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洪山中学、历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洪山中学、历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上海市洪山中学历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上海市洪山中学历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10分)
1 默写
(1)__________,胡乎中露?(《式微》)
(2)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此中人语云:__________。(《桃花源记》)
(5)《关雎》中想象与意中人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微君之故 ②. 青青子佩 ③. 天涯若比邻 ④.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⑤. 窈窕淑女 ⑥. 琴瑟友之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故、佩、涯、道、窈窕、琴瑟”等字的正确书写。
(二)(18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丙]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纺、麻桌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2. [甲]属于“风雅颂”中的《______________》篇;[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人名)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足为外人道也( ) (2)杨谢而从之(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 从[乙]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可知“渔人”没有留在桃花源,从[丙]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可看出杨氏是要定居穴中的。
6. [乙][丙]所描绘的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相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语回答)
7. 对上述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诗写了一个男子思念追求女子的过程,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 [乙]中是渔人偶然发现了桃花源,[丙]中杨氏是经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 [丙]文中的民众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 [丙]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答案】2. ①. 风(国风) ②. 陶渊明
3. ①. 值得 ②. 感谢
4.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件一件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人)都感叹惋惜。
5. ①. “停数日,辞去” ②. “杨谢而从之”
6. 社会安定和平,人人平等;民风淳朴;人们过着自由快乐、自给自足的生活。 7. D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诗经按照音乐性质可分为风、雅、颂。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宫廷宴飨或朝会时的乐歌,即所谓正声雅乐;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关雎》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属于《风》篇。
乙文根据内容可判断为《桃花源记》,作者为陶渊明。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翻译。
(1)句意:不值得对外人说。足:值得;
(2)句意:杨氏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谢:感谢。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把握重点实词及语法。注意:
具:详细;所闻:所听到的事情;“皆叹惋”为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村中人”。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甲文“停数日辞去”,可知,渔人在桃花源呆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没留在桃花源;乙文“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杨谢而从之”可知,杨氏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留在了穴中。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知,桃花源的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知,桃花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争、社会安定,人人安居乐业。
乙文“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纺、麻桌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可知,穴中人自给自足,社会公有制,民风淳朴,安居乐业。从社会面貌上来看,二者都社会安定、民风淳朴;从居民生活状态来看,都自给自足,怡然自得。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留在洞中”有误,根据丙文杨谢而从之,可知,杨氏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甲】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乙】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丙】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鸡和狗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人民都聚集在一起住。到了一个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桌(臬,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到了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
二、现代文(27分)
(一)(13分)
阅读下文,完成试题
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①茫茫大海,碧波荡漾,海洋是地球水资源的故乡,但海水会让口渴者望而却步,因为它含有大量且种类丰富的盐,尝起来又苦又涩又咸。
②大海中的盐有多少呢?科学家做过估算,海洋中所有盐类的总重量达到5亿亿吨。人类厨房中的必备品——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海水诸多盐类中最主要的一种。氯化钠在海水中的平均含量有3.5%左右,如果把全世界海水中的氯化钠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有120多米厚。除了氯化钠,海洋中还含有碳酸镁、氯化钙以及其他各种金属元素的盐类,它们的平均含量只有氯化钠的三分之一,但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也有40米厚。所以,海洋是名副其实的“大盐库”。
③其实,原始地球的海水源自于冰质彗星,水质还是挺“纯”的,它的味道应该像矿泉水一样可口,那么,海洋中的盐是哪儿来的呢?科学家们就这个问题基本已达成共识。
④地球上的水在不断运动和xún huán,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海水蒸发到空气中,这些水蒸气升上天空,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微酸的雨滴落到陆地的每一个角落,“酸雨”将溶解的矿物质和金属离子(包括氯离子和钠离子)带进江河中,最后汇入大海。就这样,蒸发掉的水分绕了一圈,再次回到自己的海洋老家,但它却带来了很多陆地上的盐分。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公布的数据,雨水每年会将大约2.25亿吨盐注入海洋,而海洋盐分的90%是由“雨水xún huán”贡献的。
