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703705/0-171521432852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703705/0-17152143285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703705/0-171521432864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时作业(28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共8页。
下图为南半球某大陆西海岸某月风速随纬度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大陆及图示月份分别是( C )
A.非洲大陆、1月 B.非洲大陆、7月
C.南美洲大陆、1月 D.南美洲大陆、7月
2.在该月份,影响乙、丙两地风速的主要因素是( C )
A.气压高低 B.山地阻挡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解析] 第1题,根据题干中的所说的该图是南半球某大陆西海岸的风速变化,再根据图分析,此时32.5°S左右到40°S左右,风速最小,说明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由此判断此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偏南,所以该月份最可能为1月,因此B、D错误,非洲大陆纬度范围是北纬40度以南至南纬34度以北,故此地不是非洲,为南美洲,A错误,C正确,故选C。第2题,甲地此时受东南信风的控制,根据纬度判断,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速小,丙地此时受西风带控制,沿海地区地势平坦,风速大,所以乙丙两地风速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C正确。乙丙两地都是处于海边,位于南半球某大陆西海岸,相对而言,两地的海陆位置情况,地形情况差距不大,B、D错。气压高低,对风力影响弱,A错误,故选C。
研究发现,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异常主要取决于南边界的水汽异常输送。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偏多年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为其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南边界水汽输入较常年偏多。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偏多年份西太副高及其脊线位置(阴影区域为西北地区东部)。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年份,南边界输入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C )
A.东南气流 B.东北气流
C.西南气流 D.西北气流
4.推测与夏季降水偏多年份相比,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偏少年份的西太副高脊线( B )
A.位置偏西偏北,势力偏强
B.位置偏东偏南,势力偏弱
C.位置偏西偏南,势力偏强
D.位置偏西偏北,势力偏弱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偏多年份受西太副高影响,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沿副高西侧边缘向西北方向移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当其到达我国西北地区东部时偏转为西南气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4题,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当西太副高势力增强时,西太副高脊线西伸至我国华南地区,暖湿气流沿副高西侧边缘向西北方向移动,西北地区东部水汽输送增多,利于降水产生,反之,当西太副高势力减弱时,西太副高脊线未西伸至我国内陆,西北地区东部水汽输入减少,不利于降水发生。因此,与夏季降水偏多年份相比,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偏少年份西太副高脊线位置偏东偏南,势力偏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 A )
A.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6.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B )
A.南亚进入凉季
B.长江中下游伏旱天气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查干湖正在进行冬捕
[解析] 第5题,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西南风,A正确。乙为赤道低气压,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B错误。甲为东北信风,风向稳定,C错误。丁为东南信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冷凝,且在图示区域为离岸风,水汽含量少,D错误。所以选A。第6题,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南亚地区进入雨季,A错误;长江中下游被副热带高压控制,进入伏旱天气,B正确。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是在北半球冬季,C错误。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D错误。所以选B。
大气边界层是指靠近地球表面的对流层,其高度主要受下垫面风速、气温、地温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南海区域不同季节大气边界层高度日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8题。
7.研究表明南海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幅度比周边陆地小,主要由于海洋( A )
A.温度日变化小 B.风向变化多端
C.降水相对较少 D.风力相对较小
8.冬季大气边界层高度最高,最可能是因为( C )
A.寒冷的冬季风导致海气温差小
B.冬季太阳高度小导致气温较低
C.冬季风力较大导致大气湍流强
D.冬季人类活动对大气干扰较少
[解析] 第7题,一般而言,白天温度相对高,大气对流强,大气边界层高度高,夜晚温度较低,大气对流弱,大气边界层高度低,海洋的比热容相对陆地大,温度日变化小,故大气边界层高度日变化幅度较小,A正确。海洋的下垫面相对均匀,一般风向较陆地稳定,且风向对大气边界层影响不大,B错误。海洋水汽充足,且在热带海域,降水较陆地多,C错误。海洋摩擦力小,其他影响因素相同下,风力较陆地大,D错误,故选A。第8题,从四季来看,冬季风速最强,强劲的东北风带来冷空气,加大南海的海气温差(海热气冷),A错误。较强的风速也有利于低层湍流活动的发展,导致南海在冬季出现较高的边界层高度,C正确。冬季太阳高度小,气温较低,若不考虑风力,其大气边界层高度应该较低,B错误。人类活动四季的差异小,且对大气边界层干扰小,D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2021年、2022年福州市夏季时各个月不同方向的水汽收支。据此完成9~10题。
9.2021年、2022年夏季时,福州市水汽输出最多的风向是( C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10.影响6月福州市水汽收支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 )
A.夏季风 B.亚洲高压
C.台风 D.东北季风
[解析] 第9题,据图分析可知,2021年、2022年福州市夏季时北方、东方这两个方向的水汽输送量大多为负值,故水汽输出最多的风向为东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0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6月正值我国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雨带自南向北移动,而图示福州市西、南方向的水汽输入最多,故影响6月福州市水汽收支状况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夏季风,A正确;福州市6月时,气温不是一年中最高的月份,台风势力较弱,出现较少,7~9月台风出现较多,C错误;福州市冬季受亚洲高压的影响,以偏北风为主,B、D错误。故选A。
