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版(2020)六年级下册第十三课 无人驾驶来了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大学版(2020)六年级下册第十三课 无人驾驶来了教学设计,共3页。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无人驾驶来了
学 校
授课教师
日期
课 型
理论+实践课程
授课班级
课时
1课时
学情分析
课程面向学生群体,特征如下:
学生已经对人工智能有了一些了解。
2、学生已经熟悉了“爱熊智学空间”平台的使用,并且会编写简单的程序。
教学目标
1、了解交通工具的变迁史
2、了解什么是无人驾驶
2、知道无人驾驶的优势
活动主题
课堂互动:思考讨论
互动话题:1. 传统汽车在驾驶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驾驶传统汽车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活动指导思想
建议时间:约4分钟左右
建议形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活动目的:通过小活动,培养同学们积极思考问题、互相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无人驾驶的概念
2、无人驾驶的优势
教学难点
1、无人驾驶的原理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重点知识教师讲授
2、问答法,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发同学们积极思考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用具
1、网络:不低于10M的网络
2、显示:电脑、投影仪或大电视屏
时
间
教 学 过 程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5分钟
课前导入:(3分钟)
听说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开始运行啦!
是啊!无人驾驶公交车、无人快递车都已经开始试运行了,我们了解一下无人驾驶汽车的知识吧!
课前导入
讨论思考
导入新课,用对话的形式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兴趣。
35分钟
新课讲授:(10分钟)
(一)知识站
一百多年前,汽车的发明和使用,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
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引发的各类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无人驾驶汽车也称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实现无人驾驶。汽车装配自动驾驶系统后,由计算机控制,精确行驶在交通线路上,乘客只需选择目的地就可以了。
无人驾驶是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根据感知获得到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保障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无人驾驶汽车集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
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实力和工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分享吧:
1. 你想象中的无人驾驶汽车是什么样子的?
2. 你体验过无人驾驶汽车吗?
(二)无人驾驶的优势
1. 减少交通事故。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年超过120万人
死于交通事故,其中90% 的车辆事故都是人为造成的。据预测,当无人驾驶汽车时代来临时,这些数字将会显著降低。
2. 无人驾驶汽车不再需要人工驾驶,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完成驾驶以外的其他事情。
3. 无人驾驶汽车具有自动泊车功能,在到达目的地后,无
人驾驶汽车会自己寻找最理想的停车位。第一个作用为将参数框中的内容转换为语音,并朗读出来。第二个作用为设置不同朗读角色,有四种角色可选。
思考营:
无人驾驶汽车逐渐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你认为无人驾驶安全吗?
(三)智慧谷
1. 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历史。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2005年,首辆城市无人驾驶汽车在上海交通大学研制成功。2011年,由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制的红旗 HQ3无人车,创造了中国自主研制的无人车在复杂交通状况下自主驾驶的新纪录,标志着中国无人车在环境识别、智能行为决策和控制等方面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 无人驾驶的级别划分。
无人驾驶的级别由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制定,无人驾驶根
据自动化程度和是否需要驾驶员监督辅助,主要划分为 L1~L5五个级别。
L1级别:驾驶员辅助。它需要配备一些智能化设备,比如
自动巡航等设备。
L2级别:部分自动化。它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自动驾驶,
但需要驾驶员做好随时驾驶的准备。
L3级别:有条件的自动化。人工智能在这个程度上还无法
完全应对路面的情况,所以仍然需要驾驶员随时观察,保持注
意力集中。
L4级别:高度自动化,又称高度自动驾驶。车内的方向盘
等设备已经撤销,目前 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研制成功。
L5级别:完全自动化。汽车不再需要驾驶员待命,也不受
环境限制,可以在任何地方实现自动驾驶。由于技术要求非常
高,研制出能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本课小结:(3分钟)
讲解过程:
1、学生先小组讨论回忆。
2、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考一考同学们都记住了哪些内容,同时让大家都具有参与感。
3、总结完成之后,也可以鼓励同学们自己举手来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对自己学习的知识点以及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加深同学们对课程的印象。
知识讲授
讨论活动
知识讲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河南大学版(2020)六年级下册第十课 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六课 古诗“我”来读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河南大学版(2020)六年级下册第四课 手势的魔力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