⑤此外,海底火山和深海热泉也在为海洋盐分的增加而默默“付出”。在海底地壳的裂口处会出现火山和热液喷口——海水沿裂隙向下渗流,受岩浆热源的加热,形成了喷发的热泉。当新鲜的熔岩从海底的火山中涌出时,热的岩石与咸海水发生反应,会溶解其中的一些矿物质,热液喷口则会直接将含盐的热液灌注到海水中。数十亿年的周而复始、日积月累,海洋中的盐分越积越多,海水也就越来越咸了。
⑥既然海水中已经含有那么多盐分,而且盐分还将源源不绝地进入海洋。那么,海水会不会没有限度地“咸”下去?科学家发现,海洋有各种能降低含盐量的奇妙方法,使海水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而且,如今随着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注入海洋的淡水越来越多。所以,相比较于海水变咸,“海水是否会变淡?”反而成了科学家们更关注的问题。
8. 看拼音写汉字。xún huán ( )
9. 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10. 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1. 选文第③④⑤段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
12. 依据选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水中的氯化钠的含量比碳酸镁的含量要多很多。
B. 原始地球的海水源自冰质彗星,味道应该很可口。
C. 选文第⑤段的画线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随着全球气温逐渐升高,海水将来有可能会变淡。
【答案】8. 循环 9. 海洋中的盐的来源。
10. 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氯化钠在海水中的含量之多。
11. 不能,3段和4、5段是总分关系;4段与5段是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12. C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xún huán——循环: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和变化。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内容概括。
根据标题“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及第③段“海洋中的盐是哪儿来的呢?科学家们就这个问题基本已达成共识”、第④段“地球上的水在不断运动和循环,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海水蒸发到空气中,这些水蒸气升上天空,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微酸的雨滴落到陆地的每一个角落,‘酸雨’将溶解的矿物质和金属离子(包括氯离子和钠离子)带进江河中,最后汇入大海。就这样,蒸发掉的水分绕了一圈,再次回到自己的海洋老家,但它却带来了很多陆地上的盐分”、⑤段“当新鲜的熔岩从海底的火山中涌出时,热的岩石与咸海水发生反应,会溶解其中的一些矿物质,热液喷口则会直接将含盐的热液灌注到海水中。数十亿年的周而复始、日积月累,海洋中的盐分越积越多,海水也就越来越咸了”等内容可知,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为:海洋中的盐的来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根据第②段画线句“氯化钠在海水中的平均含量有3.5%左右,如果把全世界海水中的氯化钠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有120多米厚”中“3.5%”“120多米”等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说明氯化钠在海水中的含量之多的特点。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根据第③段“海洋中的盐是哪儿来的呢?科学家们就这个问题基本已达成共识”、④地球上的水在不断运动和循环,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海水蒸发到空气中,这些水蒸气升上天空,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微酸的雨滴落到陆地的每一个角落,‘酸雨’将溶解的矿物质和金属离子(包括氯离子和钠离子)带进江河中,最后汇入大海。就这样,蒸发掉的水分绕了一圈,再次回到自己的海洋老家,但它却带来了很多陆地上的盐分”、⑤段“当新鲜的熔岩从海底的火山中涌出时,热的岩石与咸海水发生反应,会溶解其中的一些矿物质,热液喷口则会直接将含盐的热液灌注到海水中。数十亿年的周而复始、日积月累,海洋中的盐分越积越多,海水也就越来越咸了”等内容可知,第③段和④⑤段是总分关系,第④段和第⑤段都在说明海洋盐分的来源,第④段说明“雨水循环”是海洋盐分的主要来源,第⑤说明海底火山和深海热泉默默“付出”也是海洋盐分的来源,第④⑤两段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的;同时第⑤段首句“此外,海底火山和深海热泉也在为海洋盐分的增加而默默‘付出’”承上启下,该句的内容也决定了④⑤两段内容的先后顺序。
因此,不能调换顺序。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C.有误,根据第⑤段画线句“海底火山和深海热泉也在为海洋盐分的增加而默默‘付出’”,将“海底火山和深海热泉”人格化,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想象地说明海了底火山和深海热泉也是海盐的来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特点,并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选C。
(二)(14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爱是一朵无声花
①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邮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我一个人呆在办业务的窗口,无所事事,索性就看起了报纸。
③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雪花。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如此寒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颇显单薄,一边不断搓着双手,一边哈着气。
④她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我点点头。“多少钱?”她弱弱地问。“一毛五一个字。”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
⑤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⑥“嗯。”老妇人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愕。接着,摩挲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地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⑦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便细细端xiáng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她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⑧“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老妇人思索了一阵子才说:“你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还要告诉他,我很想他。”老妇人说完,自己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六七个字,是吧?”
⑨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就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⑩老妇人一听,显得很高兴,刚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你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很想你。”
⑪我笑了:“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我特意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⑫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但转瞬间,她改变了主意。“不!”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妇人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呢!”