[能力提升练]
福州市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影响,盛行偏北风,降水较少。
相对于降雨而言,降雪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且对气温变暖响应更敏感,影响环流机制更加复杂。学者对于我国秦岭降雪点进行了研究,绘制出降雪图(下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造成秦岭降雪的主要因素是( D )
A.东南季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
12.全球变暖背景下,秦岭南、北坡降雪有可能( D )
A.南少北多 B.北少南多
C.雪量增加 D.雪量下降
[解析] 第11题,结合图片可知,秦岭主要是11月、12月、1月、2月和3月降雪最多,因此秦岭降雪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该季节该区域主要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故选D。第12题,降雪需要充足的水汽和足够的降温条件。全球变暖之后,气温上升,因此降雪无论南北坡均会变少,雪量下降,故选D。
地球上中纬度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读“大陆西岸1月、7月西风风速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C )
A.左图,1月;①为南半球
B.左图,7月;②为北半球
C.右图,1月;①为北半球
D.右图,7月;②为南半球
14.造成南北半球在50°地区西风风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B )
A.海陆性质 B.海陆分布
C.海陆位置 D.海陆轮廓
[解析] 第13题,北半球中纬度陆地广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完整性的破坏作用强,导致西风风速较小;而南半球中纬度陆地面积小,海域广阔,气压带和风带相对完整,对西风的阻挡作用弱,西风风速较大,因此中纬度西风北半球弱南半球强,可以判断①为北半球,②为南半球,A、B错误;气压带风带1月份南移,7月份北移,对于北半球来说,1月份西风控制范围大,图中北半球西风左图分布的纬度范围小于右图,可以判断出左图为7月,右图为1月,C正确,D错误。故选C。第14题,①②在50°地区西风①弱②强,是因为①(北半球)50°地区大陆广布,②(南半球)在该纬度范围内缺少大陆,以海洋为主,摩擦力较小,海陆分布差异导致了南北半球同纬度的西风势力强弱不同,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5.读全球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表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汇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3)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
[答案] (1)北半球冬季(或南半球夏季)。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赤道低压带南移)。
(2)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汇合。
(3)夏季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冬季则被高压控制。
[解析] 第(1)题,从图中数据可知,亚欧大陆形成高压,此时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陆地上出现低压中心,为南半球的夏季;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南移,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为北半球冬季或南半球夏季。第(2)题,甲地为非洲赤道以北地区,北半球夏季时,受太阳直射点北移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跨过赤道,在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为西南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性质潮湿;该地北部受东北信风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性质干燥,两者在甲地附近相遇汇合。第(3)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亚欧大陆在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变化明显,冬季亚欧大陆被冷高压控制,夏季印度地区被热低压控制。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西秋雨是我国华西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华西秋雨一般从9月持续到11月份左右,持续时间较长,以绵绵细雨为主,夜雨率高。2022年8月25日华西秋雨首先从北区(包括陕西南部大部、宁夏南部和甘肃南部)开始,较常年偏早了18天。9月20日,华西秋雨南区(包括湖北西部、湖南西部、重庆、四川东部、贵州北部以及陕西南部)才姗姗进入秋雨季。自进入雨季,截至10月27日,北区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7.7%,南区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8.2%。下图示意2022年华西秋雨天气系统成因。
(1)从热力环流角度,简述华西秋雨夜雨形成的过程。
(2)试分析夜雨率高对提升农作物品质的作用。
(3)据研究表明,2022年华西秋雨呈现出的南北差异与同期冷空气强度和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异常有关。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 (1)华西地区地形多山;夜晚,周围山坡上降温较快,冷空气收缩下沉至谷底;谷地内的暖湿空气随之上升,水汽降温凝结成雨。
(2)使作物昼间有丰富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夜雨多可提高空气和土壤的湿度,避免在白天因气温高、蒸发强使水分损失过快;日晴夜雨使得日夜温差增大,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强度偏强,(南撤速度减慢)位置较常年偏北,使得华西秋雨南区受高压影响,雨季偏晚,降水偏少;且同期冷空气强度偏弱,利于西南暖湿气流(顺着高压西侧边缘)向北区输送,使得北区降水偏早、偏多。
[解析] 第(1)题,华西秋雨夜雨形成的过程:华西地区地形多山;夜晚,周围山坡上降温较快,气温低,气压高,风由高压指向低压,冷空气收缩下沉至谷底;谷地内降温慢,气温高,暖湿空气随之上升,水汽降温凝结成雨。第(2)题,夜雨率高对提升农作物品质的作用:夜间降水多,白天多晴天,使作物昼间有丰富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夜间多降雨可提高空气和土壤的湿度,避免在白天因气温高、蒸发强使水分损失过快,白天气温高,夜间降雨,气温低使得日夜温差增大,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第(3)题,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强度偏强,南撤速度减慢,位置较常年偏北,在北方滞留时间长,使得华西秋雨南区受高压影响,雨季偏晚,降水偏少,水汽不足;且同期冷空气强度偏弱,势力较弱,难以推动副高南移,利于西南暖湿气流(顺着高压西侧边缘)向北区输送,导致北区降水增多,降水时间提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时练习,共9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课后作业题,共8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达标测试,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