅,大家积极贡献,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举杯同庆的日子就在不远的将来。一愿风波定,九州安、四海宁,家园续、烟火欢声;二愿人间少些懵懂,多些爱憎分明,是非总相应,温情永不落空;三愿我心如中天星,白日不熄夜长明,来日楚郡,珞珈山头,春樱色更浓。【铺陈,排比】
用铺陈的关键点,在于胸中有不少素材,并能短时间排列组合成一个整体。这是优点,弊端在于深度分析是不足的。所以这类散文贵在以情动人,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但也有以理取胜的,如杜牧的《阿房宫赋》。这两篇古文,王勃畅兴而短时间完篇,当然也不排除宿构。杜牧是想之又想,等思考缜密后才完篇的,如“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种妙论,是要思之又思,才会有的。这篇散文整体结构上,是总分总模式。分总模式,在考场中很适用,可以省时间。考场中,时间为王,这是公认的。同时,这种模式容易完篇。
2.选材与剪裁 这篇文章,语言简洁,文末三愿,卒章显志,不失文彩,又有理趣。
(二)《与子同袍》点评1.文体角度评论 这篇文章,属于散文,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第二、三、四段,分三种类型写各种“有人”。这种模式所叙内容有条理,同时文章结构清晰,有赋文的味道。因为分条理大量叙写,属铺陈笔法。捎带一笔,今年高考阅读题要注意“铺陈”笔法的特点、运用和作用。这三个语段,就是铺陈笔法的示例。 教材《阿房宫赋》《滕王阁序》中就有这种笔法。这种笔法有三个标志,一是多角度描写同一个事物,二是不同意象排列,三是典故排列。
初高中衔接句子成分分析开学第一课课件: 这是一份初高中衔接句子成分分析开学第一课课件,共20页。
初高中衔接作文点评——针对文体写相应文章 开学第一课课件: 这是一份初高中衔接作文点评——针对文体写相应文章 开学第一课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研究,考题对接,话题“隐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高中衔接之语法基础知识 开学第一课课件: 这是一份初高中衔接之语法基础知识 开学第一课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语法之句子的成分,句子成分及位置,单句与复句的区别,辨析并修改病句,结构混乱,句式杂糅,中途易辙,藕断丝连,表意不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