⑬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没了踪迹。只觉得,老妇人那略微冰凉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⑭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思念,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沉默中盛放。
13. 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14. 根据文章第③—⑬段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15. 阅读第⑥⑦段,“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的原因是: 。
16. 对第⑬段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妇人那冰凉的手轻轻握住我的手,瞬间使我倍感亲切。
B. “一阵又一阵”强调了握手的时间长,带给我无限温暖。
C. “鸟语花香”形容春天的美好,与冬天的寒意形成对比。
D. 老妇人春天般温馨、美好而深切的母爱,使我倍感温暖。
17. 从全文看,以“爱是一朵无声花”为题的好处。
【答案】13. 作用是:内容上描写了天气寒冷,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后文中母亲不畏严寒来 邮局给儿子拍电报形成对比,体现出母亲的伟大。
14. ①. 因电报价格昂贵而惊愕,但絮叨着仍掏钱要给儿子拍电报 ②. 感到好笑 ③. 我”强调少四个字可省六毛钱 ④. 仍因多六毛钱而犹豫,但仍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 ⑤. 温暖在心头铺展开来
15. 原因是:(1)我的老母和眼前的老妇人一样,年龄在六十上下,满脸皱纹(苍老)(2)我的老母和眼前的老妇人一样,时时关心惦记着自己的孩子。 16. D
17. 标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花为喻,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表现了母爱常常是默默无闻(悄然无声),深沉而美好的。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
首先,在内容方面,这句话生动描绘了邮局外严寒天气状况,大雪纷飞,风势猛烈,寒意逼人。这样的描写不仅给读者带来了直观的视觉和感觉体验,还凸显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为后文的发展做了铺垫。其次,通过对比手法,这句话与后文中母亲不畏严寒来到邮局给儿子拍电报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如此严寒的天气里,母亲仍然坚持来到邮局,只为了提醒儿子注意保暖并表达思念之情。这种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彰显了母爱的力量。因此,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起到了描绘环境、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为整篇文章增添了深厚的情感色彩。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1)根据文章第⑥段,“老妇人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愕。”可以概括出老妇人在得知电报价格昂贵后的反应是惊愕。然而,尽管价格昂贵,她仍然絮叨着从口袋里拿出钱来给儿子拍电报,这体现了她对儿子的深深思念和牵挂。因此,此空应填:因电报价格昂贵而惊愕,但絮叨着仍掏钱要给儿子拍电报。
(2)在文章第⑨—⑪段中,当“我”帮助老妇人化简字数以省钱时,老妇人因为语句的简洁可以节省费用而感到高兴。然而,她仍然想要加上“妈很想你”这四个字,这一坚持和执着让“我”感到有些好笑。因此,此空应填:感到好笑。
(3)根据文章第⑩段,“我”特意加重语气强调少四个字可以省下六毛钱,这既是对老妇人的提醒,也是对她坚持要加那四个字的回应。这种强调既体现了“我”对节省费用的重视,也反映了“我”对老妇人坚持情感的理解与尊重。因此,此空应填:“我”强调少四个字可省六毛钱。
(4)文章第⑫段提到,老妇人在听了“我”强调少四个字可以省六毛钱后,虽然因多出的六毛钱而稍微犹豫了一下,但她最终仍然坚持要加上“妈很想你”这四个字。这体现了老妇人对儿子的深深思念和母爱的执着。因此,此空应填:仍因多六毛钱而犹豫,但仍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
(5)在文章第⑬段中,“我”在接过老妇人手中的钱时,突然感受到了一阵温暖,这种温暖仿佛是从老妇人那略微冰凉的手掌间传来的。老妇人对儿子的深情思念和母爱让“我”深深感动,温暖在“我”的心头铺展开来。这种情感的体验不仅是对母爱的赞美,也是对人性温暖的一种感悟。因此,此空应填:温暖在心头铺展开来。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首先,从第⑥段中我们可以得知:“她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这句话描绘了老妇人苍老的外貌,那满脸的皱纹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这令作者“我”触景生情,想到了家中同样年华渐逝、满脸皱纹的老母,两者在外貌特征上的相似性使得“我”产生了强烈的联想。
其次,第⑦段中描述:“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这句话直接点明了“我”想起家中老母的原因——眼前的老妇人与“我”的老母在某种程度上非常相似。这种相似性不仅体现在外貌上,更体现在那份对子女的深深思念和关心上。老妇人为了给远在他乡的儿子发电报,不畏严寒来到邮局,这种母爱让“我”深感动容,也让“我”想到了家中老母对“我”的关心与牵挂。
综上所述,“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是因为眼前的老妇人在外貌和母爱表达上与“我”的老母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使“我”不禁想起了家中的老母。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分析。
A.“老妇人那冰凉的手轻轻握住我的手,瞬间使我倍感亲切”只描述了握手和亲切感,并没有涉及“鸟语花香”的比喻意义;
B.“‘一阵又一阵’强调了握手的时间长,带给我无限温暖”虽然提到了“一阵又一阵”,但这是对时间频率的强调,并非对“鸟语花香”的比喻意义的解释;
C.“‘鸟语花香’形容春天的美好,与冬天的寒意形成对比”只是解释了“鸟语花香”的字面意思,并没有涉及到老妇人的母爱和“我”的感受;
D.“老妇人春天般温馨、美好而深切的母爱,使我倍感温暖”最准确地理解了画线句的含义,它捕捉到了“鸟语花香”作为比喻所传达的老妇人母爱的温馨和美好,以及这种母爱带给“我”的温暖感受;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首先,标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爱比作一朵无声的花。这种比喻富有诗意和美感,使得文章的主题——母爱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花作为自然界的美丽代表,象征着美好和纯洁,而“无声”则强调了母爱的默默付出和深沉内敛。
其次,标题准确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母爱就像一朵无声的花,它不求回报,默默地绽放,为子女提供温暖和关怀。这种母爱虽然无声无息,但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美好,它温暖着子女的心灵,给他们带来无尽的慰藉和力量。
最后,标题也体现了母爱的特点。母爱常常是默默无闻的,它不张扬,不炫耀,但却深深地扎根在子女的心中。这种默默无闻的付出,正是母爱的伟大之处。同时,母爱也是深沉而美好的,它像一朵静谧的花,虽然不张扬,但却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温暖和美好。
