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精品练习题
展开【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3.2气压带和风带(课中)
一、单选题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亚洲低压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4.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
A.向西飘扬 B.向东飘扬
C.向南飘扬 D.向北飘扬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6.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北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
C.M表示12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
7.下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b与d之间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盛行西风带
C.信风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9.地球上的气压带有: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其中,同属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0.读世界局部季风示意图,P气压中心是( )
A.副热带高压 B.蒙古高压 C.亚速尔低亚 D.亚洲低压
下图为“气压分布形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气压分布形势,一般出现的时间是( )
A.1、2月 B.5、6月 C.7、8月 D.10、11月
12.图中的气压分布格局差异,反映了( )
A.太阳辐射在不同季节的差异 B.大气环流的多样性
C.海陆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D.局部因素制约大气环流
13.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受地形的影响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沿海水流动的影响
二、综合题
1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图为________月,B图为________月,说明判断理由。(填“1”或“7”)
(2)A图中高气压的位置在_______一带,如无海陆热力差异,在其纬度上分布着_____带。高压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3)①为________季风,它使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形成______季,原因是____________。
(4)②为________季风,它使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形成________季。
(5)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气候特征是______,原因是______。冬季气候特征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C
【解析】
1.图中所示亚欧大陆受低压控制,为北半球的夏季;故选B。
2.从图中海陆分布和轮廓可以看出,①位于亚洲,为亚洲低压。故选A。
3.夏季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东南风。故选C。
4.A
【详解】
我国南极中山站位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受极地东风影响,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飘向西方,据此分析选A。
【点睛】
气压带和风带图:
5.B
6.B
【分析】
5.
由盛行风向以及纬度信息可知,M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风向右偏可知位于北半球,B正确,ACD错。故选B。
6.
据图判定M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南,表明气压带风带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冬季。N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北,表明气压带风带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总结如下图:
7.A
【详解】
结合三圈环流的分布等基础知识可知,①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②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③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④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所以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北向南排序为②①③④。故选A。
8.B
9.C
【分析】
8.
根据文字材料,图示为中纬度环流图,故b处气流下沉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处气流上升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这两个气压带之间为盛行西风带,B正确,A、C、D错。故选B。
9.
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作用形成的,①正确;极地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少,终年 寒冷,空气堆积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作用形成的,④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南、北纬30°附近,并不是由于气温低导致的气流下沉,气流是在重力作用下下沉的,不是热力原因形成的,②错;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南、北纬60°附近,并不是由于气温高导致的气流上升,是因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上升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不是热力作用形成的,③错。①④正确,故选C。
【点睛】
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副热带地区不断地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少,终年 寒冷,空气堆积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从极地高气压带向低纬流出的寒冷气流,与来自副热带高气压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即向南北方向流走,致使南北纬60°附近的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10.D
【详解】
图中显示,图示时期亚洲东部和南部的盛行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属于夏季风,表明此时大陆因比海洋热而形成了低气压中心,排除A、B;大气活动中心中,没有亚速尔低压,只有亚速尔高压,排除C;夏季亚洲大陆气温高,大陆上形成热低压,该热低压被称为亚洲低压,即图中P气压中心,D正确。故选D。
11.A
12.C
【分析】
11.
由图可知,亚洲形成了高压中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可推测此时为冬季,A正确;与1-2月相比,5-11月,陆地气温较高,不易形成强大的高气压,BCD错误。故选A。
12.
由图可知,同纬度地区,陆地气压高于海洋,反映了海陆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C正确;图示陆地和海洋为同一季节,A错误;图示反映了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同属气压分布状况,B错误;海陆分布是较大尺度的分异,不是局部因素,D错误。故选C。
【点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东亚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为冬季风的源地,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亚洲低压,使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13.C
【详解】
M地位于东亚,东亚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C正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为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地形和海水流动属于气候形成的非地带性因素,ABD错,故选C。
14.(1)1;7;A图的亚洲大陆,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大陆为高压中心,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是北半球冬季;B图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说明海洋气压高于陆地,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是北半球夏季。
(2)蒙古、西伯利亚;副极地低压;冬季大陆降温快,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冷高压
(3)东北;旱;风从高纬度陆地吹来,比较干燥
(4)西南;雨
(5)高温多雨;东南季风来自低纬海洋,温暖湿润;寒冷干燥;西北季风来自高纬大陆,寒冷干燥
【分析】
本题考查亚洲季风的成因及其影响,考查对区域大气环流的掌握情况。
【详解】
(1)从图中得知,A图吹东北风,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大陆为高压中心,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是北半球冬季,为冬季;B图吹西南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说明海洋气压高于陆地,海洋气温低于陆地,为该地区的夏季,故A图为1月风向图,B图为7月风向图。
(2)在A图中,高气压的位置为蒙古和西伯利亚一带,受其影响,如无海陆热力差异,在其纬度上分布副极地低压,高气压形成的原因是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空气遇冷下沉,形成冷高气压。
(3)①为东北季风,它使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形成旱季,原因是东北季风由高纬陆地吹向低纬陆地,空气干燥,难以形成降水。
(4)②为西南季风,它使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形成雨季。原因是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偏成西南风,风从印度洋带来充足水汽,带来丰富降水。
(5)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由于两者受热、放热的速度不同,便出现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因而形成了季风气候。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势力差异显著,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东南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温暖湿润,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季风受西北季风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形成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复习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