综上所述,以“爱是一朵无声花”为题,不仅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而且准确地表达了母爱的特点和主题,为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感悟和启示。
三、综合运用(5分)
18.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经典常谈》的整本书阅读。请结合阅读情况,完成题目。
(1)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书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 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C. 如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如果想了解“游说之士”这一群体,可以读《诸子第十》。
D. 《经典常谈》是一本通俗化学术著作,具有口语和学术语言交织而成的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2)请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3)对喜欢诗词歌赋的同学,有人建议可选择其中的《<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你同意吗?结合阅读此名著的方法和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C (2)①友谊的特质是平等的、双向的。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缺点。
(3)示例:同意。这种阅读方法属于选择性阅读,读整本书,特别是读《经典常谈》这种内容涉及面较广的作品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诗经>第四》专门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诗第十二》从汉乐府诗开始至宋代诗歌,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介绍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将这三篇组合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在《经典常谈》中,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应该先读《诗经》《楚辞》,即《诗第十二》;如想了解“游说之士”的纵横家,应该读《战国策》,即《战国策第八》,而不是《诸子第十》;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题干要求,要仿照示例,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①根据“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可知,你送我木桃,我就用美玉回报你。这句话体现了友谊的平等和双向性。它告诉我们友谊是建立在平等和互惠的基础上的,只有真心相待,才能收获真挚的友情。因此,我们可以将教育意义概括为:友谊的特质是平等的、双向的。
②根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可知,别的山上的石头坚硬,可用来琢磨玉器。这句话比喻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改正自己的缺点,提高自己的修养。它鼓励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因此,我们可以将教育意义概括为: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缺点。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解答时,首先,需要理解题目中的阅读方法——选择性阅读。然后,要对《经典常谈》及其中的《<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有深入的理解。接着,将阅读方法与名著内容结合起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第四》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众多诗篇。这些诗歌以其清新脱俗、婉约柔美的笔触吸引着读者,让人感受到古代人民真挚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阅读《诗经》,可以培养诗歌鉴赏能力,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意象和表现手法。
《辞赋第十一》聚焦于古代辞赋这一文学形式。辞赋以华丽的辞藻、铺陈的叙述和深刻的哲理为特点,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才情和思想。通过阅读《辞赋第十一》,同学们可以欣赏到辞赋的独特魅力,学习如何运用丰富的语言和修辞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诗第十二》则涵盖了古代诗歌的多个流派和风格,包括楚辞、汉乐府、唐诗等。这些诗歌以其雄浑豪放、婉约柔美的笔触,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阅读《诗第十二》,可以更广泛地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不同风格的特点,进一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示例:同意。对于喜欢诗词歌赋的同学,选择《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是合适的。这三部分内容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的重要方面:《诗经》展现了清新脱俗的古代诗歌,培养鉴赏能力与了解韵律意象;《辞赋第十一》聚焦华丽的古代辞赋,学习语言修辞与表达技巧;《诗第十二》涵盖多样风格的古代诗歌,广泛了解发展历程与鉴赏不同风格。通过比较阅读、结合注释译文等方法,能更深入地欣赏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的魅力,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写作(40分)
19. 阳光,可以是指天气,可以指心情,可以指微笑,可以指美好姿态,可以指精神面貌,可以指高尚品行……
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阳光,请以“那天,阳光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有套题、抄袭;书写工整,不要在作文中透露真实的个人信息。
要求:(1)字数在600字左右,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答案】例文
那天,阳光真好
秋天的傍晚,夕阳柔和的、缓缓地斜过大地,夹杂着星星点点的光,洒落一地杂碎的金箔。我背着书包,拎着袋子,独自往家赶。
没走几百米,就觉得背上和手中的东西渐渐加重,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不断在往里面添东西。我不得不俯下身,借助背的力量,用两手托着整个书包,而袋子只能用两根手指提着。背和腰有些发酸,时不时有阵阵刺痛传来,蔓延向整个身体。
从小,是母亲帮我背书包,走出校门总能看见母亲的身影。此刻,这个“重担”交到了我的手里时,我却想弃包而去。
阵阵微风伴随着阳光,轻轻拍打着我的肩头,撩动发梢。阳光真好,如果微风能帮我把书包捎回家,那就更好了。我不禁异想天开。
我像骆驼似的,驼着书包,走过马路,尽量不让别人看出我的窘迫。就在这时,一阵钥匙声传入我的耳朵,眼前飘过熟悉的碎花裙。我惊喜地抬起头来,是母亲!
夕阳下,她的额头上沁出了一丝汗,一缕头发从鬓角落下,随风飘着。她一边急急地走着,一边把钥匙放入挎包,应该是办完事就赶来了。
看到我,她骤然绽开笑脸。她将挎包递给我,取下我背上的书包,背到自己身上,又随手接过我手里的袋子。
我看着母亲熟练又自然的举动,竟有些不知所措。母亲急匆匆地赶来,只是为了帮我担下这个“重担”,而今天我才体会到,这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我习以为常地享受着这份轻松,却不知那是母亲对我深沉的爱。
夕阳拂过我的脸颊,树影拉得有些长,天边的云霞层层叠叠,渲染着粉、紫、橙三种颜色,心中的涟漪也像云霞般荡漾开来。突然觉得,母亲犹如眼前这阳光,时时刻刻无微不至地照顾关心着我。真好啊,阳光。
回家,身上的酸痛感已几乎消失,只是手还有一些不舒服。我只是背了一小段路,就浑身发疼,而母亲呢?她整整帮我背了七年,甚至更多!
我帮母亲拍着后背,内心有了答案。让她忍受书包重量还一脸轻松的,不就是对我的爱吗?爱就是把能给的一切都捧出去,固执而又一厢情愿,就似普照世界万物的阳光,无私又伟大。
那天,阳光真好啊,如同母亲的爱,照射在我的身上,也流淌进我的心里。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那天”限定时间。“阳光”代表了“光明、温暖、希望”,结合材料“阳光,可以是指天气,可以指心情,可以指微笑,可以指美好姿态,可以指精神面貌,可以指高尚品行……”可知,“阳光”既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心灵上的,此处应该是两者兼顾,所以这是个双关性的命题。要求我们的作文中既要有关于“阳光”的环境描写,又要有关于精神、心灵方面的“阳光”以及愉悦心情的描述。可以写战胜困难后的喜悦,也可以写父母、师长、挚友的鼓励,让自己感受温暖;还可以写在生活中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进……“阳光”心情的获得可以由“那天”发生的事、遇到的人而来。为什么“阳光真好”?怎样表现这个“好”?抓住这些问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可以了。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买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易写成记叙文。
(2)选材构思。本题可选择的素材很多,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均可。建议选材要更多地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的生活感想。在叙述“那一天”发生的具体事之后,应该运用抒情、议论来点题扣题。另外注意用景色描写渲染气氛。如可以设置这样的情景,考试失利,通过描写母亲在冷冽的寒风中让我欣赏“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画面,告诫我——要积极努力的面对生活,继而写出我战胜困难后的喜悦。从而点明主旨:收获成功的那一天,阳光灿烂无比,而母亲的关爱如同阳光,温暖了我们生命的旅程,成为我们生命之旅的甘泉。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行文时需紧扣“阳光”这个词来写,要用心理描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立意之所在。
拍电报过程
老妇人的反应
“我”的感受
“我”告诉她一毛五一个字
(1) _________
心里一暖
“我”帮她化简字数来省钱
因语句简洁可省钱而高兴,但还想要再加四个字
(2)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
(5)_______
原句
释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锉平、雕琢、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你送我木桃,我就用美玉回报你。
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的石头坚硬,可用来琢磨玉器。
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黄浦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上海市黄浦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上海市黄